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长夜寄 > 第26章 草药香

第26章 草药香


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尽,白未晞就醒了。西屋的窗棂上糊着层薄纸,晨光透过纸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起身时,听见柳月娘在灶房忙碌的动静,烧菜碰撞的叮当声,混着柴火的噼啪声,格外真切。

走到灶房时,柳月娘正踮着脚够灶台上的陶罐,罐口结着层白霜,里面装的是盐。她的胳膊伸得笔直,指尖刚要碰到罐沿,脚下的木凳却晃了晃,吓得她赶紧扶住灶台,鬓角的碎发都汗湿了。

“我来吧。”  白未晞走过去,抬手就把陶罐取了下来,递到柳月娘手里。罐底的盐粒结了块,得用筷子敲才能散开。

柳月娘接过陶罐,拍了拍胸口,  她往锅里撒了把盐,水汽腾起来,模糊了她的眉眼,“这盐快见底了,鹿鸣上回出山才换了些回来,不过也快了到下次出去的时候了。”

白未晞没说话,只是看着灶台上的瓶瓶罐罐。装油的瓦罐只剩个底,倒出来时得晃半天才能滴下几滴;墙角的药篓里,只有些晒干的艾草和蒲公英,连治疗风寒的紫苏都没有。她想起前几日林青竹淋了雨咳嗽,柳月娘翻遍了药篓也没找到像样的药材,最后只能用生姜煮水给她喝。

早饭吃的是菜羹,里面掺了些野菜碎。柳月娘喝着喝着,忽然捂住嘴咳嗽起来,脸憋得通红,好半天才缓过来,眼角沁出些泪。“老毛病了,一入秋就犯。”  她笑着摆摆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山里潮,往年这时候,我爹总会去采些川贝回来,今年……”  话说到一半,她忽然停住,低头搅着碗里的糊糊,不再言语。

白未晞知道,柳月娘的父亲前两年病逝了,家里再没人替她操心这些。她望着窗外的青山,山尖隐在雾气里,像浸在水里的墨画。那里藏着无数草木,或许有能换盐换油的东西。她记得鹿鸣说过,再过五天就是他每月固定出山的日子。

吃过早饭,柳月娘去溪边洗衣。白未晞说要去东山走走,柳月娘叮嘱她早些回来,还塞给她个麦饼:“垫垫肚子,山里的露水重,别沾湿了衣裳。”

接下来的几日,白未晞每日都往东山去。进山的路被晨露浸得松软,她的脚步很轻,目光扫过路边的草木,专挑那些藏在石缝或密林里的药材。先是在一片背阴的坡地发现了紫菀,开着细碎的紫色小花,根部入药能治咳嗽,她小心地用石块刨开周围的泥土,避免损伤须根。又在陡峭的岩壁上找到几株当归,叶片像羽毛似的舒展着,根部粗壮,断面带着淡淡的油光,是年份足的好货。最后在一处潮湿的石洞里,发现了几株铁皮石斛,茎秆肥厚,泛着青绿色的光,这东西在山外的药铺里,能换不少钱。

临到鹿鸣出发的前一天,白未晞已经采了满满一篓草药。她把紫菀和当归分开捆好,石斛则用草绳串起来,挂在篓边,像串碧绿的玉坠。阳光透过树叶照在草药上,带着清苦的香气,比城里药铺的味道干净多了。

这天鹿鸣正在院里收拾行装,竹筐里已经放好了要去换的山货  ——  几张鞣制好的野兔皮,还有些晒干的山菌。他盘腿坐在青石板上,用篾条把山货捆结实,忽然看见白未晞背着半篓草药走来,手里的篾条顿了顿,眼里闪过些惊讶。

“这些……  是你采的?”  鹿鸣放下手里的活计,站起身时膝盖  “咔”  地响了一声。他走近了些,捏起一株当归打量,忍不住咂舌,“这当归的根须,比我上次在山外药铺见的还好。”

白未晞把药篓递给他:“换些盐和油,剩下的……  看看能不能换些川贝。”  她想起柳月娘咳嗽的样子,声音低了些,“月娘需要。”

鹿鸣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你倒是细心。这些草药能换不少东西,别说盐油,给月娘扯块布做件新棉袄都够。”  他把草药小心翼翼地倒进自己的背篓里,用草绳捆结实,“放心,我明儿一早就动身,定给你换些好盐回来,再寻寻上等的川贝。”

“路上小心。”  白未晞看着他把草药和山货仔细分层放好,补充道。

鹿鸣拍了拍背篓:“这条道我走了十几年,闭着眼都能摸到山外。”

白未晞回到柳月娘家时,柳月娘正在晒被子。她把被子放在大石板上,用木槌轻轻敲打,棉絮里的灰尘簌簌落下,在阳光下飞舞。看见白未晞回来,她笑着扬了扬手里的木槌:“今天日头好,把你那床被子也晒晒,晚上盖着暖和。”

白未晞点了点头,转身去西屋抱被子。抬眼便看见柳月娘昨晚咳嗽时用的帕子晾在绳上,上面沾着些淡淡的血迹,像朵没开的红梅。她的脚步顿了顿,心里忽然有些发紧,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https://www.bshulou8.cc/xs/5136742/2235266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