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 第285章 朕又不喜欢银子

第285章 朕又不喜欢银子


万历皇帝自小便被压制在皇宫之中,成日里就是之乎者也,成日里便是翰林学士们的四书五经,早已经厌烦了。

    加之这些日子以来,看到清流士族的做派,他对于文官那一套更加厌恶。

    可张允修就完全不同了,他便像是一个儿时的玩伴一般,时常为自己提出一些新奇的东西,这些东西看起来像是在玩乐,却往往能够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譬如让戚继光率领部分海军出外劫掠,让大明军队成为海寇,这在从前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我大明泱泱大国,不应该以仁义为重,岂是能够去劫掠小国呢?

    可换个由头就不一样了,不挂大明的旗帜,抢的甚至还是素来结仇的倭人,万历皇帝心里头没有一点负担,反倒是十分兴奋。

    抢劫了!抢得还是他倭国人!抢完还能解决问题!

    听到是否扬我大明国威这句话,张允修不由得有些无奈,他忍不住提醒说道。

    “陛下,我们可是打着海寇的名号,这劫掠之事,岂是能够与大明朝廷相提并论的呢?”

    “嘿呀!”

    万历皇帝一拍脑袋说道。

    “朕险些忘记了,此番乃是派遣戚少保前往南洋扫除海寇,不知这南洋之行,是否有所收获啊?”

    一提及这个,万历皇帝便眉飞色舞起来,满眼期待的样子。

    戚继光出海已然是半月有余,想来这第一波消息,也该是传到京师了。

    张允修叹了一口气说道:“戚将军接触海事,终究是约莫十年前的事情了,这大海茫茫如何能够寻到海寇?

    这些日子以来,戚将军在南洋可谓是颗粒无收,这也怪不得他们,实在是敌人太过于狡猾了。

    月港传来消息,近来这航路的海寇越发猖獗,他们凶残至极,两日来已然劫掠了十几艘倭人的商船,倭人们损失惨重,已然将此事告到了月港千户所里头。”

    倭人在月港行商,这是大明朝廷心知肚明的事情,官方正式层面的贸易文书没有,可大明不会放过银子不赚,对于倭人冒用佛郎机人的名头,那是睁一眼闭一眼,大家心知肚明。

    万历皇帝觉得有趣,他挑了挑眉毛,颇为兴奋地摇头晃脑。

    “这真是糟糕啊~月港乃是我大明对外贸易重要窗口,若是月港乱了,却显得我大明教化不严,发一道急报出去,让戚元敬人等不得懈怠,定然要好生维护我大明海疆安定。”

    张允修则是一副要为戚继光说句话的样子。

    “陛下,此番戚将军也非是一无所获,在南洋护卫一干海商,也赚取了将近三十万两银子,底下兵士自然是要犒劳的,我等西山为其提供一干辎重,能够分取约莫十万两银子。”

    此言一出,万历皇帝眼睛立马放出光来,可他却还是背着手,一幅痛心疾首的样子,指着张允修说道。

    “士元呐士元,朕如何说你才好,这天底下的事情,岂是能够以银子来衡量的?朕是那种贪图银钱的人么?

    朕是大明皇帝,朕又不喜欢银子。”

    他顿了顿,皱起饱满的豆豆眉,很是认真地说道。

    “银子是次要的,朕怎么会在乎几十万两银子?传旨给戚元敬,告诉他若是大明南洋海疆不平,他也不用回来了,便在月港安家吧!”

    听到皇帝这番话,张允修险些没有绷住,他好不容易才忍住笑意,再听到皇帝后面一句话,就有些无语了。

    万历皇帝这是看出海劫掠这么赚钱,想让戚继光长期待在下面了,张允修忍不住提醒着说道。

    “陛下,这戚将军乃是我大明之锋刃,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治理海疆一事不可从急,要长期治理,要慢慢治理,要让发动大家一起治理。”

    “可谓一起治理?”万历皇帝有些不明白。

    张允修笑着说道:“自我大明海禁以来,海上水师就非擅长之处,各地疏于海防,如若不是如此,也不会令倭寇这般猖獗,前些年为处理海疆倭寇事宜,水师营又越发糜烂。

    陛下,我大明若想要开海,一个强大的水师是必然的,可培养水师就必然要银子。

    如今我大明可有多余的银子去发展水师?”

    “水师.”

    万历皇帝皱起眉头,他虽然不愿处理朝政,看起来很是糊涂,可心里却像是明镜,一直都对于治下国家还是有个大致的理解。

    正如张允修所言,大明缺银子,所采取的无非是“开源节流”。

    万历新政是“节流”。

    西山推行各项发明,产出藕煤,生产琉璃,以纺织机提高生产力,这是“开源”。

    开海禁,对外贸易也是“开源”的一种。

    可既然要开海禁,就必然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强大的水师就必然需要有银子。

    然而,朝廷就是因为缺银子,才推行“开源节流”之法,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

    “这倒是一个难解的难题。”万历皇帝点点头,“那你这一起治理是何意?”

    张允修这才解释着说道:“便是如戚将军这般,陛下可以西山的名头,再成立一个西山海事司,允许部分人出海贸易,朝廷不参与到其中,但可给予一定的保护,出海的海船获利,朝廷抽取出一部分干股。

    发动民间百姓的力量,也让部分士绅大族可自我发展海上力量,填补上我大明水师发展起来的这一片空窗期。”

    听闻此言,万历皇帝当即眼前一亮,可还是有所顾忌。

    “若是让地方世家大族发展海事,这些人做大之后对抗朝廷怎么办?”

    “陛下多虑了。”

    张允修笑着摇摇头说道。

    “如今大明机械学院,可是改良了火药的配方,西山也建立起炼钢厂,微臣保证不出两年,就能够将大明火器威力提升上一大截。

    朝廷手握着火枪火炮,这些民间势力无非是发展一些海船和水手,如何能够对抗朝廷?”

    他挑了挑眉毛说道。

    “退一万步来说,陛下就算是不推行此策,这些人便不会发展海事了么?从前的倭寇,可有不少人皆是出自江南世家大族,海上诸多海寇,哪个没受过世家大族资助。

    如今我们只是将事情透明化,反倒是能够管控。”

    明末时期重要的海上霸主郑芝龙,如今还没有出生,可张允修知道,他便是发家于漳州月港一带。

    可以说,大明朝廷就算是不推行这样的政令,也照样会有无数闽、粤、浙一带的士族百姓投身于大海之中。

    所以,推行这样的政令,反倒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海上势力,将大明海贸给盘活。

    “可是.”万历皇帝对于这种事情,显然还是有很深的顾虑。

    作为一个封建君主,素来都是将皇权看在第一位的,将海上放开,无疑就是释放部分皇权给民间。

    海上船只难以受到朝廷管控,这恐怕也是从前朱元璋推行海禁的原因之一。

    张允修则是提醒说道:“陛下,这大海茫茫,我大明本就难以管控,正如治理水患,宜疏不宜堵。”

    他露出一丝微笑。

    “陛下若是还是觉得顾虑,那便试点推行即可。”

    试点推行是个好法子,能不能行之有效,理论上说得不算,只有落实出结果了才能够知道。

    万历皇帝思虑了一番,还是点头说道。

    “便照着士元所说吧。”

    他骨子里,定然是不愿意放弃对于皇权的把控,可海上贸易所带来的利益实在是太丰厚了。

    这天底下哪里不用银子?

    便连皇帝,也要给臣子军士发放俸禄赏赐才成。

    这些年来,推行轰轰烈烈的万历新政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一个钱字?

    如果不是能够赚取银子,万历皇帝不会有决心跟江南士族“开战”,更不会听张允修的一干建议,甚至将戚继光给派出海去。

    如今,只要能够推行海贸,江南士族将如土鸡瓦狗一般崩溃,朝廷的一干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而所需的,无非是万历皇帝松个口而已。

    他甚至不用顾忌朝中大臣的意见,因为西山工坊很巧妙的绕开了朝廷掣肘,以一种半公半私的方法,推行各项政令的开展。

    你朝中大臣有意见?那跟朝廷有什么关系,西山乃是皇家私产,皇帝做点生意要你们指手画脚?

    到时候,若真出了什么事情,万历皇帝便能两手一摊,便说是西山工坊里头治理不严,立马取缔了便成,比起朝廷费心费力推行政令,要更加能够自由进退。

    要知道在此之前,皇帝也同样是有推行矿税的想法,令各地矿使、税监,以皇家名义采矿,赚取内帑。

    比之矿税来,这西山工坊推行的一干活动,可要温和太多了。

    思虑一番之后,万历皇帝对于张允修的建议还是很满意的,他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说道。

    “朕这里是点头了,元辅先生那里,便由士元你去好好掰扯掰扯,力求要将朕的意思落实到位,你父子二人要多加勉励,朕定然不会亏待你们的。”

    近来,万历皇帝已经有些习惯了,不主动找张居正商量事情,毕竟以张居正那个倔脾气,又是要一番说教。

    相反,让张允修去跟张居正说道,那就是更好的选择。

    张允修牙尖嘴利,每每都能将他老爹说得哑口无言。

    万历皇帝又能达成目的,又省去被教训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陛下你这是在为难微臣啊~”

    张允修苦着一张脸说道。

    “元辅先生乃是微臣之父,所谓子不言父过,陛下这是在逼着臣当逆子啊~”

    万历皇帝嘴都要笑歪了,拍了拍张允修的肩膀,颇为得意地说道。

    “士元,莫要辜负朕的期望,尔并非是一个人在斗争,乃是为了朕,为了大明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啊~”

    跟着张允修混久了,万历皇帝说话也变了味道。

    可他没有意识到的是,无形之中,自己也将朝政大事的决定权,交给了张居正和张允修父子两人,他这个皇帝竟然成为了参与谈论的一份子。

    当然,此时此刻,万历皇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埋下了一个致命的“祸根”。

    “海上传来的消息,原我大明澎湖巡检司,如今已然成了空悬海外的孤岛,朝廷自清除倭寇之后,对于海疆越发缺乏重视,这澎湖巡检司的一干驻守俸禄,竟也受到克扣。”

    张允修专门提及了澎湖巡检司一事,他自知晓此事之后,便立即意识到重要性。

    澎湖巡检司乃是前往南洋必经之路,历史上荷兰东印度公司曾多次染指此地,便是想着利用澎湖作为跳板,打开对大明的贸易通道。

    万历三十二年,荷兰人曾经占据,为都司沈有容所逼退,后到了天启二年,荷兰人又在此处设立据点被明军击退。

    历史上大明对于澎湖不太上心,主要还是因为不能够带来显著的利益,所以才会屡次被荷兰人钻空子。

    可如今,大明不论是出于守卫海疆,还是要发展海贸的目的,此处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点。

    听完张允修的描述之后,万历皇帝紧紧皱起了眉头,他显然有了怒意。

    对于皇帝来说,听闻自己治下疆土,竟已然糜烂至此,如何能够不生气?

    “狗一样的东西!”

    万历皇帝怒骂着说道。

    “若非是那些清流言官,若非是哪些江南士族,我大明海疆如何能糜烂至此?

    他们口口声声说什么海禁一开,便有倭寇、海寇勾结,便有佛郎机人虎视眈眈,可到头来,却是他们在监守自盗!

    他们口口声声说海贸会令民间‘逐利成风’,自己赚取的银钱却是最多的!

    还说什么海贸赚不了银子,偏偏江南临海之地,那群士绅豪族富可敌国!

    一干话皆是给他们说了,倒是成了朕的不是?”

    一直以来,文官集团的极度双标,已经令万历皇帝忍无可忍了。

    古人有言,律已宜严,待人宜宽。

    这些人倒是反过来,律已以宽,待人以严。

    天底下哪有这般的道理?

    从前万历皇帝被蒙在鼓里,倒还真的觉得是自己的不是,后来发现了,大明最大的蛀虫非是他这个皇帝,而是底下这一群群尸位素餐的士族大家!

    “陛下。”

    张允修拱拱手说道。

    “这江南士族固然是可恶的,可眼下最为要紧之事,乃是派兵守卫一方安宁,此地尤为险要,单单靠戚将军麾下几百人,万万是守不住的,乃是要靠着长期维护与持续投入。”

    万历皇帝眯起眼睛来,他握紧了拳头说道。

    “这澎湖一地,乃我大明固有疆土,不得任何人染指!”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2218/1111084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