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93章 功成圆满

第393章 功成圆满


大礼堂内,台下座无虚席,也有不少的学生席地而坐,或者站在大礼堂后面。

    刘一民先坐在下面签了一会儿书,等到时间到了才走到大礼堂的发言台上。

    刘一民看着下面的复旦学子,半开玩笑说道:“没想到我在复旦也能受到如此的待遇,我还以为有不少人要骂我呢!”

    “哈哈哈!”台下笑成了一片。

    随着时间的变化,复旦那一群搞伤痕文学、崇尚伤痕文学的学生离开了校园,现在的学生对伤痕文学已经基本上提不起兴趣了,更别说因为伤痕文学跟刘一民对垒了。

    “刘教授,我记得您当时就说伤痕文学是昙花一现,现如今一看果然是如此,您当时为什么就能够断定伤痕文学是昙花一现呢!”有学生双手扮成喇叭的形状放在嘴边朝台上喊去。

    “因为社会是不断朝前发展的,十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微不足道的一瞬。十年,我们能写多久呢?改革开放的到来,作家的笔触必将转变。

    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要认识这个规律,必然能做出这样的判断。”

    台下的学生再次认同地点了点头,顺便向台上的刘一民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在一片掌声中,刘一民正式开始了这场演讲。各种外国文学流派里的代表小说刘一民信手拈来,其中还包括中外文学著作的对比。

    台下的几个复旦教授看向严家炎羡慕地说道:“严家炎,你找了个宝贝啊,这哪像一个刚上讲台的老师,你说他讲课十年我也信啊!”

    严家炎表情古井无波,可那微微抖动的嘴角早已出卖了他:“这在我们中文系,其实讲课能力也一般!”

    陈韵吉没有接严家炎的话茬,而是跟严家炎聊起刘一民讲的意识流。

    有觉得不详细的地方,都会跟严家炎再探讨一番。

    讲台上再次传来了刘一民的声音:“我认为目前外国各个流派的小说写作皆不如真正的现实主义。过于追求艺术价值,而跟读书的大众脱离了。你们是大众吗?你们是大众的一部分,但代表不了大众。

    大众需要的是通俗的文学作品,而不是拿在手里就头疼的小说。别看我是研究外国文学思想的,但并不推崇西方式的写作,应该吸收借鉴为己用。”

    台下陈子展低声说道:“这不是连他自己也骂了吗?”

    “严教授,你们的燕大中文系狠起来连自己都骂啊!”陈韵吉调侃道。

    严家炎正色道:“不喜欢但是能写出来,这难道不是证明了一民文学功底更加深厚吗?”

    陈韵吉听到严家炎的话想反驳,但是嘴巴张了张发现竟然无从反驳,讲的有道理啊!

    “刘教授,你在旧金山领事馆带着中国留学生和华裔学生唱《毕业歌》是真的吗?”

    “是真的,正如去年张明敏的那首歌所唱的‘洋装虽然穿在身,但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大家要做一个历史的建设者,而不是做一个历史的唾弃者!”

    《我的中国心》去年六月份发行,登上了春节晚会,在中国南北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刘教授,我是轮船机械专业的学生,我更喜欢你的那首《祖国不会忘记》。”有学生扯着嗓子喊道。

    刘一民笑道:“今天的报告正式结束,如果喜欢的话,咱们一起唱这首歌当结尾怎么样?”

    “好!”

    陈子展高兴地站起来说道:“我来给大家打拍子!”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预备唱!”刘一民给大家起了一个头。

    响亮的歌声在大礼堂里面回荡,台下一个个唱的热血沸腾,外面复旦保卫科的人慢慢地走入礼堂里面,蓄势待发。

    等歌声一唱完,学生还没反应过来,保卫科的人已经簇拥着刘一民离开了。

    这是严家炎跟复旦中文系商量好的,有了北师大的前车之鉴,严家炎学会了提前做预案。

    学生们冲出大礼堂,刘一民已经坐上准备好的吉普车了。

    他们没有回招待所,而是直接出复旦校门等着严家炎和孙玉石,接上两人后带着东西直达火车站。

    “再见,王禹同志。”刘一民接过行李说道。

    王禹冲着三人说道:“不客气,以后有机会再来复旦做报告,那群孩子是真喜欢你。一民同志,也祝你创作出更经典的作品出来。”

    走到火车站门口,严家炎看着沪市感慨万分,甚至还朗诵起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孙玉石和刘一民都觉得有点好笑,你严教授平常也没少回来啊!

    到了硬卧车厢,严家炎和孙玉石又谈论起了这次的成果,两人一致认为刘一民是这次成功的大功臣。

    躺在上铺的刘一民犯了一个骨碌:“严教授,既然是功臣,那是不是应该有功必赏啊!”

    “你想要什么?”

    “放两天假!”

    “不允,你一星期就那两节课,还请假?”严家炎说完后躺在了床铺上,不再跟孙玉石讨论“大功臣”了。

    三人乘坐火车抵达燕京已经是隔天下午了,三人快速地拿着行李挤在了过道里,等列车员把门打开就迫不及待地走了下去。

    在站台上,三人找了个人少的地方,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

    严家炎感受着温度笑道:“更暖和了,春天要来喽!”

    刘一民回了四合院,严家炎和孙玉石坐公交回到了学校。

    等刘一民到四合院的时候,朱母已经接朱霖回来了,朱父的自行车随后就到,车的横梁上挂着菜。

    “一民,这次出差怎么样?”朱父笑着问道。

    刘一民从自行车上将菜拿下来提在手里:“很成功,有一百多所学校选用我们的教材。”

    “一百多所?”朱父吃惊地说道。

    朱霖说道:“爸,才一百多所而已,还有几百所没选呢!”

    “霖霖,你不懂,一百多所,一点带面啊!高校教材有学校内部的自主选择权,不像是中学和小学。一百多所很了不起了,形成主流,其他学校为了学生、为了学术会慢慢地靠拢。”

    朱父向朱霖讲述里面的道道,旁边的朱母说道:“不管多少所,都是你女婿,好了赶紧进去吧。一民坐了那么久的火车,肯定累了,站在门口算是怎么一回事。”

    三人走回四合院,朱母走进厨房准备做饭,朱父打着下手,朱霖握着刘一民的手送他到卧室休息一会儿。

    “刘老师,在硬卧上憋屈了一二十个小时,累了吧!”回到卧室,朱霖轻轻地揉着刘一民的腿,给他活血。

    刘一民问道:“这几天怎么样?”

    “这几天爸妈都在,没有什么事情,你就放心吧!”朱霖轻声说道。

    在朱霖的轻声细语下,刘一民的困意逐渐上来了,等再次醒来的时候,朱父和朱母已经吃完饭离开了。

    刘一民不在的时候两人住在侧房,看刘一民一回来,两个人就不在院里过夜了。

    翌日,刘一民走进燕大中文系,遇见的教授老师都冲着他说恭喜,到了办公室,吴组缃更是带头鼓起了掌。

    孙玉石笑道:“我刚才已经享受过一次了!”

    “各位教授,几天不见,我想死你们了!”刘一民大声地说道。

    吴组缃说道:“你不在,我们也无聊许多。一百多所学校啊,你们简直是大胜而归!”

    “大声唱凯旋!”王瑶笑道。

    热闹过后,严家炎召集开会讨论今年中文系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工作。

    正常会议,基本上都是严家炎在布置工作。工作布置完之后,严家炎说道:“大家也都知道,这次打了大胜仗。

    我们要抓紧其它科目的教材编写工作,争取写出更经典的教材。还有一件事情,豫省的河师大和郑大的两家兄弟系,向咱们提出申请,想聘请中文系的教授当两家学校的兼任教授,指导兄弟系的学科建设。

    我和孙教授、刘副教授的意思是同意,指导兄弟系的学科建设,咱们责无旁贷。同志们,大家各抒己见!”

    朱光遣率先说道:“这是个好事情,天下第一系汇聚了优秀的教授和学生,也要反哺其它兄弟系。只是不宜合作的太多,毕竟咱们精力也有限。”

    “我也同意,不过教授的选择要遵循自愿的原则。”吴组缃说道。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通过,以后跟郑大和河师大两所高校合作建系。”严家炎笑着看向了一旁的刘一民。

    走出办公室,吴组缃笑道:“这两所学校脑子够灵活的,想出了这么一个招!”

    “变则通嘛!”

    严家炎在系里面开完会后,又赶到校办汇报这个事情。过了年,燕大又换了新校长,也是燕大历史上唯一的民选校长——丁石荪。

    丁石荪是老教授,去年刚从美国哈佛数学系进修,回来后正想对教学进行改革,听到严家炎的汇报,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当即代表学校同意了。

    “严教授,恭喜你们沪市一行功成圆满!”

    下午,刘一民离开了燕大来到人艺。进入三月中旬,《天下第一楼》的排练进入了尾声。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73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