百书楼 > 波斯帝国1845 > 第476章 索契

第476章 索契


亚历山大二世走下马车时腿都是软的,这路程也太折磨人了。

    从圣彼得堡出发,做火车前往莫斯科,然后乘船经过伏尔加河到达察里津,然后换船走顿河和亚速海前往克拉斯诺达尔,最后做马车到达索契。

    这一路上的辛苦只有他和他的大臣们知道,但这也让他更加明白铁路的重要性。

    “陛下,您没事吧?”,戈尔恰科夫询问。

    “没事,赶紧进去吧,把事情解决了。。”

    戈尔恰科夫和其他人员随着沙皇进入索契,看着升起的伊朗国旗和伊朗士兵,一股屈辱感涌上亚历山大心头。祖先的土地啊,就这么被人占领,他无能啊!

    不过,一进城里。他就看到当地不仅没有混乱,反而井然有序,当地民众竟然还能正常上街。完全不像战后那样。

    伊朗对于高加索的俄军占领区采取军管,日落之后实行宵禁,同时严打犯罪分子,那些不长眼的都在市中心吊着呢。

    那些战俘也得到了用处,他们到处修路和砍伐树木。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至于当地的俄罗斯人都欢迎伊朗军队的到来。

    当亚历山大二世出现在他们眼前时,俄罗斯人觉得自己要不要申请移民到伊朗或者其他地方,只要不是俄国国内就行。

    “这些吃里扒外的家伙!”

    看着一脸幸福的农民,沙皇气的要吃人。他们难道忘了自己是哪个国家的子民吗,看来这里还需要更多俄罗斯人定居。

    俄罗斯每占领一块土地,最主要的控制与治理的手段有四个:首先是把不听话的或者由反抗意思的全都屠戮。

    其次,实施“腾笼换鸟”的人口置换政策,即把新占领的领土的原住民全部迁移到俄罗斯的其他偏远的地方,将俄罗斯族人移民进来,短期内就实现“鸠占鹊巢”;再然后,实施俄罗斯化政策,几十年后,新占领的土地的一人一畜,一草一木都是俄罗斯的色彩,原住民的文化、特征全都消失得无踪无迹,就是空气都变成了俄罗斯族的味道。

    最后,也就是英国的老套路,分而治之。将大的民族分成小的,让他们无法做大。这招屡试不爽,非常好用。

    俄国政府为了吸引农民迁往北高加索,出台了多项政策,启动了这一地区农民的迁移工作。比如:沙皇政府每半年会选出300到500户农民家庭进行搬迁,这些家庭必须马上赶到北高加索边境,之后军方会帮他们安置到新建立的村子里。

    政府答应给土地、财产和特别权利,还减少税收,提供便宜贷款,不用服兵役,还能保留自己的话、信仰和风俗。而俄罗斯移民到来后,北高加索地区在人口、社会和经济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本居住在那里的山地居民在土地、资源和文化方面感受到了压力,民族间的矛盾逐渐加剧。

    不过不要以为移民生活很好,北高加索地区社会政治环境复杂,管理混乱,这不利于移民安置和地区稳定。另外,内地农民对那片地区不太了解,再加上路途远、交通难、环境苦,这些因素都让民众感到痛苦,直到伊朗的到来才让他们过上一段时间的好日子。

    戈尔恰科夫和当地的驻防军官交涉,得知沙阿将在明天到达。并且他们为沙皇备好了住处,请稍作休息。

    行吧,一路上的行程也是累了,沙皇去休息,他们负责准备谈判。

    根据伊朗递交的先行谈判条件,锡尔河北岸以及佩德罗夫斯克是保不住了。其他的没啥问题,无非就是战俘交换啥的。

    不过这次代表团,也有财政大臣米哈伊尔的加入。他们还是准备重新讨论一下和伊朗的通商事宜。

    俄国的经济情况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秘密,工商业发展举步维艰。而税收缺口需要补上,那么关税自然是重中之重。

    俄国每年的关税大约在5000万卢布上下,占俄国全面收入的五分之一。但比起此时英国上千万英镑的关税还显得微不足道。

    因此,想要提振经济,就必须扩大贸易。和伊朗的商贸条约需要重新议定,多一个国家多一份收入。

    而且,现在的伊朗也充当着中介的作用。转口贸易兴盛,虽然对于英国这种海军强国来说不用,但不代表其他国家不需要。

    伊朗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远东贸易国,就算是拥有广阔殖民地的荷兰也不得不屈居第三。大量远东的商品经过伊朗转手运送到欧洲,特别是奥地利和普鲁士两个国家。

    俄国虽然和远东接壤,但运输成本太高。因此就算是圣彼得堡的贵族,也得需要从伊朗进口商品。因此,一份更有利的贸易条约至关重要。

    根据米哈伊尔的计算,如果和伊朗签署协议,每年可以产生至少200万卢布的关税以及1800万以上的贸易额度。而且和伊朗贸易,也能稳定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局势。可以说是好处多多。

    “现在的情况看,我们和伊朗的贸易协议可以有很大的可能成功。他们需要粮食,而我国正好大量出口,两国之间可以互补。甚至我们还能利用粮食反过来控制伊朗。”

    米哈伊尔提出的观点很独特,但可惜大部分俄国人不明白这个,他们只知道俄国对外战争输了。就像克里米亚战争一样,强大的舆论压力使得沙皇的身体大不如前,最终一命呜呼。

    “应该庆幸我们没有那些讨厌的报纸,只要封锁住消息,他们就不会发现。”

    “那这个怎么办?沙皇亲自前往,这无论如何都瞒不下去。”

    戈尔恰科夫想了一下,说道:“这样,就说沙皇屈尊前往,给予伊朗来之不易的和平。”

    只要审题在自己手中,还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那就这么说,趁着符合没来,赶紧想想怎么谈判。”

    这次是俄国和伊朗一对一的谈判,这下可没有其他国家充当调解人。以往那些极限施压不管用了,不如想个别的办法。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65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