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29章 杨力新的‘娘’化

第329章 杨力新的‘娘’化


排练厅内,演员排练完一遍后,正坐在舞台上休息。旁边的朱霖跟蓝天野正在一边说笑,一边跟大家讲戏。

    刘一民走过去后,大家都将目光放在了刘一民的身上,而他将目光放到了杨力新身上。

    杨力新的头发上打着“斯丹康”头油,在灯光下,照的闪闪发光。定制的西装合体且精致,皮鞋发亮,脸上画着妆,像邓超的黑人妆。

    杨力新看到刘一民的目光一直在自己身上打转,顿时心里边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左右手的大拇指和中指轻轻地捏着西装的衣扣,提了提西装。

    看到这一幕,刘一民不知怎的,心底直发毛。

    “一民,看看力新这装扮怎么样?”蓝天野上下指了指杨力新的装扮。

    “好啊,这艺术家的气息一下子就出来了!”刘一民赞赏地说道。

    蓝天野让杨力新站起来转一转,杨力新讲了几句台词,再“风姿绰约”的一扭,刘一民就知道自己的眼光没错。

    “一民同志,你放心吧,我绝对演的好好的!”杨力新说话倒是正常,不过说话的时候这手像是老鸨招揽客人一样,冲着刘一民扒拉了那么一下。

    刘一民不着痕迹地往后退了几步,冲着蓝天野说道:“蓝导,你们讲,我就坐在下面看会!”

    “行,你去吧!”蓝天野笑着说道。

    蓝天野又跟演员讲了讲戏,也下了舞台开始看表演。《绿皮书》只要两个主角进入了剧情,戏就好排了。

    舞台的幕布拉开,吴桂凌扮演的白人司机出现在酒吧里面,正在跟人比试吃热狗,最后吃了26个,赢得了现金奖励.

    《绿皮书》表演下来约两个小时,刘一民安安静静地观看着。

    演奏现场,吴桂凌扮演的白人司机看着大提琴说道:“这是克莉丝蒂娜牌的大提琴吗?我们博士只用克莉丝蒂娜牌的。”

    “先生,这不是,那个黑人用这把大提琴足够了!”演奏会的管家说道。

    看到这一幕,刘一民低声说道:“我看这排练差不多了,等过完年直接首演都没问题!”

    “我们也是这样想的,缩减排练的时间,增加节目的演出种类。”蓝天野回复道。

    中午,刘一民和朱霖都没回四合院,寒冬腊月的,直接就在餐厅吃饭了。

    杨力新坐到刘一民面前,掐着兰花指夹菜的样子让刘一民顿时没了胃口。

    “力新啊,吃饭其实正常来就行了,我看你表演的已经很成功了。”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一民同志,那可不行,你说了得时时模仿才行!”杨力新倔强地说道。

    隔桌的濮存惜心里面吐槽了一句,不就是捏兰花指吗?我上我也行!

    濮存惜这么久还没演过主角,但是杨力新,已经演了三四个主角了,心里面怎么能不郁闷。

    吃饭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捏了一下兰花指试一试。

    下午,刘一民在排练场里面昏昏欲睡的看着台上的表演。苏民凑到了刘一民旁边,询问《雷场相思树》剧本的事情。

    蓝天野在旁边看着倒是也没争,苏民闲的太久了,蓝天野看的都于心不忍了。

    “我知道给军内的话剧团,到时候跟《凯旋在子夜》一样,引进到咱们人艺话剧院,啥时候能写好?”苏民嘀咕道,防备的看了一眼蓝天野。

    “最少要到2月中吧!”刘一民说道。

    “行,我等着,我现在就去找家宝公!”苏民起身赶紧离开了排练厅,准备先下手为强。

    等他走后,蓝天野走过来说道:“这个老苏,真是可爱啊!”

    “嗯?”

    “哈哈哈,一民,我都没打算跟他抢,一副小人之心的样子!”

    下午排练完,刘一民和朱霖一起来到了朱家,朱父朱母早已经做好饭在等着了。实木饭桌上,热乎乎的饭菜冒着热气,中间摆着一条鱼。

    “一民,赶紧坐,你们两个骑摩托车的时候慢点。这天阴沉沉的,像是快要下雪了。下班骑自行车回来,感觉这风跟刀子似的!”

    朱母拉着两人坐下,絮絮叨叨地说道。

    朱父笑着说道:“我看呀也是离下雪不远了,今年就元旦前下了一场,雪没存住。学校放假了,我也不用天天顶风往学校跑了!”

    “你跟一民在大学工作,有寒暑假,比我跟霖霖舒服,我们娘俩”朱母叹了一口气,接着冲朱父说道:“以后早上你起来做饭!一民天天忙着写作,可是你放假可没啥事儿干!”

    “我也写啊!”朱父嘴硬道。

    “哎呦喂,就你写那破玩意儿,给我一张纸,我也能写!”

    这话太侮辱人了,朱霖看这架势,赶紧插了一句嘴:“等我成了大导演,说不定电影学院也会请我去当老师!”

    朱父将饭桌中间瓷盆的盖子打开,一股鲜汤的味道立马弥漫了出来:“先吃饭,先吃饭!”

    吃饭的时候,朱霖又提起一批文物要回来的喜事儿,饭桌上的气氛热烈了起来。

    朱母给刘一民舀了一碗汤:“一民,今年跟霖霖咋回豫省啊?”

    三天的假期,马不停蹄地坐火车,一来一回也得三天呐!

    “妈,忘了告诉您了,今天万老师说了,会给霖霖批四天假期,加上三天没用的婚假总共七天,算上春节假期,总共十天!”

    朱霖也是刚从刘一民的嘴里听到,笑着追问道:“真的?”

    “真的!”

    朱父和朱母满意地露出了笑容:“就是太折腾你们俩了,到了豫省也待不了几天。”

    “我准备跟霖霖坐飞机到郑市,然后再坐火车直接到汝城,这样一来一回省了不少的时间。”

    郑市在离火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个机场,本来是军用的,现在成了军民两用。

    “飞机?我还没坐过呐!”朱霖喝了一口汤,笑眯眯地说道。

    “好!”朱父和朱母这才放心了。

    现在刘一民是副教授,燕大是副部级单位。中文系是燕大第一大系,级别也符合,让系里面出一份介绍信,坐飞机指定没问题。

    回到家里面,朱霖想到自己平生第一次要坐飞机了,就忍不住激动的心情。

    于是,刘一民也鸡动了一把!

    第二天,刘一民就跑到燕大,找到严家炎开了两封介绍信,一来一回。

    介绍信上面写着刘一民和朱霖两个人的信息,严家炎盖上系里面的章后说道:“保险起见,你再到校办盖个校章,有的同志比较死板,只认校章!”

    “好,谢谢您了严教授!”刘一民将信揣到了兜里面。

    严家炎盖上钢笔帽:“这有啥,你有所求,系里面自当照办,你在系里面可比我宝贝。明年开学,系里面准备给你加加担子,大三也开设西方现代文学思想这门课,任课老师,当然得你来!”

    “大三下半学期开设?是不是有点?”

    “有点什么?有点累是吧!”

    “严教授,我可不是这意思!”

    “我看你就是这意思,放心,大三课比大二课更少。主要是他们要升大四了,毕业论文是一道坎,让他们多学点知识,对论文的写作有好处。

    系里面讲西方现代文学思想的也就你了,等你硕士学历下来了,由你牵头找几个讲师成立一个西方现代文学思想的教研室。”

    严家炎向刘一民解释了大三开课的原因,以及接下来中文系的规划。

    “硕士不够吧,得博士!”

    “说你够格你就够格,我不也不是博士!”严家炎说道。

    “您可是副博士,只是因为中文系需要您教课,要不然当年不至于拿不到副博士学位。”

    严家炎哼了一声:“你小子取笑我是不是?副博士跟你这硕士不是一样?”

    以前我国实行苏联的副博士和博士学位制度,副博士就是西方的硕士。

    “至少沾了博士这俩字!”刘一民笑道。

    “好好干,系里面还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没让你兼行政职务就够好了。等我以后不干了,肯定要拉你干。”

    走出中文系,刘一民到了校办将大章给盖了。以前行政老师都磨磨蹭蹭的,今天盖章竟出奇的顺利。

    “刘教授慢走,以后有事儿给校办打个电话就行!”校办的老师热情地将刘一民送到门口。

    2月初,《人民文艺》的崔道逸将一月期杂志的最终销量告诉了刘一民,突破了两百万册。

    除了小说本身的原因外,也借助了媒体的宣传。一月初,媒体上泼天盖地的榜样宣传,刘一民觉得给至少提升了百分之三十的销量。

    “我们专门统计了一下,根据不完全统计,《雷场相思树》的转载报纸和杂志达到了二十家,地委和县级的小报纸,根本就没算在内。当然,我看这转载稿费,你也很难收回来!”崔道逸将统计好的有名的报纸和杂志的名单递给了刘一民。

    《燕京文艺》2月份的杂志刚发表,崔道逸这份名单可就统计到了。

    《燕京文艺》、《钟山》、《花城》、《金陵文艺》等等都在其中。

    一大堆数字下来,崔道逸说的是口干舌燥。端起桌子上的茶杯润了润嗓子,又说道:“不过《雷场相思树》的杂志销量虽好,但是我感觉单行本的销量估计比不上《凯旋在子夜》。

    毕竟现在军事题材的小说,开始百花齐放了。《凯旋在子夜》出来的时候,不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是举目四望没对手!”

    刘一民对崔道逸的论断表示认同:“这个,我自己心里面已经有预期了,怎能本本都是小千万册的销量!”

    《雷场相思树》的单行本出版权,刘一民没让商务印书馆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争,而是直接授予了两家。

    谁也不抽谁的佣,省去了中间商。

    两家出版社等单行本上市的时候,应该能够满足市场上的需要。

    “你这书桌上写的啥?”崔道逸想把脑袋凑过去,被刘一民给拉了回来。

    “这是剧本!”

    “我咋瞅着不像呢!”

    “师兄,就算是小说,下一本也给不了你喽。《收获》的晓林师姐都来信了,这次《人民文艺》已经连发表几篇了!”

    李晓林在信里面询问的很委婉,刘一民回信里信誓旦旦地表示下一篇一定投《收获》,并预祝李晓林和巴金新春快乐。

    崔道逸听到后咧着嘴说道:“行,我不惦记了!”

    《绿皮书》和《雷场相思树》的发表获得的销量,让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听说有一批文物要回来了?”崔道逸不着痕迹地打听道。

    “都知道了?”

    “老张同志是作协书记,部里面的事儿能瞒的着他?而且据说部里面准备在春节前宣传一下,给全国人民过年送上个好消息!”

    “师兄,你的消息比我还多!”

    刘一民拿起茶杯,跟崔道逸碰了一下调侃道。

    “做编辑,那就得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望闻问切都得会!”

    马上要过年了,崔道逸也没多少的干劲儿了,坐在刘一民的书房里,舒服的喝着茶。

    刘一民在准备回老家前,依次去拜访了一下老朋友、老前辈。

    李记的遗孀、茅盾的儿子韦涛、《诗刊》的邹获凡和作协招待所的马爷,一个都没有漏下。

    不过就是到《诗刊》的时候,邹获凡硬拉着刘一民要诗歌,上次答应给《诗刊》的稿子现在都没给。

    这件事情,刘一民几乎已经忘了。

    看邹获帆气鼓鼓的样子,刘一民忙说道:“老邹同志,没忘没忘,就是忘带了!”

    “忘带了?你记性好,现在写下来!”邹获凡笑着说道。

    “老邹同志,你都已经是全国诗坛主帅了,应该稳重点嘛!”刘一民笑道。

    从今年开始,邹获凡正式成为《诗刊》主编,执掌中国的诗坛。

    “主编应该是什么样子?没有好稿子,我们《诗刊》就坐不稳诗坛老大哥的位置,你说我急不急!”

    刘一民提起主编的事情,倒让邹获凡又想起一件事。

    “我有个想法,那就是举办青年诗歌刊学院,到时候邀请你来讲课怎么样?”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80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