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茅盾的最后时刻
办公室里,刘一民将汇款单和信都递给了曹禹,上面详细地介绍了稿费标准,另外还要缴纳的一些税款。
“美国佬的税收的规定很完善啊,收这么多的税,一个字五美分,要不然即使是短篇,也不应该只有一千两百美元。”
曹禹心疼起来被扣掉的美元了,这不仅是自己学生的钱,还是国家的外汇啊!
这边多挣一点,那边买东西就能多花点!
刘一民将样刊递给了曹禹:“《绿皮书》放的位置不靠前也不靠后,又在封面上提了提,像是想要放在前面,不知道为什么又犹豫了,放在了中间的位置。”
“你看样刊,还能看出来这个门道?”曹禹接过后翻了几页,没有点评刘一民刚才的话,而是说道:“美国佬这个印刷也够精美的,纸比咱们的好,咱们的偏黄,他们这个就偏白一点。”
曹禹拿着《巴黎评论》的春季刊不断地翻看,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于是刘一民就说将这样刊送给曹禹收藏。
“不用了,你还是拿着吧,这对你而言,可是一次重大的进步,这样刊对你更有意义。不过不要太高兴了,还是要戒骄戒躁,继续前进。晚上,咱们一块去找下老沈,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哪个老沈?”
“家离得近的老沈吧!”
“我离得近的,还是老师您离得近的!”刘一民笑着问道。
曹禹哈哈笑了两下:“那就都找!”
茅盾姓沈,夏言也姓沈。茅盾离刘一民住的地方近,夏言离曹禹家近。
刘一民走出曹禹的办公室,本来想回四合院,被蓝天野他们给抓进了排练室,非得要让刘一民看他们的排练。
无奈之下,只能坐在了排练场里面,跟《红河谷》的话剧组一起同甘共苦。
好在排练场比较小,人多也不显得冷。
“这个话剧剧本先打磨了几遍,正式排练的时候果然台词问题少了很多。”欧阳山尊说道:“一民,等你从豫省回来,绝对把《红河谷》的模样给排练出来!”
蓝天野和苏民笑道:“就等着到时候两部剧同时首演,给各界观众一个惊喜喽!”
“那就预祝三位导演到时候大放异彩!”
“可不是我们三位,是你啊,还有我们所有的演员!”苏民说道。
舞台上,朱霖和演员们正在忘我的进行着表演,刘一民在台下看的津津有味。
中午两个人回到了四合院里,刘一民将样刊交给了朱霖看,可惜朱霖不怎么懂英文。
“刘老师,要是我能看懂就好了!”朱霖拿着不断地翻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跑到厨房开始做饭。
让刘一民站在旁边给他翻译其余的英文小说,他在上面看到了几个挺有名的美国作家名字。
比如斯蒂芬.金,可能大家对他不熟悉,但是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大部分人都看过。
如今《肖申克的救赎》这篇小说,对方估计写的差不多了。
“刘老师,你说美国人喜欢看你的小说吗?”吃饭的时候,朱霖好奇地问道。
“这我怎么知道?”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你猜一猜嘛!”
“我猜美国肯定有人喜欢,不过数量就不知道了。美国跟咱中国不一样,他们的娱乐方式比较多,看书的人就比较少。在以前美国人没有电视、电影的时候。他们看书的人就多,还有很多的乡村演讲。一些人,随时随地就能进行一次演讲,现在美国人的演讲能力也开始下降了!”
“他们为什么演讲?”
“咱们为什么,他们就为什么!”刘一民说道。
“我觉得美国人肯定喜欢你的小说,很多人都说文学没有国界。就像你出版到法国的那本小说,不也是深受欢迎嘛!”
“深受欢迎,也只是卖了几万册而已。《追风筝的人》一个月,就卖了一二十万册。咱们国家目前的杂志,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月销量,在外国是不可想象的!”
吃完饭,朱霖到人艺排练,刘一民就在书房里面写东西。等到人艺下班,刘一民接到了曹禹从人艺打来的电话,一会儿到茅盾家里面汇合。
刘一民关上门朝着茅盾家里面走去,跟保姆打了一个招呼,保姆告诉刘一民,老爷子正在自己的书房里面等着他。
“一民同志,老爷子最近情绪还挺好,听说你要来,棋盘都摆好了!”保姆热情地说道。
刘一民笑着走进书房,看到茅盾正坐在书桌旁整理东西。
于是走进去问道:“您老这是干什么呢?”
“一民来了?赶紧坐,我把以前的东西整理整理,自己整理好了,就不麻烦别人整理了。天冷了出不去,只能在屋子里面活动活动!”
茅盾穿的很厚,大棉袄穿上身上,活动并不是很方便。
“冬天您还是多注意点,身体不能感冒!”
“是啊,老了老了,最怕的就是冬天和夏天,熬过了夏天,就来了冬天!”
“可以去海省嘛,那里边暖和,等天气好了再回来!”刘一民说道。
“哪有那么的娇贵,一来一回要花费不少钱嘞!来来来,咱们下盘象棋,等等他们!”
茅盾坐在了棋盘旁边,开始跟刘一民切磋:“需不需要我让你?”
“不用,尽管来杀!”刘一民笑道。
茅盾一边下棋,一边指着桌子上的稿子说道:“那些都是我的回忆录,再坚持一段时间,我看就能写的差不多了!”
刘一民走了一个“马”:“身体要紧,身体好了,写作的时间多着嘞!”
“将军!”茅盾嘿嘿一笑:“时间哪有那么多?像我们这个年纪,过一天少一天。”
整个书房里面,都是“啪啪啪”的棋子撞击的声音,等刘一民彻底被“将死”之后,外面传来推门的声音。
曹禹率先说道:“你们两个聊得很开心嘛!”
“是啊,在垂花门就听到你们的笑声了。”夏言紧随其后。
茅盾站起来迎接两人,笑着说道:“一民一来,我这儿就沾不少年轻人的朝气,我一沾朝气,能不高兴嘛!”
曹禹说道:“给你们讲个喜事儿,一民的一篇小说在美国发表了,是《巴黎评论》。这篇文学杂志在美国和西方的影响力,都挺大的。”
曹禹冲着刘一民使了一下眼色,刘一民赶紧将挎包里面的样刊拿了出来。
夏言率先从刘一民的手里面接过,茅盾笑道:“不知道照顾一下我这个老人!”
“来来来,咱们一起看!”
“这是件好事儿,一民帮国家赚了一千多的外汇,虽然少,但在目前的文坛,也是独一份了。”
曹禹将文章指给了两人,一边在旁边讲解,声音中带着得意和几分炫耀。
书房里,曹禹还在讲,被茅盾给打断了,嫌他太吵吵。于是曹禹闭上了嘴,开始去看茅盾写的回忆录草稿。
茅盾和夏言一边看,看完还会讨论几下。
刘一民无聊的摆弄着象棋,思考着刚才如何才能将死局化为活局,成功逃出生天。
中间保姆和韦涛进来了一趟,询问晚上吃什么,茅盾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自己看着做。
外面,韦涛交代保姆说道:“做点面食,再做点米吧,炒两个温和点的菜,再炒一份燕京菜。”
等两人看完,疲惫地说道:“对美国社会的剖析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故事也很精彩,老外应该是吃这一套的。”
茅盾站起来在屋子里面转了几圈,舒展了一下身体,开始对刘一民提出了表扬:“能挣外汇,这是本事啊!要是作协的作家都能到美国或者是国外发表,咱们国家就没那么缺外汇了!”
“哈哈哈,想法很美好啊,可是脱离了现实啊,咱们文坛只有一个一民!”
曹禹说完,也觉得自己有点过于得意了,于是把二郎腿放了下去说道:“说不定过几年,会有很多的国内小说走出国内。但,以英文发表的作品的数量,我看还是.”
“搞了半天,老万你是来找我们炫耀的啊,欺负我们没一民这样的学生是吧!说实话,这一年来,一民也算是我半个学生了!”
茅盾轻轻地敲了敲桌子,笑着说道。
夏言在旁边鼓起了掌,整个书房里面很是热闹,韦涛推门进来,说饭做好有一会儿了,得赶紧吃。
“老万,老沈,一民,长篇文学奖的评奖已经在评了,作协的人拿来了几部小说,问我是什么意见。我说我又不是评委,不用问我是什么意见,不过我让他们一定要公平公正。”茅盾用勺子慢慢地喝着米粥。
“雁冰同志,你大致心里面有数了吧!”曹禹看向茅盾。
“是有数了,也就那么几部!一民,你认识你们豫省的姚雪垠同志吗?”茅盾问道。
“姚雪垠同志是鄂省的文联主席,虽然是豫省人,但久不在豫省工作,哪有见面的机会,不过我看过他写的《李自成》。”
刘一民说道。
“《李自成》接下来的第三卷,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要出版了。我们关系不错,经常通信,他的小说写的很详实。我以前告诫他,写历史人物,一定要切记随意拔高,他对于我的建议,还是比较听的。”
《李自成》前后写了三十年,五卷总共两百三十万字,如今才出版了前两卷。
此时茅盾提起姚雪垠,是在告诉大家,姚雪垠是其中可能获奖概率比较大的作家之一。
论影响也是足够,当时第一卷刚写出来的时候,得到了教员的夸奖,在小日子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姚雪垠同志长于写悲剧啊!”夏言说道。
吃完饭,茅盾给大家讲了讲他的回忆录后,一群人就离开了茅盾的家里。
临走时,曹禹拉着韦涛说道:“你多劝劝你父亲,平时多休息,不用那么拼命,他这是把骨头熬成油在点啊!”
四合院外,韦涛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万叔叔,我劝不了啊!父亲怕整理不完啊,成了他的遗憾!”
夏言无奈地拍了拍韦涛的肩膀,没有说话。
曹禹从蓝天野的嘴里面,得知刘一民回家要参加大哥刘一国的婚礼,于是告诉了李玉如。
李玉如也买了一份礼物,托刘一民带回去,还用了一个信封包上了礼金,信封上写着“万家宝、李玉如赠。”
刘一民看着盒子里面的礼物,笑着说道:“师娘,你们太费心了!”
“哪有,我到百货商店随便挑选了几样,你拿回去看看你未来的嫂子喜不喜欢!”李玉如笑着说道。
“那肯定喜欢!”
“一会儿别走了,吃完饭再走。火车票买好了吗?”李玉如问道。
“买好了,还是沾了老师的便宜!”
“沾什么便宜?这也是为国家的经济做贡献。有的列车上,软卧常坐不满,你说这不是资源浪费吗?”李玉如在厨房里面笑着说道。
“师娘这观点我同意,师娘,你什么时候看经济学方面的书了!”
“你这个孩子,师娘,我也不是只知道唱戏,我就是觉得,没人用就是浪费,一列火车从北跑到南,那可都是钱啊!”
闲聊了一阵,曹禹提着包回来了,将包放在沙发旁,看着他们问道:“你们在聊什么呢,聊的这么开心!”
“师娘在进行叁反之一的反浪费呢!”
“怎么?你浪费什么了?”
李玉如将两人刚才的讨论给曹禹讲了讲,曹禹笑道:“你们谈的还有点道理!“
吃饭的时候,曹禹拿出酒给刘一民倒了一杯,笑道:“在美国发表,咱们还没庆祝呢!”
曹禹想给自己倒,被李玉如给拦住了,笑着拿出了参桂养荣酒:“老万,你喝这个!”
“老师,这酒怎么样?”
“这酒不错,我在电视上看到过!”
“那我再让沪影厂的同志帮我买几瓶送到燕京!”
李玉如说道:“不用了,你有这个心就行!”
吃完饭,在书房里面一直聊到九点多,才从曹禹家走了出来。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90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