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赶鸭子上架,婉拒(为第8000票加更
感觉党政联席会议开得很不顺利,至少到下班时候,张建川都还没看到小会议室里有散会的迹象。
现在唐棠回了市区,张建川就减少了回家的次数,一来可以减少与周玉梨的见面,二来也懒得多跑,同时也能给领导留下一个以乡为家的印象。
当然也不能每天都住在乡政府里,那样又容易把经常回家的领导显成了走读干部一样,所以这个分寸张建川也需要掌握好。
而且在乡政府住也有好处,杨文俊要找自己,可以打电话到乡政府值班室,就能通知到自己,还不像在家里,杨文俊只能亲自跑到家里来喊。
也不知道这程控电话的改造安江县什么时候能全面铺开,已经吵吵嚷嚷了好几年了,但始终没有见落地。
一直到晚间快八点了,才看到小会议室里人出来,烟雾缭绕间,一个个脸色都不太好看。
陶永兴和顾明建以及张功友走在最后,还在商量着什么。
看到张建川从值班室里钻出来,陶永兴一愣,而顾明建则是直接招呼,“建川,过来。”
张建川挠了挠脑袋,慢吞吞地走了过去。
他知道顾明建的想法,但是不想掺和。
这段时间顾明建和他聊过几回,就是说这饲料厂与木材加工厂的困境如何打破的事儿,张建川开始还是比较认真地给了一些建议。
但后来发现顾明建还真有点儿想要把自己推出去来扛起饲料厂的重担之后,他就怂了。
饲料厂和砂石场是不一样的。
砂石场只要找到了甲方,质量和产量都不存在问题,只要解决结账收款问题,无外乎就是成本控制赚多赚少的问题了。
但饲料厂不一样,产品质量不用说,一进一出的成本控制就是一道大题,而市场销售更是深浅无度的难题,竞争太激烈了。
张建川没接触过,不认为自己能纸上谈兵说几句,就真的能扛起这样一个濒临倒闭的厂子了。
和唐棠在床上欢好时顺口吹嘘的要去区农工商总公司如何如何,很大程度还是一种好面子的吹牛皮,显示自己不仅仅是只会搞政法会破案,搞经济一样是好手。
但实际上区农工商那几家企业真要让自己去接手,只怕自己就得要坐蜡了。
张建川现在打的主意就是老老实实安安稳稳地做好公安员本职工作,然后等到九十月份谭立仁那边说好,最迟明年初,借调到县政法委去。
谁曾想顾明建好像就把自己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牛皮给听进去了,还真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既能搞政法也能搞经济的全才了。
只是这等时候,张建川又能说什么好?
承认自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眼高手低的马谡?
那还不得让领导给拿来“斩了”?!
他也丢不起这个脸啊。
“陶书记,顾乡长,张书记。”张建川躲不过,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前招呼。
陶永兴的目光在张建川的身上逡巡。
他知道顾明建对张建川很欣赏,据说是顾明建在罗河当副书记时因为那起“5·31杀人案”对还是联防的张建川印象极佳。
虽然张建川成为招聘干部不是顾明建的功劳,但是顾明建肯定还是在区委那边说了好话的。
陶永兴也承认张建川这几个月里在乡里表现相当不错,工作积极主动,下村和村干部们也能打成一片,调解纠纷也是有理有据。
不像有些上边来的干部,哪怕是当了副乡长,结果到了村里和老百姓还是格格不入。
不过当联防搞案子和搞企业是完全两回事,陶永兴不认为这样一个年轻人让他去搞企业,他也能玩得转。
陶永兴有些担心顾明建因为第一印象太好,所以下意识地就觉得张建川干什么都能行。
真要那么简单,饲料厂和木材加工厂也不至于搞成现在这副德行了。
黄家荣不是无能之辈,在饲料厂也干了好几年,之前也还是风光过,现在搞成这样子,也很难说究竟是经济大气候不好,还是其他原因。
陶永兴的怀疑顾明建当然心知肚明,但现在是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
饲料厂好几十号人,天天这么闲着,就算是只拿生活费,那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可如果要把这些工人全部打发回去,日后这个厂子还要重新搞起来,恐怕就难了。
关键是饲料厂从信用社和合金会都还贷了好几十万!
后期信用社只收不贷,但是饲料厂已经入不敷出,所以只能维持原状不断展期付息,而合金会则是越陷越深。
饲料厂垮了,信用社贷款收不回来,乡政府是要有连带责任的,当初乡里是签了担保协议的。
合金会的贷款更不必说,左边兜里转到右边兜里,那都是村集体或者农户个人存款,谁敢让它烂了?
正因为如此,顾明建已经和张功友探讨过几次。
全乡实在是选不出合适人选来。
要么就让黄家荣继续干下去,结果可能就是窟窿越来越大。
要么就是换个新人来,不管怎么干,估计也不会比现在更糟糕。
比起其他人在自己面前连企业究竟该如何经营都抖落不清楚,要不就全是玩虚的嘴炮,起码张建川的思路还是对的。
打开销路让企业先运转起来这是最首要的问题,其他一切问题都可以暂时搁置在后。
只要企业运转起来了,其他很多问题都能在运转过程中来慢慢解决处理。
见顾明建和张功友都望着自己,陶永兴内心也是一阵恼怒。
这两个家伙简直就是在逼宫,如果否决了他们的推荐人选,恐怕他们就要逼自己提出合适人选了,那么日后一切后果就该自己来承担责任了。
但问题是张建川如果搞砸了,甚至捅出更大的窟窿来,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到最后收拾烂摊子承担主要责任的,还不是自己这个乡党委I书记?
但一想到饲料厂那一堆子窝心事儿,还有黄家荣有恃无恐咄咄逼人的架势,陶永兴又有些畏缩了。
“走吧,到我办公室里去。”陶永兴强压住内心的不满,脸上神色不变,寡淡地道。
张建川跟着三人到了二楼最顶端的角落,这是陶永兴的办公室,他喜欢这种处于最角落也最幽静的环境。
一盆水仙搁在茶几上,一对老式的布沙发搁在两边,另外一边的一个三人沙发也是同款。
张建川一瞅,估摸着应该是五六年前本土木匠仿造刚出来的沙发形式做出来的老古董了。
一坐上去,那钢丝弹簧哪怕是隔着泡沫垫絮都能感受得到“力度”。
“建川,老顾和老张说你对乡里这两家企业的看法都颇有见地,现在两家企业的情形都摆在这里,货款收不回来,销售也打不开局面,工资已经三个月没发了,人心也散了,你觉得现在这两家厂子该如何来处理?”
陶永兴的发问让张建川感觉乡里似乎有点儿病笃乱投医的感觉了。
就这么劈头盖脸直接问自己该怎么来处理,自己又不是工业公司的负责人,也没有接触过这两家厂子,怎么回答?
这两家厂子究竟是什么原因无法经营下去了,是质量出了问题,货款为什么收不回来,还是成本涨价带来的亏损,又或者是销售渠道的问题?
光是听顾明建和张功友这么隔靴搔痒地说了两回,到底厂子里啥情况,他也不清楚,怎么敢乱表态?
何况从内心来说,他也不想掺和,自己沙场的事情都还没弄顺当呢。
只不过面对党委I书记的询问,他又不好回绝。
“陶书记,您要这么一问,把我都给问懵了。”
张建川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梳理。
“之前和顾乡长、张书记是聊过,但也就是泛泛而谈说现在乡镇企业面对国家整顿经济大气候下面临的困难,其实从报纸杂志上就能看出来,大批中小型企业都出现了经营困难的状况,估计全国会有一大批企业关门倒闭,……”
“……,但具体到每个企业的情况还有不同,咱们乡里这两家企业我没接触过,不敢乱说啊。”
陶永兴皱眉,有些不耐烦地道:“我知道,可现在厂子都这样了,再拖下去恐怕就真的要出事了,你说个大方向,厂子该怎么做?”
张建川沉吟了一下,还是摇头:“现在情况还不明朗,得找人先了解一下厂里的具体运营情况,账目明细,,只有搞清楚了问题症结在哪,才能有针对性地对症施策,最好乡里能物色一下搞过企业或者会搞企业的人来试一试。”
这个时候夸不得海口,一旦乱夸海口,担子压在自己肩膀上,只怕就丢不掉了。
见张建川一副滑不留手不愿“勇挑重担”的模样,顾明建和张功友都有些失望,反倒是陶永兴还有了几分兴趣。
之前他还以为是张建川在顾张二人面前夸夸其谈,有意要显摆,才说动了二人,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倒是顾张二人一门心思想要让张建川来试一试,张建川本人却还不愿意。
这就是两个概念了。
****
老瑞还想加更,能到8500么?兄弟们检查检查票兜,没准儿还有一张票呢?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2608/1111095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