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 第179章 陛下!藕煤产量涨了!暴涨!

第179章 陛下!藕煤产量涨了!暴涨!


三日后。

    张允修大肆回购干股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京城。

    更为关键的是,这小子用的不是西山工坊的银子,而是言明将从自家出银子,收购原先从西山工坊售卖出去的干股。

    一石激起千层浪,京城文武大臣和勋贵,纷纷趋之若鹜的模样,几乎要将张家的门槛给踏空了。

    当然,张同知银子有限,不单单是半价收购,甚至还是限量收购,先到先得。

    任谁都觉得,西山工坊此次要完了。

    甚至还有些心思活络的,想要将西山工坊的干股,给置换成仁民医馆的干股,被张允修直接赶出了大门。

    京城大臣勋贵狂欢之余,不少人也在心中叹息。

    张同知乃是个败家子啊~

    拿着家中攒下的资产,去填补西山工坊的窟窿。

    最为可怜的,怕是家中老父张居正了吧?

    张家家资本就不太丰厚,这下子全然给这个败家子,去送给一群毫无干系的丘八了。

    张元辅苦啊~

    乾清宫。

    万历皇帝简单看了几份奏疏后,便朝着身旁的冯保询问说道。

    “元辅先生身子可还好”

    皇帝终究还是与张家有些情分的,眼见着张允修如此固执己见,也是有些看不下去了。

    老父身子抱恙,张士元这小子竟然还如此“大逆不道”,实在是有失体统。

    冯保愣了一下,叹息一声说道。

    “元辅先生近来又告病几日,想来是去仁民医馆养病了。”

    “嗳——”万历皇帝想起张居正身上的病痛说道。“那医馆内,可将根治肠澼之术研制出来了?”

    “尚且没有眉目。”冯保躬身回答说道。“不过有李东壁坐镇,想来很快便能够有结果。”

    李时珍的威名还是很大的。

    万历皇帝感慨一番:“元辅乃国之股肱,对医馆的一干支持,朝廷定然不能少了。此也是为了造福天下黎民。”

    自上次风波之后,他越发觉得朝堂上离不开张居正。

    至少在自己彻底学会皇爷爷的“制衡之术”之前,张居正绝对不能够撂挑子。

    “陛下心系天下乃万民之福,奴婢定然是尽心竭力~”

    冯保执掌着东厂和司礼监,对于医馆的各项事务,自然还是有所涉及的。

    “嗯。”

    万历皇帝点点头,心中不由得思绪渐起。

    “这仁民医馆,也算得上是蒸蒸日上啊~不单单造福了百姓,也给朕赚了不少银子。

    两相比较之下,这西山工坊就显得有些.”

    显然,皇帝对于工坊的“亏损”很是在意。

    冯保则是劝慰说道:“陛下也别太放在心上,胜败乃兵家常事,即便是汉高祖刘季一生征战也是输多赢少,若是张士元干什么都能赚到银子,这全天下的商贾不如一头撞死算了。”

    “此言有理。”

    话虽如此,可万历皇帝还是有些惆怅的,毕竟是亏了银子,忍不住询问说道。

    “近来这京城内外,有谁跟张士元卖干股了?”

    冯保提督东厂,自然有纠察百官之责,皇帝如此关心西山之事,他也少不了让底下番子探查。

    他躬身禀告说道。

    “照着目前看,这吏部侍郎许国将干股全然退了,还有京城内的徽商,想来也是想着及时止损。

    朝臣们十有五六都退了一部分,还有些勋贵”

    见皇帝眼神越发阴沉,冯保不免再加上一句。

    “当然,也有些没趁人之危的,英国公成国公皆是未退银子,英国公张溶还曾与百官言,张士元建设西山非是为了一己之私,乃是为朝廷之安定,为了西山流民能过上好日子。

    朝臣们食君之禄,自当是要为国为君分忧,岂是能够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及西山流民之安危呢?”

    听闻此言,万历皇帝脸色稍稍好转,发出一阵感慨。

    “英国公不愧为我朝廷股肱之臣啊~”

    说实话,他原本也想退一些,可这西山工坊,他却占着大头。

    即便是自己想退,张允修去哪里寻那么多的银子?

    再听到英国公张溶这番言语,万历皇帝就更没有脸提退钱的事宜了。

    念及于此,皇帝紧紧皱眉说道。

    “将那些退银子的,全部拟一份名录,呈上来给朕过目。”

    冯保心里明白,皇帝这是要记“小本本”了。

    这些人通通朝着张允修开火,却不知这西山工坊,实际最大的股东还是皇帝。

    皇帝在李太后那头,确实是还要恭敬有加,可对付你们这群朝臣,还不是手到擒来?

    这些毫不体察“君心”的大臣们,今后岂是能堪大用?

    皇帝的心情很差,十几万两银子打了水漂,瘫坐在椅子上,不免朝着冯保感慨说道。

    “冯伴伴,说起来这张士元,也乃是为国为民,朕时常还有些猜忌于他,是否”

    冯保挑了挑眉毛,察觉到皇帝话语中的纠结,不免提醒说道。

    “陛下,元辅先生乃是三朝老臣,素来皆是对朝廷忠心耿耿,张士元也为陛下尽心尽力,自小受着元辅之教导,断没有其余心思.”

    万历皇帝神情复杂盯着冯保,发现自己看不清这大太监的想法。

    他回忆起每个人的面容。

    朝堂上神色淡然,运筹帷幄的张居正。

    性格跳脱,锋芒毕露,却每每逢凶化吉的张士元。

    还有掩面痛哭,掏心掏肺的胞弟潞王。

    最后是满脸慈善的母亲李太后。

    明明身为九五至尊,却好像个被无数丝线操纵的傀儡一般。

    便连最亲近之人的心思也看不透。

    殿外的风卷起几片叶片掠过宫殿的青砖,最后落在大太监冯保的脚下。

    万历皇帝手指摩挲着有些粗糙的御座,不免心中生出几分阴郁。

    这种感受萦绕在心间,使得他不由得发出一阵无奈叹息。

    “这皇帝真是难做啊~”

    听闻此言,冯保如遭雷击一般,他吓了一跳,慌忙跪地重重叩首说道。

    “陛下乃是天下共主,承天命而临万方,天下苍生皆仰赖圣德!万不可自轻”

    “欸——”

    万历皇帝叹了一口气,感觉到满身的疲倦,起身走了两步,朝着殿外而去,悠悠然说道。

    “冯伴伴,随朕去内帑库里头看看。”

    “陛下——”

    冯保连忙起身,还想着劝谏,可终究还是没有出口,快步跟了上去。

    皇帝平日除了在书房里头看小说话本,就是去研究一下“正经”水墨丹青。

    当然,最大的爱好莫过于——去内帑库里数数银子。

    用皇帝自己的话来说,“朕是在监察内帑银两,以防有宵小之徒从中作梗,朕的内帑银子很重要,乃是为了朝廷的不时之需”

    可冯保心中可太明白了,皇帝看到那些银子的时候,分明眼中在放光,摸一摸珍宝和黄金,比看到宫中妃子还要爱怜。

    这等“守财奴”的模样,在坊间都会被人唾弃,更不要说是皇帝本人了。

    所以,每次万历皇帝去内帑库里头,冯保都会屏退左右,只留自己在里头候着。

    内承运库。

    内库共有十库,这内承运库便是其中之一。

    洪武年间,内承运库虽由内官管理,却也依旧隶属于户部。

    到了正统年之后,内承运库才渐渐变成了皇帝的“小金库”。

    其中包含各类绫罗绸缎,金银宝玉,可最多的还是金花银。

    内承运库不属“二十四衙门”,冯保这个大太监却也能管着。

    “下去吧。”

    冯保朝着内承运库掌印太监吩咐说道。

    待到库里一干管事太监都离去,他便一人守在大门口。

    早知皇帝要来,宦官们早就将一应账目整理清楚,甚至还绘制了图纸,以便皇帝查找齿角、宝玉等特定珍品。

    当然,皇帝看也没看这些,径直朝着存放金银的库房走去。

    摆放金银的箱子早已打开,以便皇帝各个查看。

    门窗封闭的库房内,仅仅有几缕微光透过门缝而出,最大的光照乃是库房里头的煤油灯。

    可就算是如此,这些金银绽放出的光彩,仍旧异常夺目。

    “银子!朕的银子!”

    万历皇帝一见此,心情便大好,要不是这些金银质地坚硬,他非得上去抱着打滚不成。

    抚摸着一箱又一箱的金银,皇帝爱不释手之余,却也忍不住对起了账目。

    “去岁内库金花银进账约为七十余万两银子。”

    “仁民医馆自建设伊始,花费十余万两银子,可解了京城瘟疫之困,一来一去之间,朕之干股还赚了四五万两银子,还得是张士元有手段.这些杀千刀的勋贵手里竟然这么多银子!”

    “报纸收入倒也不错,成本也可忽略不计,这里又是个两三万两.”

    “可这西山工坊就不成了,前前后后朕快投入了二十万两银子,若是及时止损,即便之后藕煤与器械售卖,经营有道,还是会亏上个几万两银子。

    张士元这个败家玩意儿!”

    这账目越算,万历皇帝越是觉得心情抑郁。

    在内承运库也再无往日的乐趣。

    看着账目,万历皇帝都觉得有些肉疼,与其心烦倒不如打道回府。

    在乾清宫的软榻上,皇帝百无聊赖地靠在上头,冯保上前端茶送水伺候着,不免提醒说道。

    “陛下,时候不早了,是否要翻牌子?”

    “翻牌子”

    朱翊钧想了想,不由得有些心猿意马。

    “倒也不必翻牌子了,让郑嫔前来侍寝吧~”

    “遵旨~”

    冯保心中早有预料,近来皇帝对于这位郑梦境可是宠爱有加,入宫不过一个月,便已然被册封了淑嫔,看起来将成为后宫崛起得另外一股势力。

    正当冯保打算下去安排的时候,却被万历皇帝给叫住了。

    “等等。”

    万历皇帝叹息了一下,颇有些无奈地说道。

    “冯伴伴记得再去提醒一下张士元,便说乃是朕的意思,西山工坊一事就快些放下吧,朕会给予他一些补偿。”

    这些日子以来,在《京畿日报》潜移默化的宣传中,所有人几乎都已经认定,这西山工坊定然是日薄西山了。

    现如今最优解就是——早日关停西山工坊,遣散一干流民。

    这“降本增效”的法子,方能够解决西山入不敷出的窘境,皇帝和大臣们的银子才能够保住。

    冯保顿了顿,连忙躬身说道。

    “奴领旨。”

    万历皇帝神色复杂的模样,沉声说道。

    “必要之时,可与元辅先生商量商量,他自是明事理的,这西山工坊定然是不能够崩的。”

    若真是二十万两银子打了水漂,那万历皇帝可是要发疯了。

    冯保面色凝重,点了点头说道。

    “陛下放心。”

    说罢,他便打算出门先去安排郑嫔侍寝事宜,明日再去拜访一趟张允修。

    可刚走出乾清宫,便看到有小宦官着急忙慌地上来禀告,说是皇城外有大臣觐见。

    冯保板起脸说道:“没规矩的东西,皇城门都关了,非军政大事不可开,还来通报?”

    这小宦官噤若寒蝉,连忙告知说道。

    “老祖宗非是小的不懂事,乃是那户部的张学颜执意要见皇上,说是什么西山的账目出来了,定然要今夜禀告皇帝,若是不见他便撞死在皇城外~”

    “反了反了!这群文臣皆是反了,视朝堂法度于无物!”

    冯保怒不可遏的样子,这些年以来,文臣们可是越发嚣张了。

    可听到西山账目一事,他顿时愣住了,抓住小宦官的衣领说道。

    “你可有听错?确实是西山账目之事?”

    “千真万确,小的拿人头担保!”

    通过一番要死要活的威胁,户部尚书张学颜终于是见到的皇帝。

    不过,皇帝此时倚靠在乾清宫书房的软榻,显得十分的不耐烦。

    皇帝加班也是有脾气的,还是要马上跟小情人约会的节骨眼。

    透过纱帘,皇帝看到张学颜的身影,不免有些愠怒地说道。

    “张尚书?朕记得你近来不是告病在家?”

    张学颜脸上略显苍白,颇为无奈地说道。

    “陛下,微臣近来确实感染风寒,不过此事实在是万分紧急,微臣一收到账目,便不敢有丝毫耽搁,即刻前来禀告陛下。”

    “西山账目?”万历皇帝有些狐疑。“什么时候有这个东西?”

    张学颜解释说道:“陛下有所不知,此乃张同知搞出来的东西,从前户部账目皆是一年一清查的,可张同知非要标新立异,说要每月看到成效云云。

    故而张同知开创仁民医馆、西山工坊、万历新报等等,一干与朝堂有关之账目,皆是一月一结。

    户部堂官们对此还曾多有怨言”

    他这算是委婉告了一状。

    可万历皇帝平日里就看银子进项,哪里会在乎什么一月还是一年,他恨不得一日一清查呢!

    所以他没接这个茬,反而是问道。

    “这账目如何啊?”

    “简直是令人心惊!”张学颜毫不夸张地说道。

    这句话一出,皇帝当即就坐不住了,他从软榻上爬起来,步履有些蹒跚的走过来,急忙说道。

    “账目在哪里,快给朕瞧瞧!”

    冯保见状,连忙将皇帝给扶住。

    “陛下慢些慢些,莫要摔着。”

    他扭头瞪了一眼张学颜说道:“张尚书还不将账目拿上来。”

    张学颜着急忙慌的样子,连忙从怀里取出那本账目,恭恭敬敬奉到皇帝面前。

    “朕看看!”

    万历皇帝手有些发抖,心里头甚至都开始祈祷了。

    朕的银子!朕的银子万万不能出问题!

    可看了半天,皇帝才想到,自己根本不懂什么账目,怎么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转头望着张学颜说道。

    “你莫要废话,且说说这账目到底如何?”

    “臣想着此事干系重大”

    张学颜还想着来个铺垫啥的,这是文臣奏事的应有之义,可见皇帝如此着急,却也只能简洁明了地说道。

    “陛下,这西山工坊藕煤产量,不单单是涨了,还是暴涨了两百万斤!”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2218/1111095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