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曼德拉来信
为了保证刘一民到意大利领奖顺利,文联特意给刘一民配备了一名意大利语翻译——吕同六。
吕同六是社科院的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同时也是《外国文学评论》的副主编,主攻意大利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不仅自己是意大利语翻译家,妻子也是,两人为意大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表彰他的贡献,意大利还授予过吕同六的总统骑士勋章、爵士勋章、科学与文化金质勋章,是唯一同时获得三大奖的中国人。
他是钱锺书亲自向文联推荐的,夏言冲着刘一民和吕同六说道:“同六同志,虽然你年纪比一民大,是文坛老前辈,但此行要以一民为主。”
“沈老,我明白,我会做好我的翻译工作。”吕同六穿着西装,点头的时候颇有风度。
刘一民伸出手说道:“吕主编,咱们合作愉快!”
“一民同志,有幸能跟着你去一次意大利,说来惭愧,我从事意大利文学翻译工作,但还没有去过意大利呢!”吕同六笑着说道。
夏言交代了几句后,让吕同六回去准备一下,明天晚上八点从燕京机场出发。
等吕同六走后,夏言看向刘一民说道:“你有了几次出国经验,我想少说几句话,但总是怕少说了不放心。你到了外面,要小心,要敏于行而讷于言。最重要的是,不要丢了中国作家的身份。”
“我明白。”刘一民说道。
“别一个人出去,跟没了嚼子的小马驹一样,撒了欢地玩儿。”夏言笑道。
刘一民从文化部走出来后,直接去了燕大,燕大已经开学,整个校园充斥着喜庆的氛围。
大门上挂着横幅飘着彩旗,校园的大喇叭上放着喜庆的歌曲,昂扬的状态就连驼背的老头路过燕大门口都得挺直了走。
从南门往里进,不停地有人冲着刘一民打招呼,一声声“刘教授”涤荡着刘一民的心灵。
刘一民在临走之前需要再去看一下文研所,下午还有一节大二的课程。
如今的文研所进修教师再添一名,复旦中文系的李良荣已经到了,正跟王立群、闫真几人聊着天。
刘一民到了之后,李良荣赶紧起身说道:“刘教授。”
“良荣同志,在燕大有什么问题可以跟闫真说,最近我不在燕京,你跟着几位新闻专业的老教授做一些研究,平时时间自由,想听课,可以跟着立群同志去听课。”刘一民握手道。
李良荣说道:“谢谢刘教授,感谢您给我一次文研所进修的机会,我一定好好在燕大中文系学习。”
“嗯,文研所准备培养一批有远大前途的年轻教师,成为人文社科未来的主力师资力量。好好学习,希望你未来为新闻专业做更多的贡献,成为一名资深的中国学者。”
刘一民的话让李良荣和旁边的王立群听得激动万分,觉得未来在学术领域定有一番建树。
随着刘一民获得的奖项增多,对于未来文研所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人的名树的影。
刚跟他们说没几句,几个教授就来了。
严家炎几人关心地询问刘一民的日程,刘一民将计划跟他们都讲了一遍。
“你这个月的课由闫真帮你带吧,我前几天让他试了一下,觉得讲的不错,照猫画虎也有几分像。”
严家炎说完,闫真立马紧张地看向刘一民。
“好啊,闫真,我一会儿把我的资料给你看看。”刘一民冲他做了一个鼓励的眼神。
等人散的差不多的时候,严家炎冲刘一民神秘地说道:“等你领完奖回来,我给你个惊喜。”
“严教授,现在不能说吗?非得卖关子?”刘一民笑道。
严家炎笑道:“哈哈哈,等你回来就知道了。”
下午,刘一民给大二上了开年第一节外国文学思想的课程,李良荣和王立群、闫真三人坐在后面认认真真地听讲。
这堂课不是公开课,但也挤了不少其它专业过来听课的学生,西语系的学生尤为积极。
最后并没有讲多少知识性的内容,学生此时并不关心课本,也不关心所谓的文学,只关心刘一民获得的文学奖。
学生们一致要求让刘一民再给他们讲讲欧洲,讲讲法国、讲讲意大利。刘一民坐在课堂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主要讲了一下发生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在以前的中国,宗教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教权从来都是在皇权之下,我们并没有出现过所谓的宗教狂热。
但西方一直都有宗教狂热,上层统治者通过宗教来控制民众,通过激发信徒的狂热来为自己谋取利益,所谓的十字军东征是如此、在意大利产生文艺复兴萌芽的时候,出现了许多极端的事件。
例如教会三堂会审伽利略,不信上帝新科学,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扫除日心说。日心说是谁发明的?哥白尼,哥白尼呢,已经被烧了。
有同学想说,咱们封建社会也烧人啊,是。烧人在西方都是轻的,文艺复兴的背后,是两百万名女性当做猎物被杀死。”
刘一民讲的是文艺复兴期间发生的西方“猎巫”运动,在思想混乱的背景下,各方势力为了塑造正义形象或者利益的驱使,将大量女性指认为女巫,烧死她们,并夺其财物。
“在中国封建社会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除了战乱的时候,出现过屠城。任何一个王朝在政权稳定的时候是不敢这样做的,如果有这种事情发生的话,早就天下石人一只眼,你反我也反了!
盎撒人在宗教的浸润下,骨子里带着侵略和贪婪的血统,他们渴望追求更大的利益。中国人则是稳定的农耕文明,王朝更迭反了之后当上了皇帝,开始励精图治,觉得国家可以了,就开始心安理得的享受起来。
你让他不要贪图享乐,皇帝就说了老子打了一辈子仗,还不能享受享受吗?”
刘一民用手指敲了敲桌子,表情和动作都具有戏剧性,台下顿时笑出了声。
李良荣冲着王立群说道:“刘教授讲课真生动啊!”
“我也在学习燕大教授的讲课方式,娓娓道来,又栩栩如生。”王立群笑道。
“通过这对比,我们就发现,我们跟这样的邻居住在地球上,我们的性子也得改一改,不能求稳。因为你一旦求稳,对方就会咬上你一口。咱们被咬一口,如今还没有恢复,切不可再被咬了。”
铃声响起,学生起立齐声喊道:“刘教授再见!”
“同学们再见,这个月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没办法给大家讲课,课程由闫真师兄带。”
讲到“众所周知”的原因,台下的学生都露出明了的笑声。
学生冲着刘一民鼓掌,直到他走出教室,掌声才渐渐停了下来。
李良荣冲着闫真说道:“闫真同志,等过阵子听听你讲课。”
“献丑,献丑,我不及刘教授之万一。”闫真慌忙说道。
华侨公寓,刘一民的行李已经准备完毕,朱霖和杨秀云坐在客厅琢磨刘一民应该再带点什么。
“东西都差不多了,不需要再带其它的了。”刘一民赶紧说道。
朱霖问道:“用不用给他们带点礼物?”
“作协已经专门准备了。”刘一民笑道。
晚上,刘一民喘着粗气拍了拍朱霖的肩膀想要缓口气:“好了好了,这税都收到下个月了!”
“瞧你说的话。”朱霖左手温柔地提了提刘一民的耳朵,右手轻轻地揉着刘一民的大腿肌肉。
两人没聊多久,便沉沉地睡了过去,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了,朱霖早都去上班了。
“一民,煮好的鸡蛋。”杨秀云亲手将鸡蛋给剥好放在了盘子里,看着刘一民满脸的慈祥。
“娘,我不在家辛苦您了。”刘一民说道。
杨秀云说道:“辛苦啥,这不比种地上工清闲!”
“爸爸,抱!”小刘雨爬到了刘一民的腿边,奶声奶气地说道。
喜梅快速地将刘雨给抱走说道:“先让爸爸吃饭。”
于是,刘雨又从喜梅的怀里挣脱爬到客厅和阳台边,撕着《童话大王》玩儿去了。
三花时不时的伸伸爪子如抓老鼠一般,一猫一童玩的不亦乐乎,刘林则在角落里打着瞌睡。
下午五点,作协的车就到了,接上刘一民后,又去将吕同六给接上到了作协。
张广年代表作协给了两人一千美元,其中刘一民八百,吕同六两百。
“这个箱子里是一些小礼物,木制的镇纸以及一些其它小玩意儿。”
张广年又递给刘一民一份文件:“这是诺尼诺文学奖更为具体的情况,包括背后的家族信息,我觉得你们应该有需要,领奖也需要知己知彼。”
“老张同志,同志们费心了!”刘一民笑道。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张广年笑道。
王濛说道:“为国争光的事情,我们就是做再多也不够啊!”
从今年三月份开始,王濛正式成为作协的第一副书记。
“你们两个在外有什么需要,尽可以联系当地的使馆部门。”张广年看了看时间,准备送两个人到机场。
夜幕降临,刘一民和吕同六两个人背对着机场的灯光,依次和张广年、王濛握手告别。
张广年笑着说道:“一民,奖杯领回来了,让我先掌掌眼,听说奖杯都是银子制成的。”
“哈哈哈,您放心,我们出发了。”
“登机吧!”
刘一民和吕同六对视一眼朝着停在机场上的飞机走去,在乘务员的安排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等两人坐下后,一名乘务员走过来说道:“刘一民同志,我代表机组的同志向您表示祝贺,祝你此行顺利,为中国文学争光。”
“谢谢,消息不要再传了。”刘一民摆了摆手。
“放心,不会有人过来再打扰您的。”
飞机起飞后,吕同六冲着刘一民说道:“也不知道咱们能见到多少意大利作家。”
“老吕同志,你想见谁啊?”刘一民问道。
“卡尔维诺,我最想见的是卡尔维诺。我觉得我们像是没有见过面的朋友,每次翻译他的作品的时候,我都觉得我们在进行亲切地对话。”吕同六激动地说道。
刘一民淡笑道:“那肯定能够见到他!”
卡尔维诺是目前意大利最著名的作家,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先锋,喜欢用意大利民间故事来讲述现代文明的困境,将魔幻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进行融合,对马尔克斯的作品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985年也就是今年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可惜在提名之前他去世了。人比马尔克斯只大了三岁,却比马尔克斯少活了三十年。
两人聊了一下卡尔维诺的文学思想,到11点左右就开始困了。
刘一民说道:“老吕同志,休息会儿吧,还远着呢!”
中国跟意大利没有直航,两人需要飞到巴黎,之后再从巴黎飞到意大利,这段旅程着实漫长。
飞机重复了上次的到法国的航线,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到开罗,从开罗再到巴黎。
没过一会儿刘一民就闭上了眼,旁边的吕同六倒是激动地睡不着,看着刘一民熟睡的样子无奈地摇了摇头,要是搁自己去领奖,肯定睡不了这么熟。
刘一民提前一晚“殚精竭力”导致这一路都睡的很香,到了开罗的时候清醒了约一个小时,就又眯着眼休息了。
“老吕,你说说你,眼睛睁这么大干嘛!”
“睡不着。”
飞机抵达巴黎的时候,是晚上十点。吕同六从飞机往下看,看着灯火通明的巴黎说道:“可真亮啊!”
“有什么好的,灯光太多就是光污染,危害植物和昆虫生存。”
吕同六默默地将到嘴边的感慨收了回去,跟着刘一民准备下机。
机场外面,前来接机的人非常多,除了使馆的工作人员外,中法友好协会、法国巴黎笔会、出版社和读者都有人过来。
看到刘一民,使馆的工作人员迎了上来:“刘一民同志,我是封文,我也是你在巴黎的法语翻译。”
“你好,同志们辛苦了,久等了!”刘一民赶紧握手说道。
刘一民站在人群前面,跟前来欢迎的人打着招呼,并进行了简短的一段演讲。
演讲结束,刘一民立即在使馆人员的带领下离开了机场,编辑马赛丹尼跟使馆的工作人员讲好了,同时坐刘一民的车离开。
“刘,获奖的消息出来后,你的书销量在巴黎猛涨了三倍,中国的乡土文学作品涨了约四倍,在法国其他地方,也涨了约2倍左右。”马赛丹尼向刘一民汇报着销量。
“你们在非洲怎么样?”刘一民好奇地问道。
“在北非部分地区和南非还行,其余地方的销量很差,当然也不是你的书差,而是所有书都差。”
非洲南非和北非相对比较富裕,经济好了,看书的也就多。
刘一民将在巴黎待上一天半的时间,后天下午飞往意大利。
到了使馆,使馆新任大使曹大使已经在等着了,曹大使是晋省太原人,说话的时候晋省口音很重。
“一民同志欢迎你,吕同六同志,欢迎你,时间有点晚,我们准备了点简单的晚餐。”
晚餐是中餐,使馆人员包的饺子,刘一民和吕同六吃完后就回到了房间休息。
吕同六实在是熬不住了,开门的时候都恍恍惚惚的。
第二天早上,使馆的工作人员敲响了刘一民的房门,告诉他有一个东非的记者找他。
这是一位黑人记者,看到刘一民出来后,立即冲着他摘下帽子,绅士的鞠了一个躬。
刘一民的眉头皱成了麻花,不知道这家伙是什么意思。
“尊敬的教授.刘,不知你是否听说过一位叫曼德拉的先生?”记者平静地问道。
“曼德拉先生?他不是被无耻的南非政府关押了吗?”刘一民疑惑地问道。
“这么说您知道他的事迹?”
“当然,你知道的,我很关注黑人自由运动,无论是美国的黑人,还是非洲的黑人,对我来说没有高低之分,都是应生而平等和自由的人。”
记者感动地从身上拿出一封信:“这是曼德拉先生的妻子从监狱带出来的,曼德拉先生在监狱里面,阅读了您的《宠儿》,他为您的文学才华感到敬佩,也为您为黑人自由而做的努力表示感谢。”
记者告诉他,曼德拉的妻子去年获准去监狱探望,曼德拉在小岛上并非完全没自由,而是可以小范围自由活动、种菜等等。
刘一民打开信,曼德拉在心里面讲了讲自己对《宠儿》的阅读感受,认为黑人在这几个世纪经受了非人的磨难,另外一方面,对中国革命的成功表示赞扬,认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对他有启发作用。
“我反对所谓的种族隔离政策,我相信有识之士都应该反对,曼德拉先生应该立即得到自由。”刘一民将信重重地拍在桌子上,愤怒地说道。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68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