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疏堵结合
柳如烟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心里更是憋屈得快要爆炸。
她堂堂陆家主母,竟然被一个废物当众扇耳光,还要低头道歉。
可周县令冰冷的目光,让她不敢有丝毫反抗。
她咬着牙,深深看了陆准一眼,那眼神像淬了毒的刀子,恨不得将陆准千刀万剐。
最后也只是狠狠地甩了甩袖子,带着带来的家丁,头也不回地朝着院外走去。
武坤元和刘继梅对视一眼,眼中都带着惊惧和不甘。
他们也没想到,陆准这个废物,竟然能攀上周县令这根高枝。
而且看样子,这根高枝还粗得很。
他们心中有气,却不敢发泄。
只能低着头,灰溜溜地跟着柳如烟身后,离开了正厅。
正厅里,瞬间只剩下陆准和周县令两人。
周县令脸上的笑容立刻变得迫切而谄媚。
他一把拉住陆准的胳膊,语气急促。
“贤侄,贤侄!”
“你刚才说有助于治理永宁,到底是什么?”
“快快快,快给周叔讲讲!”
周县令眼神灼热,仿佛看到了升官发财的康庄大道。
陆准笑了笑,不紧不慢地走回椅子旁坐下。
“县尊大人稍安勿躁。”
“今日去找大人,确实有两件事。”
陆准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让人不容忽视的自信。
“其中一件,足以让大雍的所有官员,都对大人您感恩戴德。”
周县令闻言,身体猛地前倾,眼睛骤然亮起。
让大雍所有官员感恩戴德?
这得是多大的事?
他呼吸都粗重了几分,急切地问道。
“何事?”
“贤侄,快说!”
陆准看着他猴急的模样,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县尊大人,那火耗归公之策,您可还记得?”
周县令连连点头,他做梦都是火耗归公四个字。
“记得,记得!贤侄上次所言,本官回去后可是日思夜想,觉得大有可为!”
陆准笑道:“此策虽好,却需一物相辅相成,方能竟全功。”
“此物,名为养廉银。”
“养廉银?”
周县令眉头微蹙,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脸上带着明显的疑惑。
“这是何物?”
陆准微微一笑,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姿态从容。
“大人可知,我大雍官员俸禄几何?”
周县令愣了一下,随即老脸微红,有些尴尬地干咳一声。
“这个……确实……不算丰厚。”
何止是不算丰厚,简直是微薄。
若非有些灰色进项,单凭那点俸禄,连养活一大家子都难,更别说维持官场应酬,维护官员威严,朝廷体面了。
陆准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
“俸禄不足,便只能另寻他路。”
“这火耗,名为损耗,实则……哼。”
一声冷哼,意味深长。
“但话说回来了……若无这些‘陋规’,官员如何生存?又如何能指望他们个个清正廉明,两袖清风?”
周县令沉默了,额头微微冒汗。
陆准这话,虽然刺耳,却是实情。
水至清则无鱼,官场亦然。
“火耗归公,断了官员们最大的一笔灰色财路,固然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陆准话锋一转,“可断了财路,也要给人活路。”
“否则,官员们没了盼头,心生怨怼,反而可能导致更大的弊端。”
周县令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心中对陆准的佩服又多了几分。
这年轻人,看问题总是如此透彻。
“这养廉银,便是朝廷在正俸之外,额外给予官员的一笔俸禄,用以‘养廉’。”
“其数额,当远超正俸。”
“十倍起步,亦不为过。”
“十……十倍?”
周县令猛地瞪大了眼睛,呼吸瞬间急促起来,失声惊呼。
他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俸禄的十倍?
那得是多少银子?
“贤……贤侄,这……这银子从何而来?”
周县令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如此巨额的支出,朝廷如何负担得起?
陆准脸上露出智珠在握的笑容。
“正是从那归公的火耗之中出。”
他语气笃定道:“之前说火耗归公之时,我说过,要根据各省情况,将火耗按照比例定死,如此一来,收上来的火耗银,就可以作为养廉银发放给各级官吏。”
“取之于‘陋规’,用之于养廉。”
“如此一来,官员有了名正言顺且数额巨大的额外收入,足以保证他们体面富足的生活。”
周县令呆呆地坐在那里,脑子里仿佛有惊雷炸响。
火耗归公……养廉银……俸禄十倍……
这几个词不断地在他脑海中盘旋、碰撞。
他越想,眼睛越亮,呼吸越发粗重。
“大人您想。”
陆准的声音带着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
“俸禄之外,平白多出十倍不止的银钱,且是名正言顺,无需担惊受怕。”
“从此不必再冒着风险去搜刮民脂民膏,便能过上富足体面的日子。”
“您说,这天下间的官员,上至朝堂诸公,下至州县小吏,会不会将提出此策的您,视作再生父母?”
“会不会对您感恩戴德,铭记于心?”
“这……这……”
周县令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因为激动,身体都在微微颤抖。
他看着陆准,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以及一种近乎狂热的兴奋。
“贤侄……你……你此言当真?”
“此法……此法若能推行……”
他已经不敢想象下去了。
那将是何等泼天的功劳?
那将是何等巨大的人脉?
整个大雍官场,都将欠他周某人一个天大的人情啊。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平步青云,官袍加身,甚至……封侯拜相的未来。
“贤侄大才,当真是经天纬地之大才啊!”
周县令激动得满脸通红,围着陆准转了两圈,嘴里不停地赞叹。
陆准笑而不语,有些事儿不用他过多解释。
周县令也是两榜三科出来的进士,脑子自然不笨。
“釜底抽薪,不如扬汤止沸,不,是疏堵结合,标本兼治。”
周县令语无伦次,双手都在微微颤抖,脑海中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
火耗归公,断了灰色收入,必然引得官场动荡。
可这养廉银一出,等于是给所有官员发了一笔远超想象的巨额俸禄。
谁还会跟银子过不去?
谁还会跟提出此等利国利官之策的人过不去?
这哪里是献策?
这分明是送了他周某人一场泼天富贵,一条青云直上的康庄大道啊!
(https://www.bshulou8.cc/xs/5128214/1111108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