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521章 庆祝四十周年主旋律片

第521章 庆祝四十周年主旋律片


南美洲出版社的团队在中国待了半个月才离开,作协隆重招待了他们。

    正如马尔克斯所说,中国和南美洲文学交流很少,这次是个很好的契机。

    南美洲出版社拿走了除刘一民的书外十余本南美洲的销售权,签下的版税比例仅为百分之十三。

    作协和他们谈判,对方咬得很死,多一个点直接不谈。

    作协书记汤达成给刘一民打电话时,狠狠地骂了这群哥伦比亚人。

    “这么硬?”刘一民对于蒂亚戈的表现十分意外。

    汤达成在电话里描述了一番,把刘一民逗得哈哈大笑。

    汤达成发泄完后,笑着说道:“这些都是小事情,最重要的还是文学交流的问题。出版社代表讲了马尔克斯邀请咱们访问的事情,作协内部也讨论过了,准备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前往南美洲交流,你意下如何?”

    “我?我听从上级领导安排,不过今年快过完了,要是交流的话,等到明年如何?”刘一民建议道。

    “嗯,我们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

    汤达成明白,马尔克斯主要是想邀请刘一民过去,那刘一民的意见自然是重中之重。

    蒂亚戈等人在临归国之前,又来了刘一民四合院一趟。刘一民交给了他们一封信,这是自己给马尔克斯的回信。

    “教授.刘,我们走了,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南美洲相见。如果您有最新作品,一定要寄给我们一份文稿用于南美洲的出版。”蒂亚戈诚恳地说道。

    “好。”

    等蒂亚戈等人走后,刘一民回到房间给远在塞罕坝的黄祖默打了一个电话,可惜电话没办法直通剧组,而是被林场接到了。

    林场厂长告诉刘一民,黄祖默他们并没有遇到困难,而是在补拍镜头。

    听到这话,刘一民算是放心了。随着进入九月,现在即将抵达九月下旬,刘一民担心与日俱增,再不回来塞罕坝就要入冬了。

    “好,这我就放心了。”刘一民挂断了电话。

    挂断电话后,刘一民正准备出门,碰到了从八一厂赶来的刘佩然。

    “刘厂,你怎么知道我在家?塞罕坝剧组的事儿我问了,他们在补拍镜头,没有出现问题。”刘一民以为刘佩然是为黄祖默他们而来。

    刘佩然拉着刘一民的手说道:“一民,有个大事儿,好事儿,总政后天要开会,点名让你去。”

    “让我去?”

    “是啊,我早有消息,今年是86年,而且马上要过完了,过了87、88就是89年,89年是建国四十周年,国内五年和十年都是值得纪念的时间段,要纪念四十周年,肯定需要文艺界出一番力,就是为这事儿去的。”刘佩然高兴地说道。

    “写剧本呐!”

    “对啊!”刘佩然高兴地拍了拍大腿。

    刘一民疑惑地说道:“总政开会做这事儿?不应该是文化部和电影局嘛!”

    “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双方合作,拍一部气势恢宏的大作。”刘佩然解释道。

    刘一民算了算时间:“你们时间掐的可真准,后天刚好是21号,要是到了22号我就没时间了。”

    “22号你干嘛?”刘佩然担心地问道,他怕这样的会议一天时间内定不下来。

    刘一民说道:“教育部成立中小学教材评定委员会,22号正式开会讨论教材大纲。”

    “嘶,这事儿啊,这是个大事儿。”刘佩然挠了挠脑袋。

    不过随即他就释然了,刘佩然拉着刘一民询问,要是写庆祝建国四十周年的剧本,心里有没有什么想法?

    “老刘,你这挺突然的,我现在怎么跟你讲呢?”

    刘一民猛然想到上次跟老首长见面的事情,当时走的时候,明显话里有话。

    刘佩然搓了搓手,也觉得自己心急了:“也是,要是你现在心里就有想法,倒是怪事了,不着急,你慢慢想。”

    “刘厂,看你积极的样子,总政决定交给你们拍了?”

    “这倒没有,不过总政开会,我们八一厂总归拿到拍摄权的几率大嘛。”

    刘一民说道:“八一厂最近忙,没多少导演可拍了吧?”

    “可说呢,但是你要这么想,离89年时间还长呢,不急于一时。”刘佩然说道。

    等刘佩然走后,刘一民关上书房的门,骑着摩托车朝燕大走去。

    9月21号,刘一民还没有出发,刘佩然就开着自己的吉普车停在四合院门口。刘佩然一身军装,高兴地跳下吉普车,邀请刘一民往里面坐。

    “刘厂啊,你不必如此费心。”刘一民笑着说道。

    刘佩然不以为然地说道:“一民,我这可不是为了剧本,我是真心来接你的,总政离这里有一段距离。”

    刘一民没有拆穿他,四合院距总政这点距离,刘一民走路都能到。

    刘一民坐刘佩然的车刚走,汪阳的车停在了四合院门口,得知刘一民被刘佩然接走了,汪阳骂骂咧咧地上了车。

    他们刚进总政大院,汪阳赶了上来,瞪了一眼刘佩然,冲着刘一民嘿嘿一笑:“一民,你有没有具体的想法?”

    “老汪,到了会议室再谈嘛!”

    这次前来开会的还有几位著名的编剧,他们刚坐下,总政文化部领导徐怀忠和电影局的局长都走了进来。

    “同志们,大家坐,欢迎大家来到总政大院。”徐怀忠笑着说道。

    等大家坐下,徐怀忠立即开门见山,讲述了让大家来的原因,就是写一个剧本,一部能够庆祝建国四十周年的主旋律剧本。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风云变幻,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庆祝,我们要铭记过去,不能忘记我们革命的道路。这部影片,由总政和电影局领头,文化部门直接拨款拍摄。大家可以各抒己见,我们想听听编剧同志们的意见。”

    刘一民用钢笔在笔记本上画了几道,细听其他人的见解。

    “我认为要表现咱们的伟大胜利,应选择一处胜利,或者是解放战争的经历来拍,让观众感受到艰苦卓绝,感受到伟大胜利是建立在先辈的热血之上。”北影厂编剧说道。

    八一厂编剧说道:“我觉得,要完全展现咱们解放战争的风貌,从双十协定开始拍,来一次全景展示。”

    还有几名军队的文艺干部,各自表达出来了自己的想法,看法基本上差不多。

    徐怀忠点了点头:“一民同志,你呢?你有什么想说的,我跟电影局的同志都想听听你的意见。”

    刘一民直起身子说道:“诸位同志说的有道理,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用微观上的描写反映宏观上的胜利。

    电影不是编年体,不能将所有的细节一一展现,要是如此,则篇幅过长。”

    “哦?你继续讲,我们听着。”徐怀忠对刘一民的观点颇为感兴趣。

    刘一民继续说道:“我认为既然是四十周年的庆祝,我们不用将时间线拉的过长,以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而开局,讲述这期间发生的大事,从关键历史人物身上的变化,来表现宏观历史变化。”

    “三大战役到什么时间段?”

    “三大战役到建国这一时间段!”

    “一民同志,你给我们详细讲一讲?”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55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