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这里是你的家
秋高气爽,老槐树的叶子黄了大半,风一吹就簌簌落。
离十月初三还有三天,石生家的院子里,西墙根架着两排竹笼,是他前儿跟鹿鸣学编的,柳条还泛着青。上层笼里关着四只山鸡,羽毛油亮得能映出人影,正伸着脖子啄食槽里的粟米粒,“咯咯”声撞在土墙上,又弹回来,满院都是活气。下层笼里卧着三只野兔,耳朵耷拉着,石生刚割了野苜蓿铡碎了拌糠,它们正埋着头啃,爪子偶尔扒拉两下笼底,带起细屑。
“得让它们再养两天,成亲那天杀,肉才嫩。”石生蹲在笼边,往食槽里添新磨的粟米,指尖沾着糠粉。他左手虎口有道新疤,是昨天进山套野兔时被荆棘划的,这会儿还泛着红,却半点不影响动作——给山鸡添食时会错开它们扑腾的翅膀,给野兔换水时会慢慢挪开陶碗,怕惊着这些“宴席上的贵客”。
竹笼旁摆着个陶瓮,盛着刚从山泉挑来的水,瓮口盖着粗布,防着落灰。旁边的石板上晾着些处理干净的鹿肉,切成了条,抹了盐,正晒着。
白未晞站在院门口,看着石生把晒好的肉条往屋檐下挂,木架上已经挂了不少,油亮亮的,风一吹就晃。他身上的粗布褂子沾了不少草屑,却收拾得整齐,领口扣得严实,那个扣子还是柳月娘帮他缝的。
“去看喜房不?”石生招呼白未晞,转身往东屋引。那是他们从县城回来后他就开始收拾的,土坯墙用白灰刷了遍,原先发黑的墙皮变得亮堂;屋顶的茅草换了新的,铺得厚,能挡秋夜的凉。推开门,松木的清香先飘出来,是李木匠新打的家具味。 靠墙角立着个半人高的衣柜,用的是后山的青松,没上漆,只打磨得光滑。
“这是月娘给我做的喜服。” 石生拿起衣柜里的绛红袍服,往身上比了比,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还有这个鞋子,你看这鞋底,纳得比我平时穿的厚一倍,她说成亲那天要走不少路,得穿舒服。”
柜里除了喜服,还叠着两床新被褥,被面是浅蓝粗布,没绣花样,却是石生新买的布,让娘婶们缝的,棉絮填得足,看着就暖和。
窗边摆着木盆架,架腿上还留着新鲜的木纹,架顶挂着块米白粗布巾,是石生托鹿鸣从镇上换的,比家里常用的灰布软和。最显眼的是炕边的梳妆台,台面是块平整的榆木板,上面摆着个粗瓷镜——镜沿磕了个小角,却是石生跑了两个镇子才寻来的,旁边还放着把新木梳,梳齿打磨得圆润,不会挂头发。
“月娘会喜欢的。”白未晞看了一圈后,由衷的说道。
当她回去的时候,一进门就看见月娘坐在凳子上,手里攥着块旧帕子。
柳月娘看见白未晞,一把拉着她往柜子那走, “未晞,你说……成亲那天我要不要穿这双夹棉鞋?”月娘把白未晞拉进自家灶房,灶台上摆着双青布鞋,鞋头绣着个简单的花草,是她前阵子抽空做的,“可现在天还不算冷,穿夹棉鞋会不会热?可当时做鞋的时候就光想着天越来越凉,夹棉鞋穿的久一些,还有宴席上的菜,咱们村子小,我们的席面就是摆在一起的……”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带着控制不住的慌。
她拉着白未晞的手,往炕边坐,“村里跟我和石生一辈的,早就成亲了。我总觉得……像做梦似的,怎么就轮到我了呢?” 她说着,摸了摸自己鬓边的银簪——是石生前几日给她的,说是他母亲留下来的。
“对了,我嫁过去后,你也得跟着去。”月娘忽然停下动作,看着白未晞,眼里亮闪闪的,“他家西头那间朝阳,冬天不冷,你住正好。往后咱们还能一起生活,我给你缝衣裳……” 白未晞靠在灶门框上,看着月娘期待的眼神,轻轻摇了摇头:“我留这儿。”
咋还留这儿呢?” 柳月娘走到她跟前,拉着她的手不放,“这屋虽住惯了,可石生家屋子多,又宽敞。你一个人住这儿,我总不放心 —— 夜里要是起风,窗户纸破了都没人补。”
“你嫁过去,我帮你看着这屋,等你想回来住了,推门就能进,炕是暖的,灶是干净的。” 她顿了顿,又补充了句,“这里是你的家。”
白未晞的话音未落,柳月娘便抑制不住的吸了吸鼻子,眼中的泪珠开始打转。她别过身子,胡乱抹了把眼泪。
这时,院门口忽然传来鹿鸣的声音:“未晞,月娘,我去镇上了!” 两人走出去,见鹿鸣背着个大大的褡裢,“你们有什么要带的吗?”
月娘赶紧迎出去,想了想说道:“你去镇上的点心铺看看,有没有那种糖糕,买两斤回来当喜饼 —— 成亲那天给来的娃们分,让他们也沾沾喜气。再看看有没有细点的红头绳,要红得正的,我盘头发用。”
鹿鸣低头在纸条上画了两道,刚要把笔揣起来,白未晞忽然开口:“我跟你一起去。”
这话让柳月娘和鹿鸣都愣了,柳月娘疑惑地看着她:“你去镇上干啥?一会就要吃饭了。”
白未晞指了指院角的竹筐,里面装着些晒干的柴胡、金银花,是她前阵子跟着张仲远进山采的,挑了最干、最完整的装在筐里:“这些药,想拿去镇上卖了。” 柳月娘这才明白,笑着点头:“也是,这些药留着也是留着,卖了还能换点钱买块布,做件新衣裳。”
“鹿鸣,秋收完了各家要带的东西挺多吧?你把骡车赶上,省劲!”柳月娘边说边去牵骡子。
“真是瞌睡送枕头,我还想着问完你们就推平板车呢!”鹿鸣高兴道,边说边跟着进去帮忙套车。
”那你们路上小心,早去早回!”柳月娘挥着手。
……
山间的小道上,鹿鸣赶着车,白未晞背着竹筐坐在一边,鹿鸣乐呵呵的说着,“镇上的点心铺有两种糖糕,一种裹芝麻的,一种不裹的,裹芝麻的贵些,咱买不裹的就行。还有卖红绳的铺子,一尺才两个铜板……”
走了一个时辰,两人到达镇上。鹿鸣要买的东西很多,白未晞跟他约好在杂货铺门口等后便拎着竹筐往东街走。首饰铺不大,门面是块发黑的木板,上面刻着 “银饰坊” 三个字。铺子里摆着些银簪、银镯子,都做得小巧,没有繁复的花样,价格也不贵。
掌柜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见她进来,抬头问道:“姑娘买啥?”
(https://www.bshulou8.cc/xs/5136742/2235263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