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500章 岛上终于有所反应

第500章 岛上终于有所反应


根据导演弗兰克的描述和美国媒体对《奴隶的救赎》票房的估计,全球票房最低为四千万美元。

    六月中旬,这部电影将在全世界允许美国电影播放的地方陆续上映。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国家在同步上映了。例如新加坡,新加坡上映美国电影是同步上映,甚至因为时差的原因,新加坡比美国上映的要早。

    目前票房已经突破一千万,美国本土的票房占了七百万。

    “刘,这是伟大的胜利,是我拍出最好的一部电影。如果没有你的剧本,我离我的梦想更为遥远。很可惜,你身在遥远的中国,没办法与我共享这份荣光。”弗兰克在电文最后遗憾地说道。

    刘一民则在心里面计算自己能分多少钱,他的分成比例是票房的百分之零点五,除美国本土票房外,还要剔除发行商的分成,按照三千万美元的票房计算,他能够拿到一百五十万美元的收益,缴完税也还有一百多万美元。

    目前对刘一民来说,这笔钱已经能超过他的全部身家了。

    蒋子龙没有问刘一民能拿多少钱,只是感叹道:“一民,你这个中国最有钱的作家这块招牌,是越来越金光闪闪了。”

    “这还都是对方的畅想,不一定多少呢。吃菜吃菜,喜梅再拿点肉,你们两个喝酒的话,我还有瓶五粮液和茅台。”刘一民大方地夹了一大堆肉扔进了涮锅里面。

    这年代茅台虽好,但大部分人还是认五粮液。直到一句“国酒茅台”彻底将五粮液给打翻了,成为白酒一哥。

    陆遥揉了揉肚子说道:“不喝了不喝了,我最近肝有点不舒服,不能喝酒。”

    “一民,咱们两个来点,陆遥喝不了,就不劝他喝了。”蒋子龙说道。

    “喝什么?”

    “茅台吧,我看你喜欢喝。”

    喜梅起身从书房将茅台拿了过来,刘一民打开给蒋子龙倒了一杯:“我只是觉得这玩意儿喝完不刺激胃。”

    蒋子龙举杯碰了一下:“一民,恭喜你,又为咱们国家挣外汇了。我也喜欢茅台,65年我们厂食堂,茅台四毛钱一两,平常喝不起。有一天散文发表了,为了庆祝我买了一两,可惜都被厂里的同事分了。

    等人走了,我拿着瓶子往嘴里面晃,可惜一滴都不剩。我闻着酒香味儿,我心疼啊,太心疼了。”

    蒋子龙酒量很好,喝了大半瓶茅台什么事儿都没有。

    陆遥冲蒋子龙竖起大拇指:“子龙同志不仅酒量好,酒德也好。”

    “我要是胡言乱语,我不敢在大家面前喝,丢不起那个人。”蒋子龙嘿嘿一笑,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喝酒的时候,刘振云也跑过来凑了一个热闹。他得知陆遥来了燕京,想跟他见一面。

    中午给《人民文艺》招待所打了一个电话,知道陆遥今天和刘一民一起录节目,就知道他们肯定在四合院吃饭。

    刘振云凑过来吸了一口香味:“给我夹几块肉,馋死我了,再晚点口水就要流下来了。”

    刘振云结婚后,尽管两口子是双职工,但口袋一直紧巴巴的,平常能放肆吃肉的机会太少了。

    陆遥给刘振云让了个位置,又亲自给他夹了几块肉:“多吃点,今天是打土豪,一民的小说在美国拍成电影了,而且十分卖座。我要不是身体不好,我也跟子龙同志一起喝酒庆祝了。”

    “嘶,那我得多吃点。”刘振云从喜梅的手里接过碗筷,涮锅的热气熏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朱霖起身说道:“我去切个西瓜。”

    刘振云往嘴里塞了几口肉,羊肉的香味和芝麻酱搅在一起,让他的胃猛地跳动了一下。

    等到垫好了肚子,才满足地说道:“我也有个好事儿,我和小郭要有自己的房子了,下个月搬家。在燕京待了几年,终于要有自己的窝了。”

    刘振云拿到分房名额之后,看自己的宿舍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两个人躺在小床上,翻个身都翻不了。

    蒋子龙看着刘振云的黑眼圈,凑到他耳朵旁边嘀咕道:“年轻人,换了大床,可不要太兴奋,身体要紧。”

    刘振云嘿嘿一笑,没有说话。刘一民看他们脸上的表情,就知道讲话有点歪。

    刘振云下午还要上班,也就没有喝酒。等吃得差不多了,跟陆遥聊了一下采风的经历,他想吸收一下陆遥的采风成果。

    “我这叫间接性采风。”刘振云打了一个比喻:“就像是小时候吃馍,我娘总是自己嚼过之后再送到我的嘴里,生怕我咽不下去噎着。”

    刘雨看向朱霖:“娘,我也要这样吃。”

    “小兔崽子!”刘一民笑骂了一句,冲刘振云解释道:“她是学我呢!”

    刘振云笑道:“没事没事,咱们豫省的娃,叫‘娘’才正宗。”

    刘林拉了拉刘一民的衣角:“爸,妹妹不听话。”

    朱霖递给了刘林一块小西瓜:“赶紧吃,别告状了,才多大啊,知道告妹妹的状了。”

    陆遥看着刘雨宠溺地说道:“小雨跟我闺女差不多,精灵古怪的。”

    刘振云也说道:“我也要生个女儿,一民,你家小雨真可爱,刘林有当哥的责任心。”

    朱霖笑着说道:“刘林以前很照顾小雨,这阵子却打起了小报告。”

    “霖姐,平常在家对小雨还是很好,就是小雨经常捉弄哥哥,所以开始告状了。”喜梅解释道。

    到了一点五十,刘振云急忙起身准备回报社上班。他刚走,朱霖也拿着钥匙出了家门。

    两点半,四合院聚会散场。陆遥和蒋子龙走到胡同口,坐上公交车回到了招待所。

    蒋子龙最后又喝了点五粮液,除了脸有点红,其余地方竟然一点问题都没有,这让刘一民有点惊奇。

    刘一民在院子里休息了半个小时,走进书房开始写作。

    从上次新加坡之行得到启发,要想让大陆在华人文学世界的地位再上一层楼,还得写更多世界畅销的文学作品,光国内的不行。

    不过写作的时候,醒来的刘雨总是探头探脑地走进书房。

    刘一民抱起她轻轻地拍了两下屁股:“难怪你哥哥告状,你确实该打。”

    刘雨非但不闹,反而一个劲儿的咯咯直笑。刘一民又不敢真打,只能被她拉着到院子里陪她玩耍。

    5月31日,追查盗版一个月有余的郑渊杰终于回到了燕京,刘一民看到郑渊杰旁边的梁向东忍不住问道:“你这身上是怎么搞的?”

    梁向东轻轻地碰了一下额头的纱布,痛苦地呻吟了一声:“我们到印刷厂找证据被发现了,我们就翻墙跑,跑下来的时候没注意,撞到树上了。”

    郑渊杰身上脏兮兮的,倒是没有受伤,愤怒地说道:“太险了!一民,这帮人真是穷凶极恶,自己干坏事,还敢追着我们打。可惜,最后这一家没有找到证据,不过我买通了他们一个员工,有机会会帮我拿到证据。”

    “辛苦了,老郑,我说的没错吧,出门追查盗版,要多带个帮手。向东,你也辛苦了,这个月加点医疗费和营养费。”

    跟刘雨和刘林玩耍的喜梅,时不时地看一眼梁向东,几度心疼地要说话。

    刘一民瞥了两人一眼:“喜梅,你到三进给苹果树浇浇水,向东,你帮忙抬桶水。”

    “好。”梁向东赶紧去找水桶去了。

    郑渊杰拉着刘一民的手,讲着自己的经历。尽管惊险,他不准备退缩。

    “这种惊险刺激的感觉,可以用到童话故事里,写一些探险类或者像你《虹猫蓝兔七侠传》一样的武侠动画。”郑渊杰乐观地说道。

    刘一民无奈只能嘱咐他小心,关心了一下7月刊的文章问题,只剩下一个月了,不知道他能不能写完。

    郑渊杰自信地拍了拍皮包:“放心吧,我在外面也没忘写,都写了一多半了。这种紧张的生活,让我写的速度也加快了不少。”

    刘一民竖起拇指说道:“服了,老郑,你真是天生写童话的料,比我都能写。”

    “一般一般,我还得继续努力才行。”郑渊杰得意一笑。

    刘一民邀请郑渊杰,有时间去燕大讲一讲童话故事的写作。

    “我?我怕我讲不明白,写还行,你真要让我讲理论,我就坐蜡了,我的文化水平还不如燕大学生的一根手指头。”郑渊杰将脑袋摇成了拨浪鼓。

    “老郑,你得尝试,你不尝试怎么知道呢?再说了,等以后你出大名了,得跟读者见面吧,去学校跟小学生聊天吧,参加文艺座谈会,这些都是道道。”

    郑渊杰说道:“我得讲讲盗版的危害,行我去,不过时间定到7月之后吧,我准备充足一点。”

    “好,你到时候跟空气讲去吧,7月学生都放假了。”刘一民说道。

    郑渊杰临走时,带走了刘一民下一期的《虹猫蓝兔七侠传》:“五十万册已经卖了三十二万册,看来咱们下一期还得加印。”

    “哈哈哈,老郑,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刘一民拍了拍郑渊杰的肩膀。

    梁向东走的时候,喜梅站在门口忍不住目送了一会儿。

    刘一民调侃道:“喜梅,你们两个什么时候结婚?”

    “啊?刘教授。我我.他.他就是个榆木脑袋。”喜梅双手缠绕在一起,红着脸说道。

    喜梅和梁向东的年纪都不大,他们都是16岁一到就进厂当工人了。

    “那我下次敲敲这个榆木脑袋。”刘一民笑道。

    喜梅没有说话,红着脸快步回到了四合院。

    到了六月份,《忠犬八公》剧组终于要出发前往塞罕坝拍摄。剧组跟其它剧组相比简直像是一个拍摄小组,只有十五个人外加一条狗。

    剧组人虽少,但是拍摄设备却很先进,是八一厂能拿出来的最高清拍摄设备了。

    黄祖默和焦晃在出发之前,又来了一次刘一民这里。

    焦晃身后跟着一条黄狗,后面还有一个训狗师傅,要是狗不听焦晃的,训狗师就要上场了。

    “老八,卧倒!”焦晃一声令下,黄狗迅速趴在了地上。

    为了更好的彰显主人和狗的友谊,名字从开始叫‘小八’到最后变成了“老八”。

    富贵儿看到有外狗进入,不断地冲着对方龇牙咧嘴。刘一民轻轻一吼,就温顺地躺在树下不再说话。

    “喜梅,你将子龙同志送来的萨琪玛给老黄和焦晃同志尝一尝!”刘一民说道。

    焦晃尝了一口:“这味道不错,甜而不腻!”

    “不仅不腻,还很补。这是真狗乃子加蜂蜜做的,津城的桂顺斋很有名。”刘一民说道。

    “狗的奶?”黄祖默牙齿一顿,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咬。

    “就是枸杞,野生枸杞。”

    “原来是这啊。”

    焦晃看了一眼说道:“人到中年不得已,水杯时刻泡枸杞。”

    看到喜梅带着两个小家伙离开,焦晃神秘地说道:“枸杞这玩意儿还不是最好的,我查看清朝塞罕坝的资料,以前那里水草丰盛,为了供皇族打猎,还养的有鹿,鹿血才是大补。清朝皇帝,经常喝。”

    黄祖默一脸意动,可惜不知道去哪儿搞到鹿血。

    刘一民笑着说道:“还是去中医院调理调理比较好,有时候食疗也行,不一定是鹿血。”

    “一民同志,这方面你懂?”焦晃问道。

    “我不懂,我又不用。”

    “嗯!”黄祖默和焦晃重重地点了点头,显然两人是“真信了”!

    送走两人,刘一民约定有时间一定会去塞罕坝看他们拍戏,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两人随时回来向刘一民咨询。

    “一民同志,你可一定要来。”黄祖默握住刘一民的手,生怕他不去。

    “一定。”刘一民准备周六日就去看一眼,下周六他没课。

    六月,刘一民将最新一届大四的学生送上社会,算下来刘一民已经亲自送走三届了。

    望着这新一届的毕业生,吴组缃感慨道:“一民,你们座谈会上讲的少年感很好,我看了之后十分怀念自己年少时,真如你所说,少年时驰骋的风,比黄金都珍贵。

    可真要回到少年时,遍布疮痍的大地令我生不出如此感叹。”

    座谈会的讲话发表出来以后,引得无数青年的认同。《青年夜话》里三人聊天内容,更是激励着无数人。

    陆遥回到延安发来电报,铜川煤矿的工人晚上出井之后,听到广播里的内容痛哭流涕。

    《平凡的世界》和《青年夜话》激励下岗青工和年轻人的新闻,时常见诸各地报端。

    陆遥也正式有了一个外号,年轻人称他为“苦行僧”。

    两人正站在门口感叹,闫真匆忙走了过来:“刘教授,办公室里有你的电话。”

    “喂,您讲?”刘一民接到了新华社的穆青的电话。

    “我们新华社邀请岛中央社香江分社记者来大陆采访,就是那个谢忠侯,他来到香江以后,还请你帮忙招待一下。”

    “谢忠侯?”

    “对,岛上不是说在考虑嘛,他们派谢忠侯过来再次打探情况。他表达了意思,我们就发出了邀请。”穆青说道。

    “行,什么时候到?”

    “明天就到,这个谢忠侯迫不及待来采访,这次直接点名来燕京。”

    “行。”

    第二天,刘一民在机场见到了谢忠侯,谢忠侯没有像上次一样,一副西装革履,外国精英的模样。

    “一民,我特意换的休闲服,就是怕你又说我。”谢忠侯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衣服。

    刘一民笑道:“你老谢还怕我说啊!”

    谢忠侯谢绝了新华社的陪同,而是单独跟刘一民来到了四合院,看着四合院的布局,谢忠侯羡慕地说道:“这院子都是文化的味道。”

    “等你老了,来燕京定居。”刘一民笑道。

    谢忠侯摆了摆手:“我这次来,大陆允许我回家,我谢绝了,我真怕回去之后,家里没我的位置了。”

    刘一民拍了拍谢忠侯的肩膀,谢忠侯擦了擦眼角后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纸条:“一民,我有个出版社的朋友,他托我问问你,想不想在岛上正式出版你的作品,毕竟盗版对你危害太大。”

    “可以出版吗?”

    “可以是可以,但是不能直接出版,也会有审核。比如像你那个《横空出世》就不能。”

    谢忠侯给刘一民讲了一个迂回出版政策,大陆作家和出版社不能直接接触,需要找一个香江身份的中人,通过委托对方在岛上出版。

    “除此之外,还得付律师费,中人必须签法律协议,拿着协议和出版商签合同,普遍会抽佣金。

    但是在岛上出版稿酬相对高一点,而且是美元付酬,8%的版税分成。我知道你在美国可能高达百分之十几,但目前岛上,这是一个固定的版税分成。”

    刘一民说道:“中人不太好找,香江身份的我只认识张鑫炎。出版倒是可以,毕竟不出版,盗版也是横行。”

    “我有一个朋友是香江身份,他以前做过类似的事情,人比较靠谱。你要是需要的话,我可以推荐给你。”谢忠侯笑着说道。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62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