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国之重器,三选其一
三个选项,如同三条通往不同未来的岔路,摆在了他的面前。
何雨柱心念一动,那份刚刚获得的奖励——“初级工业体系知识图谱”,开始在他的脑海中缓缓展开。
那不是文字,也不是图片。
而是一种更加直观,更加本质的认知。
当他将意念集中在“化肥”选项上时,一座由无数管道、反应釜、和高塔构成的庞大化工厂的立体结构图,瞬间在他脑中成型。
氨的合成、尿素的转化、磷肥的萃取……每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每一道工序的温度与压力,都如同他与生俱来的本能,清晰无比。
他甚至能“看”到,哪一个环节最容易发生泄漏,哪一个阀门的材料强度,必须达到何种标准。
意念再转,来到“拖拉机”选项。
柴油发动机那复杂的内部结构,上千个零件的精密咬合,从铸造到总装的完整流水线……一切都如同电影般,在他脑海中飞速地放映。
最后的“特种钢”,则是一片炽热的炼狱。
他仿佛能亲身感受到,在那巨大的转炉之中,铁水是如何在不同稀有元素的催化下,发生着奇妙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最终百炼成钢。
何雨柱缓缓睁开眼,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这“知识图谱”,比他想象的还要强大。
它给的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一种如同神明般的“洞察力”。
但他也更加清楚,这三个选项,没有一个是能轻易完成的。
化肥,关系到粮食,是国之命脉。但化工生产,对技术、安全的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是天大的事故。
拖拉机,关系到农业的未来。但它需要一个完整的工业链条来支撑,从发动机到变速箱,再到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缺一不可。
特种钢,则是工业的脊梁,是国防的基石。但它对原料、能源和冶炼技术的要求,也最为苛刻。
这不是一道选择题。
这是一道赌上了整个轧钢厂,甚至是他自己未来的……生死题。
他走到桌边,拿起了那部黑色的电话。
“给我接马华。”
不过半分钟,马华那带着激动和崇拜的声音,就从电话那头传了过来。
“师傅!您找我!”
“来我办公室一趟。另外,把王大炮也叫上。”
“是!”
很快,马一同和王大炮就一前一后地跑了进来。
两人看着这间宽敞明亮,象征着权力顶峰的办公室,眼神里都充满了敬畏和与有荣焉的自豪。
“坐。”
何雨柱指了指对面的沙发。
“师傅,您站着,我们哪敢坐啊!”马华连忙摆手。
“坐下说。”何雨柱的语气不容置疑。
两人这才小心翼翼地,只挨了半个屁股,在沙发上坐下,腰杆挺得笔直。
“交给你们一个任务。”
何雨柱开门见山。
“师傅您尽管吩咐!上刀山下火海,我们绝不皱一下眉头!”王大炮拍着胸脯,吼得震天响。
“用不着上刀山。”何雨柱笑了笑,“我要你们,去给我摸清咱们厂的家底。”
“马华,”他看向自己的徒弟,“你去后勤科和仓库,给我拿一份最详细的库存清单。从每一吨煤,每一块铁矿石,到厂里还剩下多少铬、多少镍、多少钼,我都要知道得一清二楚。”
“是!”马华立刻意识到了事情的重要性,重重地点了点头。
“王大炮,”他又转向那个浑身充满爆炸性力量的刺头,“你路子野,人头熟。你去各个车间,给我摸清楚,咱们厂现在到底有多少能打硬仗的老师傅。五级以上的焊工有多少?能独立操作德制机床的钳工有几个?还有,咱们厂的焦化车间,那几个净化塔,现在还能不能正常运转?”
王大炮虽然听得一知半解,但他知道,这绝对是天大的事。
“师傅您放心!三天之内,我就是把全厂翻个底朝天,也给您把这些人的底细摸清楚!”
“去吧。”
何雨柱挥了挥手,“记住,做得隐秘点。我不想让太多人知道。”
打发走了两人,何雨柱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又站了许久。
他知道,光有这些数据还不够。
如此重大的决策,他必须,也应该,去和另一个人商量。
那个将整个轧钢厂的未来,都押在他身上的……杨卫国。
他整理了一下衣领,推开门,朝着三楼那间真正的权力中枢,走了过去。
当何雨柱走进杨卫国的办公室时,杨厂长正戴着老花镜,聚精会神地批阅着一份文件。
看到他进来,杨卫国立刻放下了手中的钢笔,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雨柱,来啦!快坐!”
他指了指自己对面的椅子,那态度,不像是在对待一个下属,更像是在招呼一个寄予厚望的晚辈。
“厂长,没打扰您吧?”
“你小子来,什么时候都不算打扰。”杨卫国哈哈一笑,亲自给他倒了杯热茶。
何雨柱没有绕圈子,他将系统发布的那三个选项,和自己的初步分析,原原本本地跟杨卫国说了一遍。
当然,他隐去了系统的存在,只说是自己对工厂未来发展的一点“不成熟的构想”。
听完何雨柱的话,杨卫国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了。
他沉默了。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那片熟悉的厂区,眼神变得无比深邃。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
“雨柱,你知道吗?你提出的这三个方向,任何一个,如果能做成,都不仅仅是咱们一个轧GL钢厂的功劳。”
“那将是能上报纸头条,能惊动中央首长的……国之重器!”
他转过身,看着何雨柱,眼神锐利如鹰。
“化肥,能解决咱们国家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拖拉机,能让咱们的农业,迈入一个新的时代。特种钢,更是我们跟那些帝国主义豺狼,掰手腕的底气!”
“这三件事,哪一件,都是天大的好事!也是天大的……难事!”
“厂里的情况,你比我清楚。”杨卫国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我们是个钢铁厂,底子在这里。搞特种钢,算是专业对口,但技术壁垒最高,需要的稀有金属,很多都要靠进口,随时可能被别人卡脖子。”
“搞拖拉机,我们能造壳子,能造轮子,可最核心的发动机呢?那东西,比造大炮还难!全国能造的地方,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人家凭什么把技术给我们?”
“至于化肥……”杨卫国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那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化工和冶金,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人才、设备、原料……我们什么都没有。这就像是让一个铁匠,去学着绣花,太难了。”
他的分析,与何雨柱的判断,不谋而合。
这也是何雨柱迟迟无法下定决心的原因。
每一条路,看起来都充满了光明。
但每一条路,也都布满了足以让人粉身碎骨的陷阱。
“厂长,您的意思是?”何雨柱问道。
杨卫国沉默了片刻,突然反问道:“雨柱,我问你。如果,我是说如果,这三个项目,你都有把握做成。那么,从你个人,从一个战略家的角度来看,你认为,我们最应该先做哪一个?”
这个问题,问得极有水平。
他是在考验何雨柱的战略眼光。
何雨柱的脑海中,那份“初级工业体系知识图谱”,飞速地运转起来。
无数的数据,无数的历史走向,在他脑中交织、碰撞。
许久,他缓缓地抬起头,迎着杨卫国那充满期盼的目光,一字一顿地吐出了两个字。
“化肥。”
杨卫国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没想到,何雨柱竟然会选择那条看起来最荒诞,也最不可能的路!
“为什么?”他追问道。
“因为……”何雨柱站起身,走到窗边,与杨卫国并肩而立,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未来那场席卷一切的风暴。
“因为,在未来所有的危机面前……”
“只有让所有人都吃饱饭,才是我们能站稳脚跟的……唯一根基。”
“民,以食为天。”
(https://www.bshulou8.cc/xs/5131714/1111107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