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下乡后,我成了国宴大厨 > 第54章 釜底抽薪

第54章 釜底抽薪


接下来的日子,国营饭店的后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懒散和懈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激情。

每天早上,厨师们都提前半小时到岗,不是为了干活。

而是围在李潇身边,听他讲解一个新的烹饪技巧。

李潇也不藏私,从最基础的刀工火候,到各种家常菜的改良做法。

再到一些简单面点的制作,都倾囊相授。

在他的指导下,饭店的菜品质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原本油腻齁咸的大锅菜,变得清爽可口;

原本半死不活的几样招牌菜,被注入了新的灵魂。

李潇还利用【中级面点精通】,推出了几样物美价廉的新主食。

比如三鲜馅儿的烫面蒸饺、外酥里嫩的油酥火烧、汤鲜味美的鸡丝馄饨。

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广大食客的热烈追捧。

饭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以前一到饭点,大堂里稀稀拉拉坐不满。

现在,稍微晚点来,就得排队等座。

营业额节节攀升,王海每天看着账本,嘴都快笑歪了。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天中午,王海愁眉苦脸地走进了后厨。

“怎么了王经理?看您这脸色,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

李潇正在指导杨小军练习拉面,看到王海的表情,不由得问道。

王海叹了口气,把手里的采购单往案板上一拍。

“小李,出事了。”

“咱们的生意太好,食材的消耗量比以前翻了三倍不止。”

“猪肉、鸡蛋、面粉这些大路货还好说,可一些稍微精细点的东西,就跟不上了。”

他指着单子上的几项。

“你看,咱们新推出的锅塌豆腐,用的必须是卤水点的老豆腐,口感才对。”

“可供销社那边,现在每天给咱们送来的,都是石膏点的嫩豆腐,软趴趴的,根本没法用。”

“还有那个三鲜蒸饺,里面的虾仁是关键。”

“以前咱们用的是海米泡发,现在生意好了,想换成新鲜的河虾。”

“可供销社那边根本不给批,说那是‘高档商品’,得优先供应县委招待所。”

“我今天上午亲自跑了一趟供销社,想找采购科的马科长通融通融,你猜怎么着?”

王海气得直拍大腿,“人家连门都没让我进!”

“就让个办事员传话,说饭店的供应标准是上面定好的,谁也不能搞特殊!”

李潇的眉头皱了起来。

供销社,全称“供销合作社”。

在这个年代,是掌握着全县物资命脉的庞然大物。

从一根针,一盒火柴,到一袋米,一斤肉。

所有的商品流通,都得经过它的手。

国营饭店的食材采购,自然也完全依赖于它。

之前饭店半死不活,每天消耗的物资有限。

供销社按部就班地供应,倒也相安无事。

可现在饭店火了,对食材的品质和数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触碰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最僵硬的那根神经。

那个马科长,李潇也略有耳闻。

是个典型的官僚主义者,五十来岁,戴着个黑框眼镜,整天板着个脸。

说话滴水不漏,办事却死板僵化,油盐不进。

想从他手里多要点紧俏物资,比登天还难。

“这个老马,我算是看透了!”王海愤愤不平地说道,。

“他就是嫉妒!看我们饭店生意好了眼红!”

“上个月评先进,我们饭店拿了奖,他们供销社颗粒无收,他心里肯定不平衡!”

“这下可好,他是捏住咱们的七寸了。”

“没有好食材,你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做不出好菜啊!这不等于釜底抽薪吗?”

王海急得在原地团团转。

后厨里刚刚燃起的火热气氛,也瞬间被这盆冷水浇得冰凉。

是啊,厨师再厉害,也得有米下锅。

没有了稳定的、高品质的食材供应,饭店刚刚起色的局面,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形。

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那个总能创造奇迹的年轻人。

面对王海的焦急和众人的期盼,李潇的表情却异常平静。

他放下手里的面团,用毛巾擦了擦手,走到窗边。

看着外面车水马龙的街道,陷入了沉思。

供销社的马科长,这种人他前世见得多了。

他们未必是坏,但绝对是懒和僵。

他们的权力来自于制度,他们最怕的,就是有人破坏规矩。

你越是上赶着求他,他越是觉得你“别有用心”,越是把门关得死死的。

刘福贵那种“地头蛇”,可以用美食和利益去搞定。

因为他本质上是个追求享乐和实际好处的聪明人。

但马科长这种“老古董”,你请他吃饭,他说你搞腐化;

你给他送礼,他说你行贿。

他就像一块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硬闯,是肯定行不通的。

“小李,你倒是说句话啊,这可怎么办?”王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李潇转过身,看着他,缓缓问道:

“王经理,我问你,供销社的货,是从哪儿来的?”

王海一愣,没明白他为什么问这个。“从哪儿来?当然是从各个公社、生产队收购上来的啊。”

“农民种的粮食,养的猪,下的蛋,都得卖给供销社,再由他们统一分配。”

“那不就结了。”李潇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什么就结了?”王海还是没转过弯来。

“供销社是渠道,是水管。”

“马科长现在把咱们这个水龙头给拧紧了。”李潇用手指在案板上沾了点水,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我们为什么非要从他这个水龙头里接水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挖一口井?”

“自己……挖井?”王海的眼睛瞪大了。

他隐约明白了李潇的意思,但又觉得这想法太过天方夜谭。

“你的意思是……我们自己去跟生产队联系?”

“这怎么可能!”王海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这是严重违反政策的!私下交易,绕开供销社,那叫‘投机倒把’!是要被抓起来批斗的!”

后厨里其他厨师也纷纷变了脸色。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911/4426375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