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奇侠传三6
羲和虽然暂时成功“劝退”了魔尊重楼的频繁骚扰,但她并未放松对紫萱的引导。她知道,堵不如疏,强行禁止紫萱接触情爱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可能激起逆反心理。她要做的,是让紫萱建立起健康、理性且符合其身份责任的爱情观。
在带领紫萱治理南诏、走访民间、体察疾苦的过程中,紫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男女之情。
她看到相濡以沫、贫贱不移的老夫妻,在破旧的茅草屋前分享一碗稀粥,眼中满是温情。
她也看到因战乱或贫困而被迫分离的恋人,在村口依依惜别,泪眼婆娑,约定生死不离。
她还看到负心汉一朝得势,抛弃糟糠之妻,另娶新欢,原配哭诉无门的惨剧。
更有甚者,为了几斗米、几尺布,便将女儿卖给富户为妾,骨肉分离…
这些真实发生在眼前的悲欢离合,远比任何故事都更具冲击力。紫萱的心智在飞速成熟,她开始思考“情”之一字,究竟为何物?它似乎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幸福,也能带来彻骨的痛苦。
一日,巡视完一处新开垦的梯田后,夕阳西下,紫萱与羲和并肩坐在田埂上休息。
紫萱望着远处村落升起的袅袅炊烟,忽然轻声问道:“羲和姐姐,这世间的情爱,究竟是怎样的?为何有人能为之生死相许,有人却能轻易背弃?它是好的,还是坏的?”
羲和知道,该来的问题终究来了。她没有直接回答好坏,而是微微一笑,反问道:“萱儿觉得呢?你看了这么多,心中可有答案?”
紫萱蹙着秀眉,认真思索了片刻:“我觉得,情爱本身或许无分好坏。像张阿婆和李阿公,他们的情意让彼此扶持一生,是好的。但像村东头那个为了彩礼逼死女儿的爹,还有那个抛弃妻子的书生,他们的‘情’似乎是坏的,或者是假的?”
“说得很好。”羲和赞许地点点头,“情爱如同水火,能滋养万物,亦能焚毁一切。关键在于,拥有它的人,如何对待它,以及它是否与你肩上更重要的责任相冲突。”
她顿了顿,声音变得悠远,开始讲述一个“故事”:
“姐姐曾游历远方,听说过一个故事。在一个草原部落里,有一位像你一样善良美丽的小公主。她无忧无虑,热爱她的国家和子民。”
“有一天,她在河边救下了一个身受重伤、失去记忆的异族青年。小公主心地纯善,将他带回部落悉心照料。日久天长,两人互生情愫,在草原上对着天神许下了永不相负的誓言,爱得炽烈而纯粹。”
紫萱听得入神,眼中流露出向往:“后来呢?他们一定很幸福吧?”
羲和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继续用平静却带着一丝冰冷的语调讲述:
“后来,青年的记忆恢复了。他并非普通旅人,而是中原一个强大王朝的太子,来到草原是为了探查敌情,为灭掉这个部落做准备。”
“小公主的爱,治愈了他的伤,却也让他知道了部落所有的布防、水源和弱点。”
“大婚之日,草原上载歌载舞,庆祝公主的幸福。然而,迎亲的队伍却变成了杀戮的军队。太子里应外合,铁骑踏破了部落的安宁…鲜血染红了草原,亲人倒在眼前,曾经的山盟海誓变成了最恶毒的诅咒。”
“小公主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破家亡,被她最深爱的人亲手推入地狱。最后…她选择了遗忘一切,跳下了忘川,以求永世不再相见。”
故事讲完,田埂上一片寂静,只有晚风吹过禾苗的沙沙声。
紫萱早已泪流满面,身体微微颤抖,仿佛亲身经历了那场惨烈的背叛与绝望。她哽咽着问:“为…为什么?他既然爱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王位真的比誓言更重要吗?”
羲和轻轻揽住她的肩膀,声音低沉而有力:“因为对于有些人来说,权力、野心、家国大业,永远排在个人情爱之前。甚至,情爱可以被利用,成为达成目的的工具。”
“萱儿,你要记住。你是女娲后人,你的背后是万千苍生。你的身份注定不凡,你所遇到的‘情’,或许纯粹,或许也夹杂着其他目的。并非所有人都会像那太子般狠毒,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路边的男人,不要随便捡,更不要轻易托付全部真心。”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总结,语气却无比郑重,“尤其是在你尚未能完全分辨人心真假、权衡情爱与责任孰轻孰重之时。”
她看着紫萱泪眼朦胧却陷入深思的模样,知道这个故事已经深深烙进了她的心里。
“那…那小公主,后来怎么样了?”紫萱抽噎着问。
“传说她跳下忘川后失去了记忆,被另一国所救,成了另一国的公主。但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她又一次遇到了那个太子,悲剧,似乎再次重演…”羲和没有讲完结局,留下了最大的悬念和警示。
紫萱倒吸一口凉气,紧紧抓住羲和的手:“不要!不要再相遇了!忘了吧!永远忘了才好!”
羲和拍拍她的手:“所以啊,萱儿。情爱很美,但若遇人不淑,或与责任冲突,便是穿肠毒药。在你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分辨是非、并确保你的选择不会伤害到你所要守护的子民之前,对待情爱,务必谨慎再谨慎。甚至暂时将它放下,专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紫萱重重地点头,将羲和的话牢牢刻在心里。那个草原小公主的悲剧,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她心中刚刚萌生出的、对情爱过于浪漫的幻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醒的警惕和沉重的责任感。
“我知道了,羲和姐姐。”紫萱擦干眼泪,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我是女娲后人,南诏的子民,天下的苍生,才是最重要的。我不会…我不会让自己陷入那般境地的。”
羲和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剂预防针打得足够猛,也足够及时。
如今的紫萱,见识过民生多艰,亲手推动过变革,胸怀天下苍生,又听过了“东宫”这般惨烈的“反面教材”她对情爱的认知,已然超越了小女儿家的懵懂憧憬,多了几分理智与审视。
接下来,就算那所谓的“天命情缘”出现…
羲和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她真的很期待,那位一心问道、肩负蜀山重任的顾留芳或者是其他的转世,该如何打动这位心系天下、对男人自带“路边危险品”标签的女娲后人呢?
羲和深知,既然顶了“伏羲后人”这个马甲,就不能只说不做。伏羲乃人文始祖,传说中教民渔猎、驯养家畜、创制八卦、开创文明。她若只一味教导紫萱“责任”、“大爱”,自己却毫无建树,久而久之,对不起那100功德点的定制费,更可能沾染上不必要的因果。
于是,在继续引导紫萱的同时,她开始真正以“上古遗族·羲和”的身份,介入南诏国的发展。
她的行动并非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精准、渐进,如同春雨润物。
她并未直接变出神兵利刃,而是带着紫萱深入南诏国的矿山和简陋的冶铁工坊。
“萱儿你看,南诏兵器易折,农具易损,皆因炉温不足,锻打之法粗糙,杂质太多。”她指着那些效率低下的炼炉和疲惫的工匠。
她“苦思冥想”数日,然后“偶然”绘制出了一套改良的鼓风设备和阶梯式串联炼炉的草图。她召集工匠,耐心讲解原理,鼓励他们尝试改进,并亲自守在一旁,用微弱的“言灵·微光”和精准的指点,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当第一炉温度更高、品质更优的铁水流出时,工匠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紫萱也亲眼见证了“智慧”和“方法”带来的改变,远胜于单纯的法术点化。
她又“发明”了曲辕犁。她先让紫萱观察农夫用直犁耕地的费力与缓慢,引导她思考如何省力。当紫萱提出一些天真却充满想象力的想法时,她才笑着拿出早已画好的图纸:“萱儿所想,与上古先贤不谋而合,此物名为曲辕犁,可省力过半。”
新犁推广之时,她让紫萱亲自下田试用,感受其便捷,再由紫萱向农人们推广。看着农人们因节省了力气、提高了效率而露出的感激笑容,紫萱心中的成就感远比施展一个大型法术来得更加踏实和持久。
南诏文化相对中原较为落后,文字使用范围小,多为祭司、贵族掌握。羲和认为,开启民智是强国的根本。
她并未直接推行中原文字,而是尊重本地文化,与圣姑、紫萱以及南诏的智者合作。
她提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皆是为了记录与传承。南诏亦当有便于百姓学习、书写的文字系统。”
她以现有的苗文为基础,运用其超越时代的语言学知识,简化、规范了常用字符,并制定了一套简单易学的拼音注音法则。她亲自编写了最基础的《蒙学三字经》,内容改编为贴合南诏价值观和自然崇拜,教授简单的算术、农时、道德歌谣。
她让紫萱担任第一批“教师”,在新建的简易学堂里,教孩子们和感兴趣的成年人认字、写字,至少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能看懂简单的政令和契约。
“知识不应被垄断,萱儿。让更多的人识文断字,明白事理,他们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家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羲和如是说。紫萱看着那些原本懵懂的孩童眼中逐渐闪烁出求知的光芒,深深点头。
羲和的所有举措,并非在全国强行铺开,而是选择了一两个受灾害影响较重、易于管理的边境村落作为“试点”。
她和紫萱长期驻扎在试点村落,亲自指导新农具的使用,推广新作物,监督学堂的建设,解决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她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倾听他们的困难,解答他们的疑惑。成功经验及时总结,失败教训立刻调整。当试点村落肉眼可见地变得富裕、文明、充满希望后,不用强制,周围村落自然纷纷效仿。
在整个过程中,羲和始终将自己定位为“引导者”和“顾问”。
她不断向紫萱强调:“这是我的责任,作为伏羲后人引导文明,但更是你的责任,作为女娲后人守护子民。你要学会观察、学习、思考,最终由你来决定如何在整个南诏推行这些举措,如何让它们更适合你的国家和人民。”
她将功劳归于紫萱和南诏的智者、工匠,自己则隐于幕后。
紫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她看到羲和姐姐并非空谈道理,而是脚踏实地,用智慧和行动一点点改变着这片土地。她看到姐姐带来的不仅是粮食和钢铁,更是希望、方法和文明的火种。
她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
“羲和姐姐的责任是‘教化’与‘启迪’,以智慧点亮文明之火。而我的责任是‘守护’与‘传承’,以神力与仁爱守护这火焰长明不灭,惠及万民。”
她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导,而是开始主动思考如何结合女娲灵力的特性,更好地配合乃至发展羲和带来的这些“新事物”。例如,用灵力感知矿脉辅助找矿,用温和的灵力滋养试验田里的新作物观察其优化方向等。
南诏国,在这个悄然降临的“伏羲遗泽”与日渐成熟的“女娲后人”共同努力下,正悄然发生着深刻而积极的变革。国力在增强,民生在改善,文明在进步。
而这一切,都被远在蜀山、偶尔也会因女娲气息关注南诏之地的清微道长等人隐约感知,只觉南诏气运日益昌隆,却不知缘由,只道是天道垂青。
羲和感受着这片土地逐渐焕发的生机,以及紫萱眼中日益增长的自信与担当,心中满意。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034/4423573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