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阿富汗局势
帕西人团在德黑兰住下,当地的繁华也是让他们看到伊朗的强盛。英国土邦都不能让他们好,那就投奔对自己好的伊朗。
2月28日,夏巴兹到达坎大哈,当地的哈拉扎总督向夏巴兹说着目前情况。有不少部族开始袭击他们的驻军,他们隐藏在山区之间,神出鬼没,自己能控制坎大哈已经是不容易。
“我们已经丧失了不少村庄的控制,当地的部族开始反抗,此外这商路也是不安全,他们都觉得这是二十年前和英国人的战斗。”
这让夏巴兹感觉到了危险,要是让部族回忆起之前和英国的战斗,他们肯定会将伊朗和英国联想起来,到时候再安抚他们就不管用了。
“他们用着老旧的燧发枪,但战术很新——专挑补给车队下手,抢完粮食就烧毁道路。”总督指向地图上几个红叉标记,“上周在这里,他们甚至用火药炸塌了峡谷。”
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接着是卫兵的喝止。帘子被猛地掀开,一名满身尘土的侦察兵跌跌撞撞冲进来:“大人!喀布尔来的商队遇袭了!”他递上支染血的箭矢,“袭击者留下了这个。”
夏巴兹接过箭,发现箭杆上刻着古老的普什图语。“要么离开,要么死亡”
“去备马。”夏巴兹突然起身,军刀撞到桌角发出闷响,“我要亲自见见杜兰尼的长老。”
当夜,一支轻骑兵小队悄然离开坎大哈。夏巴兹没有穿军装,而是换上了当地人的羊毛斗篷。月光下,他们沿着干涸的河床前行,远处山脊上偶尔闪过信号火把的光亮。
夏巴兹的马队在月光下穿行,马蹄包裹着羊毛布,踏在碎石上只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向导阿卜杜勒突然举起右手,整个队伍立刻静止。前方峡谷的阴影中,几点火星忽明忽暗——有人在抽烟放哨。
“绕不过去,”阿卜杜勒压低声音,“这是去杜兰尼人营地的唯一通道。”
黑暗中传来弓弦绷紧的细微声响。夏巴兹高举双手,用流利的普什图语喊道:“我是带着面包和盐来的客人,不是带着刀枪的征服者!”
岩石后走出几个持枪的牧民,为首的年轻人警惕地打量着他们:“伊朗军官来做什么?继续抢我们的粮食去喂坎大哈的蛀虫?”
“我来送还这个。”夏巴兹从马鞍袋里取出个染血的布包,展开后露出几本残破的《古兰经》——这是上周袭击中被打死的牧民的遗物。”
为首的络腮胡男子用火把照亮夏巴兹的脸:“伊朗军官?胆子不小。”他粗鲁地拍打夏巴兹的衣袍搜查武器,“长老说了,要是你敢带军队来,就把你钉在峡谷口晒成人干。”
跟着哨兵穿过蜿蜒的山路,夏巴兹注意到沿途布置着精巧的陷阱——伪装的陷坑,悬挂在峭壁上的滚石,甚至还有用英国炮弹壳改造的地雷。这些绝非普通部落能掌握的战术。
杜兰尼长老的帐篷比想象中简陋,却挂着缴获的英国军官佩剑和俄国军用地图。老人盘坐在羊毛毯上,面前摊着本破旧的《古兰经》,烛光映照着他脸上那道从额头延伸到下巴的刀疤——二十年前抗英战争留下的勋章。
“坐,”长老头也不抬,“伊朗人来这里干什么?”
夏巴兹盘腿坐下,将染血的《古兰经》轻轻推向前方:“物归原主。您的族人死前还紧抱着它。”
长老布满老茧的手指抚过经书上的弹孔,烛火在他浑浊的眼中跳动:“所以你是来忏悔的?”
“我是来谈生意的。”夏巴兹从怀中取出个亚麻布袋,倒出十几枚黄铜弹壳,“看看这些子弹的底火——德黑兰兵工厂的标记。上周袭击商队的人用的就是这种子弹,但.”他忽然掰开一枚弹壳,“里面的火药却是英国货。”
帐篷外传来马匹不安的嘶鸣。长老的眉毛微微抽动:“你想说什么?”
“有人在假扮伊朗军队袭击商队。”夏巴兹压低声音,“昨天我们在峡谷找到了被扒光的尸体——穿着波斯军装的阿富汗人,喉骨被捏碎了。专业的杀人手法。”
长老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侍从连忙端来药茶。待平复后,他盯着夏巴兹的眼睛:“三个月前,有群'商人'来买羊毛。他们带着英国金币,却问了很多关于驻军换岗时间的问题。”
夏巴兹的指尖在茶杯沿口画着圈:“是不是有个戴翡翠戒指的帕西人?”
长老的瞳孔骤然收缩:“你怎么”
“他在孟买为英国人收买眼线。”夏巴兹从靴筒抽出张通缉令,上面画着个面容阴鸷的男子,“这家伙上个月在卡拉奇毒死了六个拒绝合作的部落首领。”
夜风卷着沙粒拍打帐篷,油灯忽明忽暗。长老摩挲着抗英时期留下的伤疤:“所以英国人扮成你们袭击商队,又扮成部落袭击驻军?”
“为了重演二十年前的故事。”夏巴兹指向帐篷外,“让波斯人和普什图人自相残杀,他们好趁机控制坎大哈到喀布尔的商路。”
长老突然抄起猎刀插在桌上:“证据!”
夏巴兹不慌不忙地展开一张货运清单:“这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上月运往奎达的'农具'——三百把步枪和二十箱弹药。“他翻到背面,“收货人签名是伪造的,真正经手的是个叫麦克雷的苏格兰军官,曾在信德省指挥过针对部落的大屠杀。”
帐篷内陷入死寂,只有柴火噼啪作响。良久,长老拔出猎刀割破手掌,将血滴在茶碗里:“以血起誓,我们不会再被当枪使。”他啐了一口,“但你们伊朗人必须做到三件事:一、撤回那些抢羊的税吏;二、恢复我们祖先原来的权利;三、交出躲在坎大哈的英国间谍。“
夏巴兹同样割掌滴血:“前两条我现在就能答应。至于第三条”他忽然露出冷笑,“不如我们做个局?”
三天后的黄昏,坎大哈集市突然戒严。哈拉扎总督亲自带队搜查,从帕西商栈地窖里拖出十几个大木箱——里面全是标着“农具”的步枪。看热闹的人群中,几个戴头巾的男子悄悄后退,却被埋伏的杜兰尼猎手按倒在地。
“精彩的双簧。”当晚的庆功宴上,哈拉扎总督举杯致敬,“让杜兰尼人'偶然'发现军火,既给了他们面子,又揪出了间谍。”
夏巴兹摇头:“还没结束。“他展开从间谍身上搜出的密信,“英国人已经在策划下一步——假装成伊朗军队袭击杜兰尼圣墓。“
总督脸色煞白:“那会引发全面叛乱!”
“所以我们要抢先'袭击'。“夏巴兹指向地图上某处山谷,“这里地势险要,正好让杜兰尼人'伏击'我们一支运输队——车上装满面粉和茶叶,再故意放跑几个'幸存者'去报信。”
计划执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当“溃逃”的伊朗士兵将杜兰尼人“劫走军粮”的消息带到英国领事馆时,领事脸上的狂喜甚至来不及掩饰。次日清晨,一队“伊朗骑兵”果然冲向圣墓——却在踏入山谷时被早已埋伏的杜兰尼人包了饺子。
被俘的“骑兵”操着地道的印度土语求饶,他们怀里的炸药包上还刻着东印度公司的编号。混战中有份文件被打下。那是英国驻奎达司令部的密令,要求“不惜代价制造波斯人与普什图人的血仇”。
当这份文件被钉在坎大哈城门上时,整个阿富汗南部炸开了锅。夏巴兹趁机宣布三项新政:废除过境商队税、雇佣部落武装护送官道商队、设立由长老议会监督的联合法庭。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月末的集市日。曾经带头抗税的杜兰尼长老,居然亲自押送着二十车粮食来到坎大哈军营。当哈拉扎总督目瞪口呆时,老人狡黠地眨眨眼:“现在,该让英国人尝尝自己酿的苦酒了。”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62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