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 第267章 开放咱们的官田

第267章 开放咱们的官田


......

这个月姜淮给官田都种上土豆。

三个月后。

群风掠过北地平原,掀起一片白色的波浪。

姜淮勒马驻足,望着眼前绵延至天际的土豆花海,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大人,这才两个月,竟开了这么多花!”梁远翻身下马,小心翼翼地拨开一株土豆的枝叶。只见绿叶间簇拥着五六朵铃铛状的小花,白色的花瓣中央点缀着嫩黄的花蕊,在朝阳下晶莹剔透。

姜淮蹲下身,手指轻触花瓣。

微凉湿润的触感让他想起小时候见过的铃兰,只是这北地的土豆花更朴实,更坚韧。

“传令下去,今日开放咱们得官田,让百姓都来看看。”

消息像春风般传开。不到晌午,官田周围已聚满了扶老携幼的百姓。有拄拐的老妪颤巍巍地弯腰嗅花,有年轻妇人抱着婴孩指点讲解,更多的孩童在田埂间追逐嬉戏,惊起几只偷食的麻雀。

“爷爷,这花能结多少土豆啊?”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拽着张老汉的衣角问。

张老汉是大成村的村民,之前自己已经种了些许。

张老汉笑得胡子直颤:“一朵花就是一个土豆,你看这一株多少花?少说能结五六个!”

旁边几个年轻农户闻言围上来:“张老爹,不是说要把花掐掉一些,果子才长得大吗?”

“那是别的作物!”张老汉提高嗓门,周围立刻安静下来,“土豆不一样,花多果才多。不过啊,”他神秘地压低声音,“等花谢了,得在根部培层土,这样结的土豆才又大又光溜。”

藏在人群中的姜淮听得入神,对梁远低声道:“记下来,明日就发告示普及这法子。”

忽然田间一阵骚动。原来是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激动地泼墨挥毫,在田埂上当场作画。画中花朵如云,远处城郭隐约,题曰《北地芳菲图》。

“好!”围观百姓齐声喝彩。卖烧饼的王二挤到前面,硬塞给书生两个热乎乎的烧饼:“先生画得真像!咱北地从来没这么好看过!”

夕阳西下时,姜淮悄悄离开欢闹的人群。回城路上,他看到几个农妇蹲在自家土豆田边,小心翼翼地将掉落的花瓣收集起来,用衣襟兜着。

“大姐,这花瓣捡着何用?”姜淮问。

农妇抬头,认出是通判大人,慌忙要跪,被姜淮拦住。“回大人话,”农妇腼腆地解释,“听张老汉说土豆花泡茶能治咳嗽,想试试给婆婆喝。”

“这样。”

“大人要么?民妇送些给大人吧。”

“不用,官田有!”

“姜大人,采这些很要花些时间呢。”

姜淮心头一暖,从怀中取出几枚铜钱:“那本官买些可好?”

农妇连连摆手,将衣襟里的花瓣一股脑倒进姜淮随从拿出的布袋里:“大人拿去就是!咱北地人记着您的好呢!”

转眼到了七月,土豆花开始凋谢。最初是边缘泛黄,接着整朵花慢慢垂下头,最后干枯脱落。

百姓们看到这一情景,起初有些惊慌,张老汉带着孙子走村串户地解释:“莫慌莫慌!花落了,果子就该长啦!”

果然,不过三五日光景,有胆大的农户轻轻扒开一株土豆根部的土壤,立刻惊呼起来,土层下已经结出了指头大小的土豆雏形,嫩生生的表皮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消息像长了翅膀。第二天,几乎所有种了土豆的人家都蹲在田里,小心翼翼地扒开一点土,看完又赶紧埋回去,生怕惊扰了地下的宝贝。孩子们被严厉告诫不许靠近土豆田,生怕他们毛手毛脚碰坏了还没长成的果实。

市集上,粮店掌柜老周乐呵呵地调整了价牌。“土豆快下来了,麦子也该降价喽!”他逢人就说,“听说一亩土豆能顶三亩麦子的收成,往后咱北地再不怕饥荒了!”

绸缎庄的周掌柜捻着胡须凑过来:“老周,给我留一石土豆,我娘子说紫皮土豆炖羊肉最香!”

“我也要!”

“给我留两石!”

转眼间,还没影的土豆就被预订了十石。卖羊肉的胡屠户见状,赶紧挂出新牌子:“预订秋后羊肉,一斤换三斤土豆!”

连学堂里的老夫子也忍不住在课堂上讲起土豆。

“《齐民要术》有云,'五谷不熟,不如荑稗'。”

他摇头晃脑地说,“今有土豆,虽非五谷,胜似五谷。尔等要记住姜通判引进之功啊!”

学生们齐声应和,下课后纷纷跑到学堂后面的小菜园,那里有他们亲手种下的十几株土豆,如今花已落尽,就等着秋收呢。

八月的太阳火辣辣的,土豆田里的植株开始泛黄。姜淮每天清晨都要登上城楼远眺,看着万亩土豆田从花如云到绿叶如海,再到现在的金黄波浪,心中充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大人,按现在的长势,再有半个月就能收获了。”梁远捧着账册跟在一旁,“下官已经安排好了,官仓腾出了五个大仓,各村也选了干燥通风的储存点。”

姜淮点点头:“收获时要派专人指导,挖土豆不能伤皮,破损的容易腐烂。”

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我从古籍中找到的窖藏法,加上张老汉的土法子,应该能储存到来年开春。”

正说着,城下传来一阵欢快的歌声。只见张老汉带着十几个农户,扛着木牌走向官田。木牌上写着“姜公田”三个大字,下面还画了株栩栩如生的土豆。

“这...”姜淮有些窘迫。

梁远笑道:“百姓们商量好了,要把最大的一片官田命名为“姜公田”,说是要让子孙后代都记得是谁让他们吃饱饭的。”

姜淮望着那些质朴的笑脸,喉头突然有些发紧。为官一任,能得百姓如此爱戴,夫复何求?

夕阳西下,将土豆田染成金红色。姜淮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的场景,沉甸甸的土豆装满箩筐,堆满粮仓。

百姓们围着篝火,烤着新挖的土豆,香气飘满北地的每一个角落。


  (https://www.bshulou8.cc/xs/5129223/2367979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