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帝谋:娘娘她身娇体软易推倒! > 第117章 心领神会

第117章 心领神会


“的确如此,我们建造了避难所,分发了食物,聚集了受灾的民众。尽管如此,灾民们对钦差仍抱有不信任。直到朝廷的赈灾款项到位,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造了大坝,成功地排干了积水,彻底解决了水患,他们才开始与我们一起重建家园。”

灾民们曾遭受当地官员的压迫和封口,因此对所有官员都怀有深深的戒心,自然难以相信来自京城的官员能够真正地为他们做实事。

要赢得他们的信任,唯有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

萧承谨点头表示理解:“朕深知此行之艰难,诸位爱卿皆为我朝的中流砥柱,所做之事甚为出色,理应论功行赏。”

他的眉宇间掠过一丝阴霾。

自然,那些应当受罚的人,一个也逃不脱。

几个钦差正准备跪下谢恩,突然间,一个冷冽的声音从背后响起。

“如果要论功行赏,那么臣或许应该占据最大的份额。”

宁博远听闻此言,眼皮不由自主地跳动了一下。

穆听到这话,心中突然感到一阵不安,思绪飘回了南下的时光。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帮助宁博远贪污,尽管身边有众多一同前来的钦差,却似乎都对赈灾款项的异常视而不见。

整个过程,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顺利了……

在他们身后,一直保持沉默的官员向前迈了几步,面无表情地瞥了穆也一眼,然后对萧承谨说道。

“穆侍郎真是恪尽职守,唯恐赈灾款分配不均导致难民发生冲突,因此自行将赈灾款隐匿起来,臣实在自愧不如。”

穆也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满朝文武大臣都感到震惊。

萧承谨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刚才还带着笑意的眼神变得锐利,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穆也,最终定格在那位站出来的官员身上。

翰林院学士,沈敬雪。

“朕就在这里,无人敢封你的口,沈爱卿,请直言。”

沈敬雪向来以不徇私情著称,他的老师翰林院掌院学士常何安,自前朝起就是先帝的得力助手,眼中绝不容许任何奸诈之人存在。

今日即便没有萧承谨的支持,他也敢直言不讳。

沈敬雪面无表情,彻底撕下了这层遮羞布。

“初到灾区时,穆侍郎确实做了些实事,但臣下认为他更像是在进行调查,每次行动都只是浅尝辄止。后来赈灾款项到位,穆侍郎突然变得异常积极,事事亲力亲为。臣下本以为穆侍郎找到了治理水患、安抚民心的方法,却未料到某夜臣下前往其住所商议事务时,意外撞见他与人密谋。”

说到这里,朝堂上陷入了一片死寂。

他却依旧泰然自若,继续陈述:“臣下一直在暗中调查,发现穆侍郎不仅贪污了赈灾款项,还将这些赃款分别藏匿于周边几个镇中,等待有人来分批运走。由于地处偏远,臣下担心被灭口,只能私下联络几位同僚,设法用其他物品替换这些赃款,最终才得以将银两用于赈灾。”

穆侍郎的脸色变得苍白,身体也开始轻微颤抖。

他终于意识到沈敬雪所言非虚,自己所做的一切顺利,不过是落入了他人早已设下的陷阱。

沈敬雪的话音刚落,萧承谨的面色骤然大变。

他注视着下方心虚颤抖的穆也,突然间发出一声冷笑。

沈敬雪似乎还不满足,转头瞥了穆也一眼,轻蔑地笑了。

“穆侍郎中途起了疑心,询问我们从何而来这笔钱,我只能说是附近乡绅为了讨好官员而送来的,这才使得赈灾成功,我们得以活着回到京城。”

尽管沈敬雪平日以直言不讳著称,但众人未曾料到他竟如此大胆,一开口便直击要害,连证据和证人也早已准备就绪,只待今日早朝上揭露真相,一击即中。

文武百官中已有人开始冒冷汗。

萧承谨目光阴沉,看向穆也的眼神中充满了杀意。

他冷笑着开口:“朕的忠诚臣子们啊……”

穆也已是冷汗涔涔。

难怪他感到一切如此顺遂,原来竟是沈敬雪带领人马误导他,还将他挪用的赈灾款项谎称为乡绅的募捐。

听到萧承谨的话语,穆也双腿一软,砰然跪地,冷汗淋漓,他声音哀切:“皇上明鉴!微臣纵有千般胆量,也不敢欺瞒皇上啊!”

见萧承谨未发一言,他转头望向站立如松的沈敬雪。

“沈敬雪,你这是无端指控,你有何证据证明是我挪用了赈灾款项?”

穆也深知此事背后主谋实为宁博远,但宁博远行事向来谨慎,赈灾款项想必早已分发至各地,不可能留下任何证据。

只要他无法提供证据,便无法定自己的罪。

沈敬雪突然轻笑一声,似乎早有预料,悠然转身面对他:“啊——我确实有。”

他高声命令道。

“把人带上来。”

殿外的守卫立刻押解着两个狼狈不堪的人进入,几乎被绑得严严实实。

旁边的守卫递给沈敬雪一叠文件,沈敬雪接过,微微鞠躬:“皇上,这些是穆侍郎与外界通信的信件,以及尚未使用的赈灾款项的隐藏地点,我都已经标注清楚。至于这两个人,正是穆侍郎派去守护赈灾款的守卫。”

穆也此刻已经说不出话来,脸色苍白如死灰。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布置得如此周密,竟然还是被沈敬雪抓住了把柄,并且牢牢掌握了证据。

周礼走下台阶,接过沈敬雪手中的信件,亲自呈给萧承谨。

满朝文武大臣都被这一幕震惊得目瞪口呆,有人已经通过穆也联想到了南下之前,丞相力排众议的情景,隐约猜到了穆也背后的支持者是谁。

萧承谨仔细阅读了十几封信件的内容。

穆也及其背后的支持者行事极为谨慎,即便双方已经交换了大量信件,却始终未泄露任何关于彼此身份的线索。

甚至在所有的通信中,双方都以“大人”相称,从未提及对方的姓名或头衔。然而,从信件内容来看,两人对朝廷事务了如指掌,且对当前政治局势的讨论显得十分贴切。

穆也背后的支持者显然也是一名官员,且在朝中的职位颇高,极有可能是位权重势大的人物。

萧承谨轻轻放下那叠信件。

穆也跪在地上,眼角余光与一旁的宁博远相遇。

宁博远眼神深邃,几乎无声地点了点头。

穆也心领神会。

他身后是权倾朝野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便是皇上想要动他,也必须三思而后行。只要他坚持缄默,丞相定有办法将他解救出来。

然而,一旦他供出了丞相,恐怕丞相也不会让他存活太久。

穆也似乎抓住了救命稻草,膝行几步上前,突然磕了一个头,咬紧牙关道:“皇上,是微臣一时糊涂,被猪油蒙了心,见到朝廷拨下的赈灾款项丰厚,这才起了贪念。幸好有沈大人及时制止,否则微臣这一时之错,就要铸成终身大错了啊!”

沈敬雪听着他的狡辩,不感兴趣地往旁边挪了挪,不愿再听他那如鬼哭狼嚎般的哀求。

萧承谨怒不可遏,拿起那叠厚厚的信件,劈头盖脸地向他砸去,怒斥道:“真让你南下救人,你这是去吃人了!”

皇帝震怒,原本因担心牵连而远远站立的文武百官纷纷跪下,俯首帖耳,战战兢兢地说:“请皇上息怒。”

陆戚雪躲在人群后面,低着头,心中暗自惊叹。

原来早朝时这些官员竟是这样争吵的,那位沈敬雪大人舌战群儒,与贺洺大人不相上下。

宁博远这次似乎除了自断一臂,别无他法。

萧承谨冷眼旁观,冷声问道:“大理寺卿孔琛何在?”

孔琛起身,恭敬地走到殿中央,低头回答:“臣在此。”

“将穆也逮捕入狱,所有证据和证人由你带走,贪污赈灾款一案由你审理,朕会支持你,朝中任何人若敢干预,一律同罪论处!朕要一个明确的结果。”

萧承谨周身散发着锐利的锋芒,审视的目光扫过群臣。


  (https://www.bshulou8.cc/xs/5130626/1111101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