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修改建议
第二天上午,天气依旧阴沉,但雾气散了不少。
一辆黑色的轿车载着顾征和林晚星,驶向了位于重庆郊外的第二十三兵工厂。
兵工厂戒备森严,高墙电网,哨卡林立。经过层层检查,车子才得以驶入厂区。
巨大的厂房里机器轰鸣,空气中弥漫着金属、机油和煤炭混合的浓重气味。
穿着工装的工人们忙碌着,脸上沾着油污,神情专注。
刘参事和一个身材微胖、穿着蓝色工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早已等在办公楼下。
那中年男人便是李厂长。
“顾科长!欢迎欢迎!这位就是林晚星林小姐吧?久仰大名!”
李厂长表现得十分热情,但镜片后的眼睛里闪烁着精明,和探究的光芒。
“李厂长,刘参事,打扰了。”
顾征微微颔首,态度不卑不亢。
“林小姐真是年轻有为啊!”
刘参事笑着打量林晚星。
“听说您在制药方面是专家,没想到对冶金也有研究?”
林晚星得体地微笑回应。
“刘参事过奖了。专家谈不上,只是偶然看过一些相关的期刊论文,略知皮毛。
这次主要是来学习参观的。”
她的话说得滴水不漏,又放低了姿态。
“林小姐太谦虚了!请请请,我们先去车间看看!”
李厂长笑着在前引路。
一行人走进巨大的轧钢车间。
热浪扑面而来,巨大的轧机正在轰鸣运作,通红的钢坯在轧辊间反复碾压,火花四溅,声势惊人。
李厂长一边走,一边介绍着生产流程,语气中不无自豪,但很快话题就转到了难点上。
“……唉,就是这新炮管用的特种钢,强度要求高。
轧制时温度控制和轧辊压力匹配总是出问题,不是开裂就是内部有瑕疵。
废品率一直下不来,耽误生产进度啊!
顾科长,林小姐,你们见识广,帮我们参谋参谋?”
几个穿着油污工装的技术人员也围了过来,眼神里带着期待,也抱着一丝怀疑。
他们显然不太相信这个看起来如此年轻漂亮的女子,能解决他们这些老师傅都头疼的问题。
林晚星没有立刻回答,她走近正在停机组装的轧机,仔细观察着轧辊的表面、冷却水的喷淋装置、以及传输导轨的状况。
她看得非常专注,甚至不顾高温和油污,用手指轻轻触摸检查某些部位,暗中启动了系统辅助扫描。
【扫描分析:轧辊表面磨损不均,冷却水分布不均匀,导致钢材局部应力集中……建议调整喷淋角度和水量;轧制速度与温度匹配算法原始,建议引入分段温度控制……】
大量的数据和分析涌入脑海。
顾征在一旁,看似随意地站着,实则全身戒备,时刻关注着刘参事和李厂长的表情。
看了大约一刻钟,林晚星才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看向李厂长和那些技术人员。
“李厂长,各位师傅,我确实不是轧钢方面的专家。”
她先再次强调,然后话锋一转。
“不过,我刚才看了一下,结合以前看过的一些资料,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对不对,说出来请大家指正。”
她的态度谦逊而诚恳,让原本有些抵触的技术人员脸色缓和了些。
“林小姐请讲。”李厂长连忙道。
“第一,”林晚星指向轧辊。
“我看轧辊表面的磨损似乎不太均匀。
这可能是因为冷却水喷淋不够均匀,导致轧辊局部过热或冷却过快,从而影响了轧制力的稳定。
是不是可以考虑改进一下喷淋头的布局,或者增加水温监测?”
一个老技师眼睛一亮,忍不住插话。
“是这个理!我们也怀疑过冷却水有问题,但一直没找到好办法测具体哪块不均匀!”
林晚星点点头,继续说。
“第二,我看钢坯进轧机前的预热温度,似乎全靠老师傅的经验看火色?
这可能误差比较大。我看到国外有文献提到,可以用一种光学高温计。
虽然贵一点,但能比较精确地测量表面温度,或许能减少因温度波动导致的废品。”
她又指向传输导轨。
“第三,轧制过程中,钢材的传输速度好像也是固定的。
但理论上,在不同轧制阶段,或许需要微调速度来匹配温度和变形量。
当然,这需要非常精确的控制,现阶段可能很难做到,但也许可以尝试手动分两到三个阶段调速?”
车间里安静了下来,只有机器的余温散发着嗡嗡声。
技术人员们交头接耳,眼神中的怀疑渐渐被思考和认同取代。
“光学高温计……我好像也听留德的张工提起过……”
“分段调速?手动的话,倒是可以试试看……”
“喷淋头是该改改了!”
(https://www.bshulou8.cc/xs/5133108/2327635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