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软禁李隆基,我改写了安史之乱 > 第668章 半年后,剧变到来!

第668章 半年后,剧变到来!


“此事我私底下也想过办法,即便窦氏商会带头,他们也不太愿意,最多也就是嘴巴上答应考虑考虑。”

“大唐现在无战事,大户们住在主要城池,聘有家丁打手,不担心安全问题。”

“而存储皇家银行,需要缴纳一笔费用,他们并不愿意,这是我以前想的太简单了。”

“现在又不能强迫他们存储,就有些难办了。”

说着,她比李凡都着急。

要知道皇家银行隶属国库,也就是属于李凡,窦氏商会可是不占任何一点分成的,最多就是一些声望,以及李凡给予窦氏的支持和保护。

李凡笑道:“不急。”

“大唐铜铁资源紧张,铜钱迟早要被替换,等到纸票推广起来,加上商人贸易结算更多的通过皇家银行。”

“他们势必也会向皇家银行靠拢。”

“而且开元通宝一贯就有数斤重,极其不方便,特别是商人之间,对外通商的大额结算,拉钱光是马车就要上百。”

“不仅不方便,时间成本高,还极其耗费人力物力,节约存储那点钱恐怕还不够的。”

“朕就不信他们能一直稳如泰山。”

“到时候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窦锦闻言,也觉得有道理。

“陛下智慧,民女佩服。”

“不过即便如此,恕民女直言,百姓借贷有些太大,现在的每一秒皇家银行都在往外出钱!”她严肃提醒。

李凡笑道:“没事,做一件事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

“如果心怀更高的志向,就不要畏惧脚下的泥泞。”

窦锦一双美丽的桃花眼微微闪烁,即便是她,也真的折服,佩服李凡的心态。

皇家银行的出钱速度,远超预期,连她这个超级大富婆都觉得肉疼,但李凡却是风轻云淡,谈笑风生。

“是,民女受教。”

“以后别自称民女了,听着也太陌生,你是朕的心腹,商贸上的第一人,无需这么拘束。”说着,李凡拍了拍她的腰臀。

窦锦美眸异样,耳垂稍红,拍拍背还说得过去,拍她的腰臀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但是不是故意的,她都没有说什么,像是默许。

“是陛下。”

“……”

随着皇家银行等多件“重要项目”的走上正轨,李凡也不再东奔西跑的过问,全部交给了可以信赖之人。

他每日就在皇宫阅读奏折就成,八州一府,江南造船厂这些远一点的地方他也在关注。

甚至偶尔还会派人过去暗访,看是否如实。

但总体来说都是不错的,自微服私访后,大唐地方官场清廉靠谱了许多倍。

自此,大唐又进入了一段时间的安定期和发展期。

四月十八日,皇家银行正式推出大额纸票,替代大额铜钱,并且由窦氏商会带头在通商贸易中结算。

拿到纸票的商人和个体,可以直接向皇家银行购买和结算。

但饭要一口一口吃,李凡也没有立刻取消铜钱,只是让市场自由发展。

毕竟大额的纸票有记录,很难造假兑换使用,但小额的纸票就不好办了,这需要防伪技术才行。

而古代的手段,只能从纸张材质,和官印上下手。

不像后世可以从手感,变色等等下功夫。

所以,全面用纸币的事,实际上需要时间。

但大额铜钱交易被纸票取缔,直接改写了大唐通商,以往的交易铜钱就得拉上百车,让大量人手押运,极其麻烦。

可现在皇家银行直接充当中间者,解决了这一大麻烦。

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商人愿意使用皇家银行的纸票,毕竟是李凡推出的,信任度很高。

这给皇家银行创下一部分收入,来填补对百姓的补贴。

且同时缓解了一个难题,那就是铁铜稀缺。

五月三日。

草原传回消息,依阴山而建的漠南府在前后动员十万人耗费数月后,基本军事关隘打造完成,媲美潼关!

至于另外八州,则还需要时间。

因为八州城的建立是纯粹在平地上建,什么东西都要运,没有阴山天然的地理,没有阴山现场天然的大量石头树木,事半功倍。

也没有那么多的俘虏人力。

所以即便规模小,但实际上比漠南府更难,预计至少还要六到十个月。

李凡本想过直接用水泥来建造,那大唐真成坚不可摧的钢铁巨兽了。

但他发现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后世的水泥生产需要一千五百度的稳定高温,大唐压根没法玩。

设备上也有巨大难度,没有研磨机,靠人力那简直是无底洞中的无底洞。

而李凡只能让人使用古代版的水泥,进行精细化。

这种手段实际上在秦始皇修的长城上就有体现,在石灰砂浆中加入黄粘土,增加硬度。

虽然强度和耐久比不上后世的水泥,但已经很不错了。

五月十日。

历时数月的医馆统一,也正式在各地官府的传播下,彻底落实。

据各州府的统计,至少三四万名江湖郎中将前往指定官府,进行行医的培训,且需要背诵所有由太医寺发布的药方。

当然所有的顺利都是建立在强手段之下的。

招摇撞骗继续行医者,被处死了至少上千人,才止住了这一妖风邪气。

与此同时,大大小小无数的药材商铺,也被官府统一定价,销毁大量有毒药材。

可以说,民间是一片欢呼。

多地自发建立起了李凡的帝相!

六月二日。

原南诏第一批轮休的朔方军回到陇佑探亲,并且带回消息,南诏各州府在拓荒和分地之后,加上大唐的耕种文化传播。

这一年有了起色,实现丰收,且各州府的南诏人也基本无人作乱,因为并入大唐比在南诏国王的统治下,过的更好。

“……”

半年来,大唐的好消息就没有断过。

辽阔的疆域安定发展不说,连老天爷都给面子,半年的风调雨顺,农耕顺利,畜牧壮大,百姓不再食不果腹,新生儿不断增加。

但在这样的好局面下,残余的苯教势力不断被吐蕃压缩,且投降者不少,达扎西土到了极限。

无法再有效牵制吐蕃高层的注意力。

在六月中旬的这一天,平静的湖面惊起骇浪,大唐和吐蕃这两个巨人的利益终于发生剧烈碰撞!

由表面和平,转为了尖锐矛盾。


  (https://www.bshulou8.cc/xs/5130704/4393143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