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朱霖到豫省见公婆
刘一民在夏言的家里面讲了很多,夏言直接掌管着电影,经过聊天,他对刘一民的想法颇为认同。
他对电影、电视这几种宣传方式的威力太了解了。
送刘一民走出四合院的时候,告诉刘一民,我们国家的电影创作要多具有民族性,体现出民族特色。
刘一民顶着寒风,回到了华侨公寓。第二天起床,将夏言划出来的几个点全部给改了改,改完之后送到了《人民文艺》。
崔道逸这次见到刘一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兴,而是眼神微眯,不断地打量着刘一民。
《纽扣》发表已经很长时间了,这才送来了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一万多字,按理说这一篇应该是交给《收获》的。
想着想着,崔道逸立马问道:“你是不是已经给《收获》了一篇长篇小说?”
“没有啊,师兄,只是一篇中长篇!”刘一民说道。
崔道逸咬了咬牙,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又把长篇给了《收获》!
“一民,怎么着也该给我一篇中篇了吧,怎么又给《收获》了,我才是你亲师兄啊!”
“巧了,晓林师姐说她也是我的亲师姐!”刘一民笑嘻嘻地说道。
理直气壮的声音,让旁边几个编辑都笑了起来。
许一起身说道:“一民啊,你真是长了两张嘴,怎么说都是你有理。瞧瞧,我们的崔编,多么能说会道,现在竟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崔道逸无奈地坐下,心里面在想亲师兄和亲师姐,到底是哪个更重要!
“师兄,你别看这字数少,字儿越少,事儿越大啊,这是女排的报告文学作品。现在咱们国内都是夸女排的,这篇报告文学的销量,还用担心吗?我不知道能不能比得上《哥赫巴德的猜想》,但是质量绝对有保证。”
“女排报告文学”这几个字刚说出口,就立马有几个编辑围了过来。
“瞧,我说什么来着,你看看,编辑都好奇!”刘一民笑着说道。
崔道逸一听,也确实是这么个理儿,开始认真地看起来了内容。
其余的编辑羡慕地问刘一民:“一民,你跟女排同吃同住?”
“准确的说我是跟袁指导同吃同住!”
“给我们讲讲,女排的姑娘们都是怎么样的?”许一急忙问道。
刘一民打量了许一一眼,笑着说道:“许编,女排的姑娘们,一天热身的运动量,估计就比咱们整层楼的运动量大了。
那么大的铁饼,几十斤重,你以为是练臂力的,我也以为是,女排的姑娘来了,嘿,您猜怎么着?”
“怎么着?”
“整个人往板凳上一躺,中间悬空,铁饼压到小腹的位置练腰力。还有举重,负重”
刘一民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着,手上再有一个快板儿,就成了说书的。
讲着讲着,不仅是这个编辑室的编辑围了过来,隔壁编辑室的编辑也都过来了,更有甚者,还围坐在煤球炉子旁,嗑起了瓜子。
刘一民手一伸,许一立即把茶杯给送了上来,一壶茶入喉,接着津津有味的讲了起来。
主编张广年从办公室出来,整个人迷茫地看着有点不太熟悉的办公室,询问道:“你们这是干嘛呢!”
“一民写了一篇女排的报告文学,他跟着女排同吃同住同训练,我们听他讲稀奇事儿呢!几十斤重的铁饼啊!”
张广年听了一会儿,大声的将编辑都给赶回了编辑室,其它部门的,依依不舍地走了出去。
临走的时候还给刘一民使了一个眼神,示意他一会儿去他们办公室讲。
“一民啊,你这小日子过得真是不错!跟女排同志们建立了那么好的友谊,我羡慕你啊!”张广年笑着说道。
“老张同志,您要是以作协的名义给女排的同志们送点温暖,我相信,女排的同志们会非常感动。”
“哈哈哈,我考虑考虑!”
张广年从崔道逸的手里面接过了《中国姑娘》的稿子,认真地读了起来。
当看到排球的场地简陋经常让女排的姑娘们受伤的时候,张广年感叹道:“女排的姑娘们真不容易啊!等过年的时候,我让作协拿出一笔经费,给姑娘们送点福利。”
“那我替姑娘们,谢谢您了!”
“又不是送给你的。你的这篇文章,写的不错,深入实地考察,资料翔实,文字中带着辛酸还有幽默,以及希望。
是啊,刚获得冠军没多久,来不及休息,就又要投入下一场的备战之中,其中的紧张可想而知!”
张广年讲完之后,将《中国姑娘》这篇报道压在了桌子上说道:“发表,必须放在最鲜艳的位置,不但要放文章,还要配着图,配上训练的图,让全国的读者都看一看!”
“我一会儿跟排版的同志联系一下!”崔道逸笑着说道。
等张广年回到房间里面,崔道逸笑嘻嘻地盯着刘一民,一直盯到他发毛,才问道:“一民,你给《收获》寄的是什么稿子?你觉得质量怎么样?预测一下销量如何?”
“师兄,等15号《收获》就发表了,您到时候可以自己看一看,我觉得还行!”刘一民笑着说道。
“还行啊,那就行!”
崔道逸带着刘一民来到了财务,拿到了一百五十多块钱的稿费。
“一民,长篇多想着师兄!”临走之时,崔道逸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亲昵地说道。
“您是我的亲”
“.停,我现在已经不吃你这一套了!”崔道逸打断了刘一民,一副苦恼的样子将刘一民送出了《人民文艺》。
刘一民路过什刹海体校的时候,又进去了一次,将报告文学已经写好的消息告诉了袁伟民。
看到袁伟民身穿的梅花牌运动服,身上的两个巨大汉字“中国”,刘一民笑着说自己到时候也买一套。
“梅花牌”运动服质量好,据说可以做到二十年不破不坏,我国的第一枚金牌运动员许海峰就是穿着这衣服领奖的。
现在穿着时髦,以后也有收藏价值。
“这可不好买,梅花的衣服首先要保证运动员!”袁伟民自豪地指了指上面的几个字。
又说道:“我可以帮你买,我们内部买的话,还是比较好买到的。”
刘一民从口袋里面掏出钱,让他帮自己买两身春秋长袖,一身红色的、一身士林蓝的,另外一身夏季的,到时候让女排的姑娘签上名字,自己收藏。
袁伟民接过刘一民的钱,笑着说道:“到时候我把东西寄给你?”
“帮我送到人艺保存就行,提我名儿,都知道!”刘一民笑着说道。
“行!”
1月10号,上影厂的厂长徐桑楚和黄祖默来了,到四合院没找到人,跑到人艺才知道刘一民又换房子了。
看着刘一民的新房子,徐桑楚羡慕地说道:“一民啊,你可真会享受!”
黄祖默也说道:“比上海的一些老洋房还要好!”
《红河谷》已经拍摄完成,两个人到燕京是为了将片子送到电影局进行审核的,特意来找刘一民一趟。
光提交审核,徐桑楚并不需要来。他想着要过年了,提前来到燕京给朋友和电影局还有文化部的领导拜个年,交流交流感情,顺便讨论一下明年的经费问题。
“《红河谷》的拍摄顺利吗?”刘一民问道。
黄祖默笑着说道:“拍摄非常顺利,就是刚开始差点出现了意外。开头将人放进江里用的是实拍,水流太急,演员差点出问题!”
“你们可真大胆!”刘一民感叹了一声。
“没办法,我们不这样根本拍不出来这场景。当时做了许多准备,没想到拍摄的时候,上游下雨,雨量暴涨,一下子就乱了。幸亏当时绳子拴着演员,把演员给拽了上来。”黄祖默说道。
“我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我也批评了他们,两个生命啊,想想就后怕。但是外景拍摄,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很正常!”徐桑楚说道。
黄祖默对着刘一民说道:“一民,你要不要先看看片子?”
“你们不是提交审核了吗?”
“嗐,明天才提交!你要是想提前看一看,咱们找个地方!”
“找什么地方?现成的不就有吗?北影厂就在附近,不用白不用,正好去打探一下他们《山高水长》拍的怎么样了!”
徐桑楚拍了拍大腿,立马站了起来。
“你们两个来之前就说好了吧!”
刘一民起身笑着说道。
“哈哈哈!”
三个人来到了北影厂,徐桑楚大大咧咧的走进汪阳的办公室,汪阳并不在,听说正在北影厂的家属院给厂里面的工人发过年的大白菜和苹果呢!
三人来到朱得熊的办公室,朱得熊笑着将他们引到了审片室,同时坐下准备看看上影厂拍的怎么样!
【影片一开始,就是沧桑悲凉的音乐,两名花季少女被一群人祭祀的人群推入了激流之中……】
女演员是龚雪、另外一个名不经传,应该是个小演员。
龚雪被投入河流之后,最终被救起,有了一个藏名叫做雪儿达娃。
“一民,你说巧不巧,主角叫雪儿,我们这演员也叫龚雪!”黄祖默说道。
“那确实巧!”刘一民笑道。
接着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放完,徐桑楚问刘一民觉得怎么样?
“拍的很好,老导演就是老导演,懂戏!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当然这不是谢晋导演的问题,是现在咱们整个中国导演的导演思想所限制的,就是有的地方,表演的痕迹比较浓。”
这是这个时代的表演问题,《庐山恋》里面也一样,会有一些特定的镜头,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演员专门给观众看的。
徐桑楚若有所思地说道:“我看了几部外国的电影儿,发现咱们好像确实有这个问题。”
“外国其实也有,表演和导演的思想是慢慢往前走的,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徐桑楚问起朱得熊觉得怎么样,朱得熊不想夸,但觉得确实是好。
听到朱得熊的夸赞,徐桑楚淡然一笑,嘴角向上一勾,询问起了《山高水长》的情况。
《山高水长》拍摄要从阿坝跑到浙省,距离遥远,十分折腾,到现在剧组还没回来。
“一民的《藏地抗英两部曲》,咱们两家谁都不能拖了后腿啊!”徐桑楚得意地说道。
“老徐啊,你放心吧,我们上影厂的导演是全中国最好的导演!”
“最好?不见得吧!”徐桑楚哼了一声,走出了审片室。
遇到了回来的汪阳,汪阳想再看看,徐桑楚将影片给了汪阳,让他自己去看。
又说道:“我们的影片都给你们看了,今晚我和老黄就住在你们北影招待所了啊,赶紧安排一下!”
汪阳捏着鼻子应了一声,让朱得熊过去安排。
朱得熊低声对刘一民说道:“这俩人出来连差旅费都想让我们北影厂出。”
刘一民低声一笑,他确实看出来了,徐桑楚两个是故意的。
不过可能不是为了差旅费,应该在北影厂还有其他的目的。
这些刘一民都不再管,而是开始准备回家了。
1月15号,在《收获》杂志上市的当天,刘一民已经顾不上看《凯旋在子夜》发表的时候会引发什么样的议论了。
刘一民跟朱霖两个人都通过曹禹买到了软卧,临走的时候,朱母和朱父两人不断地嘱咐着朱霖一些注意事项。
朱母低声对朱霖说到了地方,一定要注意。要是农村条件不好的话,想回来尽早回来。
“妈,我下过乡,没问题,又不是一直在燕京城里娇生惯养,我可是一个跟贫下中农有感情的子弟,再说了,刘老师家里,条件肯定好,你们就不用担心了!”
“哎呀,我们是怕你受委屈!”朱母不舍得给朱霖围了围围巾。
“叔叔阿姨放心吧,我不会让霖霖受委屈的!”
“好孩子,我们相信你,时间不早了,你们赶紧上车。霖霖,你要是回来,记得提前打电报,我跟你爸到车站接你!”
“知道了妈!”
走进站里,刘一民笑着望向朱霖:“走吧,朱霖同学,回家见公公婆婆喽!”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85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