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61章 文研所规模逐渐扩大

第461章 文研所规模逐渐扩大


这台放映机是金陵电影机械厂制造的“长江牌”16mm放映机,跟35mm放映机相比,体积小,方便灵活,在家里面用非常不错。同时也是乡村放映队的首选,方便在乡间“打游击”。

    如今是金陵电影机械厂的黄金时期,车间昼夜不停的生产放映机,却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想要插队弄到必须得批条子。

    “以后片子出来能直接拿到你家里让你审片了,你有什么想看的电影,我让他们给你找几盘胶片带回去。”汪阳询问道。

    刘一民没有选胶片,他对现在的大部分电影都没什么兴趣。

    “一民,这剧本按咱们以前说的,先付一部分,等真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挣到钱后,厂里额外给一部分分成。”

    “好,汪厂,导演和角色的事情厂里先行做准备。我看主演选那个李连杰挺不错,咱们的胶片制作和拍摄设备也得选好的,清晰度和色彩尽可能地高一点。”刘一民说道。

    “这我懂,这两年厂里也在大规模的更新设备。”

    汪阳跟刘一民交换了一下想法,准备拿着本子让电影局审核一下,让局里先提供一部分的拍摄经费,汪阳觉得《霍元甲》要是想拍好,非得有一百五十万以上的经费准备不可。

    “汪厂,最重要的是以此为思路,多多培养类似的剧本编剧。”

    “我一会儿就让人将剧本拿回去学习,一民,你不介意吧?”

    “不介意,剧本是要发表到《剧本月刊》的,到时候都能看得到。”

    剧本分成了三份,一份给了北影厂、一份给《剧本月刊》投稿,一份送给老首长。

    刘一民让汪阳派人帮忙把设备送到四合院,他自己去一趟吉安所。

    8月底,各部门在北戴河夏季办公时间已经结束,早已回到了燕京。

    吉安所,刘一民在李秘书的带领下走到院子里,老首长正在院子里打太极,看到刘一民后停下了动作,接过其他警卫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汗。

    “一民,在台儿庄一个多月辛苦了,那个‘中央社’的记者走的时候,冲着咱们新华社的同志对你是一顿夸,对你印象深刻啊,简直成了你的书迷。”

    刘一民笑道:“真心换真心,谢忠侯能把这本书的事情告诉蒋大,说明此人本身并不是死硬分子。尤其是他还是一个新闻方面的工作者,长时间在香江,接触到的信息比一般人要多的多。”

    老首长从刘一民手里接过《霍元甲》的剧本,看了一会儿询问道:“小说还没写好吗?我更喜欢看文章。剧本这东西,非专业人士读起来总觉得太单薄。

    但一旦被拍成电影,不说在国外,在国内的肯定是万人空巷。”

    “小说正在写,您要想看的话等个十天半月就行。”

    老首长将剧本放下,双手情不自禁地做了几个武术的动作:“武术是杀人技,可惜无缘见到霍元甲当年的风姿。”

    “您老手上功夫也不错啊。”刘一民说道。

    “哈哈哈,年轻的时候,像你这样的还能打几个,但我不如H老总等几位老总。”

    刘一民跟着老首长练了一会儿太极,离开了吉安所。

    在四合院里,刘一民从朱霖的嘴里得到了一个消息,徐驰的妻子陈嵩去世了。

    去世的时间是8月中旬,当时刘一民正在台儿庄,徐驰让朱霖不要打扰刘一民在剧组的工作。

    陈嵩遗体火化后在燕京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追悼会,之后由徐驰和几个儿女将骨灰送回了南方老家安葬。

    “老徐同志的精神状态还好吗?”

    “很差!”朱霖说道。

    陈嵩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妻子,一直是徐驰的支柱,去世之后,徐驰的精神一下子就颓废了下来。

    刘一民走进书房,准备给徐驰写一封书信。

    晚上,朱父朱母也来到了院子里,朱母手上还带着一只王八,朱霖冲着刘一民抿嘴一笑。

    刘一民此时看着王八没有了之前的面目可憎,反而觉得亲切异常,天生就应该是自己的嘴中物。

    “爸爸,吃。”刘雨支着胳膊颤颤巍巍地走到刘一民旁边,右手捏着一块梨膏糖。

    刘一民看着深黄色的梨膏糖,将刘雨抱在自己腿上:“你吃,爸爸不吃。”

    刘雨一听,将梨膏糖放进自己的唇边,用舌头轻轻地舔了舔:“好甜”。

    这梨膏糖是正常大小的四分之一,杨秀云怕整块的会噎住两个小家伙。

    刘雨眉眼弯似月牙,一脸的享受,双腿漫无目的的摇晃着,望着刘一民的下巴,嘴里时不时发出风铃般的笑声。

    刘雨的眼睛跟朱霖的差不多,现在脸有点婴儿肥,增添了许多可爱。

    刘林手里拿着稻草当作木棍,逗着树下的黄狗富贵儿。刘林脸上没多少肥肉,一双眼睛经常是滴溜溜转,世界上好像没有他不感兴趣的东西。

    看着这两个孙子孙女,杨秀云止不住的满意,刘福庆离京的时候,抱着两个孩子时眼圈都红了。

    但真要让他们留在燕京,就又不愿意了,舍不得离开老家。

    电影局,汪阳将剧本交给电影局审核没多久,电影局就立即组织专人讨论《霍元甲》的拍摄工作。

    刘一民也被喊了过去,夏言坐在旁边。

    夏言拍了拍面前的剧本说道:“我的意见是,全力支持《霍元甲》的拍摄工作,中影的同志也在,你们谈一谈,这样的作品在国际上有没有竞争力?”

    “沈老,《霍元甲》这个剧本要想走向国际,重点在打斗,这方面一定要拍摄的精彩。我们认为这剧本如果出海,是能够赚钱的。整部剧围绕着霍元甲这个人,以及和他的比武,叙事集中,外国观众理解的难度也低。”中影的总经理丁达明连忙表态。

    “我看也是,我看了许多外国的电影杂志,发现现在外国人对暴力类电影情有独钟。”夏言说道。

    刘一民补充道:“硬汉,各国都喜欢硬汉。像《黑奴的救赎》这本书里,塑造的就是一个自我拯救的黑人硬汉。”

    《霍元甲》不但要拍,而且要拍好的共识在会议前已经达成,也可以说大家在看到剧本的时候,就不约而同地达成了共识。

    这次会议,更多的是讲筹拍和拍摄经费的分配、中影在国外发行的利润分配问题。

    电影局从专项资金里面下拨一百万人民币,北影厂自家出七十万人民币,经费总共一百七十万。

    但在中影海外发行的利润分配上,北影厂并未跟中影公司达成共识,双方各有五个点的分歧。中影想按照在原分配基础上增加五个点,北影厂想增加十个点。

    一个想加最低,一个想最高。

    “汪厂,剧本是好剧本,但拍出来是什么样咱们谁知道?你不能拿着剧本给我们开一张空头支票啊!”中影总经理丁达明红着脖子说道。

    汪阳生气地说道:“我们北影厂拍的都是精品电影。”

    “要不这样,根据海外的成绩设置分档次的利润分配协议,比如海外挣五百万美元,五个点,八百万是一档,一千万是另一档。”

    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了刘一民的身上,听到刘一民的建议,除了汪阳和丁达明外,其余人都觉得可行。

    两人还想斗斗嘴,这关系到以后的电影利润分成问题,不过在夏言的干涉下,两人在具体数字上达成了一致。

    分别是五百万美元、九百万美元、一千三百万美元,基础是五个点,一档加一个点。

    在导演的选择上,北影厂提出了一个人选,那就是拍摄《少林寺》的导演张鑫炎。张鑫炎是香江长城电影的导演,长城电影则是左派导演公司,亲大陆,跟邵氏电影在香江唱对手戏,可惜目前一众香江的左派电影公司式微。

    “北影厂将剧本递过去让对方看看,另外咱们内地也要加大导演的培养力度,争取电影厂能自己接剧本,自己拍摄。”夏言拍了拍桌子。

    离开电影局,汪阳准备跟导演张鑫炎进行联络:“一民,我相信张导看到剧本后,一定会愿意的。”

    刘一民又跟汪阳低语几句,两人在电影局门口分开。

    燕大,刘一民回到燕大上课的时候,燕大新生典礼已经过了。无数的新生参加新生典礼时因为没看到刘一民,还在三角地贴大字报表达心里面的遗憾。

    中文系今年很热闹,分数线全国最高,不仅如此,还有十几名学生通过考核转系转到了燕大。

    刘一民上完课后,回到了文研所。如今文研所里面的人数更多了,刘一民觉得对国内高校教师的培训时间实在是太短,于是决定延长一年。

    李良荣成功延长了半年的学习时间,与此同时,屋子里坐着的还有复旦大学推荐来的年轻教师梁永安、华中师范推荐来的戴建业、武大推荐的易众天、刘一民特意从政法大学要来的海子,以及另外三名郑大和河大的年轻教师。

    郑大推荐的讲师里有唯一一位女讲师,叫高代青,跟戴建业几人差不多,都是搞传统文学的。

    刘一民环视了一圈,笑着说道:“第一次在这间办公室里面见这么多人。”

    听到刘一民的话,屋子里的众人松了一口气,齐齐鼓掌喊“所长”。

    “认识一下吧,大家不要紧张,这里跟在你们学校一样。咱们文研所吃住全包,还发补贴,你们学校照常发工资,你们的生活不用发愁,但要在这里好好培训。”

    从今年开始,文研所的年轻教师培训更加规范了。吴组缃等文研所的老教授,开始针对性的跟他们讲课,既讲课,也带着他们做研究。

    最重要的是,还有一个考核表,推荐来的讲师最后都要拿着一张考核表回去,上面写着刘一民对他们的评价。

    刘一民让闫真找了一间单独的会议室,给他们开了一个见面会。

    “你们之间都互相认识了吧?”刘一民看向几人。

    戴建业龇着牙笑道:“认识了,第一天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

    “你叫什么名字?”

    “所长,我叫戴建业!”

    “各自报一下名字,研究方向和所教课程就不用说了,你们的资料上都有。”刘一民说道。

    所有人依次报了一下名字,刘一民认认真真地观察着这群年轻的教师。

    易众天介绍完毕后,刘一民冲着他说道:“你小子看起来就有点刺头啊。”

    易众天屁股刚挨上半个凳子,立马站了起来:“刘所长,人不可貌相啊,我来这儿一定努力学习知识,认真做文化研究,回到华中,也要当一名像您一样的好老师。”

    看易众天闹了个红脸,其余人再次笑了起来。

    刘一民冲他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同志们,我平常工作比较忙,大家有什么问题,今天一并问了。”

    “刘所长,咱们文研所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其实我们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老师培训计划?”戴建业举手问道。

    “说的很好,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文学领域的年轻教师,作为国内文学教育领域的后备军。教育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发展。

    你们大多都是研究传统文学的,文研所就是研究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如何发展中华文化的研究机构。简而言之,就是要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的中国学者。

    我带着你们做研究,出成果,保文化,你们回到各自学校,再做研究,出成果,保文化。”

    刘一民认认真真地跟他们讲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其中还提到了刘一民在海外的经历,金钱腐蚀、中情局基金操纵等现象。

    “刘所长,这两年我也发现,外国有许多不错的东西,是值得咱们学习的。”易众天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

    “是有值得咱们学习的地方,但咱们不应该妄自菲薄的去学习。自民国以来,我国的进步学者都在跟西方对比,向西方学习。但对比的时候,我认为也走入了误区。

    文人对比的时候,总是习惯将中国跟整个西方对比。跟英国人比所谓的绅士、跟法国人比浪漫、跟德国人比严谨、跟美国人比工业,搞得我们好像浑身上下都是毛病,像是久病缠身的老人。”

    刘一民的话让在座的人开始思考了起来,想到最后好像还真是这么一会儿事儿。

    这里面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研究过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报纸、杂志,里面就是这样的对比法。

    到21世纪后,就是各种各样的意林体、公知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养成了自卑的心态。

    “刘老师的话真是让我们茅塞顿开。”戴建业长吐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没了那种嘻嘻哈哈。

    海子则疑惑,为什么把他给喊来,他是教哲学的,不是中文系的学生。

    “我们文研所也不只是中文系嘛,我们研究的是整个社科。况且,你的诗歌很有名嘛!”

    海子跟其余人相比穿的比较潦草,头发很长,胡子拉碴的,一看就是精神极其丰富的家伙。

    去年海子发表了《阿尔的太阳》、《亚洲铜》,两首诗让他名声响彻文坛。

    “同志们,作为老师,咱们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还有什么问题吗?”刘一民询问道。

    其余人摇了摇头,刘一民起身说道:“那就这样,闫真、李良荣,你们两个帮助他们适应一下燕大,平常有什么问题直接找我。另外,各自找好导师,我尽量每个月抽个时间跟大家上课。”

    散会之后,闫真追了上来:“所长,所长,咱们是不是问系里再要一间大点办公室?另外补贴给多少,往年没给生活补贴啊!”

    王立群在的时候,花的是河大发的工资。这群老师拖家带口,在燕京的花费也高,所以所里决定每人每月都发一笔补助。

    “按照研究生补助发吧,毕竟也在所里做研究。”刘一民说道。

    “好,系里给咱们找了一个财务,您要不要见见?”

    “不用,你们好好配合。”

    刘一民走进办公室,跟吴组缃等人聊起带文研所培训老师的事情,几人热情高涨,觉得里面有几个不错的苗子。

    “以前以为燕大的学生是天之骄子,还是小觑了国内的兄弟院系,那个戴建业,见到我就笑眯眯的,我觉得我跟他挺有缘的。”吴组缃笑呵呵地说道。

    “诸位教授,自己选择就好。”

    王瑶眯着眼睛看向吴组缃:“可我想抢!”

    刘一民嘿嘿一笑,离开了办公室,你们抢去吧。他又找到严家炎,从严家炎手里要到了一间大的办公室,刚好可以安置几个前来培训的老师。

    “系里面的办公室也很紧张,一民,这间办公室不算太大,你理解一下。”严家炎将水杯放到了刘一民的手里。

    “严教授,这已经很谢谢你了。”

    文研所挂在中文系名下,实际上跟中文系相当独立,要是别人来问严家炎要办公室,严家炎不一定会答应。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66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