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我在大宋斩神魔 > 第277章 号令天下 部落召集

第277章 号令天下 部落召集


自旱季以来,洪荒的大地上已沉寂太久。

    烈日下,干涸河道里淤积着暗红色泥沙,仿佛见证了无数血与火的往事。

    骤雨难临,风里只夹带黄尘与焦灼的炙热。

    远处群山横亘,如远古巨兽匍匐,阴影里始终潜藏着妖魔的贪婪目光。

    就在这等沉闷氛围里,一道振聋发聩的号令却如巨锤般,从四面八方敲响人族的心扉。

    那是炎黄二帝共同颁下的神圣召集令。

    信使络绎奔波,直抵各部落隐居之所。

    那些人族部落有的偏安于高原险峻之巅,终年不见外人;有的散落于广漠草原,只余篝火与猎户坚守。

    昔日三三两两的弱小人族,如今纷纷得到同一讯息——“天柱将断,洪荒秩序不复,人族若不奋起,永为血食奴仆。”

    或有部落闻声而惊,族中长老聚集商议:神魔居高临下,岂能轻撼?

    可炎黄二帝乃人族王者,此等大义之举或许就是最后的博弈。

    也有部落首领一拍石桌,高声响应:

    “若永远只会畏缩,何来翻身之机?不周山虽险,我辈亦当随二帝征战!”随即驱使麾下精锐,整理兵甲,踏上漫漫征途。

    各地情状不一,但无可否认,二帝之名号始终在凡间有着无以伦比的号召力。

    他们所铸就的王道不容任何质疑。

    当天下令传遍山川,越来越多的人族部落陆续赶往预定集结之地。

    其间关山阻隔、妖魔侵袭皆不足惧:有人族英雄带队,斩杀拦路凶兽,烽烟处处。

    凡是有目睹那支浩荡队伍者,皆在心底升起希望的火光。

    约莫在这召集令下达后十余日的黄昏,李青云孤身一人来到一片干裂戈壁。

    风声呼啸,卷着沙石四溅。

    远处,可以隐约看到某个部族营寨已然废弃——那是他此行的目标:传言该部落首领在接令后迟疑不前,甚至打算投靠妖族。

    炎黄二帝暗中交代他前去劝导或镇压。

    若能促其归顺,则多一分人力;若其顽固不化,则唯有清除。

    苍凉昏光下,营寨中散落的帐篷半塌半破,似乎已经经历了恶战。

    李青云沿着被焚毁的篝火堆往里走,脚下踩着焦土与残骨,耳边恍惚听见夜风中传来的窸窣低语,仿佛凄厉鬼吟。

    他心中一紧,暗忖:

    “看来迟了一步。”

    此地恐怕先被妖魔扫荡,或许首领抵抗不成,部落覆灭。

    他闭目片刻,感知四周,鼻端隐约嗅到血腥与腐朽混杂的可怖气息,那气味伴着不知名的诡异腐蚀,与他曾在骊山老母神格中见到的“幽冥之主”阴霾气息有几分相似。

    夜渐深,天地凝重如铁。

    他顾不得逗留,检查营寨中数具尸骸,有老有少,伤口狰狞,似被毒气或利爪撕裂。

    旁边一堆白骨泛着黯淡磷光,透着饥饿和绝望的阴影。

    “幽冥之主的爪牙已扩散至此,看来此部落无幸存者。”

    李青云叹息。

    踱步间,他意外发现山壁脚下有人在蠕动,似一具尚未死透的身影。

    他上前探查,是个奄奄一息的年轻战士,喉头咯血,却仍用嘶哑的声音挣扎道:

    “妖……妖族……首领被抓……令……告诉……二帝……”

    话未说完,一口气断绝,再没动静。

    李青云默然半晌,轻抚那青年的额头:

    “成败之局,尽在这般壮士的鲜血中。你安心去吧。”

    他将其合眼,以土石掩埋,转身纵出废墟。

    身体略作轻盈数跃,跨过戈壁,朝下一个聚点急行。

    他深知,多一个部落倒下,人族就多一分危急。

    此刻唯有让更多尚存的部落尽快聚集,方不致各个击破。

    想起炎黄二帝的嘱咐,他迈步更疾。

    整整奔波一夜,到得次日清晨,他方与另一队人族先行军汇合——队中首领见到他大喜,说道附近已有七八家部落因聚沙成塔,成功抵挡妖兵。

    大伙儿抱团行进,去往二帝指定的集结地。

    李青云闻之,松了口气。虽然途中看尽惨烈,却终究还有人族不甘毁灭,愿在天崩地裂之前搏上一回。

    一路走来,他目睹花白须发的老者不辞老迈,挥舞生锈的铜戈上阵;也见到十五六岁的少年紧贴父兄身后,一副初生牛犊的倔强神情。

    更有诸多半神血脉者,在长老带领下横跨山河,施展种种匪夷所思的天赋——有人能驭风,有人能唤雷,有人能唤醒沉睡中的灵兽,供部落迁徙之用。

    这些年,人族虽饱受神魔欺凌,却也积蓄了超乎想象的韧性。

    李青云放眼望去,荒漠之中,旌旗飘舞,铁甲反射金光,宛若熊熊燃烧的火炬,纵使狂风撼不倒那抹顽强意志。

    等他赶抵预定集结之地时,已是数日之后的黄昏。

    入眼便是一片辽阔古原,四面山峦起伏似巨浪,环抱着中央一块平坦开阔之地。

    那里能容纳百万军队,乃人族先祖留下的远古遗址,相传曾于此设坛祭天,象征与大地气运相融。

    如今周遭更立起连绵不绝的营帐与栅栏,旗帜与图腾随风招展,呐喊声、马嘶声此起彼伏,伴随夜色相互交织,蔚为壮观。

    李青云从一座岩丘俯瞰下方,只见人头攒动,无数部落首领手持各自族徽聚拢,不同的服饰、兵刃、坐骑汇成绚烂斑驳的洪流。

    北境雪原部落的狼骑已占了高地,骨笛声不绝;西南雨林的羽甲军则在溪边搭起营火,火光映得铜色皮肤闪亮。

    还有草原弓骑、山民石军、江湖水师……

    五花八门,各怀独特神通。

    更有那半神之躯者,昂首挺胸,似能凭己力撼动山岳。

    “这就是人族的底蕴么……”

    李青云轻吸口气,心中既生自豪,也觉陌生。

    往日他游历洪荒时,人族大多因战乱星散,各部互不相识。

    如今一朝齐聚,不啻是史诗般的聚会。

    若非迫于存亡之危,或许他们永远难有这般团结。

    眼见洪荒危机重重,却也因这股聚合,燃起希望之炬。

    踏下岩丘,营地里有熟识的战士看见李青云,不禁惊喜道:

    “是青云!他来了!传说中斩杀妖皇的新晋亚神!”

    一路上众人纷纷侧目,年轻战士中甚至有人满脸热切,大声叫好。

    李青云忙拱手还礼,不失谦和。

    他虽不喜张扬,但此刻见自家同胞如此热诚,心里也生暖意。

    旁边有几名半神后裔闻讯赶来,对他行礼道:

    “早听闻阁下晋升太乙仙,还想讨教刀招,不知是否有缘共进?”

    李青云含笑回道:

    “仓促在此,不宜切磋,若日后闲暇,再练一二。”

    便带着些许歉意推辞了。

    行走数十步,他忽地看到一抹熟悉的身影立于部队前方。

    那人一袭红衣甲胄,背脊笔挺,周身似笼火焰之气。

    待她回首,正是旱魃。

    二人遥遥四目相对,虽无多言,却自有一份心领神会。

    旱魃朝李青云微一点头,随即示意火焰军中人稍让开道来。

    只见那火焰军皆是铜皮赤面、血气旺盛的彪悍战士,由旱魃亲领,名震人族。

    目下他们却对李青云笑意友善,显然认可这位与自家统领齐名的英雄。

    前方传来锣声阵阵,原来是一处临时搭起的土台,似在安排部落首领登台点名。

    李青云随旱魃一同走去,只见一名负责登记的老将一边指挥队伍,一边朗声呼道:

    “黑山部落、岩骨部落、青石部落已报到……狼骑部落何在?可曾至此?”

    一队穿兽皮的狼骑族首领带着数十骑快速奔到台下,抱拳答道:

    “我部近日路遇妖群阻扰,迟来半日,还请见谅。”

    老将正色点头:

    “记下!尔等驻扎西面营区,听令擂鼓号召即可。”

    那首领领命退下。

    如此反复,各路人马一一报到。

    旱魃轻声对李青云说:

    “这些日子,不少部落相继汇聚,尚有迟到或被袭击的迟迟未至。可人族阵势,已非昔日可比。”

    李青云看着那人潮,想着从前百废待举的窘境,如今虽谈不上兵强马壮,但多一分整合,便多一分对抗洪荒神魔的底气。

    他应道:

    “确实。若再辅以二帝的古阵,说不定真能让那不周山震动。”

    旱魃见他神色略显凝重,低声问:

    “可是仍牵挂骊山老母传你的事?”

    李青云苦笑:

    “正是。那四大凶兽封印若真牵涉武神意志,三界毁山,未必真是捷径。一旦我们无法控制毁灭之力,后果不堪设想。”

    旱魃听罢,沉默少顷,终道:

    “先想法聚力抵御妖魔,再看二帝如何打算。你我合力,总能在绝境中搏杀出一线生机。”

    是夜,大地寂静下来。

    部落间篝火却烧得更旺,刀戟的寒芒在火光下闪烁。

    干烈的风不时卷起灰尘,让帐篷篷顶沙沙作响。

    李青云回到自己简易的宿营处,却觉心神难定。

    正要调息打坐,忽听外边有人惊呼:

    “看天!”

    他起身掀开营帘,只见墨色夜空里浮现一片紫红光晕,如同血脉在黑云中扭动。

    伴随一阵怪异的耳鸣,有人似在幻觉里看到山峦变得高耸磅礴,甚至似有古神之影自云层深处俯视人间。

    数息后,那光晕缓缓淡去,仿佛幻灭一场。

    可一群警戒将士仍心惊肉跳,有人窃窃私语:

    “不周山,那是……不周山在示警么?

    ”也有人自言自语:

    “若天柱真断,岂不引来更大灾劫?”

    气氛里多了丝忐忑。

    李青云仰头凝望,仿佛还能感到宫殿灰雾在体内低语,言辞晦涩,让他耳膜隐隐作痛。

    他咬牙催动“寂灭之律”才稳住心神,却愈发感到此征途绝非轻易可成。

    一想到翌日便是炎黄二帝誓师,一场更深层的风云即将揭开,他内心又燃起赴死也要成功的决心。

    当下他沉着脸返回营帐,聚气运功,反复回想着骊山老母遗志:人族若不破局,必在洪荒衰亡;但如何破局,却是走在刀尖上的赌博。

    外头篝火映得夜空昏红,仿佛血染长天。

    风声阵阵,似有无数亡魂在嘶喊呜咽。

    那些部落战士,却仍然警醒地守在火把周围。

    半神也好,凡人也罢,此刻都已明白——只有紧随二帝之召,唯有奋力前行,才可能撼动那冥顽苍穹。

    翌日清晨,东方刚露鱼肚白,陆续有部落先后赶到。

    有的乘坐庞大犀角兽,有的踩着奇形蛮禽,皆神色疲惫却士气高昂,昭示他们跨越千山万壑,只为赶上这场意义非凡的集结。

    营地上一时间更为热闹:分散于洪荒各处的人族力量,如今汇聚在这片古原,形成史无前例的“人间洪流”。

    风卷旌旗,卷着混杂烟尘。

    李青云踏出营帐,只见山色空蒙处又是一队部落抵达,其中包括江湖水师,许多战士仍带着咸腥水汽,显然沿江顺流而来。

    他们骑着狰狞的水蜥与巨龟,背负标枪,场面分外奇诡。

    遇到陆地部落便齐声招呼,相谈甚欢。

    有好事者拿起骨号吹响,霎时惊动四野,若鼓点沉雷,引得众部纷纷侧目。

    如此场景,若搁在往昔几乎难以想象:人族分散惯了,更曾在各自山头固守。

    可今日似有某种凶险却又神圣的力量,把他们编织成同一幅壮阔画卷。

    天空黑云依旧郁沉,无法遮掩地面上涌动的血性与坚韧。

    许多人抚剑而立,互相结识问候,还有高喊“愿同生死,拼绝此战”。

    李青云默默立于营地中央的空场,目之所及,皆是凝聚的人族热潮,也同时感受到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壮。

    因为若此战失败,就算所有精英汇聚一地,也会化作洪荒炼狱里的一捧灰烬。

    他想起昨日夜空现出的异象,心头如同被乌云笼罩,却又暗生火光。

    再转念,想起那宫殿深处的低语,似有无形冷笑,嘲讽人族的“愚蠢抵抗”。

    李青云冷哼一声,在心里喝道:

    “便是与神魔同归于尽,也无悔!”

    恰在此时,旱魃走至他侧。

    二人相视无言,眼底却浮动同样的炽烈:既然集结既成,下一步便是等炎黄二帝发令,宣告大军正式出征。

    天空隐约传来隆隆声,如云海深处又有雷震。

    群山与古原交界处,有成千上万的人族战士正摩拳擦掌,刀戟映日,夙兴夜寐地等待一声呐喊。

    那大地如巨兽心脏般起伏,渐渐汇拢到此中心——等待誓师,等待一统之令!

    李青云缓缓举目凝望前方,当下再无犹豫。

    洪荒之危难、四凶封印之险、玉虚宫或神魔阴谋……都将于不久后全面爆发。

    而此刻的人族,正迎来自古未有的光与暗交织的壮阔时机。

    若能借此跨越鸿沟,或许真能逆转宿命,令亿万凡民脱离神魔的操控;若失败,便是血海狂涛,岁月断绝。但天塌地陷,亦在所不辞。

    这一夜,古原之上火把连营,直照得半空都泛着微红,犹如以杀气刺破漆黑。

    每名部落战士心怀激荡,千百年来的悲愤与热血在胸中燃烧。

    若夜幕之中尚有邪影窥视,也只能看到这无边的刀戟火海,感受到人族拒绝灭亡的嘶吼。

    正如金铁碰撞的轰响,已然诉说着大军出征的前奏——风云将起,再无退路可言。

    而李青云紧握刀柄,遥想不周山那阴霾笼罩的险峰,隐约有厄运在山顶静待,他却只觉热血澎湃。

    身后是数不清的部落战士,他们的生命与盼望此刻系在自己与二帝的决策上。

    他深深吸了口荒原的空气,双眸中透出不屈火焰:

    “便要见真章了。”

    话音虽低,却回荡在夜色的缝隙里,随风传向四方。

    正是这般万众集结、伏尸百万的前夜,注定被后世赞颂或惋叹。

    无论如何,洪荒的深处仿佛已有雷霆呼应。

    神魔壁垒之战不可避免,人族对抗宿命的史诗也将翻开新的一页。

    李青云再抬首时,只见天际划过一缕诡紫暗芒,又快又隐,宛如血幕背后窥探的邪灵,让他心神一凛。

    可他并未退缩,径直收刀入鞘,以无畏之姿朝那王帐处走去。

    他知,明日或许就要正式迈出震惊天地的一步。

    若天柱真能因人族之力而裂开,洪荒之局又将演变到何种荒诞境地?

    在这硝烟弥漫的时刻,没有人能预见结局,只能以热血铸成新的篇章。

    黎明尚遥远,然而风声仿佛鼓点,正迫不及待地敲响着通往不周山的路途。那便是人族决意迎战的宣言……

    ……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981/1111085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