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 第193章 张士元开课“小岛经济学”

第193章 张士元开课“小岛经济学”


“臭小子!”

    一听到那“阿正”的名字,张居正便反应过来了,这臭小子编排指代自己!

    简直是越发无法无天!

    可他没来得及发火,就为张允修讲的内容所吸引了。

    故事很简单明了,这种通俗易懂的小故事,甚至有点像专门给孩童讲的。

    从前,张居正对于这种“童戏言”,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兴趣。

    可今日却是不同了,原本十分抽象难懂的“经济学”“货殖”之道,在张允修的演绎之下,竟然栩栩如生起来。

    话说故事里,这名叫做“阿正”的渔民,凭着自己的鱼篓,抓到了比其他渔民更多的鱼。

    见到他这般,渔民们纷纷惊叹,并请求阿正传授这鱼篓的制作办法。

    阿正便定下一个规则,他教授给渔民制作鱼篓的方法,渔民们每捕到十条鱼,便分给阿正一条。

    却听张允修继续讲述说道。

    “至此之后,阿正便不需要再出海捕鱼了,他靠着族人们支付的‘渔税’,也能够过上不错的生活。

    甚至于他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进鱼篓,让捕鱼效率更高.”

    张允修并没有明言,可张居正很快便想到。

    这所谓的“渔税”,实际上跟“地租”“田赋”很是相似。

    这故事,似乎有些门道?

    可又显得太过简单,以至于张居正迫切想要知道后续的故事。

    “随着时间推移,桃源岛人口增多,鱼的需求也越发增大,便有一些人开始尝试其他营生,木匠、采药人、厨子便应运而生

    为了能够更好进行交换,贝壳便当成了‘一般等价物’,也就是我们时常说的‘银子’.”

    听到这个解释,便连王世顺眼前也顿时一亮,

    他脑袋里头,时常有些“银子”概念的念头,可总是无法表述出来。

    经过张允修这一解释,顿时明白,这所谓的“银子”代表财富,也仅仅不过是“一般等价物”而已。

    银子若是失去了它所代表的价值,那便是一文不值。

    就如同身处沙漠之中一般,就算拥有家财万贯,可那又如何?倒不如一葫芦救命的泉水。

    一瞬间,王世顺觉得自己的脑袋有些发痒,好像抓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却又好像什么也没抓到一般。

    比起坐在里头的商贾,站在外头的张简修,却有些不太明白的样子。

    “贝壳也能为货币,实在是闻所未闻,士元从何编出这个故事?”

    先前被四子嘲弄,这会儿张居正可算是找回场子,他捋须训斥说道。

    “你这泼才,平日里让你好生读书,却是不听,这会儿来这叨唠。”

    说完张居正便开始摇头晃脑地教导。

    “《史记》有言‘又古者货贝宝龟,食货志有十朋五贝,皆用为货’。

    上古时期乃是古人未发掘金银,便乃以贝子为货币,这你都不懂?”

    张简修则是挠挠头说道:“听个故事,倒还要引经据典了?”

    可张居正不愿搭理,继续将目光投向了堂内。

    为了能够让商贾们了解经济学,张允修将后世畅销书《小岛经济学》都拉了出来。

    相比《国富论》《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显然浅显许多。

    张允修进行一些改编,将诸多后世的经济理论,都掺杂了进去。

    “随着技术和财富的不断积累,阿正开始雇佣了一个船队,让几十个渔民帮助他做事情这些人有些出海捕鱼,有些则是协助他进行鱼篓研发。

    分工协作的不断推进,阿正人多船多,本钱越大,赚到的银子自然也就越多了。

    这便叫做规模效应。”

    坐在前排的杨天成,他紧紧皱起眉头,似乎想要将张允修所讲的所有内容,全部塞入到自己脑海之中。

    他举手询问说道:“先生,学生有一问,这规模效应看起来仅仅是随着规模增大而收益增多,可西山工坊却不能就这么简单解释,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呢?”

    张允修很是欣赏地看了一眼对方,回答说道。

    “定理是定理,实际是实际,实际是定理的抽象化演变,自然不能生搬硬套。

    我们西山有规模效应,正是因为有西山这么大的体量,才可能吃下整个京城市场。

    可也有规模效应的细化,诸如生产规模提升后,经过内部成本低优化,产品成本下降,西山藕煤自然便可售价更低”

    面对杨天成的问题,张允修回答的显然更加有深度一些。

    这让外头的张居正起了心思,看着学堂里头,那些目光炯炯的商贾,还有满是求知眼神的杨天成。

    他突然想起一句话——“有教无类”。

    《论语》有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让天下人都能读书学礼,正是诸多儒生毕生之理想。

    此时此刻,一切似乎就此具象化了。

    张居正不愿去破坏这样的场景,而是再将注意力,落在这“小岛经济学”之上。

    “随着贸易的发展,商贾便随之出现了,他们从一处小岛低价购买物品,再以高价卖出,从中获取差价.

    有个叫做阿居的商贾,以桃源岛之木材丰富低廉,售卖到临岛赚取差价。

    然而贸易非是一帆风顺,邻岛遭遇了风灾袭击,岛民生活陷入困境,根本没有多余钱财购买阿居之木材。

    阿居自然是亏得血本无归.”

    这是个很简单的故事,可张居正却还是从中体会到,“供需关系”的再度复现。

    对于他来说,理论不难理解,可缺的就是将陌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实例。

    看到商贾们神采奕奕的模样,还有那杨天成求知的样子。

    张居正心里不由得有些感慨。

    “重农抑商”非朱元璋首创。

    自秦国商鞅变法以来,便已经是历代王朝所推行的准则,千百年来从未变过。

    秦始皇甚至将“商人”“赘婿”“刑徒”,皆列为“七科谪”之一,征发他们戍守边疆或服劳役。

    可以说,这将近两千年以来,商人的地位都是低贱了

    今日,张居正从幼子张允修的经历和理论,还有所见所闻之中,却看到了一些不同。

    商贾也可不“贱”,朝廷不必一言利便谈虎色变。

    这“货殖之道”,也可是救国之道!

    紧接着,张允修又通过这“阿居”的破产,讲到了借贷关系。

    桃源岛的经济蓬勃发展,通过一个小小的捕鱼,便使得手工业、商业、运输业等多个行业共同发展起来。

    渔民们眼见一个行当赚钱,便蜂拥而至,以此盲目跟风,产生了“羊群效应”。

    在张居正看来,这就是一种破坏供需关系的表现。

    还有这“阿居”经商扩大生意,也非是越多越好,到达一定限度之后,赚得钱便会越来越少。

    张允修称之为“边际效应”。

    可在张居正看来,这同样要回归到“供需关系”的范畴。

    甚至张居正敏锐感觉到,这所谓“边际效应”,也与西山跟晋商的商斗有些关系。

    后续,这“阿居”不急着扩张,而是开了间渔行,专门教授渔民如何根据时节、行情调整捕捞量。

    随着岛上渔货质量越来越高,渐渐远销到各个岛屿之上,这就又回到了“规模效应”。

    不单单是张居正,在学堂里头的商贾们,也听得是如痴如醉。

    那王世顺一番感慨说道:“张同知所讲述之话本,小人听来时常想到自己啊~却不想小人平日里经营无心之举,竟也有这么多门道,不由得令人唏嘘。”

    “醍醐灌顶!醍醐灌顶呐!”

    有一名商贾高声喊着,可旁边同伴询问他,到底“醍醐”了什么东西,却一句也答不上来。

    对于这样的效果,张允修还是十分满意的,毕竟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新学科的建立,新理念的普及,必然需要一个缓慢接受的过程。

    他目光投向杨天成,意味深长地说道。

    “你可有什么感悟?”

    杨天成放下笔,桌上的稿本已然是记录得密密麻麻,他想了想说道。

    “学生想了许多,想来先生用心良苦,这小岛经济正如缩小版的大明一般。

    大明立国二百余年,所涉及之问题已然繁复,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对于商人太过于限制,且对于经济之道太过于漠视。

    若朝廷能如桃源岛一般,实事求是重视经济发展,想来我大明之困,便能解也。”

    听闻此言,张允修顿时吓了一跳,恨不得捂住对方的臭嘴,板着脸说道。

    “不可胡言,桃源岛便是桃源岛,大明便是大明,你想要害为师不成!”

    映射朝政乃可是大罪,张允修现在越发小心谨慎,至少在外人面前是如此。

    杨天成缩了缩脖子,连忙点头说道。

    “张同知恕罪,学生一时失言。”

    结束了这个小插曲之后,张允修便背着手朝众人说道。

    “今日讲演便到此,尔等皆回去吧,我所给予的《张士元国富论》小册子,回去要好生温习,今后我自当检查。”

    “谢张同知~”

    王世顺已然是佩服之至,正想着拱手告辞,可一听到竟然还要检查课业,顿时每个人脸上都愁眉苦脸起来。

    这张士元就是喜欢折腾人呐~

    可他们也不敢说什么,纷纷揣着小册子,各怀心事的离开了学堂。

    张允修专门看向杨天成说道:“小子,今后也别回医馆了,你就呆在培文书院吧,正巧我们缺先生,你一边跟我学经济学,一边再学学化学生物,再时常给孩童们教授蒙学和药材。”

    杨天成不知道化学生物是什么,他只知道,自己对于经济学很是喜爱,当即用力点头说道。

    “谨听师祖教诲~”

    这一句师祖,给张允修整不会了,他这才想起来,自己收了杨济时为徒弟,这杨天成岂不是徒孙?

    这一番下来,辈分实在是有些乱了。

    又勉励杨天成一番,张允修这才将其放走。

    等到学堂里变得空无一人,张允修才眯起眼前,将眼神瞟向一个角落,笑着说道。

    “爹爹还要躲多久?”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2218/1111093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