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第131章 128弘农,秦关

第131章 128弘农,秦关


统万城外,赫连璝为叱干罗引送行,一同南下的除了年仅六岁的太子赫连晟,还有王妃叱干玉兰。

    “晟儿,到了高平川,需得听从你母后与外祖父的管教,不可恣意妄为。”赫连璝抚着太子的小脑袋,满眼都是慈色。

    他之所以放心将赫连晟托付给叱干罗引,正因为赫连晟是对方的亲外孙。

    自古以来,就没有过外祖父抢夺亲外孙基业的先例。

    北周静帝宇文阐并非杨坚之女杨丽华所生,其生母名叫朱满月,是宇文赟的五位皇后之一。

    如果叱干罗引是姓赫连的话,赫连璝反倒不敢托孤了。

    赫连晟舍不得离开父亲,他扭头看向牵着自己的母亲,问道:“父王怎么不和我们一起走?”

    叱干玉兰看了一眼正在与父亲说话的丈夫,笑道:“你父王是大夏的天王,如果就连他也一走了之,又有谁来抗击外敌。”

    在此之前,叱干玉兰其实挺看不上赫连璝的,草原上的胡人素来敬重英雄。

    赫连璝在关中的作为,外人不知道,但叱干玉兰既是赫连璝的妻子,又是叱干罗引的女儿,二人有过什么谋划,她可是一清二楚。

    再加上赫连璝回到统万城后,整日沉迷享乐,叱干玉兰因此越发轻视自己的丈夫,哪怕赫连璝整日与嫡母梁氏以及弟媳厮混在一起,叱干玉兰也不曾争风吃醋。

    但今时不同往日,赫连璝能将她们母子送往高平川,选择自己留守都城,确实让叱干玉兰对他另眼相待。

    不远处,赫连璝朝叱干玉兰、赫连晟母子招手,待二人行至面前,赫连璝牵过赫连晟,将他交给叱干罗引,当着文武群臣的面,正色道:“寡人自问无愧于相父,今日将太子托付给相父,还望相父同样不要辜负寡人。”

    赫连璝这话倒是没有说错,他当初承诺如果能够登上天王之位,必拜叱干罗引为丞相,以父事之,从关中回到统万城后,他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起初,赫连璝还有过争权的心思,但后来沉迷享乐,将军政大事全都托付给了叱干罗引,反倒是叱干罗引经常劝他用心国事。

    叱干罗引明白赫连璝之意,有些私底下的诺言,还需要在明面上过一遍。

    等到叱干罗引当众赌咒发誓。

    赫连璝这次啊展颜笑道:“时候不早了,尽快启程吧。”

    叱干罗引一行人拜别。

    望着妻儿远去,赫连璝的内心突然涌现出一抹伤感。

    三月二十一日,刘义真行至秦关。

    秦关,即秦代函谷关。

    自秦汉以来,有过三座函谷关,秦关被废置,并非是自然因素,而是人为。

    西汉时,楼船将军杨仆为了得到关中户口,请将函谷关东移300里,尽捐家资,在河南郡新安县修筑了一座新关,后世称为汉关。

    此后,汉关被废弃,曹操又在距离秦关十里处,兴建一座新关,后世称为魏关。

    汉武帝时,以秦关为弘农郡治所,直至今日。

    毛德祖奉命镇守此地,专程在城外迎候众人。

    他是王镇恶的人,北伐后秦时,王镇恶为龙骧将军,毛德祖为龙骧司马,攻灭后秦以后,王镇恶升任征虏将军,毛德祖转为征虏司马。

    他长期镇守关中的东面门户,未能参与晋夏之战。

    刘义真翻身下马,见毛德祖欲行礼,他摆摆手,当先问道:“河洛目前是何情况?”

    毛德祖拱手汇报:“回禀世子,司马顺明、司马楚之、司马道恭皆已投降魏国,刁雍率兵二万已至北兖州(河南滑县),河北又有万人移驻河内,随时可能会渡河。”毛德祖拱手汇报。

    北兖州即西晋兖州,因南方已经侨置了一个兖州,因此被称为北兖州,一如青州与北青州。

    刘义真闻言,转头朝着王镇恶、谢晦、沈田子、檀道济、段宏等人笑道:“刁雍果然还是来了。”

    众人也是眉开眼笑。

    东出之前,他们都在担心刁雍不来。

    “此战,必让他有来无回!”王镇恶信誓旦旦道。

    中原贼寇中,就属刁雍的部众最多,如果不能剿灭刁雍,则中原难以安宁。

    但问题是,刁雍这人非常滑头,一直以来都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刘裕拿他也没有办法。

    如果刁雍留在北青州,刘义真同样无计可施,毕竟他大老远地赶过去,人家可能早就跑没影了。

    而今拓跋嗣命令刁雍西行,增援河洛,而刁雍没有抗命,于刘义真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

    怎么也不能放过这次机会,让刁雍逃回北青州。

    毛德祖看着众人欢声笑语,心下羡慕,如果可以的话,他也想追随刘义真东出,但弘农郡不容有失,否则会轻易被人断了粮道。

    一同来到秦关迎接刘义真一行的还有弘农郡渑池(河南三门峡)县令李方。

    王镇恶在人群中瞥见了他,赶紧上前,一把抓住李方的手,笑道:“李公,世子当面,何不速去行礼。”

    说罢,便将李方带到了刘义真的面前,说起了自己与李方的过往。

    原来,前秦分崩离析时,年仅十三岁的王镇恶被迫离开关中,躲避兵祸,逃到了渑池县,寄居在李方家中。

    李方因为王镇恶是王猛的孙子而善待他。

    王镇恶深受感动,曾许诺:如果有幸得遇明主,封万户侯,必有厚报。

    李方深信不疑:你是大秦丞相之孙,德才出众,何愁不能富贵,我只求能当上本县县令,心愿足矣。

    待王镇恶攻克弘农郡,便向刘裕请求以李方为渑池县令,刘裕成人之美,答应了王镇恶的请求。

    刘义真听后,暗自点头。

    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总比一头白眼狼更可信。

    看在王镇恶的情面上,刘义真以礼相待,他扶起李方,拍着对方的肩膀笑道:“若无李公义举,义真岂不是少了一员心腹大将。”

    李方受宠若惊,而王镇恶赚足了脸面,胸脯挺得更高,心里也越发感激刘义真。

    王镇恶年少时期盼能够遇上明主,想不到上天如此厚待他,在他失去刘裕信任后,竟然又得到了刘义真的爱护。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2625/1111099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