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逼爷入赘?让你们活到年底都算喜丧! > 第193章 一石三鸟

第193章 一石三鸟


陆准看着众人脸上那副见了鬼一样的表情,只是淡淡一笑。

他走到苏文卿面前,将那封来自北帝的亲笔信,拿了过来。

他甚至没有打开,只是用两根手指夹着,仿佛那是什么肮脏的东西。

“文卿,你说说,我这计策,好在何处。”

苏文卿的眼中,闪烁着智慧与狂热交织的光芒,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躬身说道。

“先生此计,妙绝天下,学生以为,至少有三鸟可一石击之。”

“其一,为‘离间计’。”

“先生索要北蛮单于的人头,这是一个李贤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他麾下的文武,天下的百姓,会怎么想。”

“他们会想,你李贤既然自称正统,要‘清君侧’,为何连天下最大的国贼都不敢杀。”

“这足以证明,他所谓的‘靖难’,不过是引狼入室的幌子,他本人,就是北蛮人的一条狗。”

“如此一来,他在道义上,就彻底输给了金陵那位。”

“这一鸟,打的是李贤的脸,剥的是他的皮。”

陆准含笑点头,示意他继续。

“其二,为‘缓兵计’。”

苏文卿的声音,都因为兴奋而微微有些颤抖。

“李贤接到这个条件,必然进退两难,他若想继续南下,就必须先解决我们江南这个变数。”

“可要解决我们,要么答应条件,要么绕道攻打。”

“无论哪一种,都需要时间去权衡,去布置。”

“而这段时间,就是先生您给我们江南,争取到的黄金发展期。”

“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练兵,筑城,积攒钱粮,将江南打造成真正的铁桶江山。”

“这一鸟,打的是时间,图的是根基。”

周应龙听到这里,已经是一脸的崇拜,嘴巴张得老大。

他现在感觉自己的脑子,完全不够用了。

原来打仗,还可以这么玩。

苏文卿深吸一口气,说出了他想到的最后一鸟。

“其三,也是最毒的一鸟,是为‘猜忌计’。”

“先生这番话,经由赵德言的口,传回北方,必然也会传到北蛮人的耳朵里。”

“北蛮单于会怎么想。”

“他会想,我扶持的这个傀儡皇帝,是不是已经有了异心。”

“他会不会真的为了江南,就拿我的人头去做投名状。”

“信任的种子一旦被怀疑所腐蚀,他们所谓的联盟,便会从内部,开始崩塌瓦解。”

“李贤和北蛮人之间,必生嫌隙。”

“这一鸟,打的是他们的心,断的是他们的盟。”

苏文卿说完,对着陆准,深深地一揖到底。

“先生之智,深如渊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学生,拜服。”

大厅之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苏文卿这番分析,给彻底镇住了。

他们再看向陆准的眼神,已经不再是敬畏,而是近乎于仰望神明。

一句话,一个条件。

就撬动了整个天下的格局。

将两个皇帝,一个草原雄主,都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是何等恐怖的手段。

于成水和唐敬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无尽的震撼和一丝庆幸。

庆幸自己,跟对了人。

跟着这样的人,或许真的能在这吃人的乱世,杀出一条生路。

陆准却只是摆了摆手,脸上的表情,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

“文卿,你只说对了其二,其一其三,都还差了点火候。”

苏文卿一愣,虚心求教。

“还请先生指点。”

陆准将那封信,随手扔在了桌上。

“我索要北蛮单于的人头,不仅仅是为了离间他们。”

“更是为了,给金陵那位,送上一份大礼。”

“他不是怕我投靠北边吗,我这就用最极端的方式告诉他,我和北边,势不两立。”

“他会因此,更加地信任我,依赖我,给我更多的权柄和名分。”

“这叫,投石问路,也是投名状。”

“至于第三点,也不仅仅是让他们互相猜忌。”

“我是要,在这天下所有汉人的心中,立起一面旗帜。”

陆准的声音,陡然变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谁才是真心抗击蛮夷,谁才是汉家脊梁。”

“我陆准,我卧龙军,要做的,不仅仅是江南王。”

“我要做的,是这天下所有不愿做亡国奴的汉人心中,那座不倒的靠山。”

“未来的天下,人心的向背,才是一切的根本。”

“民心,才是我真正的第三只鸟。”

一番话,如洪钟大吕,震得在场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头皮发麻。

格局。

这才是真正的格局。

当他们还在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时,陆准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整个天下的民心。

“我等,誓死追随东家(先生、爵爷、贤弟)。”

众人齐齐跪倒在地,声音中,是发自灵魂的狂热和忠诚。

陆准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了,都起来吧。”

“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自己手里的刀把子硬。”

“从今天起,都给我动起来。”

“三个月。”

陆准伸出三根手指。

“我只给你们三个月的时间。”

“三个月后,我要看到一个全新的江南。”

“都去吧。”

“是。”

众人领命而去,每一个人都像是被打了鸡血,眼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

接下来的三个月。

整个江南,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地运转了起来。

永宁县,这座曾经被洪水肆虐的县城,如今已经彻底变了模样。

宽阔平坦的水泥马路,取代了曾经泥泞的街道。

一排排崭新的青砖瓦房,拔地而起,提供给那些从北方逃难而来的流民居住。

城外,一座座巨大的军营,连绵不绝,望不到尽头。

周应龙像是疯了一样,日夜不休地操练着军队。

在充足的钱粮和陆准提供的先进训练方法的支持下,卧龙军的数量,如同滚雪球一般,从三千,到一万,三万,五万。

最后,硬生生地扩充到了十万之众。

这十万大军,装备精良,军纪严明,每日操练的喊杀声,能传出几十里远。

他们每个人都吃得饱,穿得暖,眼中没有了麻木,只有对战争的渴望和对陆准的狂热崇拜。

与此同时,由唐敬之和于成水负责的筑城计划,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长江沿岸,所有重要的关隘和渡口,都被用水泥修筑成了坚固无比的堡垒和棱堡。

这些造型古怪,却又科学无比的防御工事,让所有第一次见到它们的人,都叹为观止。

一条以永宁县为中心,遍布整个江南的钢铁防线,正在悄然成型。

而梅正六,则成了江南最忙碌,也最快乐的人。

他掌管的“江南后勤总司”,就像一个巨大的吞金兽,将那些士族豪强的百年积蓄,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军资和粮草。

府库里的金银,堆积如山。

粮仓里的粮食,足够十万大军吃上三年。

同时,水泥工坊,曲辕犁作坊,新式纺车作坊,在江南各地遍地开花。

这些划时代的产品,为陆准带来了海量的财富,也让整个江南的经济,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繁荣。

一切,都在按照陆准的剧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一日。

永宁县城外,一处戒备森严的秘密山谷内。

这里是整个卧龙军,防卫等级最高的地方,被列为禁区中的禁区。

山谷深处,是一座刚刚建成的巨大工坊。

陆准带着苏文卿和几个最核心的工匠,站在工坊中央。

他们的面前,摆放着几个大木桶。

桶里,分别装着硫磺,木炭,和一种被称为“硝石”的白色晶体。

这些,都是陆准耗费了巨大的精力,才从各地搜集而来的。

“先生,您确定,这几种东西混在一起,就能造出您说的那种,能开山裂石的‘神物’?”


  (https://www.bshulou8.cc/xs/5128214/1111093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