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第160章 陈辉
第160章 陈辉
中午时分。
正阳当空,却没有半点热气。
海风带着淡淡的咸腥味儿拂面而来,凉爽中还有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舒适感。
张弛特意让岗子去买了二十把沙滩椅就放在沙滩上的草地上,供游客免费使用。
当然,大部分游客都自己带了防潮垫和帐篷,有的人家还弄了一个建议的‘三室一厅’出来。
不得不说现在的帐篷真是足够的花里胡哨,让人看着也想去买一套。
国庆第二天,来旅游的游客又增加了不少。
村里人都开始卖起了猪牛羊肉,而且还供不应求,比价格昂贵的海鲜还受欢迎。
站在村口,不时就能闻到烧烤的味道。
张弛担心游客不注意把草地给烧了,还安排了一个大妈戴上红袖箍,四处巡逻和清理游客丢掉的垃圾。
既然把沙滩承包下来了,那该他出的钱就不能省。
除了请人,张弛还找人订购了大量的花卉盆栽,将沿着沙滩一条路过去的泥土地什么的都种满。
这笔钱花得很值,很多游客到了路边就会停下来拍照,这也变相给下沙村做了宣传不是。
园艺公司的人还提出了一个建议,可以用颜色不同的花卉种一个【下沙村】的大字出来。
张弛心想反正也就是多几百块钱工钱的事情,就同意了下来。
等种好后,老村长就带着一群长辈过来参观,一个个老泪纵横的样子,对张弛的评价又高出了几分。
园艺公司趁机又推销,他们可以提供景观石刻字的服务。
张弛无语了,一块破石头就要2万多块钱。
当场又下了单,园艺公司承诺今晚就能到位。
可见石头人家都是现货,无非就是拿机器给他刻个字,再上一遍金色的油漆,特么就敢卖他2万多块钱。
也就是一群长辈在场,不然赵天来肯定不花这个冤枉钱。
自己开着叉车去礁石区照一照,还真不怕找不到一块大石头过来。
至于刻字什么的,自己一个大学生难道还不会吗?
日了,白花了2万多。
不过,心里虽然这么想,当他面对一群长辈的歌颂和赞扬时,又立马换上了一副谦逊有礼的态度。
好家伙,该说不说的,这一波操作下来张弛又刷了一波威望。
以后村里人见了他还不得一个个笑开了花。
张弛当即大手一挥,让龙建川开了两桌,请村里的长辈们在大排档吃了一顿饭。
瞬间又收获了一波好评。
吃完饭。
喝了点酒有点晕乎。
张弛拿着一把藤椅坐在店门口,看着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村口,莫名生出一丝成就感。
这可都是因为他的带来才有的变化啊。
短短不到半年的光景,他张弛不仅自己发家致富,同时也带着村民们开始奔小康了。
正自我感觉良好呢。
村里几人走了过来。
为首的是会计龙建洲。
“驰子,村里商量了一下,打算买几台电动的二手观光车,你就是干这个的,这个事儿就交给你了,钱回头我转给你。”
张弛愣了愣。
“观光车,干什么用的?”
龙建洲指了指停车场那边又进来的几台旅游大巴车,道:“刚旅游公司的导游给我们的建议,我们几个商量了一下,感觉有点搞头。”
张弛看向他身后的几人,瞬间秒懂了。
感情不是村里集资,是他们几个打算买观光车来自己干呢。
不过,也不关自己的事儿,反而张弛还挺支持的。
想了想。
好奇道:“路线你们规划过了吗?”
龙建洲身后一个中年人点头道:“就从村口出发,绕着沿海的村道一直到龙王庙,再去大龙山望山坳看云海,绕着大龙山回来顺便在蛇王祠停一下,最后一路从农田回来,那块风景也不错的。”
张弛微微颔首,这几个地方他也很熟悉。
望山坳就是上次他和龙小云带凤妙婷几女去露营的地方,风景没的说。
张弛‘嗯’了一声,而后提醒道:“费用我就不问了,另一个就是提醒游客不要随处乱丢垃圾,你们找的司机也要有主动清理垃圾的觉悟,咱们村的旅游业刚刚起步,不要刚开始就把咱们自己的口碑搞砸了。”
几人一听都觉得有道理,龙建洲感叹道:“驰子说得对,还得是大学生啊,考虑的就是比咱们多。”
众人又是一顿奉承。
搞笑,刚刚他们几个人的亲爹还吃着张弛请的饭呢,这会儿肯定捧着他呀。
“行了,我这就帮你们问问观光车的事情,具体要多少台?”
“我们每人一台。”
张弛笑了笑后,点头应下。
当即就给肖闽生打了个电话过去。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肖闽生那里就有现成的观光车,应该是从哪个景区退下来的。
得知张弛要电动车。
肖闽生当即承诺送货上门。
每台车的价格18000块钱,而且保证能够正常行驶,电池都换了新的。
张弛也不跟他讨价还价,让他赶紧送过来。
有了观光车的加入,感觉下沙村的氛围一下就不同了。
张弛有种错觉,要是下沙村一直这么繁华下去的话,没准几年后沙门镇首富村就不是墩头村了。
当然,这次也是刚好赶上了十一国庆假期,等假期过了,恐怕这场盛宴就会如过眼云烟。
至于明年还能不能有这么盛大的景象,就要看怎么宣传了。
张弛也想把这种热闹的景象永远保持下去,可惜他不是专业人士。
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操作。
张弛想起了沈菲菲。
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过来一趟。
·
夜里。
张弛正跟几个村民喝酒打屁。
岗子也在用手机跟鹭岛的陆瑶撩骚,也不知道两人聊什么呢,岗子笑得有点贱兮兮的。
这时,张弛回村那天遇到的村民陈辉突然说道:“驰子,陈靖宇他们家的海钓船马上就要法拍了,你不是要买海钓船吗?”
张驰闻言,好奇道:“他们家的海钓船,有多少艘?”
陈辉是墩头村的,不过他母亲是下沙村的,他爸一直在外地打工,他从小就在下沙村长大,跟下沙村的人更有感情。
但毕竟是墩头村的村民,那边叔伯兄弟也保持着联系。
所以一些情报什么的,他比下沙村的‘情报’大妈们更清楚。
“一共有17艘呢,还有3艘捕鱼船。”
“啧啧啧,不愧是曾经的墩头村首富,你们老陈家这是落了一头大鲸啊。”
落鲸,很讽刺的说法。
陈辉干笑两声,也没有跟那个阴阳怪气的村民计较。
不过,他这个比喻倒是很贴切,陈靖宇家一倒台,那不是跟落鲸一个道理,间接或者直接的养肥了一波人嘛。
其他的不说,就墩头村以前七成的鱼获,现在不再是陈靖宇家独吞,而是分散给了整个村子的鱼贩子。
还有那些订单、船只,加工设备什么的,只要分出去了,就能带动好多加工厂的发展。
墩头村可不止陈靖宇家一个加工厂,只是之前他家一家独大而已。
张弛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他确实想要采购一批海钓船。
随着季节开始入冬,海钓的业务也会渐渐加多。
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冬天海钓的业务会增多。
其实跟冬季没有关系。
海钓最合适的节点只有两个,一个是现在的晚秋,一个则是初春。
在初春和晚秋这两个季节,海水温度适宜,鱼类活动频繁。
春季的3月初至5月中旬,海水温度逐渐回升,鱼类开始活跃,此时出海钓鱼的成功率较高。
而晚秋时节,海水温度降低,鱼类为了过冬开始大量进食,此时钓鱼也容易有所收获。
此外,每个月的阴历初一、初二和十七、十八前后几天是大潮期,也是钓鱼的好时机。
这个两个节点刚好出于冬季的开头和结尾,所以张弛才想着趁着现在还没有入冬,赶紧把海钓船给准备到位。
“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法拍,你知道吗?”
张弛看向陈辉,掏出一包真龙海韵丢了过去。
陈辉接过烟,不客气的掏出一根点燃,想了想,道:“好像是这个月的12号,具体是上午还是下午,你得自己去问问了。”
张弛微微颔首,当即给陈斌打了一个电话。
陈辉见到张弛直接联系陈斌,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其实,要是张弛早点联系陈斌的话,压根没有他什么事儿。
墩头村什么事儿能够逃过陈斌这个大混子的耳目啊。
很快。
张弛就从陈斌那里知道了法拍的具体时间,已经参与发牌需要的手续流程。
陈斌得知张弛盯上了陈靖宇家的那些海钓船后,蹙眉道:“我听说县里不少人都盯着那些船,还有人把关系都走到我哥那里去了。”
张弛眉头一挑。
陈斌的意思很明显,这事儿怕是要走走关系才能成功。
想到这里。
张弛挂了电话,直接给王虎打了个电话。
这次主持法拍的主管部门是海沙市,不是县城,既然要找关系,那就干脆一步到位。
果然,王虎得知他在打那些海钓船的主意后,直接开口道:“成,我知道了,回头我就让人联系你,你也不用去参加法拍了,直接去交钱就行。”
张弛:“……”
好家伙,这个王虎关系这么硬的吗?
张弛一时间无言以对。
王虎仿佛做了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见张弛没有其他事情就挂了电话。
张弛还有点震惊,没有缓过来。
直接交钱就行?
连法拍的流程都省了?
这,这真的好吗?
虽然,但是,特么有关系就是爽啊!
张弛笑了。
回头看向陈辉。
这家伙好像兴致不是很高的样子。
张弛好奇道:“怎么了,最近网约车没生意吗?”
当初张弛从动车站出来,叫的网约车要回村里,刚好就叫到了陈辉的车。
这小子已经开了好几年的网约车了,家里也盖起了一栋小三层的洋楼,小日子应该听滋润的呀。
陈辉尴尬的笑了笑,道:“没有,就是觉得,那什么,驰子你这里还要人吗?”
张弛愣了愣。
陈辉挠了挠头,道:“这两年网约车是越来越难干了,以前收入还够换贷款和养家糊口的,最近两年有点入不敷出,我信用卡都刷了好几张,感觉再这么下去的话实在不行,只能厚着脸皮求到你这里了。”
“呵呵,你小子。”
张弛知道,自己现在混得好了,很多人都跑过来打秋风。
也多亏了他们老张家没有什么亲戚,不然烦都能烦死。
远的不说,就说村里人,自己到现在都安排了多少个工位出去了?
当然,张弛不是计较这个的人。
而是有些感叹而已。
看着眼前一脸尴尬的陈辉。
张弛想了想,道:“这样吧,多的不敢说,你先去帮岗子的忙,每个月我给你5000块钱底薪,租出去一趟车提成30到100块钱不等。”
“啊,真的!”
陈辉大喜过望。
他前几年开网约车,每个月累死累活也才勉强能够收入过万。
这两年就惨了,还是那样白天黑夜的跑,一个下来还不到七八千呢。
现在张弛一开口就保底5000块钱,还有抽成。
这个抽成,他可是知道的。
就张弛那个租车行的生意这么火爆,他一个月不得随随便便弄个五六千的业绩啊!
这么算下来,每个月可就轻松过万了。
想到这里,他急忙端起酒杯,道:“驰子,多的不说,以后我就跟着你混了。”
张弛笑了笑,也端起酒杯,跟他碰了一下。
张弛习惯性的拿起酒杯。
陈辉见状急忙伸手拖着他的杯底,然后用自己的杯子沿儿去碰张弛的杯子,丝毫不敢托大。
以前两人碰杯都不在乎酒杯高低。
现在陈辉可不敢了,把自己的酒杯拿得低低的,言语之间渐渐开始奉承了起来。
这也是张弛最无奈的地方。
他不想把自己身旁的朋友和亲戚变成自己的下属,就是怕自己有朝一日,身边连个说句真心话的人都没有。
别看只是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
现在这个社会,多少人一个月都赚不到一万块钱呢。
那些在温饱线上挣扎求生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要是有人能够给他们一份解决温饱,还能每个月有点存款的工作,只怕让他们当孙子都有人抢着做。
说什么牛马?
现在的打工人其实就是孙子。
客户是大爷。
老板是衣食父母。
真正的牛马是那些没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牛马。
普通人能当个孙子已经阿米豆腐了!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00/1111097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