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79章 刘一民钱老《青年夜话》大火

第479章 刘一民钱老《青年夜话》大火


第二天,报纸上就刊登出来《童话大王》杂志三月期销量有望突破五十万册的消息。

    这则消息将当时不看好《童话大王》杂志的专家的脸打得啪啪响,不过仍然嘴硬地说《童话大王》杂志之所以迎来大幅度增长,是因为刊登了《虹猫蓝兔七侠传》的缘故。

    “目前《虹猫蓝兔七侠传》已经不算是郑渊杰一人办的杂志了,有了刘一民同志的加入,才给《童话大王》注入了蓬勃的生机。”

    这番说辞郑渊杰也认可,觉得对方这算是委婉的认了一个错。

    《儿童文学》杂志这边更不好了,儿童文学市场本身就有限,《童话大王》不断地挤占对方的生存空间。

    放话《童话大王》要是能成功编辑部可以集体上吊的主编这阵子心如死灰,绝口不提集体上吊的事情,也不愿意让编辑部编辑提及《童话大王》四个字,快有应激反应了。

    不断下滑的销量让主编跟主办部门没办法解释,上级不断斥责,外界讥讽对方为“一毛不拔”,意思是连一毛钱稿费都不愿意给作家涨而导致作家另立门户。

    刚开始众人还期待过《童话大王》办几期就办不下去,郑渊杰还得回来找他们,可惜看报纸上的意思,郑渊杰的瘾越来越大了,颇有要成为全国童话大王的意思。

    刘一民走进中文系,曹问轩将去年一民学业奖学金的名单拿来给他过目了一眼。

    目前一民学业奖学金已经成功升级为全校的奖学金项目了,刘一民提议严家炎向教育部要资金的事情,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教育部认为“一民学业奖学金”对于学生教育意义重大,应该予以支持。

    但也告诉燕大,不能总是依靠上级部门捐款,还得多元募资。教育部门的拨款,只是起到了一个托举作用。

    燕大校长丁石荪和严家炎满口答应,只要教育部出钱,什么都好说,能承诺的、不能承诺的都可以先说出来。

    今年是一民学业奖学金第一次开展全校评选,竞争十分激烈,中文系这边已经有了相关经验,评选十分顺利。

    刘一民扫了一眼名单后就让曹问轩贴在外面公示,曹问轩说道:“学校想来一次全校一起颁奖,由您颁奖更具有教育意义,还准备安排您发言。”

    “这样啊,曹老师,让系里面跟学校说一下,颁发的话只颁发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就不必了,照顾一下学生的自尊心。”

    曹问轩点头之后还没走,刘一民问他还有什么事情。曹问轩双手撑着桌子,熟络地向刘一民打听郑渊杰的事情。

    曹问轩是学院派出身的童话作家,不太瞧得上郑渊杰,可郑渊杰取得的成绩实在是大出所料。

    “刘教授,这像工厂流水线一样制成的童话作品,我原本以为没多大的市场,没想到孩子们挺吃这一套。”

    听到他的语气,刘一民放下手中的笔看向曹问轩:“曹老师,老郑只是写得快,但不是流水线,说明他脑子里的东西多,还勤劳。我写的作品还多呢,也没人说是流水线啊。”

    曹问轩讪讪一笑:“刘教授,失言失言不能当真!”

    “曹老师,你的童话故事也写的不错,里面有浓郁乡土背景。不过所谓的风格,是多样的,儿童眼里的世界也是五彩斑斓的,老郑的童话故事小孩子爱看,肯定是有原因的。”

    曹问轩点了点头,走出了刘一民的办公室。文研所的几人看了一眼曹问轩,刘一民在文研所里面的办公室并不怎么隔音,他们都听到了只言片语。

    新闻专业的教授送来了自己的研究生和刘一民一起做新华社的研究项目,扩张后的文研所办公室再次拥挤了。

    刘一民找严家炎要办公室,严家炎也没有多余的办公室给刘一民了,这两年中文系师资扩充的也极快,都需要办公室。

    闫真走进办公室,匆忙放下手中的背包,其余几人连忙询问闫真研究生笔试考的怎么样。

    今天是研究生笔试考试,闫真走的时候信誓旦旦,非得考上刘一民的研究生不可。

    闫真根本不搭理他们,而是神色匆匆地敲开刘一民的办公室门:“刘老师,朱光遣教授去世了。”

    “你怎么知道?”

    “我回办公室楼的时候,几位老教授已经去了。”闫真话音刚落,严家炎快步走了进来:“朱教授去世了。”

    刘一民跟严家炎一起跑到朱光遣的院子,外面已经聚了一堆人,有的教授手里还拿着菜,显然是正洗菜的时候听到朱光遣去世的消息,急忙跑来了。

    朱光遣的家人哭诉着三天前朱光遣迷迷糊糊地上楼要给《新科学》写注释的事情。

    “我们还以为父亲精神好了一些.”

    过了一会儿,校长丁石荪赶来了,和严家炎一起安慰朱光遣的家属。朱光遣是社科院的学部委员,社科院得知消息立马派人过来,钱锺书作为社科院副院长,第一时间坐车赶到。

    “唉,孟实(朱光遣的字)兄!”钱锺书一声叹息。

    院子门前人头攒动,气氛凝重,钱锺书提议要举办一个追悼会,校长丁石荪表示同意,并立即成立了以钱锺书和丁石荪为首的治丧委员会。

    燕大中文系的学生赶来的越来越多,刘一民出面安抚着学生情绪,让他们不要干扰了丧事的举办。

    “同学们,让我们安安静静地送朱先生一程吧!”刘一民说道。

    三月的燕京,有的花枝枯死,也有花枝含苞待放.

    寒风呼啸,白花似雪。刘一民胸前戴着白花,站在严家炎身边,缓缓向朱光遣鞠躬送别。

    钱锺书、吴组缃和王瑶等老教授最为伤感,老朋友一个个离他们而去。

    追悼会结束以后,灵车开往火葬场,众人让开道路,目送着灵车离去。

    在走之前,朱光遣的儿子将《新科学》的手稿交给了刘一民,刘一民点了点头,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

    朱光遣之前说过,《新科学》他注释不完的话由刘一民代为注释。

    参加完葬礼之后,刘一民直接返回了华侨公寓。

    喜梅正陪着两个小家伙玩耍,刘一民走到客厅中间说道:“喜梅,辛苦你了。”

    “刘教授,一点都不累,这两个小家伙可乖了。”喜梅笑着说道。

    喜梅平常带两人还行,可到了做饭的时候就照顾不过来了,第二个保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喜梅,你有没有合适的小姐妹?”刘一民问道。

    喜梅正在做饭,回头看向刘一民:“刘教授,合适的真没有。”

    “只差一年,等到了三岁就好了,三岁就能上幼儿园了。”刘一民头疼地说道:“只能慢慢再找找了,中午我要是不回来,你直接带着他们去外面买点吃的。”

    喜梅说道:“朱教授中午会过来带一会儿,那时候我就可以做饭。”

    刘一民没再说话,过了一会儿,朱霖从人艺回来了,手上带着一兜东西。

    “朱光遣教授的追悼会开完了?”朱霖询问道。

    刘一民点了点头,朱霖走过来抱着刘雨和刘林玩耍,并拿出了一些水果给他们两个吃:“刘老师,你也尝尝,最近市面上水果的种类越来越多了。”

    “好吃。”刘一民笑着说道。

    晚上,《青年夜话》栏目准时播出,延续了第一周收听的盛况,甚至比第一周更多。

    无数的年轻人听钱老讲自己的历程,听刘一民谈年轻人的精神。

    看完电视,朱霖和喜梅四人坐在客厅里听起了收音机。

    “霖姐,刘老师讲的可真好。”喜梅说道。

    朱霖笑着说道:“你是没见过他在台上演讲,讲起来滔滔不绝,所有人都是他的听众。幽默之中带着感染力,字儿能跳到你心里似的。”

    刘一民听到朱霖这样讲,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

    3月10号,刘一民和钱老又去看望了邓老,邓老已经在准备第二次手术了。

    邓老躺在病床上还在写建议书,这是一封和于敏等多位科学家联合署名的建议书,他将自己在核领域的经验和国外核领域的发展结合起来,提出未来核武器的发展方向。

    看到钱老和刘一民过来,邓老将手中的文件放下:“辛苦你们两个了。”

    徐鹿西教授接过刘一民手里面的礼物,冲他点了点头,刘一民在来之前跟她讲过写文章的事情。

    邓老冲着刘一民说道:“其实我们就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样您才了不起,多少人都没有做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刘一民握着邓老的手说道。

    钱老将刘一民点汉堡和导弹的故事跟邓老讲了讲,邓老笑着说道:“打击范围覆盖全球任何一个角落不是梦,一定能实现的。不过还是希望不要用,战争太残酷了,能让我们动用这种武器的国家很少。

    还是和平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真正实现国富民强,实现天下大同。”

    “以武止戈,砥定乾坤!”

    刘一民没有跟邓老谈论太多的过往,跟邓老的妻子徐鹿西教授在隔壁的房间聊了约三个小时。

    谈及过往苦涩也是幸福,谈及现在尽是伤感。

    “老邓不后悔,他不后悔我就不后悔。核这种东西,是一把有辐射的剑,总得有人去铸造,铸造好之后也得有人去握,责任不止在老邓身上担,那么多人都义无反顾。”徐鹿西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徐教授,对不起,让您感伤了。”

    徐鹿西教授嘴角扯起一丝笑容:“没关系,我也有私心,想让你尽快写好,最好让老邓看到,让他看看,他这一辈子很了不起。”

    “我一定尽快写好,您放心。”刘一民说道。

    走回病房的时候,邓老发现了妻子的异常不过并没有询问,刘一民将手里的《绣春刀》草稿递给了邓老:“这是最新一篇通俗小说,您要是喜欢,放您这儿给您解个闷儿。”

    “好,我看完一定让人给你送去。”

    “我过来拿。”

    钱老笑道:“一民同志,你厚此薄彼啊,上次老邓插队,这次你是捂着不让我知道啊。”

    病房里笑声不断,当提及郭永怀郭老的时候,钱老和邓老都非常感伤。

    “科学家都是国家的宝贝,一定得保护好。永怀要是没走,咱们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看邓老疲惫了,刘一民和钱老便离开了301医院。

    走出去后,钱老忽然询问刘一民还记不记得东风5的飞行速度?

    “23马赫。”

    “对,你知道这个速度是多快吗?”

    “嗖一下。”刘一民看钱老有点无语,赶紧说说道:“两万多公里一小时,到美国实际上也就不到半小时。如果店家送汉堡的速度慢一点,到的不仅比汉堡快,还比汉堡热。”

    钱老满意地点了点头,不过指了指他无奈地说道:“你还真是鹰派作家。”

    “其实我是保守派。”

    3月15日,刘一民收到了北影厂的消息,《霍元甲》的片子已经剪好了,一会儿就带着人到华侨公寓和刘一民一起审片。

    “那好,我在家里面等着你。”

    汪阳开着吉普车,身后跟着六个人,除了主导演之外,五个副导演也跟着过来了。

    好在放映室的面积够大,大家挤进去也不是很挤。

    “我们已经看过一遍了,觉得没什么大问题。”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64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