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09章 朱霖终于当上正导演

第409章 朱霖终于当上正导演


四合院的堂屋内坐着乌泱泱的一群人,一个个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的样子,眼睛里闪烁着渴望和敬佩的光芒。

    刘一民看着马赛丹尼给他送来的大礼,满意的点了点头。

    马赛丹尼对着刘一民一一做了介绍:“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的约翰、英国最大的出版商代表;贝尔特尔斯曼出版集团的汉斯、德国最大的出版集团;蒙达多利出版集团的帕斯托雷,意大利最大的出版集团,总部位于米兰”

    “感情都是最大的出版集团呗!”刘一民笑道。

    马赛丹尼得意地说道:“因为我们弗拉马尔利翁出版社是法国最大的出版集团,跟我们有业务往来的,都是各国最大的出版集团。”

    这群人基本上都是西欧国家,东欧国家少之又少,南斯拉夫的出版社就在其中。

    八十年代,美西方和南斯拉夫的关系愈加密切,出于遏制苏联的需求,美西方给予南斯拉夫大量的援助,无数的西方游客为南斯拉夫带来了大量的外汇。

    “刘,我知道你还是一名诗人,我相信你以后一定能获得我们国家的斯梅代雷沃城堡金钥匙奖。”南斯拉夫出版社代表尼科利奇称赞道。

    斯梅代雷沃城堡金钥匙奖是国际上非常出名的诗歌奖,能获得此奖的诗人少之又少,国际上目前只有六人获奖,中国第一次获得这个奖的诗人是邹获凡。

    刘一民握住尼克利奇的手客气地说道:“谢谢你的称赞,希望未来能到南斯拉夫参观,南斯拉夫是一个美丽的国家,你是我见到的第一位南斯拉夫人。”

    “刘,希望咱们合作愉快,我相信你的书在南斯拉夫一定能卖的非常好,南斯拉夫人民期待着你的作品。”尼克利奇听到刘一民的称赞,情不自禁地扬起了嘴角。

    刘一民让所有人坐下,将中国书刊社在美国出版的译本样书都拿了出来,让这些出版社的代表先看看,再敲定那些书在各自的国家出版。

    英国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的约翰趁着没人注意走到刘一民旁边低声说道:“刘,大家都是为了《宠儿》而来,我们哈珀出版社愿意出版你所有的作品,但我们希望授予我们在多个国家的出版权。”

    “你们想在全球出版?”

    “不不不,我们主要面向英语国家的全球出版。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讲英语国家。”

    刘一民听完后笑而不答,而是看向其他的出版商代表。这群人里面就有英语系国家,约翰这老家伙是想来个通吃,不仅是全球英语国家的出版权,而且还是独家出版。

    堂屋里,一群洋鼻子将小刘雨和刘林吓得哇哇大叫,杨秀云抱着两个小家伙到胡同里找梁大妈聊天去了。

    出版商代表看书的时候,马赛丹尼在一旁做着讲解,帮助刘一民推销,也帮着这些人做选择。

    “刘,独家出版对你有很大的好处,你不用费尽心力的去对接如此多的书商,我们也可以对你的书进行策划成系列的出版,统一策划,能提高书籍的销量和影响力。”约翰一边假装选书,一边低声跟刘一民交流。

    见刘一民还没有同意,于是提出找个单独的时间跟刘一民聊一聊。

    “可以授予你们英国独家出版权,且这时间有期限,到了是否续约,则需要我做主。”

    约翰听到后,不死心地继续说道:“我们可以将版税的分成提高。”

    “提高到多少?”刘一民问道。

    “提高到百分之十五。”

    刘一民盯着约翰的脸看了一会,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看的约翰心里七上八下的。

    “据我们的情报,你跟法国签订的合同,远没有达到15%。”约翰装作很有底气的样子。

    刘一民摇了摇头说道:“这是以前的,现在嘛,自然不能这样了。约翰,你知道我跟美国的中国书刊社商定的版税分成是多少嘛?”

    “多少?”

    “百分之15到20%。”刘一民竖起两根手指说道。

    约翰听到后摇了摇头:“不可能!”

    “这世上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你们的一切不可能都能从上帝那里找到答案,而作家的不可能,则可以从作品里找到答案。你们是商人,只要能赚钱,总有人出高价。”

    刘一民的话让约翰感到沮丧,本以为15%的版税分成说出来就能够赢得刘一民的心,谁知道15%是他的底线。

    刘一民在各个国家授予的都是独家出版权,但像约翰要全球多个英语系国家的独家出版权还是第一次。

    刘一民可以挑选几个国家给约翰,但肯定不会太多。挑选的主要是市场小,单独签约太浪费精力的国家。

    各个出版商代表都有自己的心思,第一天除了约翰偷偷找刘一民外,其余的都在挑选自己想要出版的小说,挑选后只等私下跟刘一民协商。

    “刘,你的小说我们准备全部出版。”南斯拉夫出版商尼克利奇说道。

    尼克利奇说完,其他四个国家的出版社也决定全部出版。

    刘一民说道:“欧洲各国的版税规定差不多,我的底线是15%,不同书的分成有所不同,如果能接受的话,咱们再往下谈。”

    约翰在旁边观察着其余人的反应,各个国家的出版商都有点沮丧,但也都没有拒绝,对于他们而言,赚钱才是第一位的。

    走出堂屋,这群人要求逛一逛四合院,感受一下中国古建筑之美。刘一民带着他们逛了一圈,讲解了一下四合院构造的寓意。

    约翰听完一套又一套的说法后,举着大拇指说道:“你们中国的建筑最讲究,竟然有这么多的说法。”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对‘礼’比较尊崇,你们有时间可以去故宫转一转。”刘一民说道。

    送走一行人后,马赛丹尼主动留了下来,向刘一民讲了讲不同国家的不同出版政策。

    “西欧国家的出版政策都是整体很相似,15%的版税是普通作家最高的分成,也是知名作家最低的分成。能不能谈的更高,主要是对书籍的销量预测。

    《宠儿》和《绿皮书》肯定是畅销书,能谈到15%以上,其余的我觉得15%已经很高的一个分成。”

    马赛丹尼强调自己是从朋友的角度出发跟刘一民讲的这些事情,等这上两次出版授权到期后,愿意将分成提高到15%及以上。

    马赛丹尼最后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想获得法语区的独家授权,除了法国之外主要在摩纳哥、卢森堡、以及非洲的法语国家。

    非洲因为贫困,图书规模极小。若要单独授权,费时费力还不讨好,让法国的出版公司去经营,倒是一家蛮好的选择。

    刘一民说道:“这样,将法语区的国家跟法国重新进行一次授权,《绿皮书》《宠儿》的平装本版税分成为17%,精装本为21%,其余的作品为16%。”

    “其余的作品为15%如何?”马赛丹尼问道。

    “我的朋友,我将广袤的非洲市场都送给你们了,一个百分点而已。”刘一民笑道。

    “整个非洲的图书市场,还不如法国的三分之一,刘,我们只是拓宽了三分之一的市场,而要花更大的成本去运营。”马赛丹尼苦笑道。

    对于马赛丹尼的说法,刘一民给予了否定。他们出版社在这些国家本来就有渠道,对于非洲市场的运营可能仅限于占领渠道。

    刘一民的这些书进入这些国家,为他们的渠道提供了增值,分摊了经营成本。

    “我的书不仅没有增加你们的运营成本,反而摊薄了你们的运营成本。”

    马赛丹尼听到后久久无言,最后表示要给法国总部拍一封电报才能做决定,他来的时候,最高的价格就是15%。

    “刘,我跟总部的关系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而跟你,是朋友。”

    马赛丹尼伸出胳膊跟刘一民来了一个拥抱,刘一民拍了拍马赛丹尼的后背道:“我的朋友,我相信你。”

    马赛丹尼走后,杨秀云就跟梁大妈摆了摆手,要回院子去了。

    “大妹子,有时间再来坐啊!”

    “中,闲了就来。”

    杨秀云抱着一个,推着一个,到家后捂着鼻子说道:“这群老外身上的味儿可真大,堂屋的窗户开开通通风。”

    刘一民笑着抱着刘雨去将门窗都打开进行了通风,一边跟杨秀云讲着他们这些人是来干嘛的。

    “娘,天太热了,不用老是出去。坐在屋子里吹吹空调,看看电视休息休息。”刘一民说道。

    “热是热了一点,不过也不能一直在屋子里坐着,得带着两个小家伙出去透透气。”杨秀云亲昵地蹭了蹭刘林的脸颊。

    晚上,约翰一个人趁着月色敲响了四合院的大门,想跟刘一民商量一下授权的问题。

    刘一民看着约翰,暗道这老小子挺有心机啊!

    “刘,我这次是带着诚意而来。”约翰坐在刘一民的书房里,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刘一民给约翰倒了杯茶:“我看看你的诚意。”

    约翰对于多个国家独家出版的授权还是没有死心,将《宠儿》的版税给到了18%,来换取在多个国家出版的机会,其余的小说版税分成提高到16%。

    刘一民说道:“《绿皮书》的版权我已经授予给你们国家另一个出版公司了,这本书只能等到期之后再给你们。”

    “我们可以搞定,事实上那家出版公司是我们的子公司之一,我们这边版权敲定之后,集团将通过内部购买的方式,将《绿皮书》的版权买到总公司。”

    约翰微微一笑,仿佛知道刘一民会这么讲。

    “除了英国之外,你们可以在欧洲的马耳他、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尼日利亚等国出版。我看你们在这几个国家的出版网络十分的紧密,我相信你们在这几个国家可以获得成功。

    另外,《绿皮书》《宠儿》的平装本版税为18%,精装本为22%,其余的书籍版税为17%。”

    对比法国出版社,刘一民分别提高了一个百分点。至于为什么,跟这些国家的经济水平有关。

    “刘,你这是强盗,太高了!”约翰几乎要跳起来。

    刘一民示意约翰稍安勿躁:“强盗?谁比的上你们呢?你们抢了我们多少东西?你是商人,你应该知道,你们赚的更多。还有一点,你们不能在香江销售。”

    “为什么?”

    “因为这不是你们的地方!”

    约翰争辩了几句之后便不再说话了,香江在他们整个出版市场里面的占比并不大,居民还是习惯阅读中文报刊书籍。

    约翰也如同马赛丹尼一般,说要回去考虑考虑。

    刘一民夹着膀子说道:“希望时间不要太长,美国的中国书刊社已经在向我申请全球英语国家的出版权了,你知道,无论从情感上来说,我都会更倾向于中国书刊社。”

    “他们的渠道不如我们,你不会交给他们的。”约翰认为中国书刊社在美国有影响力,但在欧洲的影响力很弱,销售渠道并不多,以刘一民的精明不会交给中国书刊社的。

    “即使没有中国书刊社,英国也有其他的出版社。况且中国书刊社想要在欧洲销售,不一定非要建立自己的渠道,也可以和其他的出版社合作。”

    约翰听后表示现在回去,立即想办法联系总部。

    接下来刘一民跟各个国家的代表商谈版税细节以及具体的分成方案,大部分代表都是想在自己国内出版,没有像约翰和马赛丹尼那么大的胃口。

    他们都想让刘一民的底线降一降,不用过一个个都是高兴的进来,摇着头出去。

    不过当马赛丹尼宣布跟刘一民正式签约之后,其余的代表明显开始急了。他们接到消息,其它出版商也想要来中国谈合作了。

    有了带头的,加上马赛丹尼帮刘一民在其中游说,通过谈论《百年孤独》的销量来刺激其他人。

    “《宠儿》也能如《百年孤独》一般畅销,刘的其他作品,在法国和美国的销量都很好。你们这次来到中国,要是没有业绩,我想你们对公司没办法交代吧。”

    “马赛,不是我们不想签,实在是太高了。”

    “高吗,知名的作家都能拿到这个数。”马赛给他们讲了讲自己当时如何拿到签约,并坐稳出版社中国方向图书出版编辑的地位的,靠的就是真诚。

    “刘很了解我们的出版规则,当时另一位编辑以为他不懂,所以他如今已经离职了,而我留在了这里。”

    这些编辑作为员工,考虑的肯定是自身的利益,业绩是在公司立足的根本。

    “我再去跟总部交涉一下吧!”有编辑说道。

    意大利出版集团代表帕斯托雷从人群中起身,准备直接跟刘一民签约。他早已得到了授权,只是想看看这么多人能不能将价格压下来。

    现在见压不下来,还有可能将到手的鸭子弄飞了,签约的心到了极点。

    其余人看着这个浑水摸鱼的队友,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马赛丹尼签约之后,英国哈珀出版集团的约翰也完成了签约,两家作为这次最大的获利出版社,获得了五年多国的独家授权。合约中特别注明,续不续约的主动权都在刘一民手中。

    很多作家在签约独家版权的时候,很容易忽略一点,就是续约主动权在谁手里,一不留神就容易搞丢。

    意大利继英国之后跟刘一民签订了合同,接下来的时间,刘一民不是签字按手印,就是在按手印的路上。

    除了丹麦没能完成签约外,其余都完成了。

    作协的张广年在电话里向刘一民表示恭喜,希望刘一民作为引荐,让这些国家的出出版商代表考察一下中国的出版市场,扩大一下国内图书海外出版的规模。

    “丰泽园吧,这群老外来了就嚷嚷着要吃丰泽园,晚上我在丰泽园做东,请他们吃顿饭,您也来。”

    “好!”

    民国时期,在燕京生活的外国人都认丰泽园和全聚德这种老店,他们走后丰泽园和全聚德的名声就传了出去。

    70年代丰泽园能恢复老字号的名儿,也是因为外宾要吃丰泽园。老牌匾被烧了,愣是用纸写了三个字儿糊到了新牌匾上面。

    晚上,丰泽园。刘一民带着这群外国人坐在丰泽园的侧厅,张广年紧随而至。

    “好吃,果然好吃!”约翰竖着拇指说道:“我要是在燕京呆久了,我都不愿意回去吃英国饭了。”

    张广年给他们讲了讲这饭菜的讲究,听完之后一个个觉得自己不是在吃饭,而是在吃文化,脸上的虔诚之意更浓了。

    “你们来一次中国不容易,应该多考察一下中国的书籍。这几年我们国家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小说,我相信在世界上也会受到读者的追捧。”

    马赛丹尼很老实地说道:“目前来看,除了刘的小说,其余的影响大,但畅销程度并不高。”

    “中国这么大的作家群体,总有书能够在市场上杀出来。”张广年想要提高出版商的信心。

    最后在张广年的盛情相邀下,他们决定在燕京再留几天,作协领头将他们组建成欧洲出版代表团,对中国的出版市场做一次全面的考察。

    从丰泽园走出来,张广年对刘一民说道:“这群洋人还真不好对付,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商人嘛,可以理解。他们既得考虑自己的利益,也得考虑老板的利益。要是真能带走几本畅销的好书,对他们而言将是巨大的业绩。”

    翌日,刘一民没有跟着作协和欧洲出版公司代表去考察市场,而是来到了人艺,将《宠儿》改编的剧本交给了蓝天野。

    “这么快,我还想着要很久!”蓝天野对《宠儿》的改编效率有点吃惊。

    “最近放假了,有充足的时间去改编。”

    蓝天野拿着剧本找到苏民,两个人找个地方潜心研究了起来。两人看到《戏台》的时候,心猛地跳了一下,觉得对《宠儿》的改编说的有点太早了,要不然可以争一争《戏台》。

    现在全院都知道他们两个要改编《宠儿》,倒也不好再去争《戏台》了。

    两个人只求《宠儿》演出之后,不要露屁股了。

    刘一民走进排练场,朱霖正在排练人艺话剧《好运大厦》,这是人艺编辑部里编剧写的剧本,朱霖是《好运大厦》的导演,这也是她第一次当导演。

    《好运大厦》是编剧何冀平的第一部话剧,此时何冀平刚从中戏毕业,风格还比较稚嫩。这部话剧源于她的一次探亲,何冀平的父亲在香江,77年终于获准探亲,她深入的体验了一下香江的生活。

    《好运大厦》讲的是香江的人物风貌,塑造了不少经典香江面孔。

    因为很多导演没去过香江,加上风格稚嫩,导演都不愿意接。朱霖去过香江,加上她还没有第一次自己完全自主执导话剧,她认为是个机会,于是主动请缨接下了这场戏。

    新导演和新编剧一拍即合,两人排练的热火朝天。

    刘一民走进来后,朱霖和何冀平正在商量演员的动作,看到刘一民后何冀平赶紧打招呼:“刘教授。”

    “刘老师。”

    “你们排练的怎么样?”

    “很顺利,朱导去过香江,知道人物风貌,言行穿着,道具做的都很香江化。”何冀平夸赞道。

    朱霖笑着说道:“何编未来肯定能成为大编剧,第一本话剧写的就有模有样,等排练完成之后,我想肯定能大卖!”

    何冀平后来移居香江,写出不少经典的作品,担任过《新龙门客栈》、《新白娘子传奇》赵雅芝版、《投名状》等经典影视作品。

    “《好运大厦》肯定能够成功,大家都没有去过香江,了解的心情很迫切。一旦上映,肯定会有观众挤破头过来看。”刘一民说道。

    何冀平听到后心里松了一口气,朱霖信誓旦旦地说道:“到时候我们也要来个场场售罄。”

    “到时候空的座位我给你们补上,没人看的话我就搬个板凳坐在门口,天天买。”刘一民调侃道。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72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