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摄政妖妃的赤胆忠臣 > 第122章 你们的马呢?(4k)

第122章 你们的马呢?(4k)


张权?

    听到张权的名字,林霜脑海中的些许记忆,被成功唤醒了出来。

    上次她进宫时,小姐和她说过何书墨成为小姐暗子的经历。

    一切的起因,就是因为这个叫做张权的兵部侍郎。

    而小姐给何书墨的死命令,是让他在半年内做掉张权,为贵妃党扫除张家这颗毒瘤。

    “你特地提到张权的名字,是想让我做什么吗?”

    林霜看向何书墨的眼睛,认真地询问他的意见。

    何书墨笑了笑,轻描淡写地说:“我和张权有仇,过段时间准备对他动手。他也知道我会对他动手,而姐姐又是我的顶头上司。因此,姐姐这次去找他,他一定会想方设法讨好姐姐。让姐姐与我心生芥蒂。”

    “你的意思是,让我别吃他那一套?”

    “不,是要吃他那一套。毕竟,只有姐姐释放善意了,张家那边,才更容易放松警惕。”

    ……

    下午。

    吕直,刘富二人身着便装,混入京城郊区的马场之中。

    楚国作为统御中原的大国,本身缺少牧场,因此天然缺马,普通马匹倒还好说,可以见缝插针地养一养,长得是个马样就行,凑活用。

    但那种要求颇高的军马、骏马,便相当稀罕。

    大多数时候,都是供不应求的。而且要优先供应军队,很难流入民间。

    因此,京城郊外,圈养骏马的马场,就成了不少京城纨绔彰显身份的玩乐之处。

    普通百姓,或者江湖人买马,是要作为交通工具来使用的。这种情况,一般养在家里的马厩之中,喂一喂干草豆饼。

    而京城纨绔买马,大多数时候是用来装逼的。平时这些长得高大帅气的马,就被放养在马场之中,保持这些马匹的最佳状态。每到需要装逼的时候,便提前命下人从马场牵出来,方便家里少爷骑马装逼。

    但也有部分纨绔,不满足京城拥堵的街道,喜欢尽情驰骋,他们会成群结队来到马场当中赛马。

    有点类似于地球上,喜欢买赛车下赛道的富二代。

    而改头换面的吕直和刘富,等的就是今天这一批来马场骑马的纨绔。

    吕直和刘富看准机会,走到一个下马休息的纨绔面前。

    刘富:“呦,好马呀,西面姜国的品种?这得二百两银子吧?”

    吕直:“二百两银子?真不便宜。”

    那纨绔听到有人在吹他的马,心情顿时愉悦起来。

    他举起五根手指,反复翻了翻,道:“二百两?二百两只能买两个马蹄,是这个数!”

    刘富:“五百两!可了不得啊!”

    吕直:“大户人家!”

    纨绔乐道:“嗨,五百两算什么?在咱们马场,也就是个中等水平。你们听说过谢家贵女没有?她骑的那匹白马,叫飞云驹,可日行千里,比我这匹贵上十倍还不止。那才是真正的好马。”

    刘富心道:谢家贵女我熟啊,她可是跟我说过足足两句话呢。这要是说出来,不得吓死你?

    不过刘富也没有忘记他们此行的目的。他们是来打听张不凡人际关系的。

    “我听说张家的张不凡也有一匹好马吧?”

    吕直:“是啊,怎么没见张家公子啊?”

    纨绔听到张不凡的名字,脸色便垮了下来。

    “张不凡?他就是跟风玩玩罢了,他的马现在估计都成野马了。”

    “哎,兄台,你对张不凡好像有点了解啊。他这人怎么样啊?”

    纨绔面露不屑:“人渣一个。五年前,我与几位弟兄,便与此人绝交,再不来往了。”

    刘富点头,道:“为什么绝交?”

    吕直跟着应和道:“是啊,都是兄弟,动不动绝交做什么?”

    纨绔一脸不耻,道:“张不凡此人,以前倒是还好,虽然也不招人喜欢,但也不至于人人喊打。结果五年前,此人……”

    纨绔压低了声音:“此人兽性大发,对良家女子出手……简直丧心病狂。我等不屑与之为伍。”

    纨绔说完,重新看向吕直和刘富,道:“你俩的马呢?怎么感觉从未见过你们?”

    刘富面带微笑,“我的马就在那边吃草呢,你看看。”

    “没有啊。”

    “仔细看,看时间长一点。”

    纨绔凝神望去,空白的草地,真没有马。他再一回头,只见刘富吕直二人撒腿狂奔,头也不回地冲出马场。

    马场外,刘富气喘如牛。

    “吕直,你都记住了吗?”

    吕直同样气喘如牛:“都记住了。五年前绝交的,因为张不凡兽性大发,对良家女子出手。”

    刘富点头,掏出毛笔,用口水湿润了一下,将这信息记在纸上。

    这段时间以来,他们打听了不少京城纨绔圈的公子哥。其中有一部分表示,因为张不凡五年前的举动,选择和张不凡保持距离,不再来往。

    刘富打开身上的纸张,看着密密麻麻的张不凡人际关系。

    “话说这张不凡五年前到底干嘛了?弄得这么多人都不喜欢他。”

    “不是因为兽性大发?”

    “关键,兽性这东西,是突然就来的吗?他六七年前也没听说有前科啊。”

    “那谁知道,兴许一直如此,只是五年前露馅了而已。”

    “嗯,有可能。”

    ……

    周景明是上午死的,高玥是中午接到了消息,等何书墨调查一圈牛肉面回来,已经是下午了。

    在何书墨知道周景明出事之前,此事已经传到了京查阁。

    噔噔噔!

    一个身穿红色京查阁制服的男子,用最快的速度爬上楼梯,来到顶楼,敲响袁阁主的大门。

    “阁主!出事了阁主!”

    吱嘎。

    袁承推门而出。

    “出什么事了?”

    那人焦急道:“原御史中丞,周景明,死在咱们刑讯司了!”

    “什么?”

    袁承听到这个消息,瞳孔微缩,心头立刻意识到不对劲。

    周景明乃朝廷重臣,御史台的第二把交椅,平时没病没灾,哪怕因为制造伪证,污蔑严文实被捕入狱,也没遭受非人的虐待。

    此人身体状况远好于一般的罪犯,怎么可能说死就死?

    这事必有蹊跷。

    “进来说话。”

    袁承将报信者请入房间,关好大门,杜绝旁人窃听。

    那人道:“阁主,周景明一死,刑讯司那边乱作一团。咱们京查阁是不是应该找点事做,以免被人拉着,强行牵扯进此事……”

    袁承背手踱步,走了两步,道:“刑讯司这次提审周景明,问出什么了吗?”

    “这,属下不知。”

    “那周景明是因何而死,可有初步结论?”

    “属下也不知道。”

    “你……”

    袁承指着那人,刚想骂一句废物,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

    但他冷静下来想一想,发现,周景明一案没有经过他们京查阁的手,和周景明有关的事,他们京查阁的人还真没法知道。

    用目前的消息,他只能确定周景明一定是被谋杀的,其余事情一概不知,难以做出判断。

    “如今,御廷司陷入半瘫痪的状态,平江阁又不善查案,林霜那个女人,多半会将此事推到我京查阁的头上。不行!不能坐以待毙!我得亲自去一趟刑讯司,把这事问个清楚!”

    ……

    鉴查院,刑讯司大牢。

    刑讯司司正蒋同庆皱眉看向面前的尸体。

    尸体没有余温,显然是死了一段时间了。

    “什么时间死的?”

    “回司正,莫约是今日凌晨。”

    听到凌晨二字,蒋同庆眉头皱得更深。

    昨日,他们刑讯司刚刚把人从大理寺监狱提出来,本来打算让周景明休息一天,今日动刑拷打,结果没过一晚,人就死在了狱中。

    这种情况,蒋同庆曾经见识过。

    用大拇指想也知道,周景明必然知道点不能说的,因此某些人才会冒着暴露的风险,强行在监狱中杀人。

    毕竟,他们刑讯司有的是手段。

    再忠诚的手下,也难保不会透露一二秘密。

    只有死人,才不会开口。

    “尸体检查过了没有?”蒋同庆再次问道。

    “回司正,初步查验过了,死于中毒。是一种起效较慢的毒药,唤作‘融魂散’,中此毒者,浑身上下并无明显异常,只觉没有力气,逐渐丧失生命。整个过程,莫约需要半个时辰。”

    蒋同庆缓缓点头:“这毒也是精心选的,让周景明死得悄无声息,不会剧烈挣扎,惊动咱们的人。”

    刑讯司中,有一项刑罚是毒刑,司中既有用毒者,也有解毒者,如果周景明剧烈挣扎,惊动了值班的吏员,或许就死不了了。

    蒋同庆缓缓转动脖子,看向周围的人。

    “凌晨杀人,说明出入监牢,大抵不是外来者。用得还是较为温和的毒药,避免惊动他人。这凶手似乎对咱们刑讯司很是了解,诸位有头绪吗?”

    面对司正的目光,刑讯司人均低下头,不敢说话。

    司正的意思很明白了,刑讯司中,有内鬼。

    “司正!京查阁袁阁主来了,请您出去一见!”

    蒋同庆身后,一个吏员道。

    蒋同庆没有着急出去,而是再度环视一圈,企图找到那个内鬼,但是他什么都没发现。刑讯司许多同僚,都是他的老部下了,至少从主观上来说,他是不愿意承认有人是鉴查院的叛徒。

    “走,带我去见袁大人。”

    刑讯司大牢外,蒋同庆一眼就看到了那个身穿京查阁阁主制服的男子。

    鉴查院三阁,京查为红,平江为黑,听风为青,十分好认。

    “下官蒋同庆,拜见袁大人!”

    蒋同庆刑讯司司正,官职五品,面对四品的袁承,自然要行礼。

    袁承拍了拍蒋同庆的肩膀,笑道:“你我在鉴查院共事多年,老朋友了,还讲究这些虚礼做什么?”

    蒋同庆跟着笑,但没有进一步的朋友举动。

    正因为认识多年,他才清楚,袁承就是跟他客气一下罢了,他要是当真,那才是不识抬举。

    袁承没有废话,直接道:“听说周景明死了?”

    “不错。”

    “嗯。他怎么死的?”

    面对袁承的询问,蒋同庆没有隐瞒,根据鉴查院目前的情况判断,周死一事,多半是由京查阁来负责。他瞒着袁承有何益处?早查出凶手,对大家都好。

    “毒杀,凌晨左右,毒性不烈,因此无人发现。拖到上午才知道已经死了。”

    袁承缓缓点头,道:“有内鬼?”

    “可能有。”

    “审过没有?”

    “还没有。”

    袁承看着蒋同庆:“大理寺那边审过吗?”

    “审过。”

    “什么结果?”

    蒋同庆顿了一下,缓缓道:“七年前,安西军主将杨韬,是被周景明冤枉的。”

    听到这个结论,袁承心头一震。

    七年前的案子,他怎么可能没听说过。当时动静极大,闹得朝野纷纷扬扬。此事之后,楚国主战派被打掉了一批出头鸟,彻底偃旗息鼓,主和派占据上风。

    不过由于杨韬是边军将领,因此这案子京查阁并没参与。

    袁承所知道的内幕消息不多。但他没想过,这种“铁案”,竟然也存在反转。

    “当时周景明只是个小小御史,杨韬可是大将军,谁指使他这么干的?”

    蒋同庆道:“我也不知道。但这就是周景明转送到我这里的目的。娘娘也想知道,是谁指使周景明攀咬杨将军的。”

    袁承背着手,当着蒋同庆的面,来回踱步。

    “娘娘亲自过问,人居然还能死在鉴查院大牢里,是你蒋同庆让人死了,主责没跑。我如果查不出结果,无法向娘娘交代,也不会好过。”

    蒋同庆道:“那袁大人的意思是……”

    站在袁承的角度,他无非就俩个选项,要么查,要么想办法推脱不查。

    如果查了,并且很快破案,那么就只是他的分内之事。没什么值得邀功的。

    如果查了,破不了案,那么他连带京查阁都会丢人现眼。

    如果不查,倒是没有责任,但万一让何书墨查出了结果,摘了桃子,京查阁仍然会处于不利地位。

    最好的办法就是,京查阁不出手,同时让何书墨也查不出个结果。而鉴查院外的查案势力,反倒能先一步取得突破。

    这样一来,便能说明鉴查院大不如前,将鉴查院日渐羸弱的责任推脱到新任院长林霜的头上。

    袁承将他的想法告诉蒋同庆。

    “何书墨如果来查案,你尽量拖延他。同时建议你以刑讯司,不,以鉴查院有内鬼为名,请御史台派人查案。咱们鉴查院,只有大家都有问题,你的责任,还有我的责任,才能尽可能小一点。”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3565/1111101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