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当记头功
“大人放心!末将就是把他们的骨头一根根拆了,也一定问出大人想要的东西!”
陈亨扔下张魁的首级,提着还滴着血的腰刀,翻身而起,冲向了俘虏营。
朱高煦看着这一幕,心中的最后一丝郁结也烟消云散。
他重重拍了拍江澈的肩膀,咧开嘴,露出一口白牙。
“还是你果然有办法!这么一弄,老子心里舒坦多了!”
他转过身,对着自己的亲兵大吼。
“传令下去!全军接管南军大营!清点战果,救治伤员!他娘的,今晚吃肉喝酒!”
“噢!”
压抑许久的燕军将士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喧嚣和忙碌重新占据了整个营地,胜利的喜悦终于彻底释放出来。
江澈站在原地,看着朱高煦意气风发地指挥着大局。
看着陈亨如狼似虎地开始审讯,看着暗卫司的人消失在黑暗中。
一切,似乎都回到了他熟悉的掌控之中。
可他心里,却泛起一丝波澜。
李景隆的地道……
这在他的剧本里,是没有的。
他凭借着对历史走向的模糊记忆,总能提前一步,做出最有利的布局。
他算到了李景隆会败,算到了陈亨会降。
甚至算到了朱高煦会因为错失李景隆而暴怒。
唯独没算到这条地道。
历史的惯性果然强大。
就算自己这只蝴蝶扇动了翅膀,李景隆这位运输大队长,依然会在战败的道路上狂奔不息。
这次送来了辎重粮草和数万降兵,下一次呢?
或许,他还会按照剧本,继续给燕王朱棣送来一座又一座城池,一份又一份大礼。
从这个角度看,李景隆跑了,反而是件好事。
一个死了的李景隆,价值远不如一个活着、并且继续统帅南军的李景隆。
只是……
江澈的眼神深邃起来。
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他不喜欢。
看来,自己不能完全依赖那些已经固化的历史。
俘虏营地深处,凄厉的惨叫声时断时续,戛然而止,又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爆发出更绝望的哀嚎。
陈亨浑身浴血,从临时搭建的审讯帐篷里走了出来。
他身上的血,有敌人的,也有他自己的,脸上那道新添的伤口还在往外渗着血珠。
可他的眼神,却亮得吓人。
他快步走到江澈面前,没有丝毫犹豫,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份用血迹浸染的布帛。
“大人!都问出来了!”
江澈没有去看那份布帛,他的目光落在陈亨身上,平静地问。
“说说看。”
“是!”
陈亨昂起头,语速极快,条理却异常清晰。
“地道是李景隆半月前密令亲信所挖,出口在营外三里处的一座废弃山神庙。他只带了三百亲卫,应该是沿着官道,逃往德州方向了。他在德州预先屯了一批粮草,还有他叔父李增枝的旧部在那里接应。”
说完这些,陈亨顿了顿,“更重要的是,南军完了!”
“李景隆临阵脱逃,麾下几个总兵早就对他阳奉阴违,军心彻底散了!我审问了那个叫平安的副将,他骂李景隆骂得比我还狠!他说,李景隆为了抢功,故意将他们的兵马布置在最薄弱的两翼,还克扣他们的粮饷,南军内部,早就不是铁板一块!”
“平安还交代,因为李景隆把精锐都收缩在中军,导致整个大营周边,尤其是通往德州方向的几处卫所,兵力空虚,形同虚设!”
陈亨一口气说完,胸膛剧烈起伏,他用尽全身力气,将自己榨取出的所有价值,摆在了江澈面前。
他像一个赌徒,押上了自己的全部,等待着庄家的宣判。
江澈静静听着,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但他的手指,却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腰间的刀柄。
好一个陈亨。
他要的是一个会思考的脑袋。
陈亨不仅给了他一个,还附赠了撬开别人脑袋的方法。
战术情报,战略破绽,人心向背。
全都有了。
“很好。”
江澈终于开口,吐出两个字。
这两个字,对陈亨而言,不啻于天籁。
他紧绷的身体瞬间松弛下来,几乎要瘫倒在地。
江澈伸出手,将他扶了起来。
“从今天起,你和你手下那些人,正式编入暗卫司,归我直辖。”
“去吧,把剩下的降兵给我整肃干净,三天之后,我带你去见王爷!”
陈亨眼眶一热,重重叩首。
“末将,遵命!”
这一次,他口中的末将二字,说得无比顺畅,无比坚定。
江澈转身,朝着燕王朱棣的中军大帐走去。
沿途的营地,已经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士兵们围着篝火,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撕扯着烤得滋滋冒油的羊腿,放肆地吹嘘着白天的武勇。
可这一切,都仿佛与江澈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他的脑海中,一幅新的地图正在飞速展开。
李景隆这条运输大队长,不能让他安安稳稳地跑到德州。
更不能让朝廷有机会用一个更难缠的家伙来取代他!
一个被打残、被吓破胆、却依旧手握大军的李景隆。
对燕军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李景隆。
江澈的脚步,越来越快。
当他掀开中军大帐的帘子时,里面热烈的气氛几乎要将他吞没。
“江澈!你小子可算来了!”
朱棣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大帐。
他一把推开身边的亲卫,大步流星地走过来,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拍在江澈的肩上。
“哈哈哈!此战首功,非你莫属!”
帐内,朱高煦、张玉、丘福等一众燕军核心将领,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
那眼神里,有佩服,有惊异,甚至还有不易察觉的敬畏。
他们亲眼见证了江澈如何三言两语。
就将高煦世子的雷霆之怒化为无形,还将陈亨那样的降将收为己用。
这份手段,比战场上的千军万马还要可怕。
朱高煦更是咧着嘴,对着江澈举了举酒碗,算是彻底的心服口服。
朱棣显然是喝得兴起,满面红光,他抓住江澈的手臂,大声道。
“说吧!想要什么赏赐!金银、美女、官职!只要老子给得起的,随便你开口!”
“王爷说的是!江司主当赏!当大赏!”
“没错!当记头功!”
众将纷纷附和,气氛热烈到了极点。
江澈却只是平静地回了一礼。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帐内所有的嘈杂。
“王爷,赏赐之事不急。”
一句话,让整个大帐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动作都停住了,原本喧闹的空气仿佛凝固。
朱棣脸上的笑容也收敛了几分。
他看着江澈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酒意醒了大半。
他了解江澈,这个年轻人,从不会在这样的时候说废话。
他打断一场庆功宴,只可能有一个原因。
出事了。
江澈迎着朱棣和众将的目光,缓缓开口,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属下有紧急军情,必须立刻向王爷禀报。”
(https://www.bshulou8.cc/xs/5132219/2370874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