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李敖:你真TM了不起
游子心态不仅仅是远离家乡的问题,还有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未来忧虑的问题。毕竟在东南亚,华人的影响力再强大,在本地土著的眼里是客人,还没有达到反客为主的程度。
经济上的优越性,并不代表有政治上的优越性和实力上的优越性,当然目前新加坡是一个例外。
林日顺掌管中影公司在东南亚的经销权,接下来他们谈论的更多是文化上的交流问题。
“《霍元甲》明天试映口碑好的话,接下来中侨、国泰影院、邵氏旗下的戏院都会排片,而且刚开始排片率不低于百分之二十,根据情况慢慢上涨。”
东南亚这边将电影院叫做戏院,邵氏电影目前的主阵地在香江,但新加坡是他们的兴盛之地。
邵逸夫协助他的哥哥在新加坡打游击——通过流动放映突破其它电影院线围剿,二战前在整个东南亚有一百多家电影院。
林日顺对《霍元甲》报以极大的期待,觉得这是大陆电影在东南亚的好机会。
东南亚华人众多,华人电影市场也大。可中影公司代表的大陆电影除了部分题材外,在东南亚很难掀起浪花,电影市场主要以香江电影为主。尤其是新加坡,电影的制作、导演等环节跟香江几乎一模一样。
“一民在来之前还写了一部功夫题材的电影剧本,叫做《绣春刀》,林老先生,到时候拍出来,在东南亚应该也有很大的市场。”姚雪垠笑着说道。
林方华接话道:“大陆的电影剧本我们都有关注,这部《绣春刀》我们公司一早就拿到了,认为这个剧本很精美,拍摄好的话会是一场功夫盛宴。”
“不知道中侨对大陆动画片有没有意向?”刘一民问道。
林日顺和林方华不明白刘一民为什么提起动画片,秦牧向他们解释,刘一民在国内正在力推国内电影和动画发展。
“原来如此,动画片以电视节目居多,电视台跟私营院线不同,大部分都是国营体制,且这些国家对节目有限制,想要进入得通过审核。马来还好,像印尼,双方还没恢复外交关系。”
林方华详细地介绍了一些动画片节目来源构成,主要是日本和欧美的动画片,东南亚各个国家自制的动画极少。
“如果大陆的动画片想进入东南亚的话,中侨可以尽最大程度帮忙。”林日顺说完剧烈地咳嗽了起来,旁边的佣人赶紧端来了痰盂。
林日顺舒缓了一下气息:“别的电影院不敢保证,动画片电影中侨可以排片。”
“多谢林先生了,中华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离不开华人的帮助。”刘一民说道。
“大陆的一些动画片制作非常精良,但往往只是在各大颁奖典礼上出现,电视台播放很少。我跟中影的人合作时,也看出来了他们有意想卖动画片的播放版权,原来这是刘教授推动的。”林日华开始称呼刘一民为教授。
“我是觉得拍的那么好,不能让国外的孩子们看到是一种遗憾,顺便挣点钱补贴一下制作成本,不失为一种选择。”
刘一民的话让林日顺和林方华笑了起来,林方华起身说道:“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咱们一起吃个饭吧,正宗的闽省菜。”
他们刚从会议室出来,就被请了过来,现在大家刚好都有点饿了。
刘一民一行人跟着林日顺父子继续朝着别墅深处走去,院子的布局都很符合闽省文化,百分之八十都是木质建筑和家具。
饭菜是地道的闽省菜,他们特意从大陆找的厨师,就是为保证正宗。
“尝尝我们闽省菜,中国八大菜系,尤其是这个佛跳墙,连佛陀都抵挡不住这个香味的诱惑。这是醉排骨、荷包鱼翅、龙身凤尾虾、翡翠珍珠鲍、鸡茸金丝笋、肉米鱼唇、鼎边糊、福州鱼丸、肉燕.”林方华将每一道菜都给他们介绍了一遍。
这些东西比他们在酒店一星期吃的油水都大,林家人非常多,因为他们的到来,分成了两个桌,林日顺和林方华跟坐在代表团这桌作陪。
吃饭的时候林日顺询问起刘一民对大陆的开放政策怎么看,刘一民将自己所知的内容以及对侨商的政策跟他们讲了一遍。
林日顺本以为刘一民对经济不了解,没想到一聊,才发现刘一民对政策和市场了解的非常透彻。
“侨商回到大陆投资建厂,相当于同时拥有了大陆和东南亚两个大市场,这里面有海量的利润,大陆给的政策也好。另外对于中国人来说造福家乡,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林方华询问道:“刘教授,你觉得未来大陆的出口走势会如何?”
“出口量肯定是连年增长,大陆需要出口创汇,国外也需要中国的轻工业品和原材料,这是双赢。”
“刘教授,您老家有没有什么土特产,说不定我们中侨能卖呢?”林方华语气轻松地说道。
刘一民笑道:“我老家以煤起家,煤这玩意儿不愁卖。整个地市以重工业为主,跟你们百货不太搭,我们村倒是在炒瓜子,或许未来有合作机会。”
“行啊,交给我们卖!”
“现在还是以满足内地需求为主,希望有机会发展起来。”
吃完饭,林日顺找了个借口将刘一民单独带进了书房,进入书房就看到了“阿叔的茶具”和水缸里的金龙鱼,刘一民抬头看到书桌后面的字后露出了一抹微笑,真对味儿。
“刘教授,我单独请你过来是想跟刘教授合作一下?”
“合作什么?”
“请刘教授写出《南侨赤子》的剧本,福清会馆、中侨和大陆联合拍摄,我们应该将这一部分的历史用电影讲述出来。”林日顺竖起了五根手指,指投资五百万美元。
这钱是由福清会馆和中侨出,大陆方面出剧本、导演和演员,当然演员也可以从东南亚华人演员里面选。
刘一民对林日顺的合作很感兴趣:“五百万美元从东南亚再到滇缅公路,滇缅公路拍摄难度大,加上物资的花销估计不够,大陆这边的电影厂应该可以出一部分。”
“若是最后钱还不够,我们中侨还可以投资,拍一部电影的钱不是问题。”林日顺话里话外都在透露钱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林老先生肯定是想找闽省电影制片厂拍摄吧?”
闽省电影制片厂实力较弱,以前主要是拍摄纪录片,84年才被列入国家故事片生产计划的队列里。
林日顺赞许地说道:“我们是这个意思,闽省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很不错,但你也知道!”
“我可以撮合一下闽省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厂合作拍摄。”
“好好好,听说你跟电影局和文化部的人很熟,我相信只要你提议,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林日顺看着刘一民满意地说道,刘一民竟然懂他的欲言又止。
刘一民觉得林日顺的担心有点多余,他不太懂国内的电影厂。国内要是知道拍这部电影,不少电影厂都能跳出来抢。
“大陆电影厂的商业化程度不高,他们对于能服务于国家发展和历史记忆的电影有一种责任感,林老先生完全不用担心。”
林日顺跟刘一民探讨了一下剧本里的人物和走向,觉得这件事情还得跟陈嘉庚的后代商量一下。
“我明日就联系一下陈氏后代,我相信他们也会非常感兴趣。”
等到十点,刘一民等人才离开林家别墅,回去的路上,林方华亲自将他们送到酒店。
“刘教授,明晚的《霍元甲》见面会,您准备好了吗?”林方华问道。
“准备好了,只是见面分享会而已。”刘一民让林方华放心。
林方华他们原本是想在上映后,请整个《霍元甲》剧组前来跟观众见面。刘一民临时获得金狮文学奖,打乱了他们的步骤。
大陆代表团回到酒店,《联合早报》的林仁君在等着他们,其余的代表也都没睡,注视着大陆代表团的一举一动。
这次文艺训练营几乎成了大陆作家的独角戏,而岛上代表团成了笑料。李敖的举动让整个余光中颜面大失,代表团内部又四分五裂,三毛更是基本上不与他们来往。
林仁君告诉刘一民这两日《联合早报》的报纸在本地创了新高,今天晚上东南亚许多广播节目,都在谈论《南侨赤子》,甚至有的节目邀请了南侨机工的后代讲述父辈的艰难历史。
“你在等我们?”刘一民好奇地问道。
林仁君点头道:“我们是主办方,得确保每一名参会者的安全。”
“多谢,辛苦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林仁君没再说什么,跟大家打完招呼之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4月25号,文艺训练营的气氛比以前热烈了许多,但是总觉得这热烈维持的有点牵强。
为期一周的训练营只剩下了两天,有人疲惫,也有人觉得这次训练营完全是来看戏来了,大家搭了一个台,但发现台上只有一个人。
看大家的兴致有点不高,主编杜南发干脆让大家自由组团交流。
杜南发的刚说完,李敖就跑到了大陆这边,余光中心里冷哼一声,转身跟席慕蓉交流了起来。
三毛对于李敖的到来极为反感,跟姚雪垠和张乐平探讨起来大陆各地的变化。
王安忆去跟马来的几名女作家交流,蒋子龙坐在李敖旁边,不断地打量着李敖,分析他到底是什么人。
新加坡华人作家卢涛也凑了过来,调侃李敖说道:“真是天下何人不通G啊!”
“我不通任何党派,我通真理。”李敖说完,接着问刘一民认为两岸什么时候会展开交流。
“兄弟阋墙外御其辱,哪有老死不相往来的道理。蒋大是被赶到岛上的,难道他就没有那份思乡之心和历史责任感吗?我相信他是有的,根据我得到的消息,估计很快了。李敖先生,你作为岛上的知名人物,也得有这种历史责任感。
铁骨铮铮的汉子,哪儿有听外人驱使,敢为前驱的道理。”
“知名人物”和“铁骨铮铮的汉子”这两个形容词将李敖钓成了翘嘴。
刘一民邀请他们晚上去参加《霍元甲》的试映会,卢涛笑着说道:“好啊刘教授,新加坡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关注程度很高,试映买票很难买的。”
李敖说道:“我他妈的要有霍元甲的武功,我一个个将TD打成猪头,刘教授你知道吗?我因为TD被抓进去过,但我是被冤枉”
几人听着李敖吐沫横飞,讲起自己的入狱历史。远处的余光中时不时地往这边瞄一下,想听听李敖是不是在骂自己。
等李敖讲完,刘一民起身去跟余光中他们交流了一下。余光中对刘一民能过来非常开心,刘一民跟他们谈了一下回乡探亲等问题,余光中对此没发表太多的意见,只是说岛内很多人在讨论。
余光中询问起好友流沙河的情况,刘一民摊手说道:“我跟流沙河先生没什么交流。”
余光中惊讶地说道:“一民,你在大陆那么有名,你的诗歌传遍华人世界,你跟流沙河竟然没做过交流?”
席慕蓉说道:“我最喜欢刘教授写的那篇《从前慢》,情感非常细腻,跟余先生的《乡愁》都是我在思乡时喜欢念的诗。”
“流沙河前辈在川省,我大部分时间在燕京,实际上,我跟整个文学圈交流相对较少,我不擅长交际。”
余光中对于刘一民后半句不善交际的话一点都不信:“你不是在川康雪区采过风吗?”
“我在川省只见了马识途等人。”
刘一民也对余光中和席慕蓉发了邀请,两人承诺到时候准时参加。
晚上,中侨派来了好几辆车,把大家接到了珍珠坊旁的一家电影院,这家电影院的座位很多,最大的影厅可以坐八百人左右。
正在检票的观众看到刘一民的后,都友好的跟他握手或者请他在书上签名。
《联合早报》的记者疯狂的拍着照片,刘一民等人走进影厅,林方华过来告诉他,今天陈嘉庚的孙子陈立人也来了。
陈立人是陈嘉庚的长孙,等他到了之后,刘一民笑着跟他握手。陈立人49年生人,今年三十多岁,身穿白色的西装,头发油亮。
“刘教授,这阵子在新加坡没少听到您的名字,欢迎您来到新加坡,也感谢您写出了《南侨赤子》这部小说。中侨和福清会馆要拍这部电影,已经拿出来了五百万美元,要是不够剩下的我们陈氏拿了。”陈立人笑着说道。
“哈哈哈,陈董,这得问问中侨的林董。”
林方华急忙表示:“没问题,我们拍这部电影不是为了盈利,而是让我们的后代记住这段历史,华人不管到了哪里都是华人。”
陈立人跟代表团的人一一握手,接着坐在了刘一民旁边准备一起观影。
八百人的超大影厅没过多久就坐的满满当当,陈立人好奇地问道:“刘教授,这部电影在大陆很火吗?”
“是非常火。如果不计算人均票价的话,目前大陆是世界上电影市场最繁荣的地方。”刘一民说道。
陈立人出生在新加坡还没有回过大陆,对大陆的了解只停留在家族的资料上。
甚至陈立人没有见过陈嘉庚,陈立人出生前,陈嘉庚先生就定居大陆了,一直在为侨业和教育做努力。
《霍元甲》在东南亚华人的地方播放不用翻译,原汁原味,刘一民看过好几遍了,仍然看的有滋有味。
等看到霍元甲被毒害的时候,现场还有人在擦拭泪水。电影播放完毕,放映厅灯光亮起,掌声持续了五十秒左右才停息。
主持人走上台做了几句开场白后,邀请刘一民上台分享。
刘一民手持带着《霍元甲》电影标识的话筒,跟台下的观众分享了起来,他讲的主题是《从霍元甲看华人的精神》。
“从霍元甲的经历可以看到,从最后的为己到为国,这正是中国人的精神。法国拿破仑说中国是东方的睡狮,咱们东南亚的华人来自闽省和粤省的比较多,都喜欢舞狮。
知道狮子这种动物,具有很强大的能量。事实如他所讲,中国人在觉醒民族意识之后,爆发出了强大的能量。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海内外共御外辱,就像我写的《南侨赤子》一般,陈嘉庚先生在自己已经破产清算的时候,还时刻心系大陆。
但《霍元甲》里也体现了华人精神的另一种观念,点到为止、以武止戈。中国人打仗不是为了侵略和掠夺,是为了和平。武器是用来干什么的,用来保卫和平的。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是不曾断代的文明。所以啊,有人喜欢说中国人不行,这不行,那不行,我说放屁,中国人哪里不行?
新中国建国三十多年,核弹、导弹都有了,工业基础有了。是还有不足,但从一个饱受欺凌的国家成为世界大国,哪有发展这么快的?
改革开放后,海内外华人回乡建设祖国,尤其是咱们东南亚华侨。内有巨大的力量,外有中华儿女齐心,怎么不行呢?”
台下的华人疯狂地鼓起掌来,这次参加仪式的不仅有新加坡的华人,还有马来和印尼的华人。
“站起来了,要富起来,强起来,这是一个能望见的历史发展潮流.”
刘一民演讲的时间不长,约十分钟,接下来主要是回答现场众人的问题。观影的人对文学问题不关注,关注的是改革开放和两岸问题。
刘一民又讲了讲政策,号召有能力的华商回家建厂。
“两岸呢?”
“两岸一定能统一!”刘一民铿锵有力地说道。
刘一民发言完毕之后,陈立人上台向大家分享南侨机工这段历史,以及陈嘉庚本人的经历。
“我很感动,很感动大陆还记得我们。我也为祖父能够在浩瀚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留点痕迹而骄傲,刘一民教授的话我深有感触,海内外儿女齐携手,试看天下谁能敌?
大家都知道,我祖父很支持内地的教育事业。刘一民教授出身燕大,燕大有个奖学金,叫一民学业奖学金。
意思就是要培养出更多像刘一民教授这样的人才,所以作为陈嘉庚的后代,我必须要做点什么。我今天跟刘一民教授是第一次见面,我跟他还没谈过这件事情。
我先行宣布,我代表集团向一民学业奖学金捐赠五十万美元,用于资助燕大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
陈立人说完台下一片哗然,刘一民连忙起身说道:“感谢陈立人先生对大陆教育的关注,谢谢,也谢谢现场的华人同胞。”
陈立人再次说道:“不仅如此,将再拿出一百万美元资助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的建设。”
ps:又被审核了!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63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