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战前准备
老将们吃了亏,开始认真起来。
他们利用丰富的经验,渐渐稳住阵脚。
双方你来我往,斗得难分难解。
演练进行到最激烈时,意外发生了。
一艘老将指挥的战船因转向过急,与另一船相撞,船身破裂,开始下沉。
“停止演练!立即救人!”朱标急忙下令。
各船纷纷放下舢板前去救援。
徐增寿所在的福船离得最近,他第一个驾船赶到现场。
“优先救落水者!”
他一边指挥救人,一边命人检查受损船只情况。
受损船只进水严重,眼看就要沉没。
船上的老将军站在船头,脸色铁青。
他是水师副总兵,也是反对特别编队最激烈的人之一。
徐增寿毫不犹豫,亲自驾着小艇靠近:“陈将军,请快转移到我的船上!”
陈将军冷哼一声:“不必!老夫与船共存亡!”
徐增寿急道:“将军!船没了可以再造,人没了就真没了!
您常教导我们,水师儿郎最宝贵的是经验!”
这话打动了陈将军。
他犹豫片刻,终于伸出手。
救起陈将军后,徐增寿又组织人手,抢救船上的重要物资和文件。
看着年轻人们井然有序的救援,陈将军的脸色渐渐缓和。
所有人员都被救起后,那艘受损战船终于沉入海中。
演练被迫中止。
当晚,水师大营气氛凝重。
朱标召集所有将领总结今日演练。
陈将军第一个站起来,出乎所有人意料,
他对着徐增寿深深一揖:“今日多谢徐小将军相救。老夫...心服口服!”
徐增寿连忙还礼:“将军言重了。今日若是实战,将军定会有不同选择。”
陈将军摇头苦笑:“输了就是输了。你们这些年轻人,确实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强。”
他转向朱标,
“殿下,老臣请求让贤,愿将副总之位让与徐小将军这样的年轻才俊。”
帐内一片哗然。
朱标沉吟片刻,道:“陈将军不必如此。经验与创新,都是水师需要的。
今日之事正好说明,老将的经验与年轻人的创新结合,才是最强战力。”
他站起身,环视众将:“即日起,成立水师参谋部,由徐增寿等皇家学院毕业生组成,专门研究新战术、新技术。
所有四十岁以下军官,必须轮流到皇家学院进修!”
众将闻言,纷纷领命。
徐增寿等人更是激动不已。
朱棣偷偷对李祺道:“大哥这手玩得漂亮,既给了年轻人机会,又没寒了老将的心。”
李祺微笑点头:“治国之道,在于平衡。”
回到京城,朱标立即进宫向朱元璋禀报水师情况。
朱元璋听得仔细,当听到年轻人表现出色时,龙颜大悦:“好!咱大明后继有人!”
但听到两船相撞时,又皱起眉头:“看来训练还得加强。”
朱标趁机提出扩大皇家学院规模的想法:“父皇,儿臣以为,不仅水师,陆军、工部、户部等都急需新式人才。
皇家学院应扩大规模,增设更多科目。”
朱元璋沉吟良久,终于拍板:“准了!这事你全权负责。”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朱标力排众议,坚持推进。
这日下朝后,朱标显得有些疲惫。
李祺关切道:“标哥,可是为学院扩建之事烦心?”
朱标叹道:“那些老臣,张口闭口祖宗之法,实在令人头疼。”
李祺想了想,道:“不如请他们去学院亲眼看看?眼见为实。”
朱标眼睛一亮:“好主意!”
三日后,朱标邀请一众反对最激烈的大臣参观皇家学院。
众人先是参观课堂,看到学生们学习数学、物理等科目,都皱眉头。
“这算什么学问?”
一位老臣嗤之以鼻。
但当他们来到工场,看到学生们设计的新式织布机,效率是传统的三倍时,开始有些动容。
来到船模试验池,看到学生们通过模型测试船体设计,
一位老臣忍不住问道:“这小小模型,真能用于大船建造?”
徐增寿正好在场,恭敬答道:“回大人,原理相通。通过模型测试,可以提前发现设计缺陷,避免实船建造后出现问题。”
老臣们面面相觑,不再说话。
最后来到火炮试验场,看到学生们设计的新式瞄准具。
大大提高了命中率,一位兵部老臣终于叹道:“老夫...明白殿下的苦心了。”
参观结束后,反对声浪小了许多。
朱标趁热打铁,奏请将皇家学院更名为“大明皇家理工学院”,并增设军事、经济、管理等科系。
朱元璋欣然应允。
学院扩建事宜顺利推进,朱标却病倒了。
那日他正在批阅奏折,忽然一阵头晕,险些栽倒。
太医诊脉后,面色凝重:“殿下是操劳过度,需静养些时日。”
马皇后得知后,亲自来到东宫,看着儿子苍白的脸,心疼不已:“标儿,国事再忙,也要爱惜身子。”
朱标勉强笑道:“儿臣知道了。”
但仅休息了两日,他又开始处理政务。
李祺来看他时,见他案头堆满文书,忍不住劝道:“标哥,身体要紧。有些事可以交给下面人去做。”
朱标摇头:“开春就要对半岛用兵,诸多事宜需我亲自把关。”
李祺道:“不如让我和老四多分担些?”
朱标想了想:“也好。老四负责督练新军,你负责后勤粮草。”
朱棣听说后,拍着胸脯保证:“大哥放心,定给你练出一支虎狼之师!”
李祺也道:“粮草之事,我亲自督办,绝不会有失。”
有了两位兄弟分担,朱标压力稍减。
这日,朱棣来到新军大营。
他一改平日嬉笑,严肃地看着操练的士卒。
“停!”
他突然叫停训练,“你们这叫什么突刺?软绵绵的,没吃饭吗?”
教官连忙解释:“殿下,这是传统的...”
“传统个屁!”
朱棣打断他,“战场上敌人会跟你讲传统吗?看我的!”
他拿过一支长枪,猛地向前突刺,动作干净利落,带着凌厉的杀气。
“看到没有?要这样!一击毙命!”
士卒们看得目瞪口呆。
朱棣又示范了几个动作,都是简洁有效的杀招。
“这些都是我在漠北时总结的,比你们花架子实用多了!”
教官们面面相觑,但不得不承认燕王的方法更实用。
朱棣又来到火枪队,看到士兵们装填速度缓慢,
皱起眉头:“太慢了!等你们装填好,敌人早冲到面前了!”
他亲自示范,动作流畅迅速,比普通士兵快了一倍不止。
“看到没有?要多练,形成肌肉记忆!”
在他的严格督导下,新军训练成果显著。
与此同时,李祺也在为粮草事宜奔波。
他亲自核查各地粮仓,确保没有虚报瞒报。
这日他来到通州粮仓,发现账目与实际库存对不上。
粮官支支吾吾解释:“可能是...是损耗...”
李祺冷笑:“损耗?我看是有人中饱私囊吧!”
他命人彻底清查,果然发现管粮官勾结商人,盗卖军粮。
李祺当即将一干人犯拿下,并迅速从周边调粮补足缺口。
消息传出,各地粮官为之震慑,再不敢动手脚。
朱标得知后,对李祺称赞不已:“祺弟做事,我放心。”
在三人共同努力下,战前准备有条不紊地进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0025/4433652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