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帝谋:娘娘她身娇体软易推倒! > 第114章 责罚

第114章 责罚


陆府犹如坚硬的龟壳,与其费力地从外部寻找突破口,不如直接从内部下手,让宁博远措手不及。

她在陆府隐忍低调生活时,并非毫无收获。

陆戚雪的记忆力极佳,她记得曾经为了探听消息,接触过顾长殷身边的一名丫鬟。

那名丫鬟虽然未得顾长殷的重用,但她却是顾长殷从千里之外的泉州顾氏带来的陪嫁,论资历,在内院中也是一位资深的大丫鬟。

陆戚雪当年为了在府中生存,千方百计地了解了顾长殷和陆涵容身边的每一位丫鬟。

以珊瑚为例,她是一个彻底的墙头草。在陆涵容还是大小姐时,受到丞相夫妇的宠爱,珊瑚便自视甚高,除了顾长殷和宁博远身边的人,她对其他人都表现出傲慢的态度。

然而,当陆涵容随她进入宫中,珊瑚意识到宫中的嫔妃背后都有强大的靠山,她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行为。在陆戚雪和陆涵容回门时,珊瑚在陆府中又变得嚣张跋扈,因为她知道有陆涵容的庇护,即便陆戚雪是嫔妃,她也敢于摆脸色。

现在,陆戚雪信中提到的大丫鬟丛心,也是一个性格鲜明的角色。尽管她同样易变,但她对财富的渴望使她成为了陆戚雪曾经收买的人。顾长殷得知陆涵容死讯后的反应,也是丛心向陆戚雪透露的。

在当前形势日益严峻,宁博远已经落入圈套,而顾长殷随时准备暗中报复的情况下,陆戚雪变得更加谨慎。

她最擅长的便是洞察人心,善于用人。

芍药行事谨慎,所有需要保密的任务都交由她处理,而雾棉则更像是被保护的小妹妹,心思浅显易懂。

应氏单独开设了府邸,府中人员已经经过陆戚雪的仔细筛选,许多陆戚雪不便亲自出面的事情,都适宜在这里进行。

应氏收到她的信件后,立刻安排人手去处理。

陆府规模庞大,事务繁多,每隔数日便需派遣人员外出采购,府中的婢女们也常趁此机会出府购买个人所需之物。

丛心亦是如此。

她向姐妹们道了声再见,便各自散去。

她发现缺少一些针线,于是上街购买,打算之后再去其他地方逛逛。就在这时,她突然被人轻轻撞了一下。

那人似乎毫不在意地继续前行。

然而,丛心的手中却多了一件东西。

她先是微微一怔,然后装作若无其事地挑选小摊上的物品,逐渐远离了人群。她走进一条幽深的巷子,直到确信周围无人,这才小心翼翼地打开手中的物品。

那是一张纸条,字迹对她来说是陌生的。

——丞相为人冷酷无情,嫡女刚去世便打算迎娶平妻,实在不是良配。劳烦姑娘暗中提醒夫人,定金藏于塘子巷的柴堆下,十两黄金。若能成功,将有额外的报酬。

丛心瞪大了眼睛。

这张纸条上没有署名,也不清楚是谁留下的,但所托之事似乎并不危险。

她内心有些忧虑,担心背后之人可能心怀叵测,但她的目光似乎被纸条上“十两黄金”四个字牢牢吸引,几乎无法抑制的心动。

十两黄金……即使她半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到这么多钱。

如果事情办妥,还会有额外的报酬。

丛心仿佛被迷住了似的,最终还是前往了塘子巷,柴堆之下,她发现了金灿灿的十两黄金。

她伸手触摸了一下,便再也不愿放手。

她深吸了一口气,最终下定了决心。

金子无法带走,她决定将其埋藏在大树下,用枯枝败叶仔细覆盖,并将土踩实。

丛心亲自销毁了纸条,然后在集市上闲逛,假装自己一直在那里,直到与小姐妹们会合,这才一同返回相府。

应氏的人亲眼目睹了丛心销毁证据,并收下了金子,这才回去复命。

应氏担心事情有变,于是安排了人在市井中随时搜集消息。

果不其然,陆戚雪来信中提到,丛心虽然爱财,但并不愚蠢,她一旦收下了定金,便会考虑到如果事情不成可能面临的报复,因此定会设法确保成功。

顾长殷此刻正因陆涵容之事对宁博远怀恨在心,苦于找不到报复的机会。恰巧丛心似乎不经意间从贾嬷嬷那里透露了更多信息,她便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

然而,到了次日清晨,谣言四起。

整个京城的人都听说了这件事:丞相在女儿刚被贬入冷宫之际,便被美色所惑,打算将妾室提升为平妻。即便在原配夫人的劝阻下,他仍对女儿感到厌恶,甚至因此气病了正室。

高官显贵的私生活总是比邻里间的闲言碎语更加引人入胜,尤其是最近在京城名声大噪的几位,都与陆府有关。

陆戚雪和陆涵容,同出一族的姐妹,在宫中反目成仇。如今,她们之间的争斗刚刚有了结果,其中一个备受宠爱,而她们的父亲却在此时闹出了这样的丑闻。

家风不正,实属令人遗憾。

随着事态的发酵,应氏决定召回自己的人,并派人给陆戚雪送去了一封信。

任务完成了一半,陆戚雪终于可以放下那颗悬着的心。

应氏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推波助澜。

她在茶馆中,当众人都在热议此事时,故意添油加醋,散播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

“我听说,陆府的下人透露,这位丞相眼见容妃的长女失势,便急着将另一位娘娘的生母提升为平妻,以此来拉拢人心。”

众人一时沉默,紧接着便像炸开了锅一样,纷纷激烈地谴责起宁博远。

“真是难以置信,堂堂丞相竟会做出这等事情!长女刚被废黜,他便立刻去讨好小女儿,这些官宦人家的心机,我们普通百姓怎能相比。”

众人纷纷议论:“这位丞相的意图似乎并不单纯,他将所有女儿送入宫中,个个成为宠妃,真不知其背后有何图谋!”

流言蜚语愈演愈烈,从宁博远的无情指责到他那野心勃勃的狼子野心,再到对主母背后的泉州顾氏的无视,公然羞辱顾氏。

不过一夜之间,全城风雨。

次日早朝,朝廷中的言官纷纷站出来,义愤填膺地上奏。

“陛下,丞相治家不严,导致民众怨声载道,议论纷纷,臣以为应当予以责罚!”

旁边的言官也附和道:“陛下,一家不宁何以安天下,更何况是辅佐陛下的丞相,丞相已经老糊涂了!”

宁博远气得青筋暴跳。

他瞪着两位言官,面带微笑却笑里藏刀。

“两位大人是否涉足过深了,这仅是我私宅的事务。”


  (https://www.bshulou8.cc/xs/5130626/1111101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