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何日雁北归 > 第一百零四回 终于回襄阳 不是欢迎啊

第一百零四回 终于回襄阳 不是欢迎啊


史弥远这才糊弄金国,让金国继续将国力,消耗在对宋战场上。如果是这样,那史弥远背后有嫌疑的,可是多了去了。

首先,忠义军李全,就十分喜欢见到金国继续与宋国交战。毕竟一旦两国停手,他李全便会成为金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拔不快了。

除了李全,蒙古也有嫌疑。成吉思汗不止一次说过,要好好利用宋金之间得矛盾,用来对付金国。

除了蒙古,还有西夏和辽东的蒲鲜万奴,耶律留哥,哪个都希望看到金国与宋国继续打。

这还都只是表面的,隐藏在下边的,只怕更是多得不可胜数啊!可见这金国,现在正处在各势力利益纵横交错的中心点,一句一动都牵动着天下的变局。

又更像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大家都想看到一个继续被消弱的大金。其实这也怪不得别人,谁叫人家大金国,就是这个操行呢!

有几个歇后语说得很好,小母牛喝酒,醉牛逼。小母牛流月经,血牛逼。小母牛坐钻天猴,牛逼上天了。

反正但凡和小母牛有关的词,都可以用在大金国身上。一句话,出来装逼,迟早是要还的。

当然了,宋宇对完颜守绪,还是恨欣赏的。经过这两天的接触,宋宇发现,这完颜守绪虽然是含着金奶子长大的娃娃。

但却一点不矫情。低调奢华有内涵,用来形容他,很是贴切。尤其是这完颜守绪,跟宋宇说的话,九成都是实话,这是非常难得的。

毕竟宋宇是穿越而来,很多事,只要完颜守绪敷衍胡说,宋宇立马就能看穿。

但很显然,这完颜守绪不懂什么叫忽悠人。很实在,几乎和宋宇,成了无话不谈的亲闺蜜。让宋宇总是觉得,和他交朋友,还是有便宜可占的。

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宋宇在最后和完颜守绪分别之时,微笑着说道“:兄弟,此一分离,天南海北,从此以后,你我二人再想见面,怕是不太可能了。切记,越是紧要关头,越要镇定自若,须知,你在南边,始终有个兄弟。”这话很明显,就是告诉完颜守绪,北边如果混不下去了,南边还有个兄弟能保你一命。

但完颜守绪显然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结果,听了宋宇真情流露却像是死前诀别似的的一席话,疑惑的盯着宋宇看了好一会,才似懂非懂的,露出了感激的微笑。

之后也没留下句话,便率领折损近半得金军,缓缓开拔,奔着北方而去。

其实宋宇现在,是彻底改变了完颜守绪的命运。至于大金国,会因为这小小的改变,迎来多大转机,宋宇却懒得想了。毕竟,现在自己和史弥远,已经到了必须死一个的地步。宋宇现在,可没工夫去猜测别人的死活了。

如此,宋宇在枣阳又呆了数日,其间结交了战场上,袭营救了自己的丐帮一众首领。

只不过,这丐帮成员,八成都是老弱妇孺,对宋宇来说,编成军队是不可能了。

其实想想也知道,他们从北方逃难过来,金人肯定会想方设法留下壮劳力。

剩下的老弱妇孺,金人还嫌它留着费粮食呢。所以能逃到这里的难民,八成都是老弱病残。

不过为了答谢他们,宋宇还是给他们安排了去处,那就是将在襄阳,抄没出来的那些地契。

索性,做了顺水人情,全都散发给了这丐帮。宋宇顺水送的人情,并未想要得到报答,但他不知道,从这一天开始,自己在枣阳干的事,竟悄然传播开来,一时听到的人都成了太子故事迷。

这,还真多亏了丐帮除了要饭之外得另一项特长,那就是走街串巷说快板。

宋宇又给枣阳发了军饷粮草,留下了孟宗政的其中一个儿子守备枣阳,这才带领来时的众位兄弟,和孟家父子等人,向着襄阳而去。

但是在临走前,还是留下了命令,要他们善待接纳从北方逃难而来的百姓,好生安置,没钱了,没粮了,没地分了。就直接来襄阳取。

相较于来时的队伍,这宋宇回襄阳的队伍,足足扩大了近二十倍。多出来的,便是枣阳附近没有田地的流民。这三天来,宋宇是到处张榜,招揽附近的流民,为的就是把襄阳得田地,分给这些逃难而来的百姓。就这样,浩浩荡荡二十万人的流民队伍,簇拥着当朝太子宋宇的大旗,缓缓向襄阳走去。

襄阳一面,自打宋宇走后,余阶这些日子来,可没闲着。就在宋宇走的第二天,这襄阳竟然流言四起,而这流言,竟然说什么史嵩之赶着大批牛羊,又去舔金狗主子腚眼去了。

仅仅半日,整个襄阳便开始人人骂娘,局势颇为紧张。好在余阶不是个糊涂人,一看势头不对,立马想出了对策,那就是拿出宋宇留下的印信,四处张榜,说明了**,驴群,其实是太子与金人开战的坐骑。而且名言,只要等个十数日,定然真相大白。这才暂时稳住了襄阳百姓的怒火。

而余阶也不知是懵对了,还是怎的,宋宇回来的这天,正好是第十天。只见余阶手里拿着宋宇写来的书信,欣喜不已,赶忙叫上了留守的一众人,老早便来到了北门等候。

哪知这余阶,一等就等到了黄昏。才迎来了宋宇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难民队伍。

余阶看着这狼狈不堪的流民队伍,心里十分好奇,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去,拉住宋宇那头黑白相间的花毛驴,关切的问道“;殿下,你可回来了,再不回来,小弟可镇不住这襄阳百姓激动的心情了!”

宋宇拍了拍脸上的尘土,笑着说道“:余老幺,十数日不见,可想死本殿下了。”

言罢,宋宇跳下了驴背,却见襄阳北门内挤满了百姓,心中疑惑,指着襄阳北门内站立的百姓说道“:这些百姓,为何全都在此处?”

得,看来宋宇还什么都不知道。

余阶听宋宇问起此事,忙说道“;不瞒殿下,你走后的第二天,这襄阳便乱成了一锅粥。也不知是哪个天杀的,散播流言,说殿下的**驴群,是那史嵩之孝敬金狗主子的礼物。就这句话,差点没把襄阳搞得暴乱。还好小弟拿出了殿下走时留下的印信。发布榜文,澄清事实,这才暂时稳住了群情激愤的襄阳百姓。没让他们把衙门拆了。由于许他们十数日后,殿下定然凯旋而归,这不,襄阳百姓现在都在等着殿下,给他们个说法呢。本来这些百姓都要出来迎接,但小弟怕有人趁乱逃离。走漏了消息,这才将它们,挡在了北门之内。”

宋宇听了这个解释,苦笑着摇了摇头,感情,这襄阳百姓,不是因为自己打了胜仗欢迎,而是都在等着自己解释牛和毛驴赶到哪里去了?

想到此,宋宇指着身后老长的难民队伍,解释道“:喏,这些人,都是聚集在枣阳得北地流民,前些日子已经和你在信中说了,那些田宅土地,你可事先布置妥当?“

余阶听了,赶忙回道“;田宅土地已经清理造册,只待这些流民,在空白表册上签字画押,便可在这襄阳周边,得到一块土地,至于耕牛等物,小弟还没来得及采买,看来这几天得加紧办理此事了。“

“;不着急,慢慢弄,其实也怪我,身边全带的大老粗,就你一个文官,当初要是知道这襄阳之行会发展成这样,就该叫上刘克庄他们一块来,这倒好,把你忙的跟孙子似的。“宋宇一脸歉意的对余阶说道。

余阶摇了摇头“;殿下,小弟忙的过来,只是小弟要奉劝您一句,公然违抗朝廷命令,收容这些流民,即使是皇室,也是重罪一条。不过,现在咱犯的事也不少了,整个京湖,现在都让殿下您给整成独立小朝廷了。正所谓虱子多了不怕咬。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咱也不怕多这一条罪了,索性胡闹到底吧。“言罢,余阶又将宋宇扶到了驴背上。亲自牵着毛驴,吩咐众人,向着城内走去。

宋宇顺着余阶的力道,坐回了驴背上,自言自语道“:小朝廷?别说,还真像!”

看前边百姓众多,宋宇忙整了整身上铠甲,对着余阶继续说道“;余老幺,你觉得,我把孟老将军,留在襄阳,主持局面如何?“

余阶牵着宋宇的花毛驴,边走边答道“:孟老将军乃是岳家军嫡传,其父孟林,祖父孟安,都曾追随岳飞左右。可以说是三代忠良。殿下让他来守襄阳,是再好不过。只不过,我大宋向来没有武将独守一城之例,殿下是不是再安排个文官相佐?“

余阶说的,宋宇都明白。其实这孟家,在历史上是五代忠良。孟宗正上边是父孟林,祖孟安。

而之后继承其遗志得,便是儿子孟珙,孙子孟之经。如果宋朝不灭,他老孟家估计还会有六代七代忠烈,没办法,人家家教好。孩子都懂事。

但余阶后一句话,宋宇却有些不赞同,说白了,对武人得猜忌与排挤,贯穿了整个两宋时期。包括他余阶,也是因此饱受诟病,最终被气死。现在余阶亲口提醒自己,坏了他老赵家得祖宗规矩。


  (https://www.bshulou8.cc/xs/5130712/5033168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