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 第232章 肃清技术土壤

第232章 肃清技术土壤


远橙大厦A栋3楼的多功能会议中心,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外部光线,只有中央投影屏幕散发着冷白的光,映照着一张张严肃的面孔。

    香电集团的超级电容快充适配专家团队,与远橙新能源技术总监柳明侦率领的研发核心,正围绕着一个关乎国家重大项目的技术难题,进行闭门论证。

    议题核心

    是如何将远橙研发的钙钛太阳能电池那“温和”的自充放电速率,暴力提升至能满足航母电磁弹射需求的兆瓦级别瞬时放电。

    这套“钙钛太阳能+超级电容+储能一体化甲板系统”构想大胆,若能成功,将极大提升未来航母的持续作战能力和能源自给水平。

    经第二代航母研发总师王总师亲自协调,专攻舰载电磁弹射超级电容的香电集团专家团队奉命前来协助攻关。

    经过数轮激烈研讨,专家组拿出了方案:

    采用光伏逆变器作为“功率放大器”和“调度中枢”,构建辅助充放系统。

    将钙钛电池涓涓细流般的电力,汇聚、增压、塑形,以满足超级电容“鲸吞”式的能量需求。

    此刻,论证的焦点集中在两家供应商的技术路线上。

    一方是当今全球光伏逆变器领域无可争议的王者--阳光电力。

    他们带来的集中式逆变器SUN2000-300KTL-H0,像一位稳重敦厚的巨人。

    额定功率300kW,最大效率98.8%,支持7路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成熟度极高,性能稳定可靠,是经过全球无数大型光伏电站验证的“功勋产品”。

    唯一的缺点是“体型庞大”,单台体积高达300立方米。

    另一方则像是突然杀出的“刺客”--菊花数字能源实验室,研发的组串式逆变器新技术。

    它的技术参数表,充满了令人心动的词汇:

    多路MPPT设计(150KW机型支持7路),宣称能实现“像素级”精准追踪,极大解决传统方案因阴影、灰尘导致的发电失配问题(失配损失从8%降至可忽略水平);

    宽电压动态响应(支持1500V直流输入),能捕捉更微弱的阳光,使弱光环境发电时长理论延长15%;

    效率同样标称98.8%,而最惊人的是其理论体积仅50立方米,堪称是对传统格局的颠覆性挑战。

    冰冷的数字对比,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阳光方案:单台0.3MW,体积300立方。

    要满足单次弹射47.8兆瓦(MW),约40家工厂200毫秒用电的功率需求,需充能约136秒。

    菊花方案:单台0.15MW,同等300立方空间可部署6台,总功率达0.9MW。

    理论充能时间仅需45秒。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最终的弹射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充能时间并非唯一决定因素。

    但这近乎三倍的时间差,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每一位追求极致性能的工程师。

    会议室内,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我们必须考虑可靠性!”一位头发花白的香电专家敲着桌子:“阳光的产品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在戈壁滩、在高原,稳定运行了成千上万个小时!

    航母是什么地方?

    是国之重器,容不得半点闪失!

    菊花的PPT做得再漂亮,那也是纸上谈兵,没有经过市场的残酷筛选,谁敢把它用在我们最重要的项目上?”

    “但技术总是在进步的!”另一位年轻些的专家反驳。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固步自封。

    菊花的技术架构明显更先进,体积小、效率潜力大,而且他们公司的技术攻关能力我们有目共睹。

    既然钙钛太阳能甲板本身就是一个跨越式的创新,为什么配套系统不能同样大胆一些?

    总要有人第一个吃螃蟹!”

    争论陷入僵局,谁也说服不了谁。

    问题被层层上报,最终摆在了王总师的案头。

    王总师的批示很明确:“充分听取远橙研发团队的意见,他们是钙钛技术的源头,对技术特性和适配性有更深理解。”

    这个决定,让柳明侦倍感压力。

    一边是成熟稳重的老牌巨头,一边是锐气逼人且与橙子有合作的伙伴。

    现在无论柳明侦倾向哪边,都可能引发另一方专家组的质疑。

    在获得王总师许可后,她将这道难题抛给了陈默。

    陈默带着小郑,匆匆从B栋赶来。

    他原本心里还存着一丝“蹭技术”的念头,希望香电的专家能提供一些通用性的超级快充研发思路,可用于气态锂电池。

    但听到解决方案是专用的“光伏逆变器”后,陈默心下明了.

    此路不通!

    陈默的入场,吸引了所有专家的目光。

    尽管他年轻得过分,但在场没人敢小觑。

    技术圈内隐秘流传着一种说法:

    柳明侦更像是钙钛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代言人”和项目管理者,而眼前这位平平无奇的陈总,才是真正手握核心技术蓝图、指引研发方向的“灵魂人物”。

    他让出署名权,是为了给柳明侦积累冲击院士候选人的资本。

    主持论证的香电团队负责人,客气地征询陈默的意见。

    陈默没有立刻回答,他微微闭上眼,前世的记忆碎片在脑海中飞速掠过。

    菊花的光伏逆变器业务,在经历初期的磕绊后,确实凭借其技术优势和高强度研发投入,后来居上,从阳光电力手中硬生生抢下了大片市场,成为了全球领先的品牌之一。

    其早期产品虽然偶有瑕疵,但迭代速度极快,服务体系也堪称变态。

    然而,此刻涉及的,是共和国未来海疆的定海神针。

    个人交情、商业合作,在国家级战略安全面前,都必须让路。

    陈默睁开眼,目光沉静,声音清晰而坚定。

    “感谢各位专家的信任。

    我认为,在此事关重大的项目上,可靠性应置于一切考量之首。

    菊花数字能源的组串式逆变器技术,理念非常前沿,潜力巨大,这一点我毫不怀疑。

    但是,它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缺乏足够长时间的现场运行数据,以及可靠性验证。

    而阳光电力的集中式逆变器,是久经沙场考验的成熟产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目共睹。”

    陈默顿了顿,环视众人,特别看了一眼有些错愕的柳明侦。

    “我理解大家追求更高性能的心情,45秒的充能时间确实非常诱人。

    但我们需要认识到,远橙的钙钛太阳能电池技术,与菊花的组串式逆变器技术,在成熟度上存在本质差异。

    我们的钙钛技术,从材料合成到器件封装,已经完成了工业化量产的所有技术准备,具备了稳定生产的能力。

    当前限制其应用的主要是成本问题,尤其是二、三级技术,以及高级别技术的保密要求。

    而菊花的技术,还需要经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复杂应用环境考验的完整过程。”

    他最后总结道:“因此,我的建议是,现阶段优先采用阳光电力的成熟方案,确保项目基础平台的万无一失。

    同时,我们可以密切关注菊花组串式逆变器技术的后续发展,待其完成市场化验证并证明其长期可靠性后,完全可以在未来的系统升级或后续舰艇设计中予以考虑。”

    陈默的表态,等于是在这场势均力敌的争论中,给阳光电力的天平上加了一个有分量的砝码。

    最终,专家组经过再次合议,采纳了陈默的建议,初步确定以阳光电力的集中式逆变器为核心,构建首套验证系统。

    技术论证会结束后,陈默没有立刻离开。

    他找到柳明侦,了解远橙自身快充技术的进展。

    柳明侦脸上带着无奈的苦笑:“陈总,香电专家这套方案是特化的,只针对太阳能电池的物理特性,跟我们气态锂电池的电化学体系完全不兼容。”

    陈默闻言,反而释然一笑。

    “看来捷径是走不通了。

    没关系,那就一步一个脚印自己闯。

    我记得三代钙钛太阳能电池技术里,有一项‘双脉冲自充放电技术’,能实现5C倍率的快充,对吧?”

    “是的,陈总!”

    柳明侦眼睛一亮:“您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借鉴这项技术的思路和部分设计,尝试对现有的蜂巢气态锂动力电池进行升级?

    我们现在用的还是BTD提供的公版4C快充方案,如果能突破到5C,不仅性能提升,还能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省下一笔可观的专利费。”

    “没错!”陈默点头:“这件事你组织团队尽快论证,拿出可行性方案!”

    正事谈完,陈默在柳明侦的陪同下,信步参观远橙大厦A栋8-10层的核心研发区。

    实验室里各种设备低鸣,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穿梭忙碌,一派严谨的科研氛围。

    走到一个挂着“BMS技术实验室”牌子的房间外,陈默想起一事。

    “柳师姐,之前报告里提到,你们已经在和橙家合作小型化的NTC电量传感器,进展如何?具体应用场景是什么?”

    柳明侦立刻来了精神,详细介绍起来。

    “陈总,我们目标是革新现有动力电池的BMS(电池管理系统)中的电流检测方案。

    目前行业普遍采用霍尼韦尓等品牌的霍尔传感器,精度高但成本也高,单个就要5美刀左右。

    我们计划使用成本仅0.5分钱的NTC热偶传感器替代。”

    陈默听到这个价格对比,眉毛一挑。

    “成本差了两个数量级?安全性和稳定性怎么保证?”

    车规级纸巾???

    “您放心!”柳明侦成竹在胸。

    “NTC热偶传感器在消费电子领域应用极其广泛,稳定性经过亿万级市场验证。

    安全性方面,我们采用3组并联冗余设计,利用投票机制排除异常数据。

    根据可靠性计算,三颗NTC传感器在同一时间全部失效的概率极低,完全满足甚至超过国标对功能安全的要求。

    即使这样,总成本也才1.5分钱,相比5美刀的霍尔传感器,优势是碾压性的。

    当然了,唯一的缺陷就是电量检测精度,约有5%的误差了!”

    陈默不禁莞尔:“没想到你们做电池的,薅羊毛薅到传感器巨头头上去了,把握大吗?”

    “很大!”柳明侦信心十足:“我们和橙家联合攻关,已经解决了信号调理和算法补偿的关键问题,形成了可行方案。

    下一步就是委托橙科代工1000组样品,进行实车搭载测试。”

    “很好!”

    陈默表示赞许,随即再次强调。

    “这类跨公司的基础研发项目,一定要做好内部协同,信息透明,决不能再出现之前那种重复研发、浪费资源的情况。”

    柳明侦刚要保证,却被隔壁材料实验室传来的一阵尖锐的争吵声打断。

    一个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你到底懂不懂基础操作?HF酸刻蚀的浓度和时间是能随便猜的吗?你看看这组样品,全炸了!你特么的想死,也别连累我!”

    另一个声音,则显得有些油滑和不服气。

    “哎呀,王工,火气别那么大嘛,实验哪有次次成功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再说了,我这个方案是参考了国外顶刊的最新.”

    “顶刊?我看你是顶关系吧!”

    先前那个声音,似乎更加激动了。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怎么进来的!拿着青大的文凭,简历上SCI、海外实验室一大堆,结果连个最简单的磁控溅射参数都要问别人?

    你那个学术界的大爹,就是这么教你做科研的?”

    “王工!你说话注意点!你这是污蔑!”

    “我污蔑?有本事你现在就把这个薄膜沉积的工艺给我调稳定了!做不出来,你特么今天就是狗儿崽!”

    门外的柳明侦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她急忙看向陈默,嘴唇翕动想要解释。

    陈默面沉如水,抬手做了一个坚决噤声的手势,站在原地,静静地听完了整场争吵。

    直到里面的声音逐渐平息,似乎被人劝开,他才转身,一言不发地朝着电梯口走去,那冰冷的背影,让柳明侦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

    回到B栋16楼总经理办公室,陈默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楼下井然有序的远橙园区,和对面矗立的A栋大厦实验室研发区。

    阳光洒在建筑玻璃幕墙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但他心中却笼罩着一层阴霾。

    “雨萌,让市调部的王凯马上过来一趟!”

    他拨通内部电话之后,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周雨萌敏锐地察觉到老板情绪不对,立刻照办。

    王凯很快赶到,一进门就感受到办公室里弥漫的低气压。

    “陈总,您找我?”

    陈默没有回头,依旧看着窗外。

    “今天我去远橙的实验室,听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两个研究员在吵架,内容很‘精彩’!”

    他缓缓转身,目光锐利如刀。

    “让你派驻到远橙的合规专员,立刻启动调查。

    我要这两个人,尤其是那个被指为‘关系户’的,所有背景资料、技术履历、入职流程、项目贡献,一切细节!

    明天早上,报告必须放在我的桌子上!”

    王凯心头一凛,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明白,陈总!我亲自督办,保证按时完成。”

    翌日清晨。

    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准时呈递到陈默的办公桌上。

    陈默仔细翻阅着。

    那个被指责的“关系户”,履历堪称完美到失真。

    12岁SCI一作,16岁保送青大,18岁海外顶尖实验室访问经历,名下挂着一串光鲜的学术头衔和“参与”的重大项目。

    然而,在具体的项目贡献描述上却语焉不详,深入访谈其同事发现,其动手能力极差,基础操作生疏,却总能出现在关键项目的作者名单里。

    而那个敢于发声的“王工”,履历则“平凡”得多。

    按部就班读完国内985本科硕士,毕业论文平平无奇,在几家研究机构做了几年默默无闻的辅助工作,是典型的“科研螺丝钉”,但胜在基础扎实,勤恳负责。

    报告备注栏里还有一行小字:事件发生后,柳明侦总监已迅速“劝退”了那名关系户研究员。

    陈默合上报告,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

    动作很快,但这远远不够。

    这不仅仅是个例,这反映的是一种可能蔓延的风气。

    学术圈的歪风邪气,绝不能被带进橙子系的实验室!

    三天后.

    一份盖着橙子科技总经理办公室鲜红印章的《橙子系技术实验室研究人员聘用、考评规定(试行)》文件.

    被迅速下发至橙子科技、远橙新能源、橙宝互联、橙科微电机、智橙统采、橙家智能六家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

    高度保密的橙创材料暂不参与,但其内部管理需参照执行。

    文件核心内容措辞严厉:

    联合成立“橙子系科技道德与能力审查委员会”,由各公司技术负责人、资深专家及市调部合规组代表组成。

    该委员会拥有不预先通知、随机抽查任何实验室、任何科研人员的权力,审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能力实操考核、项目贡献真实性核查、职业道德评估。

    未来所有申请进入橙子系实验室的研发人员,无论级别高低,必须通过该委员会的双重评审。

    技术背景深度背调+基础技术能力笔试/实操,方可录用。

    与此同时,陈默让周雨萌向整个橙子系管理层,传达了他毫不妥协的态度,话语通过内部通讯渠道,清晰地传达到了每一位负责人的耳中。

    “陈默:@所有人,不管你是谁,都给我听清楚!

    橙子系的实验室,是用来攻坚克难、研发技术的净土,不是用来给某些人刷履历、混资历的名利场!

    谁敢把学术圈里那种弄虚作假、溜须拍马、攀附关系的龌龊玩法带进来,污染我们的技术环境,动摇公司的立身之本.

    我不管他是什么鸡掰‘天才’,有什么狗屁背景,过去所谓‘功劳’有多大!

    在我这里,在橙子系的公司,我只有送你四个字:去你码的!”

    一向温和的陈默,此番措辞竟空前强硬,甚至还爆了粗口。

    这番旗帜鲜明的表态,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深水炸弹,不仅在整个橙子系内部引发了巨大震动,更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所有人都明白,陈默这次是动了真格的。

    橙子系这场实验室整风运动,甚至让让实验室停摆了近一周才慢慢恢复秩序,开除道德不达标研究员8名,处罚牵连人数超过60余人

    要不是宫韵来劝了一下陈默,他恨不得把所有橙子系的技术蛀虫都赶尽“杀”绝,统统开除呢!

    橙子系实验室停摆这一周,他用最坚决的行动,树立起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在橙子系的公司,技术实力和科研诚信高于一切,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

    技术--是橙子的立身之本!

    腐蚀橙子的实验室,就在在挖断橙子的根,陈默绝对是“零容忍”。

    这股肃清之风,涤荡着潜在的污浊,也让无数像“王工”那样脚踏实地、真心钻研技术的橙子系普通科研人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与保障。

    橙子系的科研土壤,正在被陈默用强力地手段荡涤干净,只为孕育最纯粹、最坚韧的技术果实。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0523/1111090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