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更换甲板方案
华北某地,一处戒备极其森严的地下数字研究所会议室内,气氛凝重而专注。
一场关于“我国第二代航母钙钛太阳能+超级电容+储能一体化甲板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技术论证会议,正在这里召开。
与会的都是国内材料学、船舶工程、电磁弹射、能源系统等领域的顶尖专家。
当会议标题投影在屏幕上时,不少老专家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难以置信和些许啼笑皆非的表情。
“钙钛矿太阳能?超级电容?还一体化甲板?”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率先忍不住低声吐槽。
“这不是开玩笑吗?
谁提的方案?
钙钛矿基电容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现在能有传统硅基超级电容的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本来充一次电够电磁弹射起飞三架舰载机的能量,用这玩意儿,怕是只能弹一架!
或者是高能武器系统,原来能打三发的能量,现在只够打一发!
这不是技术升级,是开倒车!”
另一位专注于材料强度的专家,也皱眉附和。
“而且钙钛矿材料的力学性能,根本达不到航母甲板的要求!
鞍刚那边搞的第二代特种甲板钢,屈服强度已经做到了690MPa,超五米宽的大型轧机技术和得国方面的合作也基本敲定了,加工设备问题即将解决。
这个时候突然换一个闻所未闻的新材料,有必要吗?
风险太大了!”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附和的低语声。
这时,一位之前参与过远橙加入“新世纪863计划”前置审查的专家笑了笑,出声提醒。
“诸位,看仔细了,标题写的不是‘钙钛矿’太阳能,是‘钙钛太阳能’。”
“嗯?”经他这么一提醒,众专家这才凝神细看,果然发现一字之差。
“钙钛太阳能这难道是一种全新的材料体系?”有人喃喃自语。
这下大家恍然大悟,难怪年前刚刚论证通过的二代航母甲板技术方案,这么快又要推倒重来!
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吊了起来,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钙钛太阳能+超级电容+储能一体化甲板系统”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变革。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第二代航母设计总师——王总师带着几名军方实验室小试测试小组的成员走了进来。
会议室立刻安静下来。
王总师走到主位,面色严肃地开口:“各位同志,时间紧迫,客套话就不多说了,首先,对在这个时间点还把大家紧急召集过来,我代表项目组表示歉意!”
他环视一周,声音沉稳而有力。
“但是,事关我国第二代航母的甲板系统、能源系统和内部空间布局的一项颠覆性新技术出现了。
其潜在价值巨大,迫使我们必须对之前已经论证通过的方案进行重新评估,甚至可能需要进行大幅度的修改!”
这话一出,下面顿时一片哗然!
重新论证甲板、储能系统和内部空间?
这几乎相当于否定了,之前一年多辛苦论证成果的三分之一!
许多参与过前期论证的专家,脸上都露出难以接受的表情。
王总师理解大家的反应,他等议论声稍歇,才继续道:“同志们,第一代滑跃式航母,我们完成了学习和制造,积累了宝贵经验。”
“现在,我们要建造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采用电磁弹射的第二代航母!
目标就是要利用我们已有的,和后发的技术优势,奋力追赶以北美核动力航母为代表的第三代水平!
任何能显著提升战斗力的可行技术,我们都必须严肃对待,认真评估!”
王总师顿了顿,抛出了关键信息。
“这项新技术,供应商已经提供了小批量的实验室合格样品。
所有样品,已经通过了由我们军方实验室进行的全套力学性能,和相关指标的测试,数据真实可靠!”
下面的专家们闻言,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通过了军方实验室的小试测试,这证明了其基本性能是达标的。
但立刻有人提出疑问:“小规模试制成功不代表能量产!国内不是没有性能更高的实验室材料,但无法稳定量产就没有任何实用价值!鞍刚的方案是经过了工业化验证的!”
王总师显然预料到了这个疑问,他肯定地点头:“关于量产问题,大家可以放心。”
“供应商目前主要卡在一种关键加工辅剂的量产稳定性提升阶段,根据他们提供的技术路线图和进度,预计最多三个月内就能彻底解决工艺稳定性问题,实现大规模生产。”
听到这个明确的时间表,专家们的态度明显转变了,开始真正思考采用这种一体化甲板系统的优势。
自发电功能?
那意味着可以节省相当可观的燃油储备空间!
超级电容集成在甲板里?
那庞大的电磁弹射系统所需的电容组布置空间,就能极大压缩!
虽然超级电容不适合长期储能,但配合其发电能力,整个舰船的储能系统布局肯定可以优化,又能腾出空间.
专家们越是细想,眼睛越是发亮。
如果这项技术真能实现,第二代航母的内部空间利用率将得到革命性提升。
这意味着可以搭载更多的战机、弹药、燃油,或者安装更强大的雷达和电子战系统!
其带来的整体战力提升,是难以估量的!
“好了,现在请军方实验室的同志,向大家汇报具体的测试对比数据!”
王总师抬手,示意小试小组开始。
小试,即实验室技术论证样品小批量测试。
一位年轻的技术军官走上前,操作电脑,投影上显示出清晰的对比表格。
项目:钙钛太阳能+超级电容+储能一体化甲板系统
供应商:远橙新能源有限公司(附注册资本、生产基地规模、产能)
军工资质:已入选装备部采购白名单,具备完备的军工保密和质量体系认证。
技术能力初筛:已确认具备特种材料冶炼技术及全套国产专利,加工工艺可满足航母甲板宽幅(5米以上)一体成型需求。
以下是部分可公开的性能数据对比(供应商:鞍刚 vs远橙):
屈服强度:鞍刚690MPa,远橙550Mpa。(均符合≥500MPa甲板级标准)
抗冲击韧性:鞍刚150J,远橙120J。(均符合≥100J甲板级标准)
耐腐蚀性:鞍刚1200小时,远橙1800小时。(均符合盐雾试验≥1000小时标准)
电磁兼容性:鞍刚-38dB,远橙-40dB。(均符合雷达波反射率≤-30dB标准)
极端环境适应性:鞍刚-60℃~300℃,远橙-80℃~1200℃。(均符合-50℃~200℃要求)
汇报军官总结道:“从常规甲板材料性能看,鞍刚方案在纯机械性能上略优,更侧重于起降功能。
而远橙方案在耐腐蚀、极端环境适应性上表现更好,更利于日常维护和使用寿命。”
他切换了幻灯片:“以下部分数据涉密,仅做概括性说明:
能量特性:鞍刚无储能功能;远橙方案具备储能功能,且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极高。
发电效率:鞍刚无发电功能;远橙方案具备发电功能,弱光环境下效率衰减仅6%,综合效率优异。
国产化率:鞍刚需部分引进国外特种轧机技术;远橙方案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产业链完全可控。”
汇报结束,专家们开始交头接耳地讨论。
从纯性能数据上看,鞍刚的传统甲板钢和这个新型一体化甲板似乎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但后者带来的功能集成度、空间节省优势以及100%国产化带来的战略安全性和后续升级自主权,无疑是压倒性的!
虽然发电效率的具体数据保密,但在场的都是大拿,心里稍一估算就能得出大概。
如此巨大的甲板面积,持续工作数小时所能收集转化的清洁电力,将是兆瓦(MW)级的!
这不仅能显著减轻主发电机的负荷,节省燃油,腾出的空间更是无价之宝!
“而且,据供应商透露,他们已经在开发第二代钙钛太阳能技术,届时强度和韧性指标将有显著提升,足以弥补当前与顶级特种钢的微小差距。”王总师补充了一句。
至此,专家们不再犹豫,纷纷表态支持更换甲板系统方案。
更换这项技术带来的综合效益,实在太诱人了。
初步动员结束后,王总师让大部分专家离场,只留下少数几位涉及超级电容和能源系统的核心专家。
门关上后,王总师的脸色稍微凝重了一些:“同志们,远橙的这个一体化甲板千好万好,但有一个关键问题:它‘漏电’有点慢!”
很多普通人为电池不工作时,“漏电快”而烦恼,而航母上的超级电容,反而要为电容“漏电慢”而烦恼!
简单来说,电池自己漏得慢,自充得就慢放的也慢,电荷自己漏得快,充电和放电都快!
王总师解释道:“传统的舰用高能量密度电池,自放电率极低,可能每天只有0.1%。
而电磁弹射需要的瞬间超级电容,自放电率很高,大约每秒0.1%。
而远橙这个钙钛太阳能甲板的自放电率,介于两者之间,大约是每分钟0.1%。”
“这个自放电率,决定了充放电的极限速度。
电磁弹射(EMALS)需要的是毫秒级(如300毫秒内)的瞬时巨量能量释放(100MW级)。
远橙材料本身的放电速度,实际上是跟不上这个要求的。
而且,远橙公司自身缺乏军用级快速充放的技术储备。”
留下的专家们,立刻明白了问题的关键。
经过紧张的讨论,专家组很快给出了解决方案:
“可以在甲板系统设计规划里,集成4个大型单体超级电容阵列并联工作。
一个单体速度不够,四个同时发力,可以将总的能量释放时间压缩到250毫秒级别,满足弹射功率需求。
而且,这种设计还具有冗余备份的优点,即使战时某一个电容阵列被击穿损坏,也不至于让整个电磁弹射系统瘫痪,无非是弹射间隔时间稍微延长一点而已。”
大体的技术补救方案,就此确定。
王总师随即决定,立即派出一个由顶尖专家组成的超级电容技术指导小组。
前往远橙新能源,协助他们攻克钙钛太阳能甲板与军用电磁弹射系统匹配的高速率充放电技术难题。
第二代航母甲板技术的预设方案,发生如此重大的转向,其影响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
方案报批装备部后,很快就得到了“原则同意,加快推进”的批复。
最先感受到冲击的,是鞍刚的总经理。
他看着内部传达过来的消息,目瞪口呆,半晌才喃喃道:“不是.这.怎么回事啊?
我们好不容易攻克了690MPa甲板钢,得国轧机引进谈判也到最后阶段了
怎么说换就换了呢?
钙钛太阳能?
这…这从没听说过啊!”
几乎同时,湘省香电集团也收到了装备部的通知:
原定由他们竞标的“超级电容+锂电池”储能系统方案废止,改为要求他们基于“气态锂电池”重新设计储能系统方案。
香电的总经理拿着那份通知函,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气气态锂电池?
这.我们有的选吗?
现在全球能稳定量产这东西的,不就只有远橙新能源一家吗?
这到底谁是亲儿子啊!
听说新能源国补都要插队拿,现在连方案要用的技术都定了,这么照顾远橙的吗?”
这些原定二代航母,核心供应商订单的方案突然变更。
尽管高度保密,但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动向,依然无法完全瞒过国外高度警惕的情报分析机构。
很快,一些国际知名的防务刊物,如《简氏防务》上,开始出现分析文章。
猜测种花第二代航母项目可能遇到了技术瓶颈,甚至可能“取消了不成熟的电磁弹射系统”,回归传统方式。
与此同时,上面考虑到远橙新能源毕竟是一家新锐的民营企业,其大规模材料制造能力和产能,可能无法完全满足航母这种国之重器的巨量需求。
初步估算,五年内测试和实装,至少需要交付1.5万吨甲板材料。
装备部未雨绸缪,亲自出面为远橙找来了两个实力极其雄厚的“代工厂”。
这两个“代工厂”来头之大,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它们分别是种石化和种化工集团旗下的特种材料子公司!
很多人只知道种石化是搞石油炼化的,种化工是搞化学品的,却很少人知道它们同时也是全球顶尖的基础材料巨无霸。
种石化:
全球最大的塑料材料(聚乙烯、聚丙烯)供应商之一。
全球最大的合成橡胶(如丁苯橡胶)供应商之一。
制造顶尖的特种纤维材料(碳纤维)生产者,以及拥有合成化肥(复合肥、尿素)、合成农药、生物燃料(生物柴油)、光伏胶膜(EVA)巨大的产能。
种化工:同样在诸多关键化工材料和特种材料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种石化和种化工分别是全球第二、第三大化工材料集团。
种花的制造业优势,不仅仅来源于人工成本,更深层次的源于这种从源头基础材料就开始的成本和技术优势!
当然了这里要注意区分,基础材料和材料的区别。
如咣威的T300/T700/T800/M55J碳纤维,其实是叫复合碳纤维,碳纤维加了其他材料,其碳纤维原料来源就是种石化的供给。
在装备部的协调下,远橙新能源的总经理许明远,与两大巨头旗下的特种子公司达成了代工协议。
主要模式是:
远橙负责最核心的钙钛基质生产技术授权,和量产工艺指导。
种石化、种化工则利用其庞大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生产线,负责代工生产不规则的钙钛基质材料。
橙创材料为两家提供的专用氧化剂,进行氧化处理这些不规则的基质材料,并研磨至纳米级别的粉末。
最后,这些半成品粉末,再送回远橙新能源,完成最后的还原加工和一体化成品制造。
中间量产工艺最难的部分,基本都外包给了种石化和种化工的特种加工子公司代工了!
当许明远将这份合作框架协议,和那“五年1.5万吨”的巨量订单意向形成报告,呈报给陈默时,连他都惊呆了!
“五五年,1.5万吨?还是航母甲板材料?”
陈默看着报告,半天没合上嘴。
好家伙.远橙这都能让种石化、种化工给代工了?”
震惊过后,一个巨大的疑问浮上陈默的心头。
不过上头这是要干什么啊?
‘胡建舰’不是未来才造一艘吗?
这五年内,要备三份甲板材料的量.
难道不止是航母甲板用?
一个惊人的猜测,在陈默脑中闪过,让他不由得深吸了一口凉气。
难怪1.5万吨这点“小产量”,一个种化工出马就搞定了,两个大佬一起出马分这么点“代工”订单,那只有一个原因,为后面大规模量产做准备!
额.
未来,陈默这个重生者突然有些看不清了!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0523/1111092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