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召见内阁
“太医,陛下的身体怎么样了?到底如何了?”
李东看着太医们围着龙床忙碌,急得要死。
庆帝被送回寝宫后,早已等候在此的太医们立刻上前,诊脉的诊脉,施针的施针,一个个神色凝重,眉头紧锁,谁也不敢先开口。
李东和武义站在一旁,手心都攥出了汗。
这要是陛下有个三长两短,储君未定,天下非大乱不可!
两人悄悄退到殿角,武义压低声音道:“李公公,若是……若是陛下真的不行了,咱们得赶紧通知贵妃娘娘,再请内阁大臣们进宫商议,总得先稳住局面。”
李东点头,脸色凝重:“只能如此。但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松这个口。”
就在这时,为首的老太医放下诊脉的手,站起身,对着两人躬身道:“李公公,武大人,陛下的情况不容乐观。”
“具体说!”李东追问。
老太医叹了口气:“陛下这是气急攻心,怒火伤肝,又牵动了旧疾。如今气血翻涌,心脉受损,已经不能再处理政务,必须彻底静养,一丝气都受不得。”
“若是再受一次刺激,怕是……怕是真的无力回天了。”
李东心一沉,急忙问道:“那陛下什么时候能醒?”
“刚才臣已施了针,又喂了凝神汤药,不出半个时辰,应该就能醒了。”老太医道。
李东和武义这才松了口气。
只要陛下能醒来,局面就还能控制。
要知道,如今京城只剩下二皇子、八皇子、九皇子和十皇子,个个都盯着那个位置,野心勃勃,绝非善类。
这要是传出陛下驾崩的消息,他们怕是立刻就会动起手来,到时候京城必定血流成河。
“有劳太医了,务必用心照料。”李东沉声道,“此事……绝不能外传。”
老太医连忙应道:“公公放心,臣等省得。”
殿内再次安静下来,只剩下太医们轻手轻脚的动作声。
李东和武义守在殿外,目光沉沉。
武义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李公公,你说咱们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李东瞥了他一眼,苦笑:“武大人还不清楚吗?伴君如伴虎,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说真的,当今天下真是多事之秋。北边有秦王虎视眈眈,周边各国蠢蠢欲动,朝堂上皇子们还在斗来斗去……大庆这江山,早就风雨飘摇了。”
武义点头认同:“可不是嘛。陛下这些年也不容易,一边要制衡朝臣,一边要防备敌国,还要操心皇子们的事,没一日清闲。能撑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
他想起庆帝吐血昏迷的样子,心里不是滋味,“希望陛下能早日好起来吧,不然这摊子事,真不知道谁能扛得住。”
“难啊。”李东摇摇头,“陛下那性子,你我还不清楚?眼里揉不得沙子,这次受了这么大刺激,想彻底静养怕是难。可太医的话你也听到了,他是真不能再动气了。”
武义皱眉:“那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
“走一步算一步吧。”李东打断他,开口道,“先把眼下这关过了再说。陛下醒了,咱们好好劝着。”
两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
他们一个是皇帝亲信太监,一个是皇城司掌舵人。
看似位高权重,实则都被这皇权裹挟着,身不由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寝宫内静得只能听到烛火燃烧的噼啪声。
半个时辰过后,龙床上的庆帝眼皮动了动,缓缓睁开了眼睛,眼神还有些浑浊,显然尚未完全清醒。
“陛下!您醒了!”
李东一直守在床边,见状连忙上前。
庆帝定了定神,看向李东,声音沙哑地问道。
“朕……昏迷了多久?”
“回陛下,差不多一个时辰了。”
李东抹了把额头的汗,心有余悸地说,“刚才可吓死老奴了!太医说了,您得好好静养,万万不能再动气了,不然……”
庆帝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苦笑:“朕自己的身体,朕清楚。”
他能感觉到,体内的气血依旧虚浮,稍一用力便隐隐作痛。
沉默片刻,庆帝缓缓开口。
“李东,去通知内阁大臣们,让他们立刻进宫,朕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李东心头一震——陛下这是……要立储君了?
他瞬间明白了庆帝的心思。
四位皇子惨死,若是再不定下继承人,一旦他有不测,剩下的几位皇子必定会为了皇位大打出手,到时候天下大乱,在所难免。
“是!老奴这就去办!”
李东不敢耽搁,连忙躬身领命,转身快步离开寝宫,一边走一边吩咐手下。
“快!去通知内阁的几位大人,就说陛下有紧急要务召见,让他们即刻进宫,不得有误!”
寝宫内,庆帝靠在床头,望着头顶的龙纹帐幔,眼神复杂。
接下来的决定,将关乎大庆的未来。
一炷香后,内阁的几位大臣已陆续赶到皇宫。
对于庆帝的突然召见,众人皆是一头雾水,聚集在宫门前时,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
“陛下这个时辰召见,莫不是出了什么急事?”
“谁知道呢,最近朝中本就不太平……”另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接话。
正说着,李东匆匆走来。
大臣们立刻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地询问缘由。
“李公公,陛下突然召见,究竟是何要事?”
李东脸上挂着惯常的笑容,却半句不肯透露。
“各位大人稍安勿躁,陛下自有安排,老奴这就带各位过去。”
说罢,便转身引路。
大臣们见状,虽满心疑惑,也只能按捺住好奇心,紧随其后。
可走着走着,众人发现路线竟不是通往御书房,而是朝着寝宫的方向。
“咦?这是去寝宫?”
“陛下怎么会在寝宫召见我等?”
大臣们内心纷纷嘀咕起来——往日陛下议事,从不出御书房,今日这般安排,显然非同寻常。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通往寝宫的路上,站岗的士兵比往日多了数倍,个个身着甲胄,手按刀柄,神情严肃。
走在最前面的丞相刘百川,眉头紧皱。
他宦海沉浮数十年,见惯了风浪,可眼前这阵仗,还是让他心头“咯噔”一下。
士兵数量骤增,召见地点改在寝宫,……
刘百川心中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
一行人沉默地穿过回廊,离寝宫越近,那股压抑的气氛便越发浓重。
(https://www.bshulou8.cc/xs/5133180/2339157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