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法兰西之父 > 第98章 岳父自杀

第98章 岳父自杀


这些实物当中,像是钢琴这样的乐器保存价值不大,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油画、古董这样的文物。

    战争时期文物的价值处在最低点,可以销赃的地方只有没有被战争波及到的美国,所以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量,还是保存到各国都恢复最合适。

    “听着有道理,那我就这么回复。”阿兰听了之后询问道,“但是也不是所有东西都容易保存,油画那种东西很容易损坏。”

    “确实如此,不过艺术品这种东西,好好保存是值得的,我们可是法国。”

    科曼抬头挺胸道,“过个十年二十年,这批战争时期不值钱的文物,翻几十倍都是可能的。尤其是东方的文物。”

    科曼这么说不是说其他文明的文物就是假的,只能说假货比较多。

    而且假货和假货也是不同的,有相当一批假货本身也是具有很大价值的。

    比如说东方大国就曾经出土的竹简,刚出土的时候认为是春秋时期的,但隔了多年之后重新鉴定为汉代竹简。

    这是假货么,如果按照刚开始的春秋标准当然是假货,可是汉代竹简就不是文物了?那不一样是文物。

    如果是几百年前的假货,那么一样有很大的价值。科曼提及东方大国,是从发展的角度上考虑,东方大国未来如果发展的顺利,就会开始收回流失在外的文物,那么手中有东方文物的个人,财富就会水涨船高。

    这是什么埃及、伊拉克所做不到的,没有一个母国追着进行文物回收,这个国家的文物就算是真文物也不会值钱。

    其实从盈利上面来说,二十年内东方大国的文物价值不大,科曼现在应该从德国各地收集轴心国另外一个成员日本的文物。

    日本经济腾飞之后,作为东亚先遣服的测试国,首先就进行过文物回收。

    在国家和民间层面,日本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文物追回,泡沫经济之前,日本爱国商人也没少干在国际拍卖会上一掷千金的事。

    只是泡沫经济来了,日本人自身难保也就不在进行文物追回,失去了母国这一大买家,日本文物也就回落到了正常价格当中。

    所以文物这个东西,并不是看文物真正的价值,而是看文物的买家有多大价值,那么现在的最大买家是谁呢?当然是美国。

    “有一个名气很大的画家,现在住在巴黎的,等我们忙完了工作,找他聊聊。”

    科曼从脑海中搜刮了一些当前在世的著名艺术类人物,还真找到了一个,这个人并不是法国人,但是长期住在法国,这个时间就已经在世界范围之内名声大噪了。

    阿兰一边写给马丁的回信,一边头也不抬的询问,“谁啊?”

    “毕加索,等回到巴黎我们考虑和他谈谈,去美国办一次展会。”科曼非常高兴的道,看看能不能从美国收点智商税。

    科曼对绘画领域的分级不太懂,不过毕加索应该是他记忆中世界范围内,最后一批名声大噪的画家了。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第一画家是谁他都不知道,但是毕加索的名字他能够记住,说明毕加索,就如同一九二七年那张著名的物理学家合照。在画家这个领域,至少也是能够上照片的水平。

    毕加索本人的水平先不说,但他是一个非常善于经营名气的画家,而且对物质有很大的追求,这是肯定的。

    同时在美国知名度也非常高,所以一旦需要的话,毕加索不会拒绝可以扩大知名度的机会。

    毕加索的画家之路完全就是梵高的反面,两人虽然隔了几百年,但梵高差不多和毕加索是同一个时期出名的,事实上科曼可以确定,梵高现在还没有毕加索出名,还要等别人确立他苦难天才的人设,才能够被广为接受。

    给毕加索办画展,不是科曼忽然有艺术细菌了,而是他不懂,作为普通人的他都不懂,那么大多数人应该也不懂,毕加索的名气是怎么来的。

    但毕加索的名气确实很大,足以在大多数人不懂艺术的同时吸引大量人关注,尤其是在没什么文化底蕴,却刚刚登上世界霸主的美国。

    没有多少文化底蕴的美国人,对欧洲文明的滤镜已经维持不了多久,趁着滤镜还存在,当然是快点成功收取美国的智商税,可是又不能做的太明显,科曼直接推动香奈儿进入美国市场肯定不行,毕加索的画展倒是很合适作为试探。

    当邓尼茨被盟军带走的同时,希姆莱还在东躲西藏,和已经被科曼拦截的妻女不同,他甚至都没有逃出德国境外。

    希姆莱知道自己的知名度和外表都十分引人注意,不得不进行化妆有隐藏身份,他穿着粗布士兵制服——没有军衔标志,没有党卫队鹰徽。

    他现在的身份证件是一个叫海因里希·希青格尔的退伍士兵。

    退伍士兵在当前的德国并不少见,不过面临检查的严格仍然出人预料,检查站前排着长队,大多是试图前往丹麦的难民。英国士兵逐个检查证件,偶尔挑出可疑者带到旁边的棚屋搜身。

    虽然携带的证件有足够的真实性,毕竟是党卫队制作,某种意义上是真实证件,但严格检查的一幕仍然让希姆莱感到紧张,只不过他没有表现出来。

    总算到了他,提上证件的瞬间,希姆莱不由得大量了眼前二十岁的小伙子,此时却掌握着自己的生杀大权,希姆莱心中顿感讽刺。

    下士将证件对着阳光检查水印。希姆莱的胃部紧缩。他应该能通过的,那么多人都混过去了,连鲍曼可能都成功……

    “你等一下。”下士突然转身走向哨所,附近至少二十个士兵的注视下,他不觉得被检查证件的人会逃跑。

    事实上希姆莱也确实没有逃跑,没过多久,下士带着一名上尉回来。上尉有着典型的英式冷幽默的面容,手里拿着希姆莱的证件。

    “我们要进行一个简单的检查,“上尉轻声说,手按在枪套上,“我们只需要确认您是不是海因里希·希姆莱。“

    希姆莱的脑袋轰的一声,他知道自己被发现了,只不过对方还没有确定,最终片刻之后选择了等等,万一呢,人总是宽于律己的,带着侥幸心理,希姆莱点头表示会配合检查。

    实际上到了这一步,答案已经呼之欲出,英国士兵只不过想要确认一下,彰显英国军队的严谨和程序正义。

    希姆莱坐在了自己曾经无数次看到的,被审判者的位置,他不知道他的女儿也曾经被法国女婿这么看过,只不过科曼会放过他的女儿,而今天没有人会放过希姆莱。

    “承认吧,“坐在对面的英军上校推过一叠照片,“这些照片都能够证明你的身份,现在的检查只不过是在浪费时间。”

    希姆莱的知名度太高,形象也太令人印象深刻,只需要和照片进行简单对比,英国人就已经知道自己今天把谁抓住了。

    希姆莱的眼镜滑到鼻尖。他想推上去,但被绑住的手腕无法动弹。这一刻他突然无比清晰地意识到,一切都结束了。

    现在想要逃离全都是妄想,十几天前,元首和宣传部长都已经在柏林自杀,现在轮到他了,比起绞刑架,自我了断还能有一些尊严保留。

    希姆莱猛地咬下玻璃胶囊,破碎的声音在他颅腔内回荡,苦杏仁味瞬间充满口腔。从椅子上滚落,抽搐着蜷缩在地板上。

    在英国人震惊的呼叫中,希姆莱的身体被无形的力量拉扯。某种温热液体从鼻孔和嘴角流出。

    死亡的降临比与其的要快,英国医生还没有赶来之前,希姆莱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科曼摊开法国世界报的报道,上面的新闻头条是邓尼茨被盟军带走,这也标志着大德意志帝国正式覆灭,然后看向角落的一则报道。

    “今天有什么消息。”阿兰凑过来阅读,“不是已经投降了么?现在怎么又报道。”

    “这个报道是德国政府解体,正式说明德国现在不存在政府了。”科曼看着右下角关于希姆莱自杀的不确定身份报道,用汉语嘟哝一句,岳父大人死了。

    现在科曼在考虑,是不是告诉古德隆希姆莱,如果隐瞒的话,也隐瞒不了多久,古德隆希姆莱迟早会知道。

    “阿兰,我有一个朋友……”科曼在这个时候决定摒弃一直以来的独立思考,决定和自己的战友分享一下问题,共同作出决议。

    “科曼,你说的那个朋友,是不是就是你自己?”阿兰听完之后疑惑的问道,“你住在大马士革这么长时间,我应该都认识,怎么没听过你的事?”

    “我现在已经想好了。”科曼顿觉自己多此一举,事实证明还是独自做出决定最好,“我去战争遗孤那边看看。”

    阿兰看着科曼的背影,看战争遗孤是没错,但那个女儿不是有母亲么?不算遗孤。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3383/1111103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