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回档07:开启学神殿 > 第195章 夏国人凭什么有超越西方的学术成就

第195章 夏国人凭什么有超越西方的学术成就


两名博士生来到陆山的公司以前也是参加过项目的,无论是夏国科学院的科研项目,还是校企合作的一些研发项目,其工作氛围和陆山这里都不能够比。

    大家在陆山这里除了感觉到工作以外,更重要的就是感觉到生活。

    人生在世可不完全是学习和工作。

    更重要的还是生活。

    能够让工作和生活非常惬意的结合在一起。

    两名博士生觉得自己来对了地方。

    张灵溪当然是开心极了。

    毕竟到了毕业季,她的很多同学都在忙忙慌慌的找工作。

    学习化学材料的专业的学生工作本来就不好找,女孩子更不好找。

    要么就是在实验室里面枯燥的做实验,要么就是进入材料的公司被关在工厂里面,辛辛苦苦的做质检。

    条件不好不说待遇还低。

    而张灵溪能够跟着陆山在待遇不错的情况下,还有着大把大把的自由。

    这可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好工作。

    三个人来到陆山公司的初衷并不相同,但是现在的目的都是相同的。

    那就是抓紧时间能够把材料尽快的做成产品。

    只有新材料的内存真的生产出来了,印证了陆山之前的模型,那么第1阶段的工作才算是真正的结束了。

    陆山没有死等流程,东西还没有制造出来,订单先接了不少。

    都是夏国科学院的订单。

    在夏国,只要水平足够高,就一定会领到夏国科学院的单子,然后再细分下去,夏国科学院关联的企业真是数不胜数,几百几千根的内存条真的只是塞牙缝。

    陆山的调整极其有效,每一次改进都有明显的进步,现在又把时间,成本,性能分别进步了十分之一,很快就能彻底固定下来。

    以后再调试,那就是打小补丁,或者推倒重来。

    而此时此刻在米国《Advanced  Materials》杂志总部。

    《Advanced  Materials》编辑们正在交叉审核已经通过初审的论文,其中一篇论文就是陆山关于拓扑半金属半导体新材料的论文。

    这篇论文在初审之后,就已经非常的出名。

    因为前段时间西方材料化学以及半导体行业也都在轰轰烈烈的谈论拓扑半金属材料能够成为新半导体材料的相关话题。

    这种话题以谭明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工作,并且公开爆料江州大学陆山团队以及夏国科学院夏光明团队所搞的相关研究室抄袭宾夕法尼亚大学项目而达到了高潮。

    也正是因为谭明的爆料以及米国学术界比较倾向于相信谭明的说法,让陆山的这篇论文蒙上一层阴影。

    《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作为全球最顶端的材料化学类杂志,影响因子在多个评级机构之中也是排名第一。

    所以他们的论文审核专家也是来自于来自于全球顶级高校的顶级专家和教授学者。

    陆山的这篇论文,写作的方式非常的巧妙。

    陆山当初写这篇论文的初衷有两个,第1个就是向全球宣告自己的成果。第2个就是在宣告成果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成果的相关数据。

    所以这篇论文在逻辑上是没有任何的漏洞,实验过程也非常的清晰明了,但是实验数据和一些计算数据路上就进行了模糊处理。

    这种方式在理工类的学术论文上是通行的。

    这就让别人看到你的论文,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情,也能确定你研究的成果是真实有效的,但是没有办法重复你的实验,更没有办法抄袭的成果。

    如果陆山的这篇论文只是普普通通的研发类论文,那么《Advanced  Materials》的这一些评审专家很快就会把这篇论文给过了。

    但陆山这篇论文所研发的东西可不是普普通通的东西,而是半导体的新材料,是西方未曾掌握的技术。

    大家就非常的慎重。

    按照陆山论文的表述,陆山的团队不仅是搞出了能够取代硅晶体的半导体新材料。

    该新材料还可以生产半导体产品,且目前在理论上已经拥有成熟的方式生产内存产品。

    这就让这些评审专家们不淡定了。

    他们结合事情的前因后果,并不是特别想通过陆山的这篇论文。

    原因两个。

    第1个是陆山的这篇论文对美国的半导体以及计算机霸权形成了根本的挑战。

    从第2次工业革命开始,全球的科技中心都是在西方,第1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科技的中心更加明确,那就是在米国。

    米国发达的科技产业链能够让他非常怡然自得的站在全球的最顶端,布局和分配全球的工业体系。

    自己可以花费最小的代价赚最多的钱。

    二战之后全球的半导体分工就是这样来的。

    米国通过广场协定以及半导体加工业转移到南韩和夏国弯弯地区,成功的奠定了自己的半导体霸权。

    该霸权的根本逻辑就是半导体的设计以及生产设备技术掌握在米国资本的手中。

    半导体的生产等工的密集型产业链,就交给自己的小弟南韩以及弯弯地区的手中。

    其实米国最开始希望将芯片的生产放在东洋,东洋也确实做到了。

    但是东洋并没有当狗的觉悟。

    它不仅希望自己能够生产半导体产品还希望自己能够设计和主导半导体产品,并以此来挑战米国的产业霸权。

    米国怎么可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所以一阵操作广场协定一签订。

    东洋的半导体产业彻底的瓦解。

    就算现在依旧有东芝、索尼等能够从事半导体设计和生产的公司,但其技术发展已经被米国彻底卡死。

    半导体的代加工和生产,也被南韩以及夏国的弯弯地区所取代。

    而包括夏国在内的全球,则是半导体产品的倾销地。

    依靠这一套完美的分工,米国的资本每年能够从半导体产业链之中获利高达数万亿美刀。

    并且能够通过半导体产业链控制全球的计算机网络行业以及科技工业。

    这就是无穷无尽的印钞机,也是米国全球霸权的延伸。

    现在夏国的几个学生和夏国科学院居然搞出了取代硅晶体的新一代半导体产品。

    这是要绕过米国辛辛苦苦建立的半导体产业链另辟蹊径。

    这种事情无论是米国科技界、美国军事界还是资本界都是绝对不允许的。

    半导体材料设计以及生产是人类工业最璀璨明珠的,是最高难度的产业。

    米国发展了几十年才奠定的霸权产业,怎么可能被夏国几个学生就搞定了?

    就算是陆山的论文再怎么逻辑行得通,米国的学术界包括这些评审专家们也不太愿意相信。

    大家一直认为,论文数据语焉不详不详,那就是有问题的。

    第2个原因就是谭明的爆料,也的确影响了米国学术界的认知。

    谭明说夏国科学院的项目立项以及项目前期的所有数据全部是抄袭宾夕法尼亚大学,米国学术界也是愿意相信的。

    毕竟他们不会相信夏国人有这样的水平,搞出这样的材料。

    只有宾夕法尼亚大学这种半导体行业的顶尖高校和下属的科研院所才可能会搞出这样的材料。

    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都没有搞出来,伱夏国的一个学生能搞出来?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论文的评审专家和团队有了自己的想法?

    《Advanced  Materials》的责任编辑卡里斯看着评审专家团队,问道:“各位教授,你们的意见呢?”

    来自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半导体实验室的卡西恩教授看到这篇论文之后觉得可笑。

    他将打印好的论文放在桌子上说道:

    “我觉得咱们《Advanced  Materials》作为全球顶级的材料化学的期刊,对论文的审核还是要严格一些。”

    “我从事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已经30余年,陆山所撰写的这篇论文所使用的材料仅仅存在于理论之中。”

    “合金薄膜的合成和制造是非常困难的,就算是合成制造成功,我们要想让它达到半导体属性,更是难上加难,至少我的团队没有实现过。”

    “而且,谭明就是来自于夏国的江州大学,也是亲自参与该项目的重要人士,我听说他还是项目组的组长。”

    “他已经爆料非常清楚了,该项目的前期内容其实就是抄袭咱们宾夕法尼亚大学10年前的项目。”

    “再加上论文的数据烟雨不祥,而且到目前为止包夏国都没有正式的对外公布材料的成品。”

    “所以我认为这一篇论文更多的是虚张声势,希望能够捞取学术名声的好处。”

    卡西恩教授发言完毕之后,其他的评审专家也纷纷表示同意。

    “这篇论文不能够通过。”

    “不仅不能通过,我们还要向学术界揭露相关的事实。”

    “我去夏国访问过,对他们的学术水平非常的清楚,他们学术造假很严重,不可能搞出这样的东西。”

    最后,评审专家一致同意否定退回陆山的论文。

    并且将相关的情况通报行业。

    也请大家慎重,不要对该材料进行盲目投资。

    江州。

    正在忙碌的陆山收到了《Advanced  Materials》退回论文的邮件。

    陆山有些诧异,刚刚准备联系一下《Advanced  Materials》询问退回的原因。

    结果往下一翻,看到了退回的理由。

    抄袭、和数据不详细。

    这就是理由。

    看来《Advanced  Materials》也受到了相关报道的影响。

    陆山笑了。

    学术界也是为资本服务的。

    明明是科学杂志,偏要夹杂着其他的东西,什么都不信,偏要采信谭明的说法,明显就是有别的目的。

    谁发表论文把所有东西都写进去的?

    这跟把底子给人看光了有什么两样?

    思路说一下,模型讲一讲,具体操作具体参数具体配方难道还能讲?

    这是傻帽行为,技术全泄露了!

    西方期刊想要的很简单,要证明自己的论文正确,那就把东西全说了,如果不说,就赖陆山抄袭。

    事实上,很多西方期刊就是这么个复杂的心态。

    他们不相信这样超前的技术会出现在夏国,他们认为夏国是落后的,根本没有成果可言。

    如果真的有,那就想办法把技术逼到手,利用舆论,利益,甚至见不得光的特殊手段也要拿到手。

    所以,退稿原本是个很寻常的事情,却在米国媒体的渲染下,变得家喻户晓,就连《纽约时报》的首页都是这么个新闻。

    西方媒体基本上就是一个口径——夏国关于半导体新材料的论文是学术造假。

    西方学术界更不用说,舆论界也一起发了很多文章挤兑夏国学术界。

    “抄袭成瘾,夏国学术界风气不正。”

    “陆山是谁?无名小卒为何发表如此论文?”

    “陆山的背后有推手,目的是为了沽名钓誉。”

    “夏国学术界迫害优秀人才,推一个无实学的人出来。”

    “伪科学当道,夏国学术氛围太糟糕!”

    “根据权威媒体报道,夏国全球论文数量第一,但是抄袭和重复率高达80%。”

    米国一动手,全世界的学术界都在看笑话。

    消息传回夏国,夏国学术派引发了巨大的震荡,当即就裂变成两个派别。

    一个是支持陆山的,一派则是要要反思,各自的理由还挺充分。

    支持陆山的当然是坚持不能公开数据,这样划时代的产物凭什么要给洋鬼子看。

    不能西方学术界想说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

    就算今天妥协一点,明天再妥协一点,也不会说夏国人的好话。

    夏光明深感情况棘手,连忙找陆山商议对策。

    “没关系的,论文发表在哪里都一样,不发表我的论文是他们的损失,又不是我的损失,我们只需要做好的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夏光明想不到陆山竟然如此豁达。

    这可是国际性的荣誉啊,一般人死都要抓住这种机会。

    夏光明就知道好些人为了这种荣誉,什么底线都没了。

    而陆山却跟没事的人一般,要不要都无所谓。

    就这份认知,已然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学者,或许只有最纯粹的学者才有这样的心态。

    “那你的打算是……”

    “拿出成熟,低廉,优秀的相关成品,推向市场,到了那时候,到底是不是铂锡铁合金薄膜技术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真的用拓扑半金属半导体材料搞出了能用的好产品,届时,谣言不攻自破。”

    “好!期待你的好消息!”夏光明走的很快,因为他还要去米国参加学术会议。

    外界风雨飘摇,陆山岿然不动,埋首钻研生产工艺。

    现在产线的流程已经固定了下来,生产的全是铂锡铁合金内存条,毕竟上头要的急,等不到陆山搞出优秀的铜锡铁合金,以后有了再说。

    再者,两种材料的定位不一样,铂锡铁本身就是走高端的,国防和科研用得着,哪怕以后陆山搞出了合适的铜锡铁合金材料,上头也会买了配给需求不高的下属企业,下属单位,不冲突。

    “电子能级这一块还能不能再利用得好一些,激发态之下的电子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加个磁场控制下?”

    “磁场太固定,对所有的电子都有影响,这个想法不太靠谱。”

    “那就利用温度的不同,选择了电子再用磁场去作用,你看怎么样?”

    “可以尝试!”

    陆山这时候充满了干劲。

    利用合金结构以及通电后电子在金属格栅的排列和移动,让电子完成相关的工作,以此避开现有的光刻机加工体系。

    这个想法确实很厉害,目前夏国的芯片水平不高,自有的光刻机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的90NM制程。

    芯片研究在2009年也不热门,甚至是个禁忌。

    因为之前夏国有个骗子公司,买了米国的芯片,磨了上面的信息,改成“汉芯一号”来骗钱,最终被发现。

    而这一骗不仅骗了国家上亿的科研经费,更是把整个自助研发的行业给毁了。

    搞得一时半会没人敢提研发芯片的事情,夏国的国产芯片就此落后了十年,直到2019年前后才开始认识到不能因噎废食,再次发展起来。

    如果还是按照西方人的思路去搞,那就会碰到光刻机的问题,西方人肯定会严格限制相关技术,还要用专利限制夏国人。

    所以陆山也只能用这种办法避开光刻机的那套生产思路,不然的话,就算专利可以视而不见,人家也会在重要材料上掐脖子。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那就是光刻胶。

    按照以往的思路发展下去,一定会触碰到这玩意,但是这个赛道很小,要求却很高。

    每年也就上百亿的产值,主要集中在东洋和南朝鲜这里,给米国为首的西方供货。

    人家当然知道光刻胶拿什么做的,只要提前把相应的材料,设备卡住,夏国就没法生产。

    这只是诸多方面的一个例子而已,能做手脚的地方多了去,要不然夏国也不能把芯片工程提升到“两弹一星”的地位。

    铜锡铁合金的生产并不太顺利,陆山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光靠材料加工似乎有点不太行。

    铜锡铁的电子太活跃的话,就会导致能耗升高,也容易导致储存不稳定。

    不活跃的话速度就不够了,那怎么办呢?

    让电子活跃的同时,还要保持稳定性,这就用到了之前根据温度不同来设定磁场的办法,后来发现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比较难做到,于是陆山就想到了改变硅的制备办法。

    “将硅以蒸汽的形式和电子结合再固定下来,这么一来就能兼具稳定性与活跃性,还能具备电阻的能力,保持回回路的整体安全。”

    陆山的思路得到了庞加莱的认可,图灵在经历复杂的逻辑模型演算后也接受了这个提案,就是具体要怎么个温度就得慢慢摸索了。

    刚刚抵达米国准备参加学术会议的夏光明却心神不宁。

    这一次参加的会议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和计算机大会。

    夏国是没有资格的。

    之所以有资格,是因为十月,夏国开发出手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成为米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极大地振奋了夏国科学界的信心。

    也让米国一惊。

    在这样的背景下,夏光明带队前往米国参加了全球半导体和计算机行业大会,却没想到受了一肚子气。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086/1111093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