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押送的是兄弟情义
排练场内,灯光已经关了大半,只剩下他们五个站在舞台前面。
见蓝天野插话,苏民也立马开口。
欧阳山尊看着两人问道:“怎么?两位同志,是觉得我教不好吗?”
蓝天野摇了摇头,赶紧否认。
“老蓝啊,你当导演,我没少指点你吧?”欧阳山尊道。
蓝天野说道:“山尊,在咱们人艺排戏你当然排的好,只是好不一定合适啊。我当初从演员主动申请转为导演,我是亲身经历了从演员到导演这个艰辛历程和心路历程,所以我来教是最合适的。不求最好,但求最合适。”
苏民听到后,也说道:“提到从演员变成导演,也不只是你老蓝,我也是啊!”
要能教出来一名知名的女导演,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朱霖将目光看向了刘一民,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一民笑道:“老三位狭隘了不是?这话剧都能三个人一起执导,这学生怎么就不能一起教?朱霖同志,来来来,喊一声山尊老师、蓝老师、苏老师。”
朱霖听到后慌忙叫了一声,三个人还没反应过来。
刘一民说道:“三声老师的排名不分先后啊!”
见苏民想说话,刘一民道:“笔画多的在前!”
苏民想了想自己的两个字,第一次觉得这笔画少了有点吃亏。
“你呀你!”欧阳山尊哭笑不得:“那行,以后我们三个就是朱霖的老师了,过几天我把我这些年排戏的日记给你拿来看一看,消化一下以前的经验。”
蓝天野道:“一民,你以后可得好好的对待我们三个的徒弟,要是对不起她,我们三个老家伙可不同意。”
“你看你们两个,我看咱们三个应该制订一份教学方案,每个人教不同的方面,这样才不会起冲突。一民、小霖,你们两个出去吧,我们三个老家伙商量一下教学计划。”苏民说道。
“好嘞,您三位忙着!”刘一民笑着说道。
朱霖兴奋地依次给三人说着再见,激动地一直捏着手。
等到了外面,刘一民疑惑地问道:“你怎么突然想到当导演了?”
朱霖踢了踢墙角说道:“我这不是想变得厉害一点,你看看,你那个四合院都是什么人去的?我也不能丢了你的面子!”
刘一民听到她这个理由,觉得好笑,赶紧说道:“还是要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可千万别为难了自己,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当导演和演员并不冲突,蓝老师既是演员也是导演,我觉得他平衡的很好。再说了,我觉得如果说演员是通过不断地打磨演技,将自己打磨成了一件艺术品的话。
那导演就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将演员和作品联系起来,共同打磨成一件艺术品。
你想想,如果能经过我的手拍出一部知名的作品,该是多么厉害的事情。
其实我家里人都反对我做演员,我们家好歹也算是书香门第,妈妈是不支持的,爸爸倒是支持,但心里面我觉得还是不情愿,只是我喜欢,他才支持。
我以前觉得演员演出来让大家看到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情,我现在觉得导演比演员对一部作品的影响更大。
另外,我也不能一辈子总是当演员。以后别人到家里,见到我了,打招呼可以说这是导演朱霖、不是演员朱霖。”
朱霖低声说出自己想当导演的原因,刘一民看着她说道:“既然想当导演,那你可得吃点苦头喽,比当演员更大的苦头。”
“我不怕,我愿意学,我又不是娇滴滴的女生,我能吃苦!”朱霖听到刘一民支持她的决定,开心地笑了起来,顺便表达起了自己的决心。
导演和演员,如果让刘一民选择的话,肯定也是觉得导演好!
“刘老师,说不定以后我还能排你的剧本。你晚上写剧本,我白天排剧本,你觉得怎么样?”朱霖双手托腮望向窗外。
刘一民笑道:“好啊,你要是排的烂,可别怪我动手段。”
两个人说笑了一阵后,朱霖问刘一民来这里干嘛,刘一民讲了讲自己的目的。
“你还去过文化馆啊?”朱霖惊奇地问道。
“只待了一个暑假,里面的同志都很照顾我,尤其是馆长老张,给我的补贴比他们的工资都高。”刘一民说道。
“可惜,你怎么不多要一张票,咱们一块儿陪着老张同志看场电影。”朱霖遗憾地说道。
刘一民:“我以为你今天不在,排的是《狼烟北平》,我去看看还有没有票?”
朱霖笑嘻嘻地跟在刘一民身后,可惜内部留的几张票都没了。朱霖遗憾地叹了一口气,跟刘一民一起来到门口等起了馆长老张。
老张来的比较晚,等到了的时候,观众已经开始进场了。
看到刘一民,尴尬地说道:“哎呀,这首都太大了,不小心迷路了,还是问了公交上的司机同志,才赶了过来。”
“没事没事,离开始还得有十分钟!”
老张用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这位同志是?”
“这位是朱霖!”刘一民说道。
朱霖主动伸出手道:“您好,张馆长,刘老师刚才一直说您在文化馆的时候很照顾他。”
“刘老师?你学生?”老张疑惑地看着两人,好家伙,可有学生了。
朱霖嘿嘿一笑:“是我老师,平常教我文学。”说完,亲昵地朝着刘一民身边靠了靠。
老张一下子就明白了:“哎呀,一民,不错不错好姑娘好姑娘!”
“走吧,老张同志!”刘一民伸手请道。
“一民,《狼烟北平》的话剧排的好,我在咱们县都听说了,这下沾你的光了,我回去跟杨玉山和老孙他们有的吹了。”老张兴奋地打量着人艺的建筑。
这座国内话剧巅峰的舞台,他从来没来过,就连省话剧团的话剧都没有听过。
“人艺就是人艺,你看看这建筑,富丽堂皇,大气!”
两人坐在台下,刘一民低声给老张进行了一些讲解。等正式开始后,刘一民不再说话,开始聚精会神地看演出。
文三儿出场的时候,老张看着饭馆里面一个个吃的那么高兴,又聊得火热,顿时觉得自己像是真的在一个老北平饭馆里面。
几个小时的精彩演出,老张全程不舍得眨眼,等演出完毕,演员上台谢幕,老张才眨了眨眼,高兴地鼓起了掌。
冲着刘一民说道:“人艺的演员厉害啊,像你小说里面的人物走了出来,来到燕京看了一出话剧,就不虚此行了!”
刘一民说道:“人艺的演员都非常敬业,他们排练的时候,往往要排练好几个月。那个白连旗,人艺的于是之老师,五十三岁了,为了这个角色,还减了减体重。”
走出话剧院,朱霖又从旁边闪了出来,跟在了两人身后。
刘一民疑惑地问道:“你没回家?”
“刚去排练场感受了一下指挥演员排练的感觉。”朱霖对着自己调侃了起来,一个人对着空荡荡的排练场,开始行使导演的权力。
“你看,你又急,不过进步的心情值得表扬。”
三个人朝着历史博物馆的招待所骑去,老张一边打量着朱霖,一边打探着消息。
朱霖大大方方地一一作答,对文学方面的有些见解,让老张刮目相看。
到了招待所门口,老张叫住了刘一民:“一民,你有没有要稍的东西?”
“不方便吧?你不是还要到省里交差?”刘一民问道。
老张说道:“方便的不得了,咱们县的车就在省里面等我,你就算是大件东西,我也能帮你带回去。回去的火车上也有好几个同志,我们人多力量大。”
刘一民顿时意动:“老张,你们什么时候走?”
“明天中午1点的火车,你要带东西的话,还有半天的时间!”
“行,我明天来找你,你上午在吗?”
老张点了点头,刘一民激动地握住老张的手:“哎呀,老张,你这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了。我大哥估计快结婚了,也想给家里添置点东西,可惜大件东西,我坐火车一个人带不回去。”
“你大哥要结婚了?”
“对,谈了个对象,两人处的挺不错。”刘一民笑道。
“行,明天用我帮忙的话,过来叫我。”
“不用不用,明天我带着东西来!”
刘一民摆了摆手,回去的路上,不自觉地哼起了歌。刘一民寒暑假回家都想带点,可惜只能带点小东西。
这次趁着老张回,刘一民得好好的计划一下。
“刘老师,你大哥要结婚啊?”朱霖心里面盘算了起来。
“是啊,不过日子还没定。两人都在矿务局上班,离得也近。”
送走了朱霖,刘一民直接住在了四合院,没有再回学校。这几天有三花在,院子里的老鼠少了很多,不是被抓了,是被吓跑了。
刘一民不在的时候,朱霖上班会过来喂一下。
刘一民看着三花说道:“你什么时候才能抓老鼠啊!”
三花不屑地看了刘一民一眼,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好好好,还挺会装死!”刘一民气极反笑,不仅是特务猫还是只懒猫。
威胁了一句再不抓老鼠就送走,见没什么用,就躺在床上睡下了。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刘一民打开门就看到朱霖站在门口,兴奋地看着刘一民。
“朱霖同学,怎么来的这么早?”
“走,给大哥买结婚礼物啊!”
刘一民:“.”
刘一民到《人民文艺》借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朱霖在旁边跟着,刘一民开玩笑道:“拉人力车的后边还跟个保镖。”
朱霖开玩笑道:“我这个保镖绝对不让刘老师挨打。”
到了商场,刘一民走到电视机的柜台,仔细地听售货员介绍着,柜台的电视机旁边立着只能看不能摸的牌子。
似乎,摸一下留下指纹就会坏一样。
“这几台电视机都好,是咱们国家自己产的,两位同志,你们看要哪台。”
“这台牡丹牌彩电吧!”刘一民指着说道。
朱霖说道:“我家的是燕京牌的黑白电视,很耐用,就是有时候要拍一拍后盖,偶尔会有雪花。”
燕京牌电视是津城制造的,这个厂制造了中国第一台电视机,
如今国内的电视机品牌很多,大多都是生产黑白电视,彩电更多还是依赖进口。
牡丹牌彩电是燕京电视机厂和小日子联合研发的,实际上没生产线,更多是组装。
“多少钱?同志?”
“一千三百块钱!”
刘一民走到收银的地方结账并把侨汇券的工业票递了过去,又花了三十多块钱,买了一台收音机。
现在大队也通电了,这些东西都能用。本来还想买一台立式的摇头电风扇,可是想到太大不好拿,于是只能作罢,买了两台小的坐式小风扇和电视天线。。
一下子花了一千五百多,不过刘一民也不心疼,花出去的才叫钱。
贴心地用布将电视机给包好并绑上系紧放在三轮车上,骑着三轮朝着招待所骑去。
朱霖本来想买礼物的,被刘一民给制止了,她现在早就没钱了。
到了招待所,差不多11点,老张还以为刘一民要迟到了,在屋里急的团团转,看到刘一民后才如释重负。
刘一民拉着老张他们几个人吃了顿饭,之后骑着三轮将东西送到了火车站里面。
老张看着东西笑道:“你对你大哥可真够好的,大彩电、大风扇!”
刘一民说道:“老张,我大哥也对我很好,你看我胳膊上的这块手表,我大哥借钱给我买的。以前上学家里穷,全靠大哥,在县高上学,他还时不时走路到学校给我送钱。”
“你们两兄弟都挺好,等你大哥结婚了,我老张也要去讨杯喜酒喝!”几个人一人抬着一件东西,跟刘一民热情告别。
“麻烦大家了!”刘一民不好意思地说道。
“刘一民同志,冲着你中午的红烧肉,我们也得平安押送回去。来的时候押送国宝,回去押送的是兄弟情义。”
老张旁边的人开口说道,他是省博的人,今天吃饭的时候,跟刘一民聊的非常好。
“再见!”
“再见,刘一民同志,在燕京代表我们豫省的文学界发光发热!”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92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