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躺平九王子,开局被迫登基称帝 > 第386章 十六天洲

第386章 十六天洲


可赤风神国的位置却极为尴尬,它正好处在大夏罪营南下的必经之路上。

一旦罪营兵马推进,赤风神国必然首当其冲,连缓冲的余地都没有。

也因为如此,神国上下这些天一直紧绷着神经,一边打探大夏的动向,一边暗中加固防御,却也清楚以自身实力,根本挡不住大夏的兵锋。

所以当大夏使臣带着护卫,降临赤风神国都城上空时,赤风神主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摆出了最高规格的迎接礼仪。

赤风神主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在城门外十里处等候,见到使臣的那一刻,更是率先躬身行礼,姿态放得极低,“赤风神国国君,恭迎大夏神使!”

赤风神主是一个面容刚毅的中年人,一身修为已经来到下位天神境,而大夏使臣不过神境,可他不得不摆低姿态。

“神主相迎!想来是有了抉择!”

大夏使臣姓崔,是大夏老牌世家崔家子弟,而如今崔家的核心人物便是吏部左侍郎崔衡鉴。

在大夏,这些从前几代先皇便开始追随的家族,可以算作是嫡系中的嫡系!

此刻,这崔使臣看着下方的阵容,他心里已有底了,所以问出了那句话。

这句话极为刺耳,可以说对赤风皇室来说,是种耻辱。

可崔使臣并不怕,来之前,他就知道他们这次南下的作用,因此又何惧得罪赤风神国?

他这句话也不是胡乱出口,毕竟赤风神国在此地立国数亿载,正是需要降低皇室影响力的时候。

这句话便是第一步,从心理上打压他们的气势,此外也是一种试探,试探他们的臣服是真是假。

而赤风神国上下闻言,有的愤怒,有的面无表情,有的面露悲哀。

崔使臣淡漠地扫了一眼,根本没有在意。

“还请神使移驾,下臣已为神使摆下接风宴!”赤风神主再次躬身抱拳道。

崔使臣闻言,嘴角一笑,一句“下臣”已经表明了一切,就算是假意的,可他那句话也得到了回应。

进入神宫后,双方的谈话没有丝毫波折。

崔使臣先是阐明了大夏的旨意,要么臣服,保留神主及核心族人的地位;要么抵抗,待罪营兵马到来,神国覆灭,赤风神国上下沦为罪奴。

赤风神主没有丝毫犹豫,当场就答应了臣服。

他很清楚,以赤风神国的实力,反抗不过是自取灭亡,与其让数亿载基业毁于一旦,不如主动归顺,至少还能保住家族血脉和一部分权力。

消息传回大夏神都后,墨临渊对赤风神主的识趣颇为满意,当即下旨,册封其为赤风子爵,担任赤风天府的府主,

当然,赤风天府的兵权则掌控在大夏的手中。

至于神国麾下的三百余座天府,则交由大夏派来的官员管理,推行大夏的府郡城制,主官则从武妙、翠微天洲选拔,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旨意传到赤风神国,赤风神主松了口气,立刻按照使臣的要求,调派神国精锐,护送使臣继续南下,前往翠微天洲其他势力。

有了赤风神国这个“榜样”在前,翠微天洲的其他势力更是没了抵抗的心思。

连前五的赤风神国都臣服了,他们这些实力更弱的势力,反抗又有什么意义?使臣所到之处,各方势力纷纷递交降书,短短数月时间,翠微天洲就基本平定。

同样的场景,也在清溪、听涛两座天洲上演。

大夏使臣带着赤风神国臣服的消息,每到一处,都先亮明大夏的实力与待遇,再点明抵抗的后果。

对于三座天洲的大势力而言,生路和死路的选择很清晰,臣服能保基业,甚至能成为大夏官员,可若是抵抗则会覆灭,没人会拿全族的命运赌一把。

而对于那些小势力来说,臣服大夏更是没什么影响。

他们原本就臣服于天洲内的大势力,如今不过是头顶的“天”换了一个更强的而已。

只是,以前要给大势力上缴资源,现在换成给大夏上缴,甚至因为大夏是国度,律法明确、规范,还能少受些盘剥。

更让他们安心的是,自从大夏使臣南下,之前在天洲内肆虐的魔道修士,纷纷绝迹,显然是忌惮大夏的实力,不敢再露面。

这让不少势力暗自庆幸,背靠强大势力,果然能少受不少麻烦。

也正因为如此,短短半年时间,翠微、清溪、听涛三大天洲,就彻底落入大夏掌控。

整个过程比预想中还要顺利,除了部分罪恶多端的势力被大夏特意选定覆灭外,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这些被覆灭的势力,要么常年欺压附近的修士、掠夺资源,在天洲内名声极差;要么在这一次魔乱中勾结魔道,手上沾满了无辜修士的鲜血。

大夏自然不会饶恕,对它们动手,还能收买民心,可以说他们的死局在使臣南下时,就已经注定了。

此举也让三大天洲的修士对大夏的认同感提升了不少,加上各方势力投效,后续的治理也少了很多阻力。

而随着三大天洲归入大夏版图,大夏的疆域再次向南扩张了一大片。

消息传开后,临近这三大天洲的十三座天洲顿时人心惶惶。

谁都清楚,大夏扩张的势头正盛,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自己,不少势力忧心忡忡,可他们也明白,真要对上大夏,他们那点实力根本不够看。

当然,也有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势力,没有选择被动等待。

直接派出顶尖强者,前往已经归附大夏的三大天洲,求见大夏使臣,主动表达臣服之意。

这些势力清楚,与其等大夏兵临城下再被迫归顺,不如提前主动投靠,还能在后续的治理中争取到更有利的地位。

大夏对这些主动归附的势力也颇为宽容,不仅保留了他们的核心利益,还允许其参与新天洲的治理。

借着这个机会,大夏顺势将触手深入到这十三座天洲之中。

如此,又是半年时间,这十三座天洲就平稳落入大夏之手,没有引发任何动荡。

不过,在收服这十六座天洲后,大夏却停下了扩张的脚步,没有继续向更南方推进。

并非大夏没有实力,而是出于两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这新得到的十六座天洲,此前分属不同势力,各自的制度差异极大,需要至少数年时间,才能将大夏的律法、制度彻底融入其中,让这些天洲真正成为大夏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治理这十六座天洲需要大量人才,既要有熟悉大夏制度的官员,也要有了解当地情况的官员。

因此,大夏选择暂时放缓扩张的节奏,将重心放在内部整合上。

只有把根基打牢,后续的扩张才能更加稳固,也才能避免因疆域过大而出现治理混乱的问题。


  (https://www.bshulou8.cc/xs/5129046/2289381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