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黑奴的自由》(求月票)
筒子楼内,郑渊杰和郭薇薇尴尬不已,郑渊杰脸色通红,一股身为男人的耻辱感涌上心头。
“老子以后赚钱了,马上就搬家!”郑渊杰忍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不忍了。
“AUV,忒了不起了您,咱们筒子楼要出一个万元户啦!。”
“老子要挣一百万!”
“哎呦,风大别闪了您的舌头。小郭呀,你摸摸老郑的脑袋,是不是发烧了呀?一百万?你是一修飞机的,不是开飞机的。吹牛也不能这样吹,四九城显着你了啊!”
对面阴阳怪气的声音让郑渊杰恨不得到隔壁甩开膀子给对方两耳光,郭薇薇拉住了发怒的郑渊杰,低声说道:“隔壁就是一混不吝,又是老光棍,咱声音太大,他自然受不了。”
“哼!”郑渊杰没了心思,翻身看着外面的月亮。
隔壁趴在墙上听了半晌发现没动静了,于是翻了一个身子,当起了手艺人。
郑渊杰气散了之后,没有欲望,也没有了睡意。为了不打扰妻子睡觉,自己一人披着衣服坐在楼道里抽起了烟。
眼神中带着兴奋,又带着忐忑,就这么坐到了早上,一盒烟被他全抽完了。
清晨邻居开始做饭,不少人看到郑渊杰都调侃道:“老郑要挣一百万啊!”
筒子楼隔音太差,当时郑渊杰怒从心中生,这层的几个房间包括楼上都听到了他的话。
郑渊杰羞愧的“嗯”了一声,赶紧走进了屋子。
吃过早饭,儿童文学的编辑找到郑渊杰向他约稿,这个月郑渊杰还没投稿,编辑觉得有点不正常,没了郑渊杰的童话,销量定然要一落千丈。
郑渊杰硬气地说道:“以后别再来了,我不会再向你们投稿了。”
“为什么?就因为一毛钱?”
“一毛钱?一毛钱也没见你们给我涨啊!”
“老郑,我回去再跟领导商量下,你别赌气!”
“我没赌气,从今以后老子不伺候了!”
编辑觉得是自家编辑部做的不地道,但也没多劝郑渊杰,他觉得郑渊杰写童话的,不投他们还能投谁呢?
现在在赌气,饿了自然就知道回来了!
郑渊杰吃过饭就来到刘一民这里,又仔细地商量了一下。
刘一民看他神色不好,于是问他怎么了。
郑渊杰坦诚自己昨晚一夜没睡,坐在筒子楼想了一晚上,前行一步不知道是万里深渊还是一片坦途。
“喜梅!”
“刘教授,您叫我?”
“给老郑做一碗驱寒汤,多放点山药、枸杞、生姜。”刘一民说道。
郑渊杰忙说不必,喜梅看向刘一民,刘一民使了个眼色,对方立马去做了。
郑渊杰感动至极,握着刘一民的手说道:“飘零半生,未曾想能得此知己。一民同志,今日见你犹如拨云见日!”
“一碗汤而已!”
“一民同志,你觉得咱们杂志叫什么名字合适?”郑渊杰问道。
“叫《童话大王》吧!”
“《童话大王》?会不会有点太高调了?”
“高调?不怕高调,就怕不高调。老郑,做事要高调,这也是一种宣传手段。以后大家想起童话,就会想到《童话大王》,这名字一听,就知道是儿童文学里的正统杂志,而且是销量最高的杂志。”刘一民给他解释道。
郑渊杰直起身子道:“确实符合我心中所想,咱们杂志不做则已,一做就要一飞冲天。我最近不给其它杂志投稿了,等到刊号一下来,咱们就发创刊号。”
“你自己放手来。老郑,你是不是住在筒子楼里?”
郑渊杰不好意思地说道:“对。”
“平常太吵,你能静下心来写吗?”
“勉勉强强,白天没什么人,晚上多一点。”
“要是太吵,我有个三进院子,不过一直没住人,你跟嫂子可以先搬去!”
郑渊杰赶紧推脱,刘一民见他不同意说道:“可以交房租嘛,一个月十块钱怎么样?”
“三进的四合院也要二十块钱了,十块钱你太吃亏,另外我”
刘一民说道:“租金从三万块钱的创刊资金里出,院子不仅是你住的地方,还是办公地址。在四合院里,你休息的好,写的也快,另外有人去,也好谈合作。”
郑渊杰还在犹豫,喜梅将做好的驱寒保暖汤放到了他面前,里面是煮的鲫鱼。
“你先吃。”
郑渊杰快速将汤给喝完,浓郁的鱼汤让他打了一个饱嗝,感觉浑身发汗,坐在暖气房里本来就热,此时额头渗出细微的汗珠。
“走,我带你去看看!”刘一民转身找出几把钥匙,找出来其中一把。
郑渊杰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钥匙头皮发麻:“一民同志,你买了几套四合院?”
“现在也就六套吧。别看钥匙多,大部分是小房间钥匙,大门钥匙就六把!”
“嘶,六套?还就六套?一民同志,你们写中长篇的作家可真赚钱啊!”郑渊杰感叹道。
“大部分是国外的版税。”刘一民解释道。
“我什么时候也能挣外汇!”
“以后会的!”
“你怎么买这么多?”
“买来放读者来信的。”刘一民笑呵呵地说道。
“有这么多信?一民同志,唉,我羡慕已经说烦了。”
郑渊杰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后跟着刘一民出了华侨公寓,这座四合院是不久前买的,位置在长安街南边的前门大街。
推开门进去,里面比较杂乱,树叶被风卷到两人脚边,郑渊杰眯着眼睛问道:“这得多久没住人了?”
“买之前就没什么人住了,你进来还得收拾一下。另外我再做个牌匾,挂上《童话大王》编辑部的名字,这就是发行地址,以后读者给你写信就寄到这里。”
郑渊杰走到二进,看到这环境十分满意:“以后挣钱了,我也要买四合院。”
“哈哈哈,你到时候一定买的更多。”刘一民调侃道。
郑渊杰将每月的租金提高到了五十块钱,一次付了一年的。
租金左手倒右手还是到了刘一民兜里,不过一年也就六百块钱,刘一民没那么在意。
他更在意的是给郑渊杰找个好环境,让他赶紧写。
刘一民将三万块钱交给了郑渊杰,让他尽快开始经营,先将前期工作做好。
“燕大出版社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是这个,我已经给对方打过电话了,他们那边没问题。”
郑渊杰说道:“放心吧,办杂志的流程我都摸的差不多了,最近再摸一摸。”
“《人民文艺》的副主编崔道逸是我师兄,也是我编辑,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他,他做了几十年的杂志了,都熟悉。”
嘱咐完郑渊杰后,刘一民找了工人让他们去帮郑渊杰收拾了一下院子,顺便根据郑渊杰的时间搬个家。
《童话大王》杂志创刊刘一民能做的事情,他已经做了,接下来就看郑渊杰的了。
两个人设想是春节前拿到刊号,不过目前看形势一片大好,就争取在2月份的时候拿下刊号,在春节期间发行创刊号,讨个彩头。
郑渊杰第二天晚上就带着老婆郭薇薇住进了四合院,搬家的时候郑渊杰腰杆挺的笔直,比当兵时候站军姿还直。
邻居嗑着瓜子一脸腻歪地靠在木门上,阴阳怪气地说道:“哎呦喂,老郑还真赚了一百万了!忒厉害了,可着四九城晃悠。”
郑渊杰懒得废话,直接无视了对方,搞得对方跟吃屎一样难受。
郭薇薇看着宽敞的四合院高兴极了:“有时间可得好好谢谢刘一民同志。”
“薇薇,何以言谢,只有写作啊!杂志要办不好,对不起一民同志忙前忙后。我想起了李贺的那首诗,‘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郭薇薇心疼地说道:“老郑,咱尽心就行,也不用真的到以死相报的程度。”
“薇薇,你去做饭吧,我到书房写小说,最近有很多的想法。我不吃不喝,也得把创刊号的文章写出来。”
华侨公寓,书房里除了刘一民之外,坐着几名西装革履的家伙,他们是亚洲几个国家的出版社的代表,分别是日本、韩国、新加坡三个国家。
他们联袂而来想要跟刘一民签订授权出版协议,日本和韩国都是希望在本国出版,而新加坡出版社想要整个东南亚的市场。
“一民,我们出版社在马来、印尼、菲律宾都有渠道,我相信以我们出版社的实力,足够帮你完成在东南亚岛国的作品推广工作。”新加坡出版社负责人吕文说道。
吕文一口流利的汉语,第三代东南亚华人,跟国内人长得一模一样,除了那一副精英打扮。
见刘一民没说话,吕文继续说道:“东南亚华人众多,华语出版市场空间巨大,我们还能满足英语、印尼语、马来语出版。”
“东南亚可以交给你们,只不过版税比单一国家授权要高一两个点。”
吕文笑道:“我们来的时候已经打探过了,我们可以接受。”
要真光授权坡县,那点地方也不够刘一民费劲的。
三家出版社跟刘一民全部签订了所有书的出版授权,期限仍为五年。
“我的书在你们各自国家出版,如果需要修改的话,必须通知我一声,要不然我有权收回授权。”刘一民说道。
吕文没有说话,他知道刘一民是对日韩讲的。新加坡完全没有必要修改刘一民的书,而小日本有可能修改抗日的内容,韩国为了适应国内出版,也有可能。
三家出版社全部同意,并在合同上加上了这一条。日韩的版税分成都为平装本16%、精装本20%,新加坡则平装本为17%,精装本为22%。
东南亚加东亚签下后,刘一民出版基本上可以说是做到了全球出版,主要市场都有他的书了!
日本的代表井边签订合同后并没有走,希望刘一民帮他引荐一下史铁生。
“我们准备出版一部《现代中国文学选集》,我们想在里面收录史铁生的《我遥远的清平湾》、《午餐半小时》等作品。”
“好啊,不过你既然通过我引荐,给铁生的稿费得按照我的走。”刘一民说道。
井边非常难为情地说道:“刘君,他的名气不如你,最多能给10%。”
“13%!”
“我想先见到人。”
这方面刘一民拿捏不住井边,毕竟不通过刘一民,他通过其他人也能找到史铁生。
索性就带着井边到了史铁生的家里,史铁生听到可以在日本出版,心情微微有点激动,毕竟他羡慕刘一民能在外国出版很久了。
史铁生准备答应,刘一民拦住了,让井边讲一下版税分成。
“刘君,最多11%!”井边说道。
“13%,铁生是很有灵气的作家,你们现在打好关系,以后还会选择你们出版社,要不然..”
史铁生对11%很满意,差点就脱口而出答应了。
“刘君,我们出版社也是要挣钱的。”
刘一民说道:“就差两个百分点!”
“好吧,当交个朋友。在《现代中国文学》收录的中国作家里面,刘,你是最高的,史君是第二。”井边点头同意。
“那你们可赚的太多了!”刘一民冷哼道。
井边摊了摊手说道:“我们如此大规模的出版中国作家的文章,成本很高,有的作家估计卖不出多少。”
“你们是按卖出的份数算钱,怎么算钱都赔不了。”
井边走后,史铁生激动地向刘一民表示感谢,刘一民笑道:“没事,主要是你写的好,要不然小鬼子也不可能会买。”
刘一民想走,史铁生拉着刘一民的手要请他吃饭,六点多史父回来之后,听到这个好消息也激动不已,跑到邻居家买了一只鸡,煮了一锅鸡汤。
“我吃饱了,真得回去了。”刘一民拍了拍肚子,示意自己已经吃的肚圆了。
“一民哥,你都没吃多少!”史岚笑道。
刘一民说道:“两个鸡腿我吃了一个,还少啊?你还挺大方哈哈哈。”
史家三人将刘一民送到胡同口,直到摩托车声音听不到才转回去。
回到家,一家人都坐在客厅里面看电视,刘一民瞧了瞧都在看《传奇大掌柜》:“都看几遍了,还没看够啊?”
“我们几个又没事儿干,两个小家伙看的认真呢!”杨秀云笑着说道。
刘一民吐槽道:“我看两个小家伙支支吾吾的要说话了,别看的太多了,到时候第一句话说的是‘太君’!”
一家人笑了一阵,刘一民转身回到书房。
元旦前,远在美国的《巴黎评论》已经等不及了,看到刘一民还没有交稿的迹象,又给刘一民发了一封电报询问进展。
刘一民拿着电报看着写了一半都不到的《黑奴的自由》,无奈地给《巴黎评论》回了一封信让他们再等等。
《黑奴的自由》改编于美国电影《解放黑奴》,这一部电影以美国南北战争、林肯《解放宣言》为背景,不少在南方蓄奴州的黑奴看到了自由的希望,纷纷逃亡北方。
一名叫彼得的黑人为了自由离开了种植园、离开了妻子。他身上伤痕累累,都是平日种植园主人鞭笞的。
但逃离之路异常艰辛,前面是危险的沼泽地,身后是负责追逐黑人的猎人,他们靠抓黑人领赏。
彼得靠着对自由和上帝的信念,终于来到了北方。他的经历获得了无数人的同情,法国等西方国家看到彼得身上的伤痕,纷纷拒绝购买南方州的棉花,指责南方州太过残暴。
西方人的虚伪让刘一民感到可笑,英法等国有什么资格站出来当圣人?不是你们,黑人能到美国当奴隶吗?
之后南北战争爆发,黑人加入联邦军,为了自由冲向南方。
刘一民对里面的内容作了改动,影片虽然宣扬了黑人遭受的苦难,但更多宣扬的是美国为黑奴解放做的努力,整体是一部内宣片。
在文章中写出了为什么林肯愿意解放黑奴,是因为北方发展工业需要工人,而黑奴都在南方,林肯解放黑奴是为了跟南方抢夺劳动力。
嘴上全是正义,背后都是生意。
通过彼得祖父对他的谈话,引出了英法、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国家为了金钱而进行的黑奴贸易。
“我们的家园在大西洋的另一端,而我们为什么会在种植户园里?如果上帝是全能的,他为什么对我们的苦难视而不见?”
将彼得对自由的向往以及最后冒险走出南方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他自身强大的意志力。
而通过他的思考,让读者知道黑人要想自由只能靠自己,而不是靠白人的怜悯和上帝的慈悲。
政客通过彼得向世人宣告南方种植园的残忍,回到富丽堂皇的别墅里却在讨论如何用黑人的苦难赢得战争的胜利,言语间充满对黑人的鄙视。
当英法站出来当圣人的时候,彼得再次问出了那句“我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戳破白人虚伪的谎言。
书里面加入了冒险等元素,更适合现在美国读者对于猎奇的需求。
刘一民快马加鞭,预计在一月底能够完成创作。
“刘老师,你看我给大哥、大嫂、咱爸买的衣服和礼物怎么样?”朱霖抱着一大堆东西走进书房问道。
ps:感谢巴卡拉卡喵大佬打赏五百点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69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