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使团跟前露锋芒
宋家风波暂平,然而京都的暗流却并未停歇,反而因一场即将到来的盛事而变得更加汹涌澎湃。
大渝朝国力强盛,物阜民丰,周边诸国虽表面臣服,实则各有心思。
恰逢大渝皇帝圣寿将至,北戎、西狄、南诏三国竟不约而同地派出了规模庞大的使团,提前抵达京都。
名为贺寿,实则各怀鬼胎,意图一探大渝虚实,若能当庭挫其锐气,更是求之不得。
朝廷上下对此心知肚明,皇帝虽面带笑容,吩咐以礼相待,但暗地里早已下令,务必做好万全准备。
定要在三国使臣面前,全方位展露大渝的天朝威仪与深厚底蕴,狠狠搓一搓这些蛮夷外邦的威风。
经过精心筹划,在正式寿宴前,一场名为“翰墨武韵贺天和”的盛会于皇家园林“澄心园”中举行。
明面上是文化交流与助兴,实则是三国与大渝之间的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
这较量的第一场便是文试,分为对仗、写诗和书画三个部分。
这一日,澄心园内旌旗招展,乐声悠扬。
皇帝高踞主位,百官按品阶分列两侧。
宋远廷一介布衣,原是没资格参与这种盛宴的。
然,安国公力荐,言说宋远廷有惊天之才,皇帝深以为意,故而特许宋远廷出席。
只是所坐位置不显,并不会惹人特别注意。
至于三国使臣,则被安排在客席首位,个个衣着鲜明,眼神倨傲中带着审视。
宴席一开始,三国使臣便开始叫嚣。
北戎使臣魁梧粗犷,声若洪钟:“久闻大渝文风鼎盛,今日特来领教。
我北戎儿郎虽擅弓马,却也读得几卷诗书!”
西狄使臣深目高鼻,言语尖刻:“我等一路行来,见大渝风景如画,只不知这笔下功夫,是否也如景致一般迷人?”
南诏使臣看似谦和,笑里藏刀:“小国寡民,素慕中华文化,今日若能得睹上国风采,实乃三生有幸,还望不吝赐教。”
皇帝闻言,捋须轻笑,目光扫向台下:“既然几位使臣有如此雅兴,朕便众卿家与你们好好切磋切磋便是。”
皇帝的声音虽然平和,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台下群臣皆知,这场切磋关乎国体,绝不能输。
比赛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对仗。这一场可是大渝的强项。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北戎使团中却忽然出了一位汉学大儒。
那人一看便是中原人。显然是特意被北戎请来对付大渝的。
众人只见此人缓步走出,傲然道:“我等粗人,便从这最简单的对仗开始。
我先出一上联,请大渝才子应对:‘塞北风高,纵马弯弓射雕手’!”
此上联虽看似平平无奇,却在点出北戎风物的同时彰显其彪悍民风。
大渝百官中不乏文人,当即有人低声议论。
一位翰林院的老学士沉吟片刻,对道:“‘江南春早,采桑织布绣花人’。”
对仗虽工,但气魄上瞬间被压了一头,以柔克刚显得有些无力。
北戎使团中传来几声嗤笑,而那大儒更是面露得意之色,紧接着又出一联,此联更为刁钻:
“‘炭去盐归,黑白分明山水货’!”
此联运用谐音与意象,“炭”黑“盐”白,皆出自山水,构思巧妙。
此联一出,大渝这边顿时安静了不少。几位以捷才著称的官员蹙眉苦思,一时竟难以找到完美下联。
时间点滴流逝,场面略显尴尬。北戎使臣脸上的笑容愈发张扬。
而大渝皇帝的脸色却渐渐难看起来。
就在此时,宋家大郎稳步出列,向御座行了一礼,声音清朗从容:
“陛下,臣有一对。”他转向北戎使臣,不疾不徐道:
“我对‘竹横麻竖,青黄交错软硬帘’。”
“竹”青“麻”黄,一横一竖,一软一硬,皆可织帘,对仗极其工整巧妙,意境上也丝毫不逊。
“好!”大渝这边顿时响起一片喝彩,方才的压抑气氛一扫而空。
北戎大儒脸色微变,显然没料到对方如此迅速应对。
他咬了咬牙,祭出了杀手锏,抛出那精心准备的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戰’!”
说完上联,那大儒便得意地解释道:“此联拆字叠字,兼有意境,乃我毕生绝联,请赐教!”
此联之难,堪称绝对。大渝文官再次陷入沉思,冷汗微渗。
就连几位大学士也捻须蹙眉,一时难有佳对。
皇帝的目光扫过台下,见众人反应,面色虽平静,指尖却微微扣紧了扶手。
就在北戎使团几乎要笑出声时,大郎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股斩钉截铁的力量:
“贵使此联果然精巧。不过,我大渝地大物博,人才济济,岂能被难倒?
我对‘偽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
下联一出,石破天惊!
不仅拆字叠字完美应对,“魑魅魍魉”对“琴瑟琵琶”,“四小鬼”对“八大王”,更是将对方的自夸嘲讽化为雷霆反击!
“鬼鬼犯边,合手即拿”!气势磅礴,维护国体,扬我国威!
满堂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与掌声!经久不息!
北戎使臣脸色由红转白,由白转青,彻底哑口无言,灰溜溜地退回座位。
大渝君臣,无不扬眉吐气!皇帝抚掌大笑:“妙极!宋明勇,不愧国子监俊杰!”
对仗的比试,大渝完胜。接下来便是诗文之争。
这一次,西狄使臣立刻站出。
他们自诩深受高原文化熏陶,诗风苍劲。
西狄使臣嘴角噙笑,一开口便是讥讽:
“对联不过是文字游戏,诗乃心声,方能见真章。
我等欲以‘边塞’为题,一炷香内成诗,如何?”
一炷香后,西狄一位王子模样的年轻人率先吟诵:
“‘孤城落日暗荒野,胡鹰凄啸惊风沙。男儿当饮仇敌血,马革裹尸亦还家。’”
诗意血腥狂野,充满复仇与杀戮之气,却符合西狄风格,西狄使团纷纷叫好。
(https://www.bshulou8.cc/xs/5132196/1111098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