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意外的杆位
转播镜头跟随罗斯伯格一段路程后,就跳转到了汉密尔顿那边。
因为罗斯伯格这圈显然不太行,哪怕能够超越自己的成绩,也无法超越吴轼的成绩。
于是众人将目光看向了汉密尔顿。
老汉这圈相当极限,刘一圈的称号就来自于其极佳的走线和几乎无修正的驾驶。
前两个弯道后,他已经略微快了些吴轼。
然而就在三号弯前,汉密尔顿往右打方向的一瞬间,整辆车忽然失控。
老汉立即反打救车,但是情况远比他想象的糟糕。
电光火石之间,44号梅奔左右摆动了车身之后,前后轮全部失去了抓地力,车身瞬间横亘滑出赛道。
好在这个弯道的缓冲区足够大,不然必然造成车损。
要不是缓冲区足够大,这必然导致车损。
“汉密尔顿飞出去了!会不会出黄旗?出黄旗了,罗斯伯格完了!”
解说反应的很快,但转播镜头还没有给过去,汉密尔顿就驶回赛道,黄旗也撤销了。
“罗斯伯格已经在最后一个弯,没受到影响,不过成绩依然不如之前。”解说摇摇头。
“梅奔双雄这次都出现了问题,难道说杆位要落在吴轼手上了?”
此时距离Q3结束还剩下两分钟。
如果真要跑,还是能够踩着线再跑一次的。
期间吴轼就想要出去跑,不过车队认为不需要冒险了。
“汉密尔顿已经没有机会了,他轮胎上巨大的平斑已经会影响圈速,无论如何也跑不出来了。”乔纳森说道。
吴轼点点头,车队让他提前跑,就是怕后面车手追求极限,出现失误造成黄旗,从而影响到吴轼。
现在看来,这个决策是对的。
吴轼一般都跟在老汉或者公主后面进行飞驰,如果今天也这样,必然被老汉的黄旗影响到。
现在看来,车队根据练习赛、Q1、Q2的数据进行的决策是无比正确的。
“罗斯伯格你也不用担心,他状态不好。”乔纳森说道。
在充满数据博弈的F1里,说个主观倾向的状态不好,是很难说服人的。
然而作为车手,吴轼知道这句话的含金量。
任何追求极限和精度的运动,都是很吃状态的,换句话说,就是手感。
有时候在状态,莫名其妙就能跑出更好的成绩。
哪怕是吴轼也会有这种情况。
“看来罗斯伯格还想跑。”吴轼说道。
只见罗斯伯格并没有下场,在进行着散热圈。
剩余一分四十秒停表,足以进行一个散热圈。
只要在停表前冲过终点线开始飞驰,那么就是算数的。
“我准备再进行一次飞驰,这套轮胎的状况还行。”
罗斯伯格告知车队自己的想法,他作为去年的胜利者,肯定不会轻易认输。
“同意,轮胎状态还行,目前有三辆车准备在你前面进行最后的飞驰,交通情况我会随时注意。”
赛道工程师在TR里告知了罗斯伯格。
“Copy。”
罗斯伯格深呼吸调节自己的状态。
这一站的比拼非常关键,前四名的积分就只是一两站的差别。
但最重要的是,他和队友的积分差仅仅1分。
过了9号弯后,车辆依然有些过热,但没有机会再进行一圈散热了。
罗斯伯格检查了下车辆的所有设置,并且在脑中浮现这条赛道的要点。
他是F1里少有的技术派车手——更多依靠数据和理性分析,因此越是冷静思考,越能跑出好成绩来。
吼!
赛车嘶吼,开始加速。
“黄旗!黄旗!”同一时刻,罗斯伯格耳机中响起了声音。
“WHAT F**K!”
罗斯伯格像是在玩突如其来的寸止游戏,酝酿的冷静瞬间爆炸。
“格罗斯让在4号弯冲出了赛道,进入了砂石区。”赛道工程师解释道。
罗斯伯格怒气质问:“他之前没有飞驰吗?他怎么还在赛道上?!”
这句带有情绪话语让梅奔车组这边都有些无语,赛道工程师不得不提醒:
“冷静!尼科,冷静,他在进行他的第一个飞驰圈。”
“yep,yep。”
罗斯伯格暴怒之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别人车队的策略他无权置喙,卡最后时间点进行飞驰是每个Q3车手都可能做的事情。
只是很多时候这么做的都是顶尖车手,他们的失误概率低,导致大部分时候,Q3最后阶段的黄旗都很少。
平静下来后,梅奔的TR又响起:
“维斯塔潘在10号弯打滑,引发了三计时段黄旗。”
这下子,罗斯伯格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两个计时段,两面黄旗,基本宣判排位赛将提前结束。
吴轼还没注意到这滑稽的一幕,乔纳森的祝福先到了。
“恭喜!杆位是你的!”
“嗯?!”
他还来不及感谢乔纳森,就被身边的车组人员拽过去,很快就有人围上来,将其高高抛起。
“吴轼!杆位!吴轼!杆位!”
车组成员们的欢呼声一层接着一层。
威廉姆斯爵士在一旁看着,脸上也是少有动弹几下。
克莱尔微笑着拍掌,作为女性领队,她情绪宣泄上天然要更加矜持。
“恭喜你,拿到了奥地利大奖赛的杆位!”
等到众人将吴轼放下来,威廉姆斯爵士才和克莱尔共同前来庆祝。
“谢谢!都是车组的英明决策。”吴轼感激。
这次还真是车组灵机一动救了他,无法想象,如果和老汉、公主一起跑,他基本上玩完了。
和车组里众人聊了会后,新闻官詹弗妮过来。
“排位赛后新闻发布会。”
“哦,好。”
这是每次排位赛后结束都有的例行采访会,詹弗妮递过来的纸张上写了记者可能会问到的问题,上面有着标准答案。
吴轼快速过了一遍后,来到采访室里,直接坐在了中间的位置。
过了会后,汉密尔顿和罗斯伯格过来,他们走到镜头前,先擦了擦汗。
一张简单的白色桌子,排位赛前三名坐在后面。
中间的吴轼显得很乖巧,汉密尔顿面无表情,看不出高兴还是难过,罗斯伯格脸色不虞。
记者见到三位坐好,比了个开始的手势,于是就对罗斯伯格问道:
“你第二个飞驰圈似乎和第一个飞驰圈差不多,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罗斯伯格摆弄了下话筒说道:
“YES,我出现了些打滑,我不太确定能不能够跑好,所以没有提升速度,我想将机会留到第三个飞驰圈。
“可惜最后黄旗打断了一切。”
记者点头,看向汉密尔顿问道:
“刘易斯,你看起来十分可惜,第三个飞驰圈你的成绩可能会更进一步,却被毁了。”
“嗯,是的,赛道条件更好了,我出现了判断失误,更好的条件事实上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汉密尔顿说着就耸了耸肩膀,这是非常可惜的一圈。
“这是件十分遗憾的事情,不过你取得了第二名,也是不错的成绩。”
记者的话让老汉脸色一黑,吴轼刚刚想偷笑两下,对于别人来说不错的第二名,对于此时的老汉来说并非什么值得庆祝的事情。
结果他还没有露出笑容,记者就看向了他,让他立即控制住了面部表情。
“HI,吴轼,恭喜你,又取得了杆位成绩!在这比赛开始前,我记得你并不乐观,媒体对你的评估也不乐观。”
吴轼听到后,立马想到了B*C,眉头一挑,说道:
“嗯,当然,就像B*C说的,是不太乐观,但他们说的太难听了,所以我想我必须要用成绩反驳一下,证明他们都是群酒囊饭袋,总是发表些错误的看法和结论。”
吴轼毫不犹疑的回怼让在镜头外看着的詹弗妮无语抚额,怎么突然爆了啊?
记者也被这话搞蒙了,因为在他后边录制采访的就有B*C的人员。
看到那位摄像欲言又止,吴轼非常开心,这玩意抹黑自己就算了,还总是抹黑祖国,逮着机会肯定要狠狠嘲讽。
“在今天,马萨也取得了第五这个不错的成绩,这是否说明威廉姆斯的竞争力已经得到了提升?”记者继续问道。
“我认为没有,显然刘易斯和尼科都失误了,才给了我这个机会。”吴轼认真说道。
记者转而看向两人:“目前两位的积分相差仅仅1分,这场大奖赛会非常关键。”
“是的,非常关键,我会守住我的头排发车位。”汉密尔顿立即回应。
“守住?”罗斯伯格没有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向汉密尔顿反问。
老汉随即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存在问题,他毫无表情的顺着继续说:
“是的,守住,进攻前守好自己的位置,才是一位车手应该有的水准。”
罗斯伯格脸色一黑,这不是在阴阳他为了追击汉密尔顿,却给吴轼送了么?!
两人争斗的火气很大,吴轼坐在中间表示有些怕怕,故意往后仰让开位置。
他满脸无辜且毫不相关的表情让记者看着觉得有些好笑。
面对梅奔双雄的争斗,记者自然是乐于挖掘其中消息的。
吴轼就在旁边听着。
不过汉密尔顿和罗斯伯格也算是围场老人,着了一道后,注意管理语言,基本不会漏给记者什么大八卦。
排位赛后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再次拿到杆位的吴轼又成为了F1的头版头条。
大部分媒体都在夸赞,除了英媒,这个岛国的媒体,称这是“意外降临的杆位”。
国内媒体也相继报道了吴轼再夺杆位。
新闻采用的封面图正好是吴轼满脸无辜坐在中间,老汉和罗斯伯格互相看着争锋相对的那个画面。
不少网友看了都直呼“太欢乐了,吴轼可怜兮兮夹在两人中间。”
排位赛的结束,比赛才真正开始。
红牛环是条充满着超车机会的赛道,PTW的机会恐怕会很小。
吴轼自然知道这点,在车队会议上自我调侃说道:“我岂不是有可能成为最多杆位最少PTW的车手了?”
原本凝重的氛围也稍稍放松。
乔纳森一直是心态轻松的践行者,他并不认为无限给车手施压,就能够得到好结果。
他更倾向于车手保持正常的心态反而能够获得最佳成绩。
所以他紧跟着吴轼的调侃说道:
“你已经成为最年轻的最多杆位最少PTW的车手了。”
众人跟着笑了笑,罗德里戈说起来后续的策略也略微放松。
“明天的温度稍稍提高,但依然很低,所以对轮胎的损耗不太高。
“我们考虑的依然是一停,窗口大概在32-37圈间。”
能够用刷过圈的超软胎跑40圈,足以证明正赛对轮胎的压力确实相当小。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守住位置,或者说我们要选择先进站,还是选择后进站?”
吴轼听到这话,立即说道:“梅奔的策略更倾向于前车先进站。”
前车先进站,可以避免被后车undercut掉,这无疑是很重要。
众人有些犹豫,头车先进站,会不会被梅奔overcut掉?
梅奔在干净空气里的速度好于威廉姆斯很多,这是众人非常顾虑的事情。
大家默默无声的比对着数据,直到最后,罗德里戈才说道:
“我们策略组给出的意见是晚进站,避免被overcut。”
“好,那策略基本没有变动,超软、软一停。”克莱尔直接拍板
当基本策略定下来,策略组便开始研究基于此的多种策略,和遇到事故后的计划。
别看红牛环简单,但事故概率还挺高的。
“我们预测明天出现黄旗的概率在70%以上,可以说出现黄旗的概率非常大。”罗德里戈将数据报告拿了出来。
根据策略组的数据,讨论继续。
大会开完,然后是小会。
等到晚上六点半,会总算是结束了。
吴轼也得以出来放松下,维斯塔潘那边正好也开完了会。
对于这种会议,潘子还是很认真的,别看他有时候憨憨的,研究起策略规则来,也是一等一的好手。
“明天一停?”潘子毫不顾忌问道。
“你准备二停?”吴轼反问。
“当然不,你准备第几圈进站?”
“嗯,第70圈。”吴轼回答道。
“哈哈哈。”潘子笑着拍了吴轼几下,转而有些认真说道:
“5号弯前,都是超车的好地方。”潘子说道。
“嗯,我知道。”吴轼点点头。
潘子却没有停下,走到随便一处黏贴了赛道图的地方,开始讲解。
红牛环回归第二年,大家对于其的了解都非常少——红牛除外。
潘子的实力掩盖了其作为车二代的背景,此时若说谁能够获得更多的赛道数据,非这些红牛的人莫属。
吴轼认真听着,红牛环毕竟和二十年代相差很大,有些地方的比赛“巧思”还得本地人来解说。
两人才聊了会,头哥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
看到两个小伙子在这里讨论赛道,他兴致勃勃加入了讨论。
可惜,这条赛道回归前要追溯到本世纪初,那还是车王的时代。
头哥依然记得,2003年的奥地利大奖赛,舒马赫夺得这站冠军时的场景。
他笑了笑,围场里已经涌现出了新一批顶尖车手。
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他不介意给这些晚辈提点,在他看来不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
他的年岁渐长,在迈凯伦蹉跎一年,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坐进争冠车里了。
将感慨抛诸脑后,头哥讲起了自己对于这条赛道的理解。
2003年的红牛环和2015年的红牛环已经是两个玩意。
不过头哥毕竟去年也跑过这里,再加上丰富的经验,对于赛道理解还是有独到的地方。
赛道理解是个很玄乎的事情,就像普通人的车感一样。
如果没有人点拨,很容易被惯性思维阻碍,无法理解透彻赛道。
“受益匪浅。”
吴轼由衷说道,凭借逆天的车感,他能够发挥到极限——
但这种极限是基于他对赛道的理解,如果理解越深刻,那么极限会更加极限。
头哥对于2、4、6号弯的理解都跟他不一样。
比如说2号弯,这个极快速的左手弯,他认为是不需要单独标注的。
而头哥却认为,2、3号弯是个组合弯。
因为2号弯的入弯时机和速度直接关乎着进入3号弯的状态。
但2号弯又是个高速弯,所以这里面的细节之处颇多。
比照赛道上的小细节,什么时候赛车要到什么位置,都是需要车手仔细思考的。
三人讨论完,已经是晚上八点多。
吴轼脑子里回想着头哥给出的建议,决定在模拟器上试试。
可惜这属于车队的高级定制模拟器,如果可以联网,他敢保证,潘子一定也上号了。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3561/1111090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