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波斯帝国1845 > 第495章 加快非洲殖民

第495章 加快非洲殖民


桑给巴尔的石头城,原本是桑给巴尔苏丹的王宫,现在是伊朗东非舰队驻地。

    桑给巴尔苏丹如今已经是伊朗巴格达的一位普通贵族,因为想要脱离伊朗控制和英法接触,结果被伊朗发现,伊朗军队直接打进石头城,俘虏桑给巴尔苏丹,接管了全国。

    总督府将伊朗东非重新划分成为十四个区,每个区设立行政长官来稳定当地情况。同时下令严惩反抗者,不听话的自由黑人就是驱逐。同时引入伊朗移民,此时东非人口将近七十万,其中伊朗人占85%,黑人占10%,华人占5%。

    法赫塔的殖民总督府,十四位行政长官正在获得总督派的任务。有的是驱逐黑人,有的是发展贸易,有的是保卫边疆,总之什么都有。

    来自大湖区的行政长官主要负责和对岸的黑人王国打好关系,对岸的诸多王国开始了相互战争,因为他们大量吸收了被驱逐的黑人,他们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增长。而随着伊朗商人的到来,他们的纷争也出现了。

    北方湖泊区域的主要王国是布干达和班约罗,这两个国家长久以来密切联系,既有暴力冲突也有友好来往。布干达王国正用伊朗商人走私的步枪武装军队,而更南边的尼亚姆维济部落联盟则用象牙从桑给巴尔换来了两门火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无一例外都是寻求伊朗支持。

    总督府窗外突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一队戴着白色包头巾的宪兵正押送几十名黑人囚犯前往码头,这些人将被流放到索科特拉岛的盐场——那里新建的劳改营死亡率高达四成,却为伊朗提供了东非50%的食盐产量。

    法赫塔的行政长官开始说话:“布干达国王上个月秘密接待了英国探险家斯皮克。我们截获的信件显示,他们以二十支步枪换取象牙通行权。”他展开一张炭笔画,上面是穿着阿拉伯长袍的商人在指导黑人士兵装填弹药,“这些所谓的'桑给巴尔商人',实际是英国雇佣的印度佣兵。”

    虽然不知道英国人是从哪里出来的,但这对于伊朗不是个好消息。一旦某个国家完成当地统一,伊朗想要剿灭他们就难了。

    “各位要记住——我们要的不是领土,而是秩序与利润。”,总督大人再次重申,不要有任何仁慈,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

    在像飓风那样吹遍全世界的激烈的贸易竞争中,丢掉市场就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取得市场对于国家的强盛来说是一种极好的收获。科技的进步和勘察非洲的完成则为殖民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伊朗又在政府的推动下持续不断的殖民,而且还是好殖民的东非,可见选的地方也很重要。

    布干达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度重商的对外政策,寻求控制本地区的经济资源,由一种先进的军事文化来驱动。而战争是获得商业、经济和领土支配权的政治手段。因此这也是频繁发动战争的原因。

    大湖区的这些国家之间的来往是既有战争又有贸易。例如,布干达与邻国的关系就是实用主义的:有时用贸易和经济影响,有时则使用武力,因为它想建立一个既是疆域的,同时又是“非正式”的帝国。

    而伊朗要征服这里,直接冲突代价很大,所以,要是有其他办法,伊朗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

    当会议进行到下午时,来自内陆最偏远辖区的新任长官紧张地汇报:“我们区的移民死亡率高达40%,主要是疟疾和黑人投毒.”总督不耐烦地打断他:“下周会有两船钦察医生抵达,带着德黑兰医学院特制的奎宁药丸。至于投毒——”他转向军事长官,“把最近俘虏的尼亚姆维济巫师吊在边境树上,记得往他胃里塞满碎玻璃。”

    所有行政长官领命离开,他们要做属于自己的事情。而对于总督来说,如何获得更多的资金仍是第一任务。

    农民们被鼓励生产经济作物以供出口,他们主要在中央高地种植咖啡、茶叶、剑麻、除虫菊等经济价值高的经济作物以供出口。同时还勘探到了铁矿和煤矿,开始雇佣劳工进行开采运输。可以说,伊朗的非洲经济是最活跃的。

    而此时欧洲各国对非洲内陆领土的实际占领进展不大,但欧洲人的各种传教活动和勘探活动正在积极进行。他们借反对奴隶贸易或保护自由贸易为名,在沿海建立了不少商站和殖民据点,并试图深入靠近沿海的内地国家,有时甚至直接诉诸武力。然后与当地非洲首领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这些条约大致包括以下内容:禁止或限制奴隶贸易;允许传教自由或贸易自由;废除活人祭等传统习俗;接受欧洲国家保护或租借条件。

    随着奴隶贸易的废除,“合法贸易”成为欧洲商人在非洲地区特别是沿海进行的新的贸易方式。在非洲大陆,这种贸易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也具有多种方式,前面提到的撒哈拉长途贸易即为一种。奴隶贸易废除后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合法贸易”的扩大。

    几内亚湾的棕榈油,沃尔特河地区的金矿资源,塞内冈比亚的橡胶、花生,南非的金刚石,包奇高原的锡矿,加上贵重木材、胡椒、可可等,这些都成了各国的囊中之物。就算是普鲁士,看到奥地利殖民也是蠢蠢欲动。

    俾斯麦一直声称对海外殖民地不感兴趣。但是为了选票,他还是说着要争夺地盘。此时的普鲁士资本家集团已在殖民地方面提出了强硬的要求,这与普鲁士工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密切相关,而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正是以这种经济实力为后盾的。

    俾斯麦向汉堡、不来梅和吕贝克商会询问关于德国贸易的情况及保护和鼓励德国在非洲的贸易的有效途径,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兼并。汉堡商会还具体建议:兼并独立的海岸地区;夺得斐南多渡岛的海港;与土著酋长签约。可见就算是俾斯麦也不得不考虑殖民来给普鲁士资本家集团以安慰。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63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