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见邓院长(回京)
在罗参谋的盛邀之下,刘一民中午去他家吃了一顿饭,见到了他那正在上高中的儿子。
吃完饭,罗参谋的儿子罗小天拿着本子让刘一民给他写句话,刘一民提笔写下四个字“大展宏图”。
“以后要以刘一民哥哥为榜样,他年纪轻轻就是作家和教授。”
“好好学习,考上个好大学!”刘一民笑着说道。
罗参谋的妻子急忙说道:“快跟刘一民哥哥说再见!”
“刘一民哥哥再见!”
“再见!”
罗参谋将刘一民送回招待所,关心地问道:“最近蚊子没找麻烦吧?”
“找也没用,该睡还得睡觉。”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晚上真是切切实实的盖着头咬脚,盖着脚咬头,必须缩成一团才行。
下午,刘一民跟着罗参谋去看了看基地附近的部队,部队的操场上,军官在打着拍子带大家唱《祖国不会忘记》。
即使旋律跟后世的还不对,但是很多歌只要一合唱就好听很多。
在战士们的鼓动下,刘一民还站在前面当了一回指挥。休息的间隙,大家一起坐在操场旁边。
“你们什么时候来的马兰?”
“我是65年来的,来的时候20岁,如今快20年了。”
“跟家里面通过信吗?”
“通过信,但是不能说是干啥的,也不能老是通信,我们只说自己在建设兵团,家里都不知道我们是干这个的。”
“你们喜欢这首歌吗?”
“喜欢,特别喜欢,就是不知道咋唱。”
“哈哈哈,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教大家怎么唱。”
“刘作家,你唱一唱嘛!”
“我也是二把刀,唱不好还容易带歪你们。”
“哈哈哈!”
基地研发大楼,一座不起眼的办公室门忽然被打开,门口的铭牌上写着“核工业第九研究院院长办公室”,里面走出来了一位头发微白的男人,站在门口旁观着走廊里的一切。
忽然伸手朝着旁边的一名年轻女同志挥了挥手:“小刘,大家都在哼什么呢?”
“邓院长,大家在唱刘一民同志写的歌儿呢,就是调没有统一,唱的五花八门的。”小刘笑着说道。
“歌儿?让我看看?”
“邓院长,我给您唱一遍,不过我唱的不知道对不对。您这两天忙着项目,您不知道,基地都传遍了。”
“传遍了?”
“是啊,您听听啊!”
小刘唱完,邓院长饶有兴趣的让她将歌词写出来,提起来看了几遍后笑道:“确实写的不错,刘一民同志,名字熟悉。”
“邓院长,您忘了,咱们看的电影就是他写的。最近他在咱们基地,说是来采风来的。您瞧,专业的就是专业的,刚来就写的这么好,比咱们春雷文工团强多了。”
“我想起来了,你去忙吧!”
等小刘走后,邓院长拿起桌子上的电话:“老首长,您在办公室呢?您来一阵子了,我找您聊聊天。”
“家先同志啊,来吧,我正在办公室呢!”
7月10号,刘一民接到老首长的通知,走进了他在基地的办公室。
刘一民走进去后,立马被旁边坐着喝茶的男人吸引了,对方在喝茶的同时,也在打量着他。
“一民,快坐,你猜坐在你面前的这位是谁?”
刘一民说道:“一定是位大科学家!”
“哈哈哈,他就是你此行要见的人,邓—家先同志,第九研究院的院长!”
“您好,邓院长!”
“你好啊,小同志,你的名字很响亮啊,短短十天就传遍了马兰,连我也听到喽!”邓院长笑着说道。
刘一民笑呵呵地说道:“就是心血来潮,跟您不能比。”
“作家讲究心血来潮,我们攻关的时候,思路也讲究心血来潮,由此可见,文理是相通的,听老首长说,你在燕京的时候见到了学森同志?”
“能见到钱老是我的荣幸。”
“钱老平常不愿意接触记者或者是作家,能跟你见面,说明你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文学虽然不直接对科学进行攻关,但能够提高大家的士气。你这首歌写的是真好,是啊,在奔腾的浪花中,我是哪一朵?”
老首长插话道:“你是最大的那一朵!”
“老首长,这成绩都是同志们共同努力取得的,我一个人也干不了这么大的事儿!我就是看着这些字儿,心里面仿佛被一柄大锤击中了,我相信基地的同志们跟我有同样的感受。
我们的痛苦不能让大家知道,我们的荣誉也不能给大家分享。我们取得一次胜利之后,来不及找人庆祝,就要埋头投入到下一次项目攻关之中。”
老首长趁机说道:“你们两个聊一聊,我先出去转一转。”
等到老首长出去后,刘一民先开口道:“邓院长,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
“你问吧!”
刘一民说道:“您后悔过回来吗?据我所知,您的同窗好友现在已经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了,您比他更优秀,如果您没回来的话,全世界科学界最高的荣誉非您莫属。”
“不后悔,当年父亲教育我科学报国,我有了科学,却不报国,那不是愧对父亲的教诲吗?再说了,种子只有在适合自己的土壤里才能发芽,如果我在外国,也可能取得不了这种成就。”邓院长坦诚地说道,眼睛里没有一丝异色。
刘一民点了点头说道:“这正是老首长让我来这里的用意,现在改革开放了,条件好了,很多人想出去。现在的年轻人需要一杆旗帜,一个榜样。”
邓院长起身从窗户里望着马兰说道:“我不是榜样,还有很多的好同志是榜样,牺牲的永怀同志更是榜样,马兰基地里的人都是榜样。你也是,刚才老首长给我讲了讲你的事情,你做的不错嘛!
十五万美元说不要就不要了,我一辈子也没见过十五万美元。”
“我也没见过,不过我知道,钱不是那么好拿的。”
话题慢慢谈开,刘一民又提议下盘象棋,一边下象棋一边聊天,刘一民得知了不少情况。
邓院长的妻子许鹿西同志,在燕京医科大学工作。
钱三强教授的情况,以及他的妻子何泽慧的故事,同样也是一位物理学家。
电影《横空出世》里面,陆光达的原型是邓-家先同志,陆光达的妻子的原型则是何泽慧同志。
大约谈论了三个小时,邓院长起身说道:“小同志,我得走了,到时候要真写成小说了,我得看一看。不过荣誉不要放在我一个人的头上,另外我期待着这首歌,到时候我一定带着同志们一起唱。”
“估计春雷文工团谱的差不多了,希望这首歌和中国的科学家们一起走遍所有的科学领域。”
“我看可以,真的很好,我唱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要流眼泪。”
刘一民引用了一句艾青的诗歌:“艾青同志说,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希望这片土地越来越好,不过我可能看不到了。”
刘一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能说道:“我送您!”
“邓院长,这片土地的上空将永远飘扬着您的名字!”
“哈哈哈,飘的太久我会累的,好了,有机会咱们再见!”
等邓院长走后,老首长说道:“他太忙了,忙到没有自己的时间。走吧,咱们去春雷文工团听听,他们最终的谱曲怎么样!”
刘一民跟着老首长来到春雷文工团,文工团的团员正在排练,看到他们进去后,立即停下了排练。
“你们唱你们的!”老首长笑着说道。
“是!”
“在茫茫的人海里,唱!”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
“一民,你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还行,整体的旋律起来了,您觉得呢?”刘一民问道。
“好听,我看呀回去听听科工委同志的谱曲,不行的话,派来几个人,让他们互相吸取一下长处。”
“首长,刘一民同志,你们觉得怎么样?”
“不错,你们先录一版,明天早上基地就放这首歌!”
“是!”
听到首长的肯定,文工团的文艺兵都非常开心,有人壮着胆子想跟老首长和刘一民一起合照。
“走吧,一民,雁过留痕,咱们既然来了,就拍一张吧!”
“这也是我跟您的第一张照片!”刘一民说道。
“是吗?一会儿咱俩单独拍一张。”
等他们走后,文工团的战士抓紧排练录制了起来。第二天七点半,刘一民就被歌声给吵醒了。
刘一民拉开窗帘,基地的院子里站着不少人,大家兴奋地仰着头看着喇叭,筷子跟着节拍敲打着饭盒
歌声在基地的上空飘荡,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回响。
在一片歌声中,刘一民和两位老首长还有警卫秘书坐着车来到了基地附近的马兰机场,登上转机离开了马兰基地。
“告诉机长,低空飞行几圈再离开。”老首长冲着旁边的李秘书说道。
“是!”
飞机飞的很低,刘一民能看到操场上挥舞着帽子的战士,能看到院子里抱着文件夹的科学家。
“怎么?不舍得了?”老首长调侃道。
“首长,采风就是这样。刚建立点感情就要离开,内心总是多有不舍。”
“听说你在阿坝的时候,也建立了很深的情谊啊。我看过徐驰同志的作品,说你很能跟同志们打成一片,现在我信了。”
“以真心换真心,我就喜欢跟人瞎聊天,所以同志们见到我,喜欢拉家常!”
“这就是能力,赶紧回去吧,再不回去你要被骂惨喽!”
“怎么了?”
“你回去就知道了,你踩谁的尾巴了,谁就骂你!小说什么时候能写出来?”
“首长,我争取在建军节之前拿出来!”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77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