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皇帝召见郑和,又有不怕死的御史
永乐十五年,三月春。
大明,奉天殿。
这日,永乐皇帝朱棣还像往常一样上朝听政。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朱家四兄弟也都来上朝了,来得整整齐齐的一个都不少。
“……”
此刻内阁首辅杨荣正站在殿前,为皇帝汇报着如今大明各地的情况。
“嗯……”
而永乐皇帝朱棣手扶龙椅扶手,轻捻着胡须,静静的听着。
直到汇报完后……
永乐皇帝朱棣点了点头,心里不禁满意了几分,大明各地比之前两年好很多了。
然后他又看了一眼身边的小鼻涕,后者立马就会意,朝着殿外用阴柔的声音喊道:
“陛下有旨,宣~”
“内宫监太监,市舶司总监事,大明宝船队指挥使,昆阳侯郑和觐见!”
不多时。
身材魁梧的昆阳侯郑和就大步走进了大殿中间,只见他双膝跪地行礼:“臣郑和,叩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呵呵……朕安,郑和,近来过得可好?”
“承蒙陛下的隆恩,郑和过得很好!”郑和恭敬回应道。
自从上次出海回到大明后,郑和得到了皇帝的无数赏赐,不过他对金银美人都没多大兴趣。
他除了偶尔与昔日军中的弟兄们喝酒外,就是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没日没夜的看着自己亲手绘制的世界地图,并研究着自己曾经去过的各个国家。
另一边郑和也在无时无刻的和马迹等人分析着上次马迹带着船队抵达的那片未知的大陆,说着鸟语的蛮夷之人。
还有在那片危险风暴之处迷失的五艘宝船,三百多名大明水师战士们……他们到底在何处?到底是生是死?!
还有那些更西方没去过的国家,还有那片貌似很大,且好像很是落后的未知大陆,自然是让天生喜欢冒险的郑和心驰神往了。
他发誓,如果他还能再次出海,他要前往更远的地方,所以这期间郑和无不日日盼望着永乐皇帝能让他再次出海。
“哈哈哈……那就好,郑和,近前来,快近前来!”这时,永乐皇帝朱棣从龙椅之上站了起来,朝着郑和挥了挥手。
“是!”
话落,郑和立马起身,快步走到龙台下方,在距离朱家四位兄弟几步之遥后,先是拱了拱手,然后再次恭敬的朝着皇帝下跪。
“不必多礼,快起来吧!”
等郑和起来后,永乐皇帝朱棣看着他开口朗声问道:“郑和,知道朕今日为何会招你入宫觐见吗?”
“郑和愚钝,还请陛下请示……”
“朕已经决定了,让你带着大明宝船,再次远渡西洋,去更远的海外宣传我大明的强盛,扬我大明的国威!”
说着,永乐皇帝朱棣看着郑和再次问道:“你可愿意第五次前往海外?!”
听了这话,郑和心里万分激动,他等这一天好久了,于是立马跪拜,高声说道:
“臣愿意,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臣郑和愿意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闻言,永乐皇帝朱棣不禁再次夸奖起来:“好,不愧是我大明的奇才,大明的国栋梁啊!
“郑和,以后你就是朕的眼睛了,替朕去那海外看看那里的各个国度,看看那里的山河大地,还有风物人情……”说着,永乐皇帝朱棣自己竟然也露出了向往之色。
然后语气郑重的再次说道:
“你要安然无恙的去,安然无恙的回,郑和,期待我们的再次相聚,然后你可要好好的给朕讲讲一路上的见闻经历……”
听到皇帝的这些话,郑和心里感动万分,眼睛不禁湿润的再次叩首跪拜。
“臣郑和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郑和,你回去好好合计一下,需要多少钱粮,尽管报给太子和户部,让他们直接拨付,不够的话……朕从朕的私库再掏,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永乐皇帝朱棣大手一挥,之后非常豪气的对着郑和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一旁的越王朱高爔:“……”
“是!”
郑和拱手一礼,眼神瞬间认真了起来。
“诸位,郑和上报钱粮,需即刻尽数交付,不得马虎一点,违令者……斩!”
“臣遵旨!”此刻太子朱高炽和户部尚书夏元吉站出来拱手领命。
“臣郑和谢陛下!”
郑和面露喜色,再次跪地谢恩。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传来了:“启禀陛下,臣王敬德有本要奏!”
“准!”
永乐皇帝朱棣一看怎么又是个御史,眉头一皱,这家伙准没好事!
见状,御史王敬德走出队伍,大声说道:“臣要弹劾昆阳侯郑和,他假借远洋之名,贪墨朝廷拨付远航的巨额钱粮!”
“臣恳请陛下……彻查郑和府邸,其府邸一定有大量的赃银!”御史王敬德言辞凿凿,义愤填膺,声情并茂的弹劾起了郑和。
他心里认为郑和身为一个太监,都没把,而太监最喜欢什么?那肯定是钱了。
他的家乡就是沿海地区,自然是清楚出海做生意意味着什么,毕竟他的家族就是出海做生意的,而且郑和下了那么多次西洋,认为其一定贪了大量的钱财,那些钱财也肯定是个天文数字。
只要弹劾好了,皇帝一抄郑和的家,那这事就成了,以后他王敬德也会平步青云的!
“……”
听了这王敬德的这些话,永乐皇帝朱棣脸色顿时就是一黑,玛德,怎么?
难道永乐一朝的御史都不怕死吗?竟公然敢打朕的脸面?
“???”
看着这一幕,朱家四兄弟也是一愣,他们记得上一个敢这么弹劾人的御史坟头都有两米高了吧?
而在场的大臣们,看向站在殿中间的御史王敬德的眼神中,带有七分不屑,两分同情,还有一分敬佩。
而其他的御史同僚们也是一脸的无奈……
这御史王敬德是个什么货色?
他们这些人在清楚不过了,不过就是有一个好爷爷,在洪武朝时立了点功。
平时你这蠢货乱弹劾人也就算了,因为你是御史,是你的本职工作。
可……你他娘的弹劾人,也得分场合,分人才行啊!哪些人可以弹劾,哪些人不能弹劾,你心里难道没数吗?
前有弹劾越王殿下的吴晓,后又有你王敬德弹劾皇帝身边红人郑和是吧?!
玛德,就因为有你们这种货色的御史,简直就是拉低了我们永乐一朝御史的总体技术水平。
彼其娘之,等死吧你!
“呵呵……”
而作为被弹劾的当事人郑和一点也看不出生气,甚至是一脸的和煦笑意,浑然没有把那个御史王敬德的话放在心上,甚至懒得解释。
最后还是太子朱高炽叹了一口气,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王敬德此人一时糊涂了,还请陛下饶他一命……”
而永乐皇帝朱棣没有说话,看了看手中刚刚锦衣卫递上的王敬德的详细资料,瞬间就明白过来此人为什么要弹劾郑和了。
最后他看了看身为搞情报的赵王朱高燧,给其一个眼神,后者瞬间明白了,然后回了一个:爹,您就瞧好了吧!
老三走到其面前,满脸笑容的问道:
“我说这位御史是叫王敬德王大人是吧?”
“回赵王殿下,是的!”王敬德立马拱手回答。
闻言,赵王朱高燧笑了笑:“嗯,名字倒是起得不错,又是敬又是德的,可人看着不咋地!”
“赵王殿下,您这是何出此言啊?”
一听这话,御史王敬德就不干了,这简直就是在侮辱他。
但他心里还是有些怕赵王的,毕竟赵王是北镇抚司指挥使,管情报的头头。
“本王没记错的话,王大人出身在福建泉州府吧?”
“是……是的,臣的家乡正是泉州府,可这跟臣弹劾郑和有关系吗?”
听了这话,赵王朱高燧瞬间冷笑一声,继续说道:“王敬德,你爷爷王大海,洪武年间当过太祖皇帝的护卫,立过一些功……”
“他退休后回到泉州老家,做起了生意,凭着太祖皇帝护卫的身份做到了当地最大的丝绸商人,而自从你爷爷王大海死后,你父亲王立志接手经营着生意,经常从大明各地低价收购蚕丝,雇佣当地贫苦百姓织布,然后走私到海上,流转到南洋诸国!”
“本王问你……王大人,你知不知道大明是严禁出海走私的?还有……这期间你父亲王立志有没有向朝廷各州府报备过一次?”
“这……这个……臣常年都不在家,臣确实是不知……”听着赵王一句一句的说出这些话后,王敬德的额头不禁冒出了冷汗。
“狂妄!!!”
下一刻,赵王朱高燧一声怒吼。
…………
(https://www.bshulou8.cc/xs/5133669/2302253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