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都江堰
翌日清晨。
天空碧蓝,朝阳金光将云海染成一片金色。
小院里,陈及冠穿着一身短打劲装,手持宝剑,一招一式虎虎生威,隐约还能听见破开空气的尖啸声。
若是有内行人在这里,就能看出陈及冠的招式虽然很标准,却不适合用来厮杀。
因为这些招式太循规蹈矩,而且看不见丝毫杀气。
真正用来杀人的武艺,是不会拘束于一招一式的,永远都会根据战斗的变化来调整招式,抱着一击必杀的目的刺杀。
陈及冠当然知道自己习练武艺的缺点,但他也不怎么在意。
对他来说,习练武艺最重要的目的是锤炼体魄,最好是永远都没有上阵杀敌的时候。
他一个堂堂读书人,老是舞刀弄枪算是什么事?
他又不是武举考生,更不是为了上阵杀敌。
一个时辰的锻炼结束,陈及冠吐出一口浊气,接过一旁苏虎递过来的细葛布,将额头上的薄汗擦掉。
另一边的陈黑熊还在坚持锻炼,两个石锁在他手里像是玩具一样。
熊哥儿真是吃这口饭的,对于武艺真是乐此不疲,平时有事没事就拿着这石锁玩耍。
“冠弟颇有上古士子之风采也。”坐在屋檐下的周云武手里捧着一本书,发自内心赞叹道。
对于他们这些出身寒微的读书人来说,抽出时间锤炼体魄是很奢侈的事情。
也就那些高门大户的读书人才会从小重视这方面。
陈及冠笑笑,看了看天色,回到自己的厢房,将短打劲装褪去,换了一身天蓝色的丝绸曲裾长袍。
束上腰带,在腰带上悬挂香囊、玉佩和荷包,再戴上青色四平定方巾,他又变成了一位翩翩玉君子。
“冠弟,周兄,快快出来,我等一同前去都江庄园。”
方景河的声音在外面响起,陈及冠迈着四方步走了出去。
小院外面,一辆马车已经准备就绪,黄明德站在一旁,不断整理自己的衣裳,看起来有些紧张。
四人来到马车里面,马夫甩了一下马鞭,高头大马发出唏律律的声音,迈步朝府城外面走去。
“我此前从未见过府城文人盛会,也不知是何等光景。”黄明德说了一句。
方景河抿抿嘴唇,“府城人杰地灵,天骄数不胜数,我等在宁县可以兴风作浪,在这府城却是要安分一些,莫要惹了那些世家子弟不快。”
他隐晦提醒,黄明德顿时沉默。
是啊,府城可不是宁县可以相比的,这里的世家才叫真正的世家,比如司马谨所在的司马家,便是益州的百年世家,影响范围很广。
他们倒是不懂规矩,惹了这些世家子弟不快,往后的日子,定然要艰难许多。
陈及冠心态没受什么影响,反正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公子哥,只是一介农家子罢了。
一步一步爬到这个阶层也是他没想到的,身边好友尽是县学学子,这已经出乎他的意料。
在他的设想中,自己是进入不了县学的,能在宁县的另外两个私塾求学就不错了。
再说了,虽然他表面不说,但是他还是觉得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他未必没有通过科举一飞冲天的机遇。
羡慕别人有权有势有什么用,自己也得努力向上攀登。
司马谨举办的文会在都江庄园,对于这个庄园他们先前也了解过。
都江庄园设置在都江堰不远处,位于府城郊区,马车赶过去起码需要一个时辰的时间,足以看出整个府城到底有多大。
伴随着日上三竿,周围的风景变得陌生,青石板街道变成了足以容纳四辆马车并行的官道。
周围树木耸立,竹林摇曳,微风裹挟着泥土和青草的芳香窜进他们鼻尖里。
气温逐渐升高,但越靠近都江堰,清爽的风慢慢驱逐他们体表的热量,让人感觉很是凉爽。
官道逐渐向上倾斜,一座苍翠山峰出现在眼前。
拐过一道弯,哗啦啦的水流声充斥在耳边,一股雄浑壮阔的气息扑面而来,面前的场景让四人久久不能回神。
奔腾的江水从远处汹涌而来,那是岷江不羁的力量。
江水浩浩荡荡,如千军万马般向前奔涌,浪涛拍打着堤岸,溅起层层雪白的水花。
鱼嘴将江水一分为二,内江如同一条灵动的蛟龙,蜿蜒前行,为益州平原带来了灌溉之利。
外江则像一位豪迈的勇士,继续奔腾着,宣泄着多余的水量。
飞沙堰巧妙地将泥沙和洪流排走,保障了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
宝瓶口宛如一道坚固的门户,精准地控制着进入内江的水量。
江岸边,古老的建筑错落有致。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亭台楼阁,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周围绿树成荫,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这壮丽的水利工程增添了一抹生机与灵动。
当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远处山峦连绵,与这奔腾的江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这便是都江堰,古人福泽后世的代表之所,历经千年而不朽,不知将多少水灾抵御在外。
去年的水灾将整个益州牵连,但是他们来到府城也打听过,水灾对于府城的影响虽然也有,却并不大。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都江堰的存在,能将洪水分流出去,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
“玉垒浮云变古今,都江堰畔意难禁。”
“山川壮丽千秋在,浩瀚风烟入我心。”
陈及冠情难自禁,一首诗脱口而出,整个人豪迈慷慨,江风吹得他衣袍猎猎。
“壮哉,都江堰,何其壮哉!”
文人总是多愁善感的,要是普通人见到这一幕,只是多看两眼,但在文人的眼里,都江堰不仅是一座水利建筑,还是一个历史的锚点,是历史的见证者,是默默守护的失语者。
不仅是陈及冠如此,方景河三人也被震惊的说不话来,反应过来后,这才细细琢磨陈及冠随口吟出的诗。
“妙,妙,妙,吟的一首好诗。”
这话不是方景河三人说的,循着声音看去,一辆奢华马车停在他们后方,一个穿着华丽锦袍,约莫弱冠之龄的公子手持折扇站在他们不远处......
(https://www.bshulou8.cc/xs/5122903/2415696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